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餅干條件句的句法生成和語義推衍

2020-04-12 11:24馬艷穎孫洪波
現代語文 2020年11期
關鍵詞:連接詞關聯

馬艷穎 孫洪波

摘 ?要:餅干條件句是一種非經典條件句,其核心特點是后件的真值不依賴于前件。國外學者提出了四種分析方案,但是目前文獻中甚少涉及漢語的討論?;谧詈喎桨负托问秸Z義學理論,研究發現:在句法上,漢語餅干條件句的后件中不能出現連接詞“那么”和“就”;后件由表示斷言的“是”字句和“有”字句構成。從加標理論的角度來看,餅干條件句是無探針驅動的句法合并,而正常條件句則是由條件算子攜帶的條件特征作為探針驅動前后件的合并。在語義上,前件是能夠觸發規約涵義的言語行為,后件是斷言;前后件之間是“關聯——結果”關系?!瓣P聯斷言”方案可以為餅干條件句的基本性質提供統一的解釋。

關鍵詞:餅干條件句;連接詞;斷言;關聯

餅干條件句在前哲時賢的研究中名稱各異。它最早是由Austin的經典例句而得名[1]、[2],是指像例(1a-d)這樣的句子:

(1)a.There are biscuits on the sideboard if you want them.[2]

b.If I may be honest youre looking awful.[3](P53)

c.如果你餓了,冰箱里有披薩。

d.如果你需要我幫忙,我整天都在家。

這些句子的核心特點是后件的真值不依賴于前件的真假。以例(1c)為例,后件“冰箱里有披薩”的真值并不因“你餓”的真假而有變化。后來,Geis & Lycan將其稱為“非條件”條件句[4],Merlin則稱其為“語用條件句”或“無條件句”[5]。還有一些學者稱之為“關聯條件句”[3]、[6](P637-687)、[7]。學界對這類條件句的命名繁多,界定不一,說明對該類條件句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達成共識。本文沿襲其經典命名,仍稱之為餅干條件句。

一、餅干條件句研究評述

國內文獻中,筆者尚未見到對餅干條件句的相關論著。國外文獻中,對餅干條件句句法、語義性質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為四種:以DeRose & Richard為代表的“條件斷言(conditional assertion)說”[8]、以Siegel為代表的“存在量化說”[9]、以Ebert為代表的“話題說”[10]、[11]和Scheffler的“兩維說”[7]。下面,本文主要對這四種假說的主要觀點進行評述,并分析各自的優勢和不足。

(一)條件斷言說

餅干條件句后件的真值并不依靠前件,為了解釋前后件之間的關系,“條件斷言說”認為,是后件所形成的條件斷言依靠前件的真值[8]。換言之,如果餅干句的前件為真,則形成一個條件斷言,可在后件前面增補上“我斷言(I assert that)”,使后件的命題成為斷言的內容。它能很好地預測下面這種餅干條件句:

(2)a.如果你渴了,冰箱里有啤酒。

b.如果你渴了,我斷言(冰箱里有啤酒)。

在例(2)中,前件“如果你渴了”為真,那么就會形成以“冰箱里有啤酒”為內容的斷言。不過,Siegel指出,“條件斷言說”面對著一個巨大挑戰,即如何解釋“當前件是將來時態時,餅干句的斷言是什么”這一問題[9]。

假設在餐館點菜的場景中,當顧客點完菜后,服務生羅克說出如下的句子:

(3)a.如果您以后需要什么,我的名字是羅克。

b.*如果您以后需要什么,我斷言(我的名字是羅克)。

服務生的意思是前件“如果您以后需要什么”為真的情況下,“您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羅克)”。而不是例(3b)所示的條件的斷言,如果前件為真,就能夠斷言服務生的名字是羅克。事實上,無論前件的真值如何,后件“我的名字是羅克”都是一個直接斷言。因此,例(3b)并沒有正確表達餅干條件句例(3a)的意義。

我們再來考察后件是將來時態的例子。比如,在送行的場景中:

(4)a.如果明天不能來,提前祝你旅途平安。

b.*如果明天不能來,我斷言/希望(提前祝你旅途平安)。

如果前件“如果明天不能來”為真,由于前后件之間有關聯,所以才能說出后件“提前祝你旅途平安”這一斷言。不過,卻不能獲得例(4b)這樣的條件斷言解釋:如果前件為真,就能產生條件斷言,使后件為真。

因此,“條件斷言說”在面對將來時態的前件時,并不能正確地預測和解釋餅干條件句。同時,本文認為,在加上“條件斷言”后,割裂了將來時態的餅干條件句的前后件之間的關聯性。那么,為什么在解釋例(2a)的時候沒有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餅干條件句的后件本身就是斷言[7],而且以后件的直接斷言來承接前件,并體現前后件之間的關聯。

(二)存在量化說

“存在量化說”的主要提出者是Siegel[9],它的核心思想為后件是一個表示多種可能行為(疑問、斷言)的集合。該可能行為與前件在意義上具有顯著性或關聯性。同時,在進行語義推導的過程中,存在一個量化算子,對后件進行存在封合(E-closure)。這也是“存在量化說”的來源。實質上,作者認為,餅干條件句的意義組成包含兩個部分。首先,前件不再是條件斷言,而只是作為整個餅干條件句的斷言的組成部分。其次,后件的斷言不是直接斷言。這是因為后件受到存在量化的約束。例如:

(5)a.如果你想試衣服,隔壁就是試衣間。

b.如果你想試衣服,至少存在一個這樣的斷言(隔壁就是試衣間)。

在例(5)試衣服的場景中,前件“如果你想試衣服”不再是條件斷言,而是作為整個餅干條件句的組成部分,并且存在算子對后件所代表的可能行為進行存在封合。因此,例(5b)能夠正確地預測例(5a)這樣的餅干條件句的意義。

Scheffler則對這一假說提出質疑[7]。既然后件是各種可能存在的言語行為,那么,這些言語行為是如何實施的?如何保證這些可能存在的言語行為為真?因為從邏輯上來看,后件出現的任何可能行為都有可能為假,甚至完全不存在。例如:

(6)a.如果張三問起我們的關系,你是我的表弟。

b.*如果張三問起我們的關系,至少存在一個可能斷言(你是我的表弟)。

在例(6)這樣的場景中,后件不可能為真。因此,例(6b)對后件可能的行為進行存在封合,就已經不是例(6a)的正確意義表述了。所以,在這一點上,“存在量化說”的解釋范圍過大,甚至把自然語言中為假或者根本不存在的意義也囊括其中。

Scheffler指出,“存在量化說”至少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后件的地位問題,后件到底是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行為,還是直接斷言?第二個問題是,它無法解釋為什么餅干條件句不能內嵌于任何語義算子。Scheffler認為,后件獨立于前件的真值,并不依靠前件而存在,因此它是直接斷言[7]。本文支持后件是直接斷言的觀點。

(三)話題說

自Haiman首次提出“條件小句是話題”的觀點后[12],學界討論熱烈。綜合來看,多數學者是支持“前件是話題”這一觀點的[10]、[11]、[13]、[14]、[15]。Ebert et al證明了條件句的前件與話題之間存在著平行關系。作者指出,條件句分為假設條件句和餅干條件句兩種,并分別對應于兩種話題形式:周遍性話題(aboutness topic)和框架性話題(frame-setting topic)。同時,作者還證明了假設條件句和周邊性話題句都具有pro形式,并且是受到約束的;而餅干條件句和框架性話題句都不存在pro或約束現象[11]。其證明主要依據于兩個理論基礎:第一是Schlenker提出的“條件句是有定描述(definite description)”[16];第二是Endriss的觀點:話題是指稱行為(topics as reference acts)[17]。指稱行為引介一個話語指稱,指向后面的言語行為。據此,Ebert et al提出了兩種行為的區分,作者認為,條件句的前件是指稱行為,后件是言語行為[11]。在條件句中,指稱行為(像言語行為一樣)建立話題;言語行為與后件相聯系。這樣,條件句的意義就是兩大言語行為意義的合取。

這一理論的優勢在于它能解決兩大語言現象。第一個優勢是對兩類條件句的句法區分上:餅干條件句不能出現then,而假設條件句有then。在餅干條件句中,沒有對應于前件指稱的then;而在假設條件句中,前件的指稱對應于后件的then。例如:

(7)a.If you are hungry,there is pizza in the fridge.

b.*If you are hungry,then there is pizza in the fridge.[11]

(8)If John went shopping,then there is pizza in the fridge.

例(7a)是餅干條件句,在句法上不能出現前件的照應詞then。而例(8)是假設條件句,后件中有對應于前件指稱的then。

第二個優勢是約束問題。餅干條件句的前件在句法上無法組并到后件,因此,無法實現對餅干條件句前件的約束[3]、[18]。這就進一步證明了餅干條件句的后件是直接斷言,而與前件沒有清晰的約束關系。同時,“話題說”在語義上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能解決“存在量化說”所不能克服的“餅干條件句不能內嵌于各種語義算子”這一問題,因為餅干條件句的后件是言語行為,指向的是現實世界,所以餅干條件句不能內嵌于任何語義算子。

“話題說”同樣會面臨新的挑戰。Scheffler對條件句和話題句的平行性提出了質疑[7]。第一,主要是語料上的證據,德語中的假設條件句必須句法組并,即前件是后件的組成部分,但德語中的左向錯位德語句(GLD)并未組并到主句。第二,GLD中的pro是強制性的,但是假設條件句中的then是選擇性的,這就與“話題說”相悖。第三,在邏輯上,懸垂話題左向錯位句(HTLD)中的自由變量選擇性回指言語行為建立的話題,如果回指成功,餅干句就變成了假設條件句。這樣,兩種條件句的區分就成了問題。第四,在語序上,把話題分析成言語行為,就必須要求前件先于后件,從而對如何解決后件在前的條件句造成了困難。第五,餅干條件句和句子副詞(如frankly)、表示言語行為的原因狀語從句等具有很多句法語義共性。就此來看,如何用“話題說”分析這些現象似乎理論上不能自洽。

(四)兩維說

“兩維說”是Scheffler針對句子附加語和補足語而提出的一種假說[7]。其基本思想是從預設(presupposition)和規約涵義(conventional implicature,簡稱“CI”)兩個維度來解釋句子附加語和補足語。作者認為,德語的餅干條件句除了“后件的真值不依賴前件”這一基本性質外,還具有三大性質:在句法上,餅干條件句的前件不能成為后件的組成成分;在語義上,餅干條件句不能內嵌于任何語義算子;在語用上,餅干條件句具有言外之力。據此,Scheffler證明,餅干條件句后件與前件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前件是規約涵義,后件是直接斷言,具有言外之力?!癷f”在所有條件句中的貢獻相同,都觸發前件的規約涵義。餅干條件句的解讀需要句子的內容(content)和會話涵義共同起作用。

兩維說的貢獻在于系統考察了餅干條件句的句法、語義和語用性質,同時還將餅干條件句的考察與句子副詞、原因狀語從句等內容結合起來,并證明這些成分具有很多句法、語義上的相似性和平行性。本文認為,該方案對部分條件句基本的句法和語義特點進行了描寫,不過,由于漢語與日耳曼語、羅曼斯語存在形態上的差異,是否能夠覆蓋漢語餅干條件句的語言事實,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餅干條件句的句法表現與生成機制

漢語語法界一般認為,條件句指的是由“只有”“只要”等連接副詞引導的從屬小句,而由“如果”引導的則大多歸為假設復句。王力[19]、[20]、丁聲樹[21]、蔣嚴[22]、孫洪波[23]等,均主張把假設句和條件句合并為一個類型。本文認為,上述小句均可以表示“假設——結果”關系,從而都將其界定為條件句。餅干條件句雖然表面上也有“如果”連詞引導小句,但是從經典邏輯的角度來看,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似乎都不適用于餅干條件句。餅干條件句的條件有效性較差,前件和后件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假設——因果”關系,它的意義解讀更多的是需要語境信息,前后件之間的關聯性語境依賴性較強。

(一)連接詞不能出現在后件

在句法上,假設性條件句往往可以添加連接詞“那么”和連接副詞“就”,然而這些成分卻不能出現在餅干條件句中。例如:

(9)a.如果你餓了,冰箱里(*就)有披薩。

b.如果你餓了,(*那么)冰箱里有披薩。

(10)a.如果您以后需要什么,我的名字(*就)是羅克。

b.如果您以后需要什么,(*那么)我的名字是羅克。

(11)a.如果你想試衣服,隔壁(就FOCUS)是試衣間。

b.如果你想試衣服,(*那么)隔壁就是試衣間。

觀察例(9a)、例(10a),連接副詞“就”不能出現在餅干條件句的后件中?!冬F代漢語八百詞》認為,連接副詞“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與前件的“如果”共同組成“如果……就……”結構[24](P317)。進一步對比,可以發現,例(11a)句的后件中雖然出現了這一副詞,但是它只是焦點副詞“就”;在音系標記上,要對它進行重音標記。此時的焦點副詞“就”旨在加強肯定[24](P316),即例(11a)中出現的是焦點標記“就”而不是具有連接功能的副詞“就”。通過分析可以得知,餅干條件句的后件中不能出現連接副詞“就”。

再觀察上述例句中的b句,經常用來表示結果關系的“那么”也不能出現在餅干條件句的后件中。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餅干條件句的“假設——結果”關系非常弱,其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后件的真值并不依賴于前件的真假,可以獨立存在。餅干條件句前后件之間的關系僅限于前件為后件提供可能性的背景信息,但是后件即使不在這一背景信息下,仍可以獨立存在。

孫洪波對漢語條件句的句法推導進行了分析[25],具體如圖1所示:

在圖1中,a、b、c都是假設性條件句,只有d是餅干條件句。我們認為,連接詞“那么”和“就”具備[+hypothetical]和[+resultative]特征,是“條件——結果”功能節點的顯性詞匯形式,位于條件功能核心Cond0位置,具有連接條件句前件和后件的功能,并且負責條件意義的推導。本文假設,餅干條件句的句法推導仍與假設條件句在理論上是一致的,只不過連接前后件的功能項位置為空成分,即不顯性表達為詞匯化的“那么”和“就”,原因是在于處于條件功能節點Cond的成分的特征要求[+hypothetical][+resultative]沒有被滿足。餅干條件句只是呈現[-hypothetical]和[-resultative]特征,因此,在特征核查(feature checking)階段,餅干條件句顯示出來的弱假設性和弱結果性特征不能滿足功能節點的特征匹配,最終顯示為空成分,在語義上具有[+relevance]特征。就此來說,具有[+hypothetical]和[+resultative]特征的“那么”和“就”是不能出現在餅干條件句的后件中的。

在例(7)、例(8)這樣的英語餅干條件句中,表示連接功能的then也無法出現在后件中。與“話題說”的分析不同,本文認為,then之所以不能出現在餅干條件句的后件中,是因為then的[+hypothetical]和[+resultative]特征,與餅干條件句所要求的[+relevance]特征不匹配。這就為英、漢語的餅干條件句后件中不能出現連接詞給出了統一的解釋。

(二)后件由表示斷言的“是”字句和“有”字句構成

漢語餅干條件句的后件在句法上表現為能夠下判斷的“是”字句和“有”字句,即后件是斷言(assertion)。如例(9)~例(11)中的“冰箱里有披薩”“我的名字是羅克”“隔壁是試衣間”,其中,有兩句是“是”字句,有一句是“有”字句?!笆恰弊志涞幕疽馑际潜硎究隙ǖ呐袛郲26](P345)。例(10)中的“我的名字是羅克”為典型“是”字句中的“名1+是+名2”形式,由于名1和名2這兩個名詞性成分具有等同關系,因此,二者可以互換,其中“羅克”是專有名詞。例(11)中的“隔壁是試衣間”為“名處+是+名”形式,表示兩個名詞性成分在處所位置上的等同性。此處的“是”類似于“有”,表示存在關系[24](P497)??傊?,這兩個“是”字句雖然分屬于不同的亞形式,但無論是表示等同關系,還是表示存在關系,毋庸置疑的是,它們都充分體現了“是”字句的斷言性質。再看“冰箱里有披薩”所涉及的“有”字句。該句式表示存在,句首成分往往表示處所,而“披薩”則指稱類別。因此,這種經典的表示存現的“有”字句也是斷言。

三、餅干條件句的語義推導

從可能世界語義學的角度來看,使得假設條件句的前件為真的可能世界,也同時是使得后件為真的可能世界。不過,餅干句的前件為真的可能世界并不是使得后件為真的可能世界的充分條件。因此,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餅干條件句的語義推導到底是怎樣的。

(一)語義描寫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先來考察其基本的語義性質。假設句子前件的語義為α,后件的語義為β,條件句的語義為γ,那么,假設條件句和餅干條件句的語義推導形式可如下所示:

a.假設條件句:γ=[R(α,β)()];

b.餅干條件句:γ=[R(α,β)]。

可以看出,假設條件句和餅干條件句主要有兩大不同之處。首先,作為謂詞形式的R是個二元謂詞,表示α和β之間的關系。顯然,這里采取的是粗線條描寫,如果要對該關系進行詳細刻畫,那么在假設條件句中,前后件的語義都要參與演算,因此,R在此應當是合取關系。在餅干句中,后件的真值并不依靠前件的真值,前后件之間只是一種關聯性的關系。就此來說,其精細化描寫的語義推導形式應如下所示:

a.假設條件句:γ=[(αβ)()];

b.餅干條件句:γ=[(αβ)]。

其次,兩者的不同還在于表達式的后半部分。在真值語義上,假設條件句表達的是經典的實質蘊涵關系;而餅干條件句的后半部分則只是取的β的值,因為不管餅干句前件是真是假,后件的真值都是獨立存在的。我們對假設條件句和餅干條件句的真值語義進行了分析,具體如表1所示:

表格說明:表中的“1”代表真值條件為真;“0”代表真值條件為假。

從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二者的區別。餅干條件句的后件始終為真,不存在其后件為假的情況。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在前件所指定的論域內,后件是內容為真的斷言。這是餅干條件句的一個基本性質。

同時,在邏輯語義上,假設條件句和餅干條件句的區別也很明顯,具體如下所示:

a.假設條件句:α=1當且僅當(α=0)(β=1);

b.餅干條件句:α=1當且僅當β=1。

可以看出,假設條件句在前件為假或者后件為真時取真,而餅干條件句只有在后件為真的情況下才能為真。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前文所述的“餅干條件句的后件是斷言”的觀點。

此外,假設條件句與餅干條件句在蘊涵上的表現也有所不同。如“如果你餓了,桌子上有餅干”蘊涵了“桌子上有餅干”,而“如果1+1=3,太陽就從西邊出來”并不蘊涵“太陽從西邊出來”。

(二)關聯——結果關系

假設條件句是經典的實質蘊涵推導,而餅干條件句則是只有后件的真值為真的情況。餅干句不具備假設條件句的“假設——結果”關系,而是“關聯——斷言”關系。據此,我們提出餅干條件句的“斷言條件假說”:在后件是斷言的基礎上,前件并不直接與后件構成條件關系,而是與后件相關聯的斷言形成限制性的條件關系。其基本結構是:p[ASSERT q]]。其中,p是前件命題,是蘊含式符號,是關聯性符號,下標ASSERT表示后續成分為斷言,q是后件命題。這一基本結構可解讀為:如果p是為整個會話設定了論域的這樣一個命題,那么它關聯著q這樣的斷言,表達一種結果。

因此,餅干條件句例(12a)就可以解讀為例(12b),即前件“if you are thirsty”為整個條件句設定了論域,那么,它就關聯著以“there are some cokes in the fridge”為內容的斷言。前后件之間是關聯——結果關系。同樣,例(13)的前件“如果您有什么需要”關聯著一個內容為“我是這里的大堂經理”的斷言。

(12)a.If you are thirsty,there are some cokes in the fridge.

b.If you are thirsty,then it is relevant to an assertion thatthere are some cokes in the fridge.

(13)a.如果您有什么需要,我是這里的大堂經理。

b.如果您有什么需要,那么關聯著一個斷言我是這里的大堂經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例(12b)和例(13b)中分別出現了連接詞“then”和“那么”,這似乎和前邊的論述有出入,實則不然。這里的兩個關聯詞并不能實現為自然語言中的詞匯化形式,而只能是在語義推導過程中的元語言形式。既然能夠以這種形式出現,這也進一步證實了上文所闡釋的餅干條件句的基本語義結構是正確的,因為假設條件句是允許出現該關聯詞的。在表示條件意義的蘊含式符號下,還有一個表示關聯性的層級,這也表明了餅干條件句是條件句的一個子集。具體如圖2所示:

圖2中的a是一般的假設條件句的結構圖,中間由表達條件意義的功能項Cond連接前后兩個命題p和q。b是餅干條件句的結構圖,它與前者不同,在Cond節點下增加了一個表達關聯性的謂詞成分Rele,后件q作為謂詞Rele的補足語成分。

在類型推導的過程中,a的功能中心是類型,它吸收一個表示命題的t成分,然后輸出一個同樣類型的成分。因此,先輸入t類型的后件,在Cond節點輸出t類型的中間成分,再與同是t類型的前件命題進行謂詞修飾規則(predicate modification rule,簡稱“PM”)[27],輸出表示命題的t類成分。b則是先由一個類型的謂詞性成分Rele吸收t類型的后件,輸出一個t類型的中間成分,由于[Spec ReleP]位置是空成分,所以ReleP是t類型成分。再繼續進行的類型推導就是重復a的推衍過程。由此可知,關聯短語ReleP是作為條件短語CondP的內嵌組成部分的,表達關聯——結果意義的餅干句是條件句的一個子集。

基于上述討論,我們提出了致力于統一解釋餅干條件句句法、語義性質的“關聯——斷言”方案,餅干條件句的前件關聯著一個斷言性質的后件。該方案(relevance-assertion account)的形式化表述如下:

p[ASSERT q]]=1,iff assert(q)=1;and p(assert (q))=1;

Otherwise,p[ASSERT q]]=0。

該方案認為,餅干條件句為真,當且僅當后件是個斷言為真,并且前件關聯著該斷言也為真;否則,餅干條件句為假。

(三)前件是能夠觸發規約涵義的言語行為

如前所述,假設條件句的前件往往是斷言。例如:

(14)a.如果明天下雨,咱們就在家玩兒。

b.如果我是你,我當時肯定蒙了。

c.如果1+1=3,你就是老大。

觀察例(14)中的句子,可以發現,前件“明天下雨”“我是你”“1+1=3”等,都是斷言。與此不同的是,餅干條件句的前件是言語行為。如前文討論的例(9)~例(11)中的“你餓”“您以后需要什么”“你想試衣服”等,都是言語行為,并且是表示認知(epistemic)的言語行為,因為該句中都可以增補或直接出現了表示認識和知道意思的情態詞,如例(11)中的“想”。

前件中的關聯詞“如果”可觸發規約涵義。會話含義指的是說話者的言外之意,需要推導得出,是脫離了說話者的表面意義而推導出來的實際意義的表述。規約含義(conventional implicature)是指無需借助語境,就可以直接從語句中推導出的那些非真值條件義,即自然語言中某些詞匯根據規約所具有的與真值語義無關的常規意義,如“但是”表示對比意義。出于運算經濟性的考量,我們認為,餅干條件句的“如果”在詞庫(lexicon)中應當與假設條件句的“如果”是同一詞條,表示條件意義。在這一點上,本文支持Schffler的“兩維說”中前件是規約涵義的觀點[7]。詞匯意義的同一性也可從圖1中的a、d看出,在句法上“如果”都占據標句詞(complementizer)的位置,后面引介一個命題性的成分作其補足語。

綜上所述,在最簡方案和形式語義學的理論框架下,本文主要探討了餅干條件句的句法生成機制和語義推導模式。在句法上,餅干條件句不同于假設條件句之處,是在于它承擔著前后件連接功能的連接項,由于不具備強假設性特征而呈現為空成分。在語義上,餅干句是“關聯——結果”關系,后件是斷言性質的命題。本文所提出的“關聯——斷言”方案可以統一解釋餅干條件句的句法、語義性質。限于篇幅,這里并未涉及漢語典型條件標記“的話”的相關內容,在今后的研究中再對這一問題進行專題探討。

(本文的撰寫得到Ian Roberts、吳平、王廣成、潘海華、蔣嚴、袁毓林等先生的指導,謹致謝忱?。?/p>

參考文獻:

[1]Austin,J.L.Ifs and Cans[J].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1956,(42).

[2]Austin,J.L.Ifs and Cans[A].Urmson,J.O. & Warnock,G.(eds.).Philosophical Paper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

[3]Iatridou,S.Topics in Conditionals[D].Ph.D.thesis,MIT,1991.

[4]Geis,M.L. & Lycan,W.G.L.Nonconditional Conditionals[J].Philosophical Topics,1993,(2).

[5]Merlin,A.Unconditionals[DB].http://semanticsarchive.net/Archive/WUwZTk5M/unconditionals.pdf,2007-12-31.

[6]Bhatt,R. & Pancheva,R.Conditionals[A].In Everaert,M. & van Riemsdijk,H.(eds.).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yntax(vol.I)[C].New Jersey:Willey-Blackwell,2006.

[7]Scheffler,T.Two dimensional semantics:clausal adjuncts and complements[M].Berlin:De Gruyter,2013.

[8]DeRose,K. & Richard,E.G.Conditional Assertions and “Biscuit” Conditionals[J].No?s,1999,(3).

[9]Siegel,M.Biscuit Conditionals:Quantification over potential literal acts[J].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06,(2).

[10]Ebert,C.,Endriss,C. & Hinterwimmer,S.Topics as Speech Acts:An Analysis of Conditionals[A].Proceedings of the 27th West Coast Conference on Formal Linguistics[C].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2008.

[11]Ebert,C.,Endriss,C. & Hinterwimmer,S.A Unified Analysis of Conditionals as Topics[J].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14,(5).

[12]Haiman,J.Conditionals are topics[J].Language,1978,(3).

[13]Pan,H. & HU,J.A semantic-pragmatic interface account of (dangling) topics in Mandari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8,(11).

[14]Sano,K. & Hara,Y.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and biscuit conditional questions in Dynamic Semantics[A].Proceedings of Seman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SALT) 24[C].New York University,2014.

[15]Bittner,M.Topics states in Mandarin discourse[A].In Michael Opper (ed.).Proceedings of the 25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C].Ohio State University,2014.

[16]Schelenker,P.Conditionals as Definite Descriptions (A Referential Analysis)[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Computation,2004,(3).

[17]Endriss,O.Quantificational Topics:A scopal treatment of exceptional wide scope phenomena[D].Ph.D.thesis,University of Potsdam,2006.

[18]Haegeman,L.Conditional Clauses:External and Internal Syntax[J].Mind & Language,2003,(4).

[19]王力.中國現代語法[A].王力文集(第二卷)[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

[20]王力.中國語法理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

[21]丁聲樹等.現代漢語語法講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61.

[22]蔣嚴.漢語條件句的違實解釋[A].中國語文雜志社編. 語法研究和探索(十)[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3]孫洪波.英漢條件小句與時間狀語從句的句法相似性[A].東北亞外語論壇(第三季度論文合集)[C].2020.

[24]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5]孫洪波.條件與合?。含F代漢語條件句的句法推導[A].鄭冰寒編.第十三屆英國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倫敦:華文教育出版社,2015.

[26]李臨定.現代漢語句型(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27]蔣嚴,潘海華.形式語義學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Biscuit Conditionals in Mandarin Chinese

Ma Yanying1,Sun Hongbo2

(1.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ze University, Heze 274015, China)

Abstract:The biscuit conditional is a non-canonical conditional, whose truth of the consequent does not rely on that of the antecedent. Scholars propose four accounts in literature, which is barely associated with mandarin data. Based on the Minimalist Program and Formal Semantics, we found that: syntactically, no conjunction words like name and “jiu(就)” can appear in consequents, which are composed of “shi(是)” construction and “you(有)” construction. In semantics, the antecedent is a speech act that can trigger the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the consequent is an assertion. We propose the relevance-assertion account, which can give a unified analysis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the biscuit conditionals, that the antecedent is relevant to the assertion of the consequent.

Key words:biscuit conditional;conjunctions;assertion;relevance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句法和語義互動觀照下的英漢條件范疇對比研究”(17CWZJ24);2016年度菏澤學院博士基金項目“共性與個性:形式語言學框架下英漢條件句比較研究”(XY16BS24)

作者簡介:1.馬艷穎,女,曲阜師范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講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

2.孫洪波,男,菏澤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

猜你喜歡
連接詞關聯
連動結構“VP1來VP2”的復句化及新興小句連接詞“來”的形成
巧用連接詞,銜接更自然
賓語從句的語序
分層引導 關聯照應 開放選擇——近三年全國卷高考作文的“寫作提示”分析
奇趣搭配
拼一拼
智趣
吸引閱卷老師的“連接詞”
基于關聯理論的歧義消除研究
試論棋例裁決難點——無關聯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