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身體觀與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邏輯關系研究

2020-04-14 05:02閆化昆黃桑波
當代體育科技 2020年1期

閆化昆 黃桑波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邏輯梳理等方法,對中西方身體觀與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邏輯關系進行研究。經研究發現:中國身體觀受中國傳統文化道家的影響逐漸建構成“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和諧發展觀,而西方身體觀則受古希臘奧運會和身體與精神的二元對立的影響,西方以協調且富有力量的身體為榮,并力求超越自我,與阻止身體達到完美的一切障礙進行斗爭,逐漸形成外在競爭和自我突破的身體觀。而英式橄欖球以激烈的身體對抗為基礎,逐漸建構成肉搏、團隊、超越性身體文化,這種身體文化與中國身體觀的發展邏輯相向而行,但卻與西方身體觀的發展邏輯不謀而合,同時這也是阻礙我國橄欖球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此,我國應該推廣及普及英式橄欖球運動,以英式橄欖球運動為渠道,促進中西方身體觀的交流與融合,使中西身體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關鍵詞:身體觀? 英式橄欖球? 身體文化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a)-0234-05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body view and British football body culture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combing. It is found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body view has gradually constructed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view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western body view is influenced by the dual opposition of the ancient Greek Olympic Games and the body and spirit. The West takes pride in the coordinated and powerful body and strives to transcend itself and fight against all obstacles that prevent the body from achieving perfection. Competition gradually forms the body view of external competition and self-breakthrough. On the basis of fierce physical confrontation, Rugby gradually constructs a physical culture of hand-to-hand combat, team and transcendence,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Chinese body concept, but coinci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Western body concep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one of the key factor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gby in China. In this regard, our country should promote and popularize the British football sport, take the British football sport as a channel,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ody view, make Chinese and Western body view beautiful, beautiful and common.

Key Words: Body view; Rugby; Body culture

由于中西方體育文化是兩種不同的發展邏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文化本質是“和諧”,而西方傳統體育文化的文化本質是“競爭”,英式橄欖球運動是體現西方體育文化“競爭”的典型代表,所以東方較難接受這項運動,此項運動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1]。中西方身體文化的差異導致身體觀念有所不同,而英式橄欖球的發展與中西方身體觀念有著密切的聯系,英式橄欖球是一項身體性運動,有其獨特的身體文化。但通過對前人研究進行檢索,仍未發現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研究,以及分析中西方身體觀與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存在怎樣的邏輯關系。本文借助前人的研究基礎,分析中西方身體觀分別與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關系,希望此次研究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共同為英式橄欖球在我國現階段的普及與發展做出綿薄之力,進而促進中西方身體觀的交流與融合。

1? 英式橄欖球的身體文化

1.1 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構建

體育運動是身體實踐形式的一種方式,身體是參加體育運動的基礎,同時也是傳承體育文化、體現體育精神、表達社會關系的的載體,由于中西方身體觀是兩種相向的發展邏輯,中西方體育價值觀的形成必然大相徑庭[2]。這種體育價值觀的差異促使中西方喜愛的體育項目也大有不同,例如,中國善于參加技巧性體育運動,而西方則熱衷于較激烈、對抗性較強和可以突破自我的體育項目。不同的運動項目都有各自的歷史背景并構建不同的體育文化,人類的身體是參與體育項目的基礎,人類在參與和發展體育項目的過程中,每一種體育項目都會產生獨樹一幟的身體文化[3]。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構建自然離不開該項目的動作本身,英式橄欖球是球類運動的終極運動,它的一些動作與運動形式是別具一格的,例如抱球向前飛沖、無護具進行肉搏對抗、司克蘭及冒爾動作的形成和進攻與防守的獨特形式都可以體現并形成英式橄欖球運動獨特的身體文化,這種身體文化是參與者與項目本身共同構建而成。參與者在比賽中需要魄力與勇氣,更加需要富有力量的強壯身體,參與者強壯的身體是構建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重要基礎,在參與這項運動的過程中,參與者的身體與多種動作的協調配合使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產生多重性質。

1.2 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多重性

1.2.1 身體肉搏性

1823年,一位叫威廉·韋伯·埃利斯的足球運動員,在一場足球比賽中由于踢球失誤十分憤慨,便抱起地上滾動的足球向對面的防守區域沖去,這一舉動贏得當場眾多觀眾的歡呼,在隨后的足球比賽中,經常會有雙手抱球跑的情況發生[4]。當這個雙手抱球向前飛沖的動作被人們定義為合法動作時,意味著英式橄欖球(rugby)的誕生。雙手抱球向前進攻是英式橄欖球的獨特之處,也正是這獨特的進攻方式成為建構英式橄欖球身體肉搏文化的基礎。抱球向前飛沖并撞開前方的敵人努力將球放置在對方的達陣區內即可成功獲得5分,這種特別的進攻方式定有與之相互對應的防守技巧,防守隊員需要攔住抱球沖撞的隊員,并且阻斷其向前進攻的方向。在防守中擒抱(tackle)是最為有效、最重要的防守手段,擒抱技術的合理運用,直接關系到比賽的勝負[5]。擒抱(tackle)動作是防守隊員利用身體撲摟對方抱球向前撞擊的隊員,這充分展現了身體與身體之間的較量,體現出獨特的身體文化。在英式橄欖球比賽中,運動員不僅需要有強壯有力的身體,更加需要足夠的勇氣與魄力,以身體作為進攻和防守的利用工具,努力與敵人進行拼搶和對抗。最關鍵的是在對抗過程中,英式橄欖球運動員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護具,僅允許讓運動員穿戴護肩(布料)、頭盔(布料)護齒、護踝等簡易護具。這充分體現了英式橄欖球的肉搏性,這種肉搏性是運動員利用身體在對抗中逐漸構建而成,也正是這種獨特的身體文化使得英式橄欖球與其他球類項目區別開來。

1.2.2 身體團隊性

身體對抗是體育項目中的一種常態,這并不僅僅是為了身體對抗而進行體育運動,有些時候競技性體育項目的產生本身必然伴隨著身體對抗性的發生,同時對抗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人類身體的發展[6]。英式橄欖球運動屬于同場對抗項目,也是球類項目中的終極運動,身體對抗在橄欖球運動中十分重要,激烈的身體對抗可以完美地體現運動員出眾的身體力量、速度及爆發力[7]。在籃球、足球等運動中也存在著身體接觸或者對抗。例如在只有420m2的籃球場內,10個壯漢互相拼搶,身體對抗、身體接觸不得不發生[8]。但是在籃球或足球運動中,身體對抗只是一個身體與另一個身體的對抗,不存在群體身體對抗的可能性,即使存在,大多情況下都是非法、違規的。而在英式橄欖球運動中,身體對抗幾乎都是靠團隊共同來完成的,多數情況下地面范圍的身體對抗都是精彩的表現。在擒抱的過程中可以是一個身體與另一個身體進行對抗,也可以是2個身體或者多個身體對1個身體進行擒抱,并且被擒抱倒地的瞬間需要隊友前來保護,在保護形成之后還可以對前來保護的隊友實施清除動作。從簡單的擒抱開始,身體對抗就已經發生了,而在擒抱動作即將結束的時刻,身體對抗仍然在繼續,并且形成了團體性的身體對抗,這種團隊性身體對抗是英式橄欖球運動中必然發生的情況。另外,在英式橄欖球運動中冒爾動作的發生更能體現身體對抗的團隊性。冒爾是當持球隊員被1名或多名的對方隊員捕捉,而有1名或更多的持球隊員的隊友夾扎上該持球隊員的時候,該動作發生[9]。由此可以看出,冒爾動作的開始至少需要3名隊員,這個動作是通過團隊共同完成的,從動作開始直到動作結束始終伴隨著團隊身體之間的較量,這種團隊之間的較量以身體為媒介逐漸建構出英式橄欖球運動獨特的身體文化,即身體團隊文化。身體團隊文化是英式橄欖球特有的文化性質,是促進英式橄欖球運動發展的原生動力,同時也是促進人類身體進步的特殊屬性。

1.2.3 身體超越性

英式橄欖球獨特的運動方式與激烈的身體對抗使身體成為運動中的主體,盡管有再堅強的意志與高尚的靈魂,而沒有強壯且富有力量的身體都無法進行該項運動。但高尚的精神在該項運動中仍是不可缺少的,“正直、熱誠、團隊、紀律、尊重”是英式橄欖球五大核心精神,正直由橄欖球運動誠實和公平競技衍生而來;熱誠為每一位參與橄欖球運動的人帶來感性的歸屬感;團隊打破了運動員的地域、政治和宗教上的差異;紀律是橄欖球運動在場內或場下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每一位參與者的共同信念;尊重則是每一位參與者應秉持的美德,不能因為了獲取勝利而放棄道德的底線[10]。這五大核心精神使充滿暴力的橄欖球運動富有魅力,是橄欖球運動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同時也體現出參與者在運動中的精神超越。但這種精神文化在橄欖球運動中仍屬于客體,所有精神和氣質都需要以參與者的身體為媒介,通過比賽中身體的行為和展示來突顯精神文化內涵,身體是感性的,也是主體性的。此時,參與者在運動中的精神超越實則是身體的超越,以個人的力量和速度為身體基礎,以競爭為具體表現,進行身體與身體之間的較量,從而完成對自己身體和他人身體的共同超越。身體本來就是超越性的,其總是試圖超越自己,身體可以超越自我,但是無法出離自己[11]。英式橄欖球運動使自我身體超越成為現實,并且在自我超越的基礎上不斷形成敵我之間的身體超越,這種身體超越性逐漸成為英式橄欖球獨特身體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英式橄欖球獨特且富有魅力的身體文化更加飽滿和別致。

2? 中西身體觀與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邏輯關系

2.1 身體觀

進入21世紀,“健康”逐漸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健康”是不同的身體文化觀念對身體完美的內在和外在的追求[12]。追求健康的標準有不同,這種不同來源于身體觀念的不同。身體可以從不同角度闡述其內涵,例如生命科學、美學、哲學等多學科闡述,這些都是以不同的理論基礎去論證身體所屬的特性。但身體最本真的理解莫過于生物學對其進行的闡述:身體,是指人或動物的生理組織,或是指軀干和四肢[13]。這一理解則清晰而實際地表明身體是一個整體概念。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談論了身體、勞動、消費三者之間的關系,并且把勞動理解為身體與自然界物質交換的一種方式,從而提出了“物質主體”的概念[14],這個“物質主體”就是身體。勞動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這種生存方式要通過身體來完成,想必沒有身體就無法進行勞動,個體也無法生存于這個世界,可以看出馬克思對身體的理解與重視。

無論中國還是西方,身體二字不斷出現在詩集、文學作品、經典書籍當中,并且將身體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文化、政治等聯結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身體文化。在身體文化形成的過程中,人們自身會對身體產生不同的看法,這種對身體的看法與認識實則就是身體觀。中國和西方的地理環境、歷史根基、文化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別,產生的身體文化固然會有根本的不同,進而導致中國與西方的身體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2.2 中國身體觀與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矛盾之處

儒道兩家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形成的兩大思想流派,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總體基調,同時也是兩千多年來中國思想的一條基本線索[15]。中國身體觀是在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同時逐漸建構而成,儒家注重修身,修身的目的是要使自身的外在行為做到規范,不失禮節,而非真正意識到身體的重要性;佛家更是注重修“心”,提出“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強調“心”要“空”。而道家自《老子》到《莊子》一直在探尋宇宙萬物的本源及運動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道家逐漸形成了對身體獨到的見解。道家主張“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天”有春夏秋冬四季變化,而這些變化都是順其自然的變化,世界萬物也都要遵循這四季的更替,所以“天”則被看成是“自然”的代表[16]。人是世間的生靈,身體是人的主體,不能超越天的變化之外,身體要遵循自然的變化,要順應自然的變化,要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狀態。所以中國身體觀與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不謀而合,強調身體的發展要順其自然,要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在鴉片戰爭之后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得到中斷,尤其受西方體育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身體觀則受到一定的沖擊[17],但是身體觀無論怎樣變遷,在中華大地之上,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使得傳統身體觀繼續得到傳承與發展。身體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文化氣質,而在體育運動中的身體文化則是內修性和外練性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出來的一種文化體現[18]。身體觀是身體文化形成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所以身體觀的發展與身體文化的形成存在必然的邏輯關系。

綜上,英式橄欖球運動是一項身體競爭運動,在發展與普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特的肉搏、團隊、超越等競技性身體文化。這種身體文化是橄欖球的文化精髓,也是區別其他項目的關鍵之處,但它與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所建構而成的中國身體觀自相矛盾,中國傳統身體觀主張身體的發展要和諧并且要順應自然,減少外在的競爭。英式橄欖球運動主張外在的身體競爭,強調身體對抗,提倡身體與身體之間的較量、力量與力量之間的對決。顯然,中國傳統身體觀與英式橄欖球獨特的身體文化互相排斥,相向而行。

2.3 西方身體觀與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不謀而合

西方自古希臘時期開始,身體與靈魂就產生了激烈的博弈,經過幾千年的爭論,文藝復興后,社會不斷進步,身體真正得到人們的重視,此時人被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暴露出真正的人性,人的欲望逐漸得到滿足。不難發現,西方身體觀不僅在身體與靈魂的博弈中逐漸建構而成,還與西方社會的歷史發展有緊密的聯系,古希臘奧運會則是幫助我們梳理西方身體觀的重要渠道。古希臘時期,雅典奧運會實則是一場裸體的盛會,展示身體的強壯、力量與速度,以此達到敬神的目的[19]。人類對于神明的崇拜實則是虛無飄渺的,但是協調而富有力量的身體是人類敬畏神靈的根本體現,這種身體之美卻是真實存在的。這與古希臘時期身體與靈魂的博弈并不矛盾,此時的主體仍然是靈魂(神),身體的協調與力量之美是對神明(靈魂)的最高敬愛。到了中世紀,整個西方被宗教神學統治,并稱世俗的世界因上帝而存在,身體也是因為上帝而存在,身體的強壯與協調之美是對上帝的褻瀆[20]。此時,古希臘時期的奧運會得到中斷,身體的力量與協調之美受到眾人的唾棄,顯然,中世紀宗教的思想違反了古希臘時期的理念,蒙蔽了眾人的雙眼,使眾人的身體在痛苦與殘缺中度過。隨著西方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等思想運動的發生,19世紀末,古希臘奧運會又重新博得人們的眼球,顧拜旦為了繼承古希臘傳統文化,重新舉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身體重新得到重視,人性重新得到解放,身體的完美與強壯又重新博得眾人的喜愛。其實,人類被看成是一種“宗教性”的存在物,現代社會中的“造神”運動從未停止過,由于身體是不可靠的并且是有限的,“造神”均以人類的身體為外形[21]。西方身體文化來源于宗教,西方的神是人格化的,即是人的化身,他們同樣擁有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欲,但他們比人類更強壯、更美麗、更善良[22],因此人們以協調且富有力量的身體為榮,把身體作為訓練和規范的對象,超越自我使個體更加接近超越凡人的“神”。以敬神為目的,個體均會克服身體達到完美的一切阻礙,并試圖超越他人,力圖證明自己的身體是最完美、最強壯的,也更加體現出對神的誠意與厚愛,同時也形成了一種公平競爭的局面。在此之中,人們逐漸形成試圖超越一切使身體達到完美的身體觀念,他們認為沒有可以阻擋身體達到強壯和美麗的障礙,并且只有通過外在的競爭與自我突破,他們才能脫穎而出,與眾不同。

英式橄欖球運動是一場暴力的身體運動,只有通過身體的強力拼爭才能贏得勝利,英式橄欖球比賽是一場敬畏身體、宣揚競爭的身體盛宴。西方的身體觀與英式橄欖球的身體文化不謀而合,橄欖球的身體暴力在西方人眼中是一種美的體現,這種美通過身體的強烈對抗體現出來。身體對抗與超越逐漸成為西方身體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方身體觀的發展邏輯與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的發展邏輯同向而行,當然,英式橄欖球的身體文化的普及與傳承可以促進西方身體觀的完善與發揚。

2.4 英式橄欖球身體文化與中西方身體觀的融合促進

英式橄欖球運動風靡整個西方,在英國被稱為“紳士運動”,它獨特的身體文化是促進英式橄欖球發展的核心要素。我國于1990年正式引入英式橄欖球運動,但是由于我國的國情發展,英式橄欖球未能受到足夠多的重視,未能得到真正的推廣與普及。隨后,七人制英式橄欖球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后,我國才開始關注該項目的發展,關注該項目的普及價值。英式橄欖球在我國的普及與推廣實則是西方身體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我國真正接受和發展英式橄欖球運動意味著中西身體觀的交流與融合。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中國文化即是一種融合型文化,可以容納多民族文化,當然也可以接受西方的先進文化[23]。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文化交流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人必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不斷進步[24]。中西方身體觀各有其個性,我們不能一味地發揚本土身體觀而排斥西方身體觀,兩種身體觀的發展各有其價值所在。英式橄欖球內在的身體文化與西方身體觀的發展邏輯不謀而合,同時也是西方競技體育的典型代表,應該借助英式橄欖球運動這一交流渠道,重視英式橄欖球運動,大力推廣和普及該項運動,促進中西方身體觀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吸取精髓文化,去其糟粕文化,使中西身體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保留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一次使中西文化交流互補,相互促進。

3? 結語

英式橄欖球起源于英國,是西方競技運動的典型代表。英式橄欖球擁有獨特的身體文化,這種身體文化以身體對抗為基礎,力求競爭與超越。中西身體觀存在較大的差異,中國身體觀主要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觀。而西方身體觀受宗教和古希臘文化的影響,一直存在身體與靈魂之間的博弈,在博弈的過程中身體最終得到重視,身體的協調與力量之美是超越眾多人的根本體現,在完善身體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超越自我,克服一切阻礙身體達到完美的外在條件的競爭的哲學思想觀。兩種身體觀的發展邏輯是相向的,但是西方身體觀的發展與英式橄欖球的身體文化不謀而合,同時也是推動英式橄欖球發展的關鍵因素。但中國傳統身體觀主張和諧共生,不主張外在超越,這種思想觀念與英式橄欖球的本體文化存在矛盾,它也是阻礙英式橄欖球在中國普及的關鍵因素。但我們應正視這種矛盾,借此機會大力發展英式橄欖球運動,在保留我國傳統優良文化的基礎上,爭取吸取西方的文化精髓,將西方的文化精髓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相融合,進而促進我國文化的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景賢.我國英式橄欖球發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4):49-52.

[2] 張大志.中國近現代體育身體觀的生成邏輯[D].蘇州大學,2015.

[3] 張偉.體育運動中嘻哈身體的文化詮釋——以街舞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7):17-22.

[4] 韓曉斌,郭五一.英式橄欖球發展探驪[J].體育文化導刊,2013(6):150-154.

[5] 婁志國.我國英式橄欖球運動員擒抱技術在比賽防守中應用的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5.

[6] 皇甫尚鋒.從自然身體對抗到理性身體對抗——對奧運會發展歷程的另一種解讀[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6):15-18.

[7] 徐輝,趙成.亞洲橄欖球運動員身體對抗能力研究[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9,17(3):48-49.

[8] 肖水平.我國籃球攻守對抗的核心問題——身體接觸[J].體育科學,1987(4):35-38,94.

[9] 2019年橄欖球比賽規則[Z].

[10]鄭剛.橄欖球運動文化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53-57.

[11]王曉華.身體美學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12]王敬浩,虞定海.中西身體文化對健康的不同訴求[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5):72-76.

[13]吳銳.行為藝術中的身體意識淺談——以何云昌為例[J].大眾文藝,2018(17):237-238.

[14]馬克思,著.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5]丁為祥.論“儒道互補”的結構性特征[J].哲學研究,2018(9):49-57,65.

[16]陳曦.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我國男女籃影響之分析[D].武漢體育學院,2009.

[17]楊楊,趙歌.中國傳統身體觀與身體踐行的文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10):140-145.

[18]李浩華.武術本土身體文化的現代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2):52-54.

[19](法)丹納,著.藝術哲學[M].(中)傅雷,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44.

[20]王敬浩,虞定海.中西身體文化對健康的不同訴求[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5):72-76.

[21]余艷青.身體、體育比賽與電視傳播[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7.

[22]於賢德.不斷超越的生命之美——論奧林匹克運動的美學內涵[J].中國體育科技,2008(5):31-35.

[23]孫向豪,李賀林.中西體育文化融合視角下競技武術散打爭論的再認識[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29(1):51-55.

[24]胡雪,徐鳳萍.中西文化融合視角下體育舞蹈音樂“中國化”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3):26-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