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兒新生兒期疾病特點及神經行為發育狀況研究

2020-04-11 13:55王紅麗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白質生殖月齡

王紅麗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湖南 長沙 410008)

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來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發展,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兒也在不斷增多,ART學者及不孕不育夫婦也從如何提高輔助生殖技術受孕成功率逐漸過度到受孕兒健康問題,發育問題等[1],本次研究選取90例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兒和90例自然受孕兒,分析新生兒期疾病特點,神經行為發育狀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8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兒90例,自然受孕兒90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新生兒期2次入院患兒,排除自然受孕組母親經藥物治療不孕癥后懷孕的患兒,將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兒分入實驗組,自然受孕兒分入對照組,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始研究。

1.2 方法 收集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及疾病發生情況,并由專業人員采取單盲法測試新生兒12個月齡時神經行為發育狀況,主要采取職能量表和運動量表評估智力發育指數,運動發育指數。

1.3 觀察指標 ①神經行為發育狀況。新生兒12月齡時運動發育指數,智力發育指數,分數越高表示發育越優秀。②新生兒期疾病特點。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錄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以P<0.05為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兩組新生兒期疾病主要由新生兒窒息,腦白質損傷,顱內出血,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構成,其中實驗組新生兒腦白質損傷、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顱內出血發生率分別為33.33%、20.00%、18.89%,均高于對照組新生兒(P<0.05),實驗組新生兒12月齡時運動發育指數,智力發育指數均略低于對照組新生兒,但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新生兒期疾病,12月齡神經行為發育狀況比較[n(%)]

3 討論

輔助生殖技術是一種以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為主的治療不孕不育癥的手段,可有效解決人類生育問題,但由于采取大量非生理性操作,其存在一定風險,可能對受孕兒出生結局,發育產生影響。

據焦鵬濤[2]等人員研究發現,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兒出生體質量明顯低于自然受孕兒,早產、剖宮產、雙胎妊娠、入住NICU等概率均大于自然受孕兒。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新生兒腦白質損傷、新生兒呼吸窘迫、顱內出血發生率分別為33.33%、20.00%、18.89%,均高于對照組新生兒(P<0.05),實驗組新生兒12月齡時運動發育指數,智力發育指數均略低于對照組新生兒,但無顯著差異(P>0.05)。這與白敏[3]研究相符,提示在輔助生殖技術中,有較多因素可能對胚胎生長發育造成影響,且由于缺少正常生殖活動對精子的自然選擇,導致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兒疾病發生率明顯高于自然受孕兒,其中腦白質損傷、新生兒呼吸窘迫、顱內出血最為明顯,這與其早產,剖宮產,多胎妊娠等有關。但本次研究中兩組新生兒神經行為發育狀況無明顯差異,即輔助生殖技術對受孕兒生長發育無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兒新生兒期疾病由顱內出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高膽紅素血癥,腦白質損傷,感染性肺炎等構成,神經行為發育狀況略遜于自由受孕兒。

猜你喜歡
白質生殖月齡
腦白質疏松癥病人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與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6~23月齡嬰幼兒貧血及生長發育現狀研究
針灸在輔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應用探討
讓生殖健康服務惠及全社會
舍飼西門塔爾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養殖模式分析
認識和了解HIV感染診斷和疾病進展的預測指標——CD4+T細胞
缺血性腦白質脫髓鞘病變的影響因素
湖州33月齡男童不慎9樓墜落上海九院對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發現腦白質疏松不必緊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