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檢驗分析前采血標本質量控制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2020-04-11 13:55王燕林賈美林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血常規紅細胞標本

王燕林,賈美林

(達拉特旗人民醫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4300)

在醫療技術不斷改進的今天,檢驗技術也得到極大的發展。醫學檢驗科在醫院中屬于重要部門之一,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檢查體系。在為患者制定治療方式時,檢驗結果可以為臨床醫師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支持[1]。因此,在臨床就檢驗中,也需不斷改善質量控制管理的作用,進而為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提供一定保障。本文旨在觀察血常規檢驗分析前采血標本質量控制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間來我院進行血常規檢查的13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132例患者中共男患58例、女患74例。年齡30-68歲,平均年齡為(46.27±4.05)歲。靜脈采血者64例、末梢采血者68例。采血后立即完成血常規檢驗者60例,6 h內完成檢查者共40例,6 h后完成檢查者32例。

1.2 方法 從檢查資料、結果來分析影響檢查結果的各項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1.3 觀察指標 統計132例患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版本為SPSS 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與統計,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統計132例患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靜脈采血標本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檢查結果明顯優于末梢采血標本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檢查結果(P<0.05),數據對比結果有意義,見表1。采血標本立即完成檢查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檢查結果均顯著優于采血標本6 h內、6 h后的檢查結果(P<0.05),數據對比結果有意義。

表1 132例患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Mean±SD)

3 討論

血常規屬于臨床醫學中的重要檢查項目之一,可以為臨床醫師提供診斷、治療的科學數據。在進行血常規檢查時,也需對采血標本的質量進行質量控制,保障采血標本的質量,可以為血常規檢查的準確性提供有力保障[2]。從目前的血常規檢查現狀來看,發現存在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對檢查重視度不高等問題。因此,為了有效確保血常規檢查的質量,也需采取適當的方式來強化實驗室管理,有效保障采血標本的質量。在采血過程中,也需醫務人員與患者詳細溝通,了解患者的服藥史[3]。并為患者選取合適的采血部位,需要盡可能的采用靜脈血完成檢查。其次,也需選取合適的采血時間。由于飲食、運動及睡眠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影響到患者血液內的成分。因此,在合理的時間采取血液樣本,更能提升檢驗準確性。并且,在為患者完成采血工作后,也需及時完成血常規檢驗,避免因檢驗時間而對檢查結果造成不利影響。

本次研究顯示,靜脈采血標本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檢查結果明顯優于末梢采血標本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檢查結果(P<0.05)。這一結果顯示出,靜脈采血方式獲得的血液標本更好,在血常規檢查中,建議使用靜脈采血的方式。并且,采血標本立即完成檢查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檢查結果均顯著優于采血標本6 h內、6 h后的檢查結果(P<0.05)。這一結果表明,檢測時間越早,檢查結果越準確,從而提供出更為優質的檢查數據。

綜上所述,在血常規檢驗中,不同采血部位、檢測時間等因素均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在患者進行血常規檢驗時,也需加強采樣標本的質量控制,對降低檢驗誤差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檢驗準確度,可謂醫師提供更為精準的數據。

猜你喜歡
血常規紅細胞標本
不明原因肝損害的32例肝組織活檢標本的29種微量元素測定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豬附紅細胞體病致病機理及中藥防治
血常規解讀
高中牛物學紅細胞知識總覽
COVID-19大便標本采集器的設計及應用
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指標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血常規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經常鏡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植物標本的采集與保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