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國際間經貿合作平穩發展

2020-04-16 12:45子琳
中國食品 2020年6期
關鍵詞:復產外貿產業鏈

子琳

3月5日,商務部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介紹了全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情況,并就外貿等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記者:請王斌副司長介紹一下當前全國尤其是湖北、北京的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情況,這兩座城市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供給?

王斌:當前,全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價格基本平穩。據商務部監測,3月4日,百家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糧食、食用油批發價格比1月底分別下降0.6%和0.3%;白條雞、雞蛋價格分別下降9.4%和17.5%;30種蔬菜批發均價下降8.4%,6種水果價格上漲2.4%;豬肉批發價格下降1.7%。目前豬肉價格仍處高位,為保障市場供應,春節以來已累計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5.5萬噸,3月5日投放了第五批中央儲備肉2萬噸,后期還將視情開展投放。

目前,湖北及武漢的生活必需品市場供給總量充足、運行總體平穩,社區直供狀況不斷改善。3月3日,湖北及武漢市重點調查零售企業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庫存較1月底明顯增加,可供市場銷售天數大幅提升。武漢市白沙洲、四季美兩大批發市場蔬菜交易量、庫存量分別超過4200噸和9300噸,較1月底大幅提升。九省聯保聯供協作機制持續不斷支援湖北武漢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1月23日以來,已累計向湖北調運生活必需品4.4萬噸,其中果蔬近3.6萬噸、米面5468噸、方便食品537噸。

湖北省武漢市根據防疫封閉升級需要,不斷完善社區保供措施。一是增加保供銷售渠道。組織開展社區團購、電商平臺下單、涉農企業直配等模式,推動優化套餐品類、訂單選擇等服務。3月3日,商超團購訂單24.58萬單;電商平臺數量增至41家,訂單量達41.7萬單;71家涉農企業完成生鮮進社區13.04萬份。二是增強末端配送能力。組織公交車、郵政快遞車等補充運力,發動黨員干部、社區物業、志愿者等增加人力,緩解車輛不足、人手不足問題,打通保供配送的“最后一百米”。三是加大惠民肉菜投放力度。武漢市政府將10元10斤“特價蔬菜包”供應量從每天6-8萬份增至20萬份,實施冷鮮肉冷鏈物流補助政策,推出“政府儲備凍豬肉特價包”,3月4日儲備凍豬肉出庫200多噸,較前日大幅增加。四是保障特殊人群基本生活。組織下沉社區干部、志愿者主動上門為病人、殘疾人提供代買藥品服務,平均每三天向低保戶配送1次“特價蔬菜包”、“愛心蔬菜包”。

隨著復工潮的來臨,北京市生活必需品市場的供應情況也引起人們的關注,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北京市場總體充裕、價格基本平穩。3月4日,北京糧油批發市場大米、面粉價格與1月底持平,食用油價格下降0.2%;新發地批發市場豬肉、牛肉價格比1月底分別上漲6.4%和1.2%,羊肉價格下降2.8%;白條雞價格下降9.4%,雞蛋價格上漲1.4%;蔬菜上市量比1月底增長2.9%,批發均價下降3.7%。北京13個區 67個小區周邊的商超生活必需品備貨充足、價格穩定、客流平穩,店內營業秩序正常。

北京市采取有力措施,抓庫存、抓終端、抓暢通,多措并舉保供應。一是加大庫存備貨儲備。落實市區兩級政府儲備和大型商業企業商業儲備,劃定儲備品種、數量、保障天數等方面安全線、保底線,根據天氣、交通、人流等情況適時增補擴儲。二是強化終端保供機制。密切監測商超等終端生活必需品銷售、庫存變化情況,筑牢市、區、企業、門店“四道防線”,構建“點對點”補貨聯動機制,做到“貨物足、人手足”。三是暢通產供銷渠道。加強溝通協調,打通外埠生活物資車輛進京環節,協調交通等部門為商超增加配送車輛,建立應急運輸聯系機制,暢通配送鏈條。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呈現持續向好態勢,近期全國消費市場運行出現積極變化,市場銷售觸底回升。據商務部監測,2月下旬,重點監測1000家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5.6%,這是自1月下旬環比連續負增長后開始恢復正增長。至于銷售回升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居民恐慌心理有所疏緩。二是企業復工營業加快推進,工作人員陸續返崗,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三是前期被疫情抑制的部分消費開始逐步釋放。后期來看,隨著疫情逐漸有效遏制,生產生活秩序進一步恢復,市場銷售將進一步平穩回升。

記者:針對疫情蔓延到全球更多國家,商務部如何評估對外貿進出口的影響?特別是對日韓的進出口。另外,針對外貿企業,還將出臺哪些支持政策?

李興乾:中國是國際產業鏈重要環節,與全球經貿聯系極其緊密。疫情蔓延到全球多個國家,將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帶來一定壓力,也將對我國造成新的一定影響。其中,日本、韓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貿易伙伴,三國貿易結構互補,產業鏈深度融合。疫情爆發以來,三國企業積極加強合作,減少對產業鏈的影響。三國政府和人民展現出守望相助、風雨同舟的鄰里之情。我們相信,在我們攜手戰勝疫情之后,三國間將迸發出更大的貿易合作潛力。

下一步,商務部將在在中國政府堅強領導下,加大穩外貿政策支持力度,突出四個政策著力點:一是金融支持。擴大外貿信貸投放,滿足貿易融資需求,支持有市場、有訂單的企業有效履約,通過優先保障外貿資金鏈來暢通產業鏈、供應鏈。二是保險支持。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短期險覆蓋面,促進費率合理下降,有效服務外貿發展大局。三是財稅支持。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四是推動貿易暢通。加強與貿易伙伴的溝通協調,推動世貿組織成員間加強合作,解除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營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健康發展。

記者:據報道,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中日韓三國將攜手抗疫,并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請問,商務部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維護三國產業鏈的穩定?未來會如何加強與日韓的合作?

李興乾:中日韓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鄰邦,三國歷史文化相通,互為重要經貿合作伙伴。中日韓合作機制成立20年來,經貿領域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三國間貿易、投資、人員往來迅速擴大,經濟融合和區域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三國在東亞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中日韓在全球價值鏈中所處位置各異,經濟互補性強,產業鏈、供應鏈聯系緊密,是地區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力維護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印發了《關于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推動商務領域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通知》,出臺了應對疫情“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20條政策,指導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有序復工復產,及時出臺惠企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對包括日資、韓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采取積極措施,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支持企業盡快復工復產。

在當前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中日韓作為東亞三大重要經濟體,對本地區及全球經濟增長和繁榮穩定發揮著重要影響。商務部將繼續用好三國經貿部長會議及經濟高官會機制,積極推動三國和區域全方位經貿合作,充分發揮三國產業互補性,提升貿易投資合作水平,拓展務實合作領域,共同推動RCEP協定如期簽署生效,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通過進一步削減貿易壁壘,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強抵御風險能力,為消除疫情負面影響、實現中日韓三國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記者:近期海外疫情的持續爆發與蔓延,增加了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對于外部需求環境可能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中國如何應對貿易及相關產業鏈面臨的風險?

李興乾:截至3月5日,中國境外已有76個國家和地區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蔓延,對全球經濟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不可避免。中國商務部一直在跟蹤研究疫情對國際貿易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已經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來對沖不利影響,未來還將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保障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一是繼續推動上下游協同復工復產。指導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精準幫扶,從保障龍頭企業入手,推動重點企業、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協同復工復產,提高產業鏈復工復產的系統性、協同性;加強物流運輸保障力度,提升運輸能力,確保外貿物流順暢運轉。二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全面落實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出口信貸等支持政策,切實降低企業成本。三是完善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推進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以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全面恢復產能;推進貿易平臺和國際營銷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國內外供應鏈暢通流轉;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持續優化。

中國是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環節,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抗擊疫情取得積極成效,防控經驗彌足珍貴。我們將繼續加強與貿易伙伴的合作,分享經驗、提供幫助,共同應對疫情,保持貿易暢通,共同維護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的環境。

記者:日本、韓國也相繼出現新冠肺炎疫情,請問這對中日、中韓的貿易將帶來哪些影響?是否會對東亞供應鏈產生沖擊?如何應對?

李興乾:我們對日本、韓國等有關國家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給予高度關注,對他們面臨的困難感同身受。

中日韓三國互為重要經貿合作伙伴,三國供應鏈和產業鏈高度融合。新冠肺炎疫情對包括中、日、韓在內的地區各國貿易發展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復工復產、員工返崗、物流運輸以及供應鏈穩定等方面。我們相信,這種影響只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日、中韓貿易良性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完整產業鏈優勢無可替代。中國外貿發展韌性足、余地大,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也不會改變。

當前,中方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正采取積極措施,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包括日資、韓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國務院領導在全國商務系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對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專門作出部署。商務部已經印發通知,指導各地商務部門,協調復工審核機構加快辦理手續,支持外貿、外資、商貿流通和電子商務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加強與經貿伙伴協調溝通,這些措施的積極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攜手應對。中方愿意同日、韓等國共同努力,保持密切溝通、分享防疫經驗、協調防控措施,在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少疫情給經貿合作帶來的影響,推動中日、中韓和區域經貿關系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每年3、4月份是中國新增出口訂單比較大的月份,請問中國外貿企業在保訂單、保市場方面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保障全球供應鏈?

李興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遭遇現實困難,保訂單、保市場、保履約是外貿出口商面臨的最大挑戰。疫情影響是系統性的,需要政府、生產企業及采購商等供需各方共同應對。

在困難和壓力面前,企業是最具創造力的社會單元,據商務部對外貿大省重點企業應對情況的跟蹤,有這樣幾種做法值得外貿生產商分享:一是按照分區分級策略,采取安全的交通運輸方式,安排員工盡快返崗復工;嚴格員工生產和車間管理等環節科學防控,迅速復產達產,努力保證及時、高質量交付在手訂單,為保市場、保份額提供產能支持。二是加強與老客戶溝通聯系,加大宣傳推介,幫助外方客觀評價國內疫情和廠商生產狀態,增強雙方合作信心,實現產供銷無縫銜接。三是用好網絡即時通訊資源,用好各類線上展會、交易平臺,用好行業商協會在境內外的貿易促進渠道,宣傳中國優質品牌和產品形象,積極與境外采購商開展供需對接,拓展網絡設計和定制服務。

在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的同時,政府必須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便利化服務保障,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國政府已經面向全社會實施大規模減費降稅政策,壓減企業綜合成本,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并在外貿領域推動落實五項服務。一是全力恢復交通大動脈暢通無阻,指導地方商務部門為外貿制造商提供生產必要的防疫物資保障,支持有效復工,快速復產,提高員工到崗率。二是擴大外貿信貸投放,滿足貿易融資需求,支持有市場、有訂單的企業有效履約;切實擴大出口信用短期險覆蓋面,促進費率合理下降,有效服務外貿發展大局。三是加強與主要貿易伙伴溝通協調,通報最新疫情情況和有關措施,推動有關國家盡快解除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四是支持企業創新業態和模式,通過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擴大出口,支持市場采購貿易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五是做好企業境外商務法律服務,提高信息發布和商事法律等公共服務水平。

猜你喜歡
復產外貿產業鏈
推進內蒙古產業鏈現代化的思路和舉措
我國外貿進出口連續14個月同比正增長
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成立
復工
西藏,復工復產正當時
杭州復工復產進行時
政策
5月出口超預期中國外貿為何如此抗壓
70年外貿大事記
重慶將重點打造千萬畝產業鏈基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