?

吞咽評估集束化管理在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

2020-04-11 13:54張曉嫚吳秀瑋王建玉徐彩玲孫倩李菲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吸入性正確率研討

張曉嫚,吳秀瑋,王建玉,徐彩玲,孫倩,李菲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吞咽障礙會對患者的飲食、營養吸收產生一定影響,極易出現吸入性肺炎,嚴重影響其康復質量,并且致殘率、致死率較高[1-2]。臨床在做好吞咽評估的同時積極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可加速患者的康復。本研究結合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礙患者,分組采用吞咽障礙常規評估與護理及吞咽評估集束化管理干預,對其臨床應用效果作進一步探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自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間收治的吞咽障礙患者選取100例,將其均分為兩組,參照組50例患者采用吞咽障礙常規評估及護理,研討組50例患者采用吞咽評估集束化管理,探討其應用效果。納入標準:患者均存在吞咽功能障礙,同時意識清醒,能夠遵循指導配合醫護工作的開展?;颊呒捌溆H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障礙疾病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合并肝腎功能異?;颊?。

參照組:年齡50.7-76.8歲,平均(58.72±12.17)歲,男女比例26:24。吞咽障礙疾病產生原因分腦梗死,帕金森,腦出血恢復期各有患者21例、16例、13例;研討組:年齡42.3-77.1歲,平均(59.13±12.06)歲,男女比例27:23。吞咽障礙疾病產生原因分腦梗死,帕金森,腦出血恢復期各有患者22例、17例、11例。對于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原因等多方面信息資料進行比較,組間無明顯差異存在,P>0.05。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50例患者于入院后接受常規評估,同時根據常規康復護理流程進行干預。研討組50例患者采用吞咽評估集束化管理,評估主要是對患者實施標準吞咽功能評估,集束化管理流程如下:在患者入院后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組員對于吞咽功能障礙的相關知識、國內外的優秀文獻等進行檢索,集中歸納各種護理措施,選擇其中最理想的護理方式,結合吞咽障礙患者的具體情況,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制定集束化護理方案,就護理階段的每一個時間節點均設置目標與具體實施內容,為保障護理工作的順利完成,過程中不斷收集患者的評價,并據此不斷改進集束化護理方案,吞咽評估具體流程:入院時對所有患者進行EAT-10篩查及反復唾液吞咽測試,正常者不再進行吞咽功能篩查,異常者給予容積-粘度吞咽測試、臨床吞咽功能評估及吞咽造影檢查,按照科室制定標準化護理記錄書寫范本進行吞咽評估記錄。入院1周內每日評估1次,之后每周評估1次,掌握患者動態吞咽評估情況。集束化護理方案主要包括專項質量控制、系統吞咽攝食訓練、康復干預流程制訂等內容,其優勢在于可通過流程化、系統化的護理方式,減輕患者的吞咽障礙,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穩定患者的內心情緒,并可有效增強護理人員的執行能力,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能夠減少由于低年資護士護理工作不熟練導致的護理疏忽等情況,提高護士對吞咽功能的重視程度,更好的為患者進行護理。

1.3 觀察指標

1.3.1 吸入性肺炎 對兩組患者入院后吸入性肺炎(通過胸部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肺部存在或發生新的進展性、浸潤性的病變,并且合并2個及以上感染表現,如發熱體溫高于38oC;新發生咳痰、咳嗽或原呼吸道病癥呈惡化趨勢,或有胸痛表現;外周白細胞計數在4×109/L-10×109/L之間,或有核左移表現;存在肺實質體征或濕啰音;排除肺水腫、肺栓塞、肺間變及肺不張)發生率進行統計。

1.3.2 吞咽障礙治療效果及篩查評估正確率 進行集束化評估管理使吞咽障礙功能恢復升級,使用藤島一郎的吞咽障礙評價標準。評價分痊愈、好轉、無效。評分值為9分及以上時可評價為痊愈,評分值為3-8分時可評價為好轉,而評分值在1-2分時可評價為無效。吞咽障礙治療總有效率為痊愈、好轉例數之和所占比例。篩查評估正確率=評估正確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觀察指標數據經SPSS 20.0統計學軟件予以有效處理,計數類型資料(吸入性肺炎發生率、吞咽障礙治療總有效率及評估正確率)以例數(%)表達,經χ2檢驗,將P<0.05作為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吸入性肺炎發生率及吞咽障礙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對兩組患者入院后吸入性肺炎發生率進行統計,并對其吞咽障礙療效通過藤島一郎的吞咽標準進行綜合評價。參照組吸入性肺炎發生率20.00%高于研討組2.00%,參照組吞咽障礙治療總有效率72.00%低于研討組94.00%,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評估率對比 對兩組患者評估正確率進行統計,參照組評估正確率44.00%低于研討組92.00%,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吸入性肺炎發生率及吞咽障礙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評估正確率對比

3 討論

吞咽障礙通常指的是口腔中的固體或液體到達胃部期間發生傳送延遲,從而導致多種不良結局[3-4]。吞咽動作是由主動意識控制產生的條件反射活動,有多個器官共同參與,于神經功能作用下協調完成的生理過程,這個過程參與的神經組織如基底節、腦干、皮質、小腦等比較多,一旦出現損傷,即導致吞咽困難。臨床采用常規評估及護理干預更注重于病情的控制干預,而對于吞咽功能的評估可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視[5]。集束化管理是一種新方法、新理念,它是針對某一種疾病的多種干預方式進行優選、歸納,從而得到“集束”工作內容,通過制定具體的實施流程,進一步整合集束化管理方略,在醫護工作中發揮最大效應的管理辦法,執行策略,已經廣泛應用在國內外臨床疾病治療中,效果明顯。本文對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礙患者實施吞咽功能集束化管理,在其入院1周內每日評估1次,之后每周評估1次,并據此制定集束化護理方案,這樣有助于為患者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確保個性化管理的同時,對于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十分有利[6-7]。將集束化管理應用于吞咽障礙患者的康復中,讓干預方式有章可循、有據可查,針對不同的病情實施個性化訓練,體現了訓練的流程化、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并且通過專項質量控制,對護理人員的執行及患者的依從方面進行嚴格把控,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參照組吸入性肺炎發生率20.00%高于研討組2.00%,參照組吞咽障礙治療總有效率72.00%低于研討組94.00%,參照組評估正確率44.00%低于研討組92.00%,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吞咽評估集束化管理在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其具備流程化、系統化,且操作性強,在有效約束護理人員的同時提升療效,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也得以顯著下降。

猜你喜歡
吸入性正確率研討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標本正確率的影響
老年腦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關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
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繼發吸入性肺炎的危險因素
課程設置對大學生近視認知的影響
別讓吸入性肺炎傷害到您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水運發展與專業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