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白懸浮紅細胞在臨床輸血中降低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0-04-11 13:54梁艷王興霖楊照黎馮成龍武林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溶血性白細胞紅細胞

梁艷,王興霖,楊照黎,馮成龍,武林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貴州 興義 562400)

輸血是臨床挽救急危重癥患者生命的重要且常用治療手段,但輸血過程中仍然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急性不良反應如過敏、發熱等棘手情況。若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時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嚴重者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其中非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是最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之一,也是影響輸血安全的重要因素[1-2]。FNHTR是指輸血24 h內發生無原因發熱,且能排除溶血、細菌污染、嚴重過敏等原因,病人體溫較輸血前的體溫至少上升1℃,并有寒戰、 頭痛、低血壓、惡心嘔吐等體征[3]。隨著醫學水平的迅速發展,許多學者認為FNHTR是由于反復輸血后,機體產生的多種免疫性抗體造成,包括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抗體、血小板抗體等[4],由此可見血液制品中白細胞的數量與FNHTR的發生有密切聯系。因此,除了對臨床輸血指征進行嚴格控制之外,各類血液制品適應證的判斷和掌握同樣不容忽視。少白懸浮紅細胞是使用白細胞濾器將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細胞(90%以上)去除后制備而成的紅細胞懸液,通過白細胞濾器過濾后白細胞計數低于每單位5×108,可避免因白細胞抗體所致的FNHTR[5]。目前在臨床上,去白懸浮紅細胞主要用于:①需要反復輸血的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患者;②準備做器官移植的患者;③由于反復輸血已產生白細胞或血小板抗體引起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的患者。因此,在血液科患者的輸血治療中,少白懸浮紅細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提高臨床輸血的安全性,筆者通過本次研究對少白懸浮紅細胞在臨床輸血中降低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的效果進行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輸注懸浮紅細胞的患者2000名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從輸注少白紅細胞的患者中隨機選取2000名作為觀察組。

1.2 不良反應判定標準 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不良反應陽性判斷標準:輸血病例自輸血起至輸血后2 h期間,若出現體溫較輸血前升高≥1oC,并以發熱、寒戰為主要臨床表現,且能排除其他輸血不良反應導致發熱的病例,判斷為陽性,反之為陰性[3]。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FNHTR發生情況,并分別記錄兩組首次輸血及多次輸血者FNHTR發生情況,以及FNHTR與妊娠史、性別、年齡的關系,并觀察FNHTR發生病例在各科室的分布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相關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及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輸注不同血液成分FNHTR發生率與輸血史、妊娠史、性別與年齡的關系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FNHTR發生病例科室分布表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發生FNHTR情況 觀察組輸血自輸血起至輸血后2 h期間FNHTR發生率為0.3%,低于對照組的2.7%(P<0.05)。

2.2 FNHTR與輸血史的關系 對照組中首次輸血患者FNHTR發生率為26%(14/54),而有2次以上輸血史患者FNHTR的發生率為74%(40/54),觀察組中首次輸血患者FNHTR發生率為28%(2/7),而有2次以上輸血史患者FNHTR的發生率為72%(5/7)(P<0.05)。

2.3 FNHTR與妊娠史的關系 對照組中無妊娠史患者FNHTR發生率為14%(5/35),有妊娠史患者FNHTR的發生率為85%(30/35),觀察組中無妊娠史患者FNHTR發生率為25%(1/4),有妊娠史患者FNHTR的發生率為75%(3/4)(P<0.05)。

2.4 FNHTR與性別的關系 對照組中女性FNHTR發生率為64%(35/54),男性FNHTR發生率為35%(19/54),觀察組中女性FNHTR發生率為57%(4/7),男性FNHTR發生率為42%(3/7)(P>0.05)。

2.5 FNHTR與年齡的關系 對照組中年齡在(0-20歲)FNHTR發生率為12%(7/54),(20-40歲)FNHTR發生率為22%(12/54),(40-60歲間)FNHTR發生率為35%(19/54),(>60歲間)FNHTR發生率為29%(16/54),觀察組中年齡在(0-20歲)FNHTR發生率為14%(1/7),(20-40歲)FNHTR發生率為28%(2/7),(40-60歲間)FNHTR發生率為28%(2/7),(>60歲間)FNHTR發生率為28%(2/7)(P>0.05)。

3 討論

FNHTR發生是因為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液中的白細胞發生了同種免疫反應,產生了白細胞抗體(HLA),通過免疫介導產生和釋放如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和腫瘤壞死因子(TNF)等內源性熱原質從而導致臨床出現發熱癥狀,因此減少血液制品中白細胞數量是確保臨床輸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少白細胞輸血技術克服制備技術和成本問題,在臨床已得到廣泛應用。有研究報道[6],輸血制品中若白細胞計數<0.5×109/L 則可有效減少FNHTR 發生,并可阻斷病毒傳播。去除白細胞輸血還可降低同種異體輸血時白細胞破裂所引起的內源性免疫反應[5]。而去白懸浮紅細胞是通過白細胞濾器去除掉了懸浮紅細胞中99%的白細胞,使殘留白細胞計數低于0.5×109/L,極大降低了患者輸血過程中FNHTR的發生幾率。

本文通過對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進行輸血治療的4000例患者在輸血之后出現FNHTR的患者例數進行比較,發現輸注懸浮紅細胞與輸注去白懸浮紅細胞FNHTR發生率不同,詳見表1。對照組的發生率是2.7%,高于文獻[7]報道的FNHTR發生率約為0.5%-1.0%,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1)可能有部分發熱病例與原發病有關,而非單純由FNHTR引起;(2)輸血例次統計標準不同,本次研究是以患者輸注1單位紅細胞為1例次計算。FNHTR發生率還與患者輸血史及妊娠史有關。本研究中發現,對照組中2次以上輸血者發生FNHTE有40例,占對照組中總FNHTR的74%;而首次輸血發生FNHTR的只占26%,其中有30例患者有妊娠史,占對照組中總FNHTR的85%,而未孕組發生FNHTR的只占15%;觀察組中2次以上輸血者發生FNHTE有5例,占觀察組中總FNHTR的72%;首次輸血發生FNHTR的只占28%,其中有3例患者有妊娠史,占對照組中總FNHTR的75%,未孕組發生FNHTR的只占25%,這與文獻[5]中報道的FNHTR在多次輸血或多次懷孕婦女中尤為多見相一致。本次研究中,FNHTR的發生率在性別上無統計學差異。另外從表2中可以看出,我院FNHTR主要發生在血液內科,主要原因是血液內科收治的大部分患者均伴隨重度貧血癥狀,不僅需要輸血治療,而且需要反復輸血來提高機體的攜氧能力,這就使得患者產生相應的抗體,當再次輸血時相應的抗體與抗原結合,導致FNHTR的發生,因此,使用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可以有效減少 FNHTR,保障輸血安全。

綜上所述,紅細胞懸浮液中白細胞的數量與FNHTR的發生率直接相關。本次研究結果再次證明,血液中的白細胞是引起急性輸血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輸血引起的發熱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輸注去白懸浮紅細胞、減少輸血次數等輸血方式能夠顯著降低輸血患者發熱反應發生率,降低FNHTR的發生率、提高臨床輸血治療的安全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猜你喜歡
溶血性白細胞紅細胞
豬附紅細胞體病致病機理及中藥防治
白細胞
高中牛物學紅細胞知識總覽
碳氧血紅蛋白在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中的臨床意義
心力衰竭患者白細胞介素6、CRP表達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探討
經常鏡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白細胞減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嗎?
注射用頭孢替坦二鈉的安全性再評價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條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