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及其肝纖維化特征的研究

2020-04-18 02:18武楠王曉曉費然饒慧瑛魏來劉峰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幼鼠動物模型周齡

武楠,王曉曉,費然,饒慧瑛,魏來,劉峰

(1.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44;2.清華大學附屬北京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北京 102218)

近年來,兒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5]。中國兒童疑似NAFLD患病率為9.03%[5]。兒童脂肪肝不僅本身是一種潛在的進展性疾病,而且可以同時或者在成年后并發多種嚴重疾病,特別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其當前和成年后的健康甚至生命[6-8]。因此,必須早防早治,避免脂肪肝向惡性結局進展。NAFLD疾病譜包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關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但目前兒童NAFLD的發病機制仍不明確,故迄今為止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9-12]。因此,建立合適的動物模型對于研究兒童NAFLD的發病機制、改善診斷以及有效地預防和研究各種藥物的治療作用意義重大。

NAFLD動物模型主要有飼料誘導模型(高脂飲食等)、基因修飾型模型(PTEN缺陷小鼠模型等)、復合性模型(聯合飲食和基因誘發模型等)[13-14]。飼料誘導的脂肪肝模型操作方法簡便,價格低廉,重復性好,死亡率低,是國內外最常用的造模方法。但是目前以上這些營養模型僅在成年動物身上重現(最常見的喂養開始時間為6~8周齡),對于幼齡小鼠的研究報道較少,因此,建立合適的動物模型對于研究兒童NAFLD/NASH的發病機制和新藥研發意義重大。故本研究擬開發表征能夠與兒童NASH發展背景的一致的幼年動物模型,以期為研究兒童NAFLD/NASH提供合適的動物模型。同時,本研究擬利用二次諧波(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雙光子激發熒光(two 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TPEF)顯微成像技術自動化評估幼鼠模型肝纖維化進程中膠原的變化特點。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3周齡、4周齡、5周齡和6周齡雄性C57BL/6小鼠,SPF級,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公司。蛋氨酸膽堿缺乏飼料(methionine-and choline-deficient diet,MCD)購自江蘇美迪森公司,普通飼料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公司。HE染色和天狼猩紅染色試劑盒購自北京益利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本研究方案經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動物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2018PHC026),符合實驗動物管理與使用準則。

1.2 動物分組及模型制備

將3、4、5、6周齡小鼠隨機分為MCD誘導組和正常飲食對照組。分別在造模0周、4周、6周和8周時處死動物(每個時間點6只),留取血清及肝組織標本。

1.3 血清生化指標檢測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肝功能指標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

1.4 肝組織病理學

用4%多聚甲醛固定肝組織,經脫水、透明、石蠟包埋,制組織切片(厚度4 μm)。常規行HE染色和天狼猩紅染色。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肝組織學變化,參照NASH臨床研究網絡(Clinical Research Network,CRN)分期[15],將肝組織纖維化分為4期(S0~S4)。

1.5 肝組織膠原量化分析

將組織切片脫蠟后,使用SHG/TPEF顯微成像設備(Genesis,新加坡Histoindex公司)成像后,軟件自動提取并分析100個膠原蛋白參數(包括膠原總定量和不同分區的膠原,如匯管區、中央靜脈區和肝小葉)。以造模后不同時間點和不同纖維化分期為標準,進一步采用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0.0軟件繪制生存時間Kaplan-Meier曲線,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One-Way ANOVA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周齡小鼠MCD誘導后的一般狀況

正常飲食對照組不同周齡小鼠體質量逐漸升高;而MCD誘導組不同周齡的小鼠體質量逐漸下降,見圖1。隨著喂養時間延長,正常飲食對照組不同周齡小鼠無死亡,而MCD誘導組小鼠死亡數量增加,各周齡小鼠8周存活率不同,其中3周齡組最低(37.5%),4、5、6周齡組分別為62.5%、87.5%和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2。

2.2 不同周齡小鼠MCD建模后相關生化學指標

與正常飲食對照組相比,隨著MCD誘導時間的延長,3、4、5、6周齡MCD誘導組的小鼠ALT和AST水平均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3。

2.3 不同周齡小鼠MCD誘導后肝組織病理學表現

圖2 不同周齡小鼠MCD飲食和普通飲食后的生存曲線Fig.2 The survival curve of mice of different age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CD diet and normal diet

正常飲食對照組小鼠肝組織結構正常,偶有脂肪變。不同周齡MCD誘導組模型小鼠在MCD飲食4周時即可見肝內脂肪變和散在的炎癥,其中以3周齡組脂肪變和炎癥明顯,并且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各組肝小葉內脂肪變和炎癥逐漸加重。同時可見肝內膠原量逐漸增多,肝纖維化進展,見圖4。提示3~6周齡各組小鼠在MCD誘導8周后均出現NASH的病理特征。

2.4 不同周齡小鼠MCD誘導后膠原參數特征

用SHG/TPEF顯微成像技術分析肝組織內100個膠原參數,包括16個膠原總特征、28個匯管區膠原特征、28個中央靜脈區膠原特征、28個肝小葉內的肝竇周膠原特征。對MCD誘導后的不同時間點(0、4、6、8周)進行分析發現,與6周齡組比較,3、4、5周齡組小鼠肝臟膠原分布存在相似性,匯管區膠原量明顯高于6周齡組,而中央靜脈區和竇周膠原量明顯低于6周齡組;各組16個膠原總特征的指標無顯著差異,見圖5。

各組肝組織纖維化評分結果顯示,最大評分為2分,3周齡組偶有3分,同樣,隨著纖維化分期加重,3周齡、4周齡和5周齡組的膠原分布存在相似性,匯管區的膠原量明顯高于6周齡組,而中央靜脈區的膠原和竇周膠原量明顯低于6周齡組;各組16個膠原總特征的指標無顯著差異,見圖6。

3 討論

圖3 MCD或普通飲食0~8周后不同周齡小鼠的ALT和AST水平Fig.3 The ALT and AST level of mice of different age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CD diet and normal diet for 0 to 8 weeks

近年來,兒童NAFLD患病率顯著增高。建立合適的反映兒童NAFLD特征的動物模型,對研究兒童NAFLD的發病機制、藥物的篩選等有重要價值。MCD飲食所誘導的肝臟脂肪變性炎癥及纖維化等組織病理特征與人類NASH相似,是公認的NASH模型[11],已廣泛用于NASH發病機制的研究。本研究發現,從離乳3周齡幼鼠到6周齡成鼠,MCD誘導后ALT和AST均升高,肝損傷加重,病理上均可觀察到脂肪變、炎癥和纖維化,提示小鼠NASH模型建立成功。

研究[16-19]表明,SHG/TPEF顯微成像技術可以對不同纖維化動物模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NAFLD患者的肝臟組織內膠原成像和定量,并可以對肝纖維化的膠原特征進行分析。本研究中進一步比較了MCD飲食誘導不同周齡小鼠NASH模型的纖維化情況,發現3周齡、4周齡和5周齡幼鼠的MC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時間點的肝纖維化變化有相似性,其匯管區的膠原量明顯高于6周齡組,而中央靜脈區的膠原和竇周膠原量明顯低于6周齡組。SCHWIMMER等[20-23]將兒童NASH分為2種模式,即1型(成人型)和2型(兒童型)。成人型NASH中,脂肪變性、小葉炎癥和竇周纖維化有關;兒童型NASH中,脂肪變性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區域,而是更廣泛地分布,且炎癥和纖維化的主要部位在匯管區,兒童型通常出現于兒童NASH患者。本研究中對3周齡、4周齡和5周齡幼鼠的纖維化分析結果與兒童型NASH纖維化類似,以匯管區膠原改變為主;6周齡小鼠的纖維化分析結果與成人NASH纖維化類似,以竇周和中央靜脈周纖維化為主。進一步從纖維化特征方面提示3周齡、4周齡和5周齡幼鼠適合建立兒童NASH模型。然而,這些兒童和成人NASH的病理差異是否源于這2種類型發育過程中的特定機制尚不確定。

圖4 不同周齡小鼠MCD建模不同時間點HE和天狼猩紅染色圖像 ×200Fig.4 The HE and sirus red staining image of mice of different age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CD diet at different weeks ×200

圖6 不同周齡小鼠MCD建模不同纖維化分期的膠原分布特征Fig.6 The collagen features of mice of different ages at different fibrosis stage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CD diet

同時,本研究中也觀察到MCD飲食的的缺點是小鼠體質量下降,3周齡組幼鼠MCD飲食至8周時,存活率只有37.5%。提示如果要觀察NASH進程及進行機制的分析,需綜合考慮存活率和病理特征。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MCD誘導的3周齡、4周齡和5周齡幼鼠的病理特征與兒童型NASH類似,可為兒童NAFLD的發病機制、診療和防治提供合適的動物模型。

猜你喜歡
幼鼠動物模型周齡
基于BDNF/TrkB/CREB 途徑探討缺氧缺血性新生幼鼠海馬神經元凋亡及腦發育損傷的機制研究
丹酚酸B抑制MyD88/NF-κB/NLRP3通路對肺炎鏈球菌肺炎幼鼠的保護作用及機制
甘麥大棗湯對ADHD動物模型SHR大鼠DRD1、DRD2與腸道菌群分布的影響
申鴻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標和肌內脂肪含量的測定及其相關性分析
申鴻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標的正常參考值研究
丹酚酸B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幼年小鼠肺組織修復及腦神經保護作用的觀察
潰瘍性結腸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寧都黃公雞睪丸質量與不同周齡第二性征的回歸與主成分分析
類風濕關節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母 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