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板塊式思路”設計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

2020-04-20 10:53倫艷英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關鍵詞:板塊思路教學內容

倫艷英

【摘要】? “板塊式思路”是余映潮老師創建的一種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技法。本文將以筆者《談讀書》教學實踐為例,從“整合問題,過程簡潔優美”“由淺入深,板塊環環相扣”“得體得法,學生訓練充分”三個方面闡明如何運用“板塊式思路”設計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

【關鍵詞】? 板塊式思路 整合問題 由淺入深 得體得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9-163-02

“板塊式思路”是余映潮老師經過長期的探討與實踐創建的一種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技法。對于“板塊式思路”,余映潮老師是這樣定義的:“在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幾次呈‘塊狀分布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教學思路?!睋Q種說法,也可以說它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模式,或者說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手法。由于它改變了傳統閱讀教學中的線性思路,而以“塊狀”的形式遞進地呈現教學內容,實現了課堂教學外在形式美與內在內容美的有機結合,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有效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訓練、審美情趣的提高,因而受到了許多一線教師的青睞。那么,如何運用“板塊式思路”設計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呢?

先看筆者在佛山市視導課中《談讀書》教學設計的簡案。

一、字詞鋪墊:積雅詞,揚文采

二、一課三讀(板塊思路)

(一)讀整篇,明觀點

圍繞“讀書”這一話題,培根談了哪些內容?讀完課文后,請在下列橫線上完成文章內容的概括。

本文圍繞“讀書”這一話題,首先主要探討讀書的目的,接著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

(二)讀選段,學技巧

《談讀書》一文妙語連珠,格言迭出,堪稱為一本讀書名言集錦。請閱讀課文11-17句,在引發思考的句子旁寫下你的感悟,可從論述思路、論證方法、句式特點等方面進行。

(三)讀美句,用語言

微文創寫:圍繞“讀書”,自由命題,從課文中擷取三四個美句(也可適當添加自己的語句),寫成一篇微文。

三、學有所得(總結延伸)

結合余映潮老師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以及筆者《談讀書》教學實踐,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闡明如何運用板塊式思路設計學生課堂實踐活動。

(一)整合問題,過程簡潔優美

教學思路設計首先要進行整體策劃,也即余映潮老師提出的“整體勾勒”?!罢w勾勒”時要充分琢磨教學的“角度”。如果不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不從整合中提煉出優美實在的教學角度,由此形成的弱點就是課堂基本按照“解析課題——分析結構——講讀文段——歸納主旨”的平面思路進行,師生碎問碎答,缺乏語文教學的美。余映潮老師注重教學設計中科學與藝術的追求,他曾指出:“教學思路要講究教學內容的組合之美,講究教學過程的流暢之美,講究教學雙方的活動之美,講究教學時空的造型之美?!?/p>

因此,“板塊式思路”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精心研讀教材,優化、整合問題,提煉出恰當的角度,勻稱安排每個教學板塊。由于每個板塊著眼于解決某一方面的教學內容,因此,一節45分鐘的課堂,板塊設置要數量適中,一般以3-4個為宜。板塊設置太多,教學內容浮光掠影,實踐活動淺嘗輒止;設置太少,就易出現“不歇氣”的大“板塊”,課堂節奏失調,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也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板塊式思路”。上面教例就是運用三塊式思路設計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讀整篇,明觀點——讀選段,學技巧——讀美句,用語言”,每個板塊都用對稱的語言進行命名,學習任務一目了然,教學過程簡潔清晰。在整體策劃時,還要根據教學內容規劃每個板塊所占用的時間,力求每個板塊用時大致相當。且因教學內容呈塊狀分布,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協調教學節奏,生動展現課堂里教與學、快與慢、輕與重、動與靜的相互關系,使課堂抑揚頓挫,張弛有度。這樣,板塊式教學不僅具有形式美,還充滿節律美。

(二)由淺入深,板塊環環相扣

“板塊式思路”雖明晰呈現出“一塊一塊地來落實”的教學態勢,但板塊之間并非割裂,而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表現出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知識到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的層進式教學結構,一步步走向課堂學習的核心。

在以上教例中,“讀整篇,明觀點”引導學生理清思路,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白x選段,學技巧”是品讀欣賞;由于選文是王佐良先生的經典譯本,用語有文言性質,且培根的思想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故筆者采用難文淺教的方式,選點品讀,以此讓學生感受文章論證嚴謹、語言優美、思想深刻的特點?!白x美句,用語言”體現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既訓練思維又積累語言,同時為學生學寫議論性文章作鋪墊。整個教學設計按照“讀篇——品段——用句”的思路,一線串珠。如果再深入探究,還能發現在“微文創寫”活動中,學生要先自主命題,這正是第一板塊“多角度論述觀點”的學法運用,可見第一板塊為第三板塊的訓練做了熱身,而第三板塊是對第一板塊的呼應。

板塊除了邏輯上的緊密聯系,還應有形式上的自然連綴,也即要設計好板塊間的過渡。恰當的過渡方法,不僅能調控教學節奏,還能自如轉移學生注意力,吸引學生繼續學習。如學生在第一板塊學習中發現了此文與一般議論性文章的不同之處,教師由此引出作者及“隨筆”的文體介紹——“弗蘭西斯?培根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散文家、哲學家?!峨S筆》是為培根贏得文名的作品,對后世影響很大。他的隨筆行文有自由隨意的一面,但句子內部邏輯謹嚴,語言如格言般精警,極富啟發性?!边@樣既不顯生硬,又自然引出下一環節的品析語言學技巧。板塊間的過渡方法還有很多,如課中小結法、提問過渡法、常規詞過渡法、情景式過渡法等??傊?,“板塊式思路”要盡可能用過渡與照應來讓各個環節成為有的放矢而又一氣呵成的整體。

(三)得體得法,學生訓練充分

“板塊式思路”的教學設計初看大同小異,被部分學者,如顧曉娜、彭紅兵、劉博等人詬病為有“模式化”“公式化”傾向。但是深入探究,會發現余映潮老師對各種文體而或是同一文體甚至是同一課文的設計,還是可以創新出不同的教法。它就像一個魔方,充滿驚喜,又像一個萬花筒,變幻紛呈。筆者認為這得益于余映潮老師對閱讀教學“得體得法”的要求。

“得體”即“得其文體”,就是要上出一篇課文的文體特點,就是根據文章體裁的不同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如果板塊一按照不管什么文章都能套用的“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這種問法,教學設計就失去了“議論性文章”的文體特色,陷入與一般記敘文無差別的提問中。同樣地,如果把板塊二設計為“自選角度賞析選段”,學生就多從比喻、排比修辭進行賞析,不能深切感受培根隨筆的特點及其作為歸納邏輯創始人的嚴謹性。

“得法”即要講究教學的方法,要根據文章的內容特色而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要講究成熟的而不是幼稚的教學方法。[6]本課例尤為突出地使用了范例教學法。板塊二中,為使學生更規范地把握議論性文章的賞析要求,筆者出示了范例,還用橫線、不同顏色標示了一些規范化用詞。又如微文創寫活動,對學生來說是新的嘗試,教師給出“讀書是最美的姿態”的微文范例,為學生模仿學習作鋪墊:

(總)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如此便是人最美的姿態。(分)(舉例論證)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比喻論證)讀書漸多,心靈宛如雨后池塘,逐漸豐盈;而不讀書者,則如荒郊野草,幽邃寂寥。(總)如此種種,你怎能不讀書?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筆者在三個板塊中分別對學生進行了“概括”“賞析”“運用”三種能力的集體訓練。從實際教學效果看,學生充分占有時間進行充分的課堂實踐活動,朗讀、討論、分享、創寫,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板塊式思路”順應時代,順應教學規律而生,簡化了教學結構,優化了教學內容,為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要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創新意識真正激發起來,除了活用以上三個策略,也離不開教師對“文情”的解讀,對“學情”的把握,對個人教學風格的凝練,以及對其他教學因素的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獨具創意的“板塊式思路”教學設計。路漫漫其修遠兮,語文教師永遠在路上。

[ 參? 考? 文? 獻 ]

[1][2]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版,第56-57頁,第2頁.

[3]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年3月版,第126頁.

[4]余程程.余映潮“板塊式教學”思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5][6]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版,第295頁.

猜你喜歡
板塊思路教學內容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本周熱點板塊表現個股
本周熱點板塊表現個股
一周熱點板塊個股表現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A股各板塊1月漲跌幅前50名
我的思路我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