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分析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

2020-04-11 13:54黃瓊羅邦軍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準確率重癥營養

黃瓊,羅邦軍

(廣東省番禺區中心醫院,廣東 廣州 511400)

重癥肺炎是一種從肺部炎癥開始,發展成為一種全身系統炎癥的進行性病變[1]。重癥肺炎不僅會產生嚴重的感染,還會導致出現敗血癥、膿毒血癥以及感染性休克等并發癥[2]。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和免疫力都逐漸的衰退,導致他們發生重癥肺炎后,容易發生多器官衰竭,最終死亡[3]。隨著近些年來的研究顯示,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死亡率與其本身營養狀況密切相關。相關文獻指出,營養學相關指標可以對老年重癥肺炎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為此,本研究對150例患者的臨床檢驗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營養學相關臨床易用性檢驗指標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材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5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共150例,按照死亡結局不同,分為對比組(未死亡)和探究組(已死亡),每組75例。探討組,男患者和女患者的比例為8:7,年齡方面,最高值為98歲,最低值為65歲,均值為(80.45±2.08)歲。對比組,男患者和女患者的比例為3:2,年齡方面,最高值為90歲,最低值為66歲,均值為(80.68±1.73)歲。入組標準: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符合美國感染病學會/美國胸科協會關于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患者均為單純性重癥肺炎。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全患者;合并其他影響本研究疾病患者。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并檢索美國營養學文獻,以美國營養調查資料為參考進行收集和分析,將臨床常用檢驗指標進行篩選后,選擇淋巴細胞百分比、血紅蛋白、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總膽固醇、血肌酐作為本研究的分析內容。對比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對其對重癥肺炎的死亡風險預測價值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分析其對重癥肺炎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處理,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的對重癥肺炎的死亡風險預測準確率等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間比較用P值表示,P<0.05時,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比較 對兩組患者的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兩組血紅蛋白水平和總蛋白水平比較有統計學差異,研究組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研究組其他指標比對比組低,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表2。

2.2 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對老年重癥肺炎的死亡風險預測價值分析 對研究組患者的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進行分析后發現,血紅蛋白指標預測死亡風險準確率為56.00(42/75),總蛋白指標預測死亡風險準確率為53.33%(40/75),而營養相關常用檢驗指標綜合預測死亡風險準確率為84.00%(63/75),比單純指標預測價值更高(χ21=10.398,P=0.001;χ22=8.456,P=0.004)。

3 討論

重癥肺炎是對患者肺炎嚴重程度的一種評估,一般來說,肺炎患者有嚴重的低氧血癥、急性呼吸衰竭、低血壓、休克等循環衰竭以及器官衰竭等并發癥,即可認定為重癥肺炎[4]。隨著我國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我國社區獲得性肺炎發病率逐漸升高,這也為重癥肺炎的發生提供了發病基礎[5]。年老患者,由于身體機能衰退,機體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肺炎久治不愈,容易發展成重癥肺炎。不僅會占用大量的醫療資源,還會導致高死亡率。為此,需對患者的早期肺炎進行治療,以控制感染進一步發展,降低臨床死亡率。根據相關調查顯示,重癥肺炎患者的營養狀態明顯低于輕度肺部炎癥患者。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以及身體機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對其病情以及死亡風險的評估具有一定的困難。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淋巴細胞百分比、血紅蛋白、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總膽固醇等與營養學相關的檢驗指標對患者的營養風險有提示意義。研究還表明對患者的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指標進行檢測,可以對重癥肺炎的嚴重程度進行提示,作為重癥肺炎死亡風險的預測指標。

表1 兩組患者的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比較(Mean±SD)

表2 兩組患者的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比較(Mean±SD)

本研究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設想,對150例不同結局的重癥肺炎患者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血紅蛋白水平和總蛋白水平比較有統計學差異,研究組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研究組其他指標比對比組低,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血紅蛋白指標預測死亡準確率為56.00(42/75),總蛋白指標預測死亡準確率為53.33%(40/75),而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綜合預測死亡準確率為84.00%(63/75),比單純指標預測價值更高(χ21=10.398,P=0.001;χ22=8.456,P=0.004)。這說明血紅蛋白和總蛋白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重癥肺炎老年患者死亡風險,而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更高。因此,建議臨床診療中,可對營養相關臨床常用檢驗指標進行觀察。如果患者出現一個或者多個營養指標異常情況時,就要對患者進行充分的營養支持,以降低其死亡風險。

由此可見,要想對重癥肺炎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就需要對患者早期病情以及營養狀況進行充分的評估,預測其嚴重程度和死亡風險。并采取積極有效的診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避免不良治療結局。本研究選取的病例數比較有限,并且采取回顧性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結果或具有一定的偏差。為了進一步的證實本研究成果,需在后期相繼的研究中增加樣本采集量,并進行細致嚴謹的分析。

猜你喜歡
準確率重癥營養
優化急診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中的應用
全方位促醒護理在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上海此輪疫情為何重癥少
夏季給豬吃點“苦”營養又解暑
乳腺超聲檢查診斷乳腺腫瘤的特異度及準確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診斷脊柱損傷的臨床準確率比較探討
2015—2017 年寧夏各天氣預報參考產品質量檢驗分析
頸椎病患者使用X線平片和CT影像診斷的臨床準確率比照觀察
蔬菜與營養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營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