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上的治水名人

2020-04-24 00:22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13期
關鍵詞:孫叔敖林則徐楚國

對“蘇軾治水”不該莫名驚詫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薄霸鲁鲇跂|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薄皰M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薄谠S多網友看來,蘇軾在詩、詞、書、畫等文學藝術方面造詣極深,位列唐宋八大家眾所周知,沒想到他在治水方面也頗有建樹。

網友們之所以對蘇軾有這樣的“刻板”印象,不外乎蘇軾在文學藝術方面光芒太盛,蓋過了在其他領域的“閃光點”。但倘若全面了解一下蘇軾的生平,或者是去徐州黃樓、杭州西湖、潁州西湖、惠州西湖走一走、看一看,便不會對蘇軾治水感到莫名驚詫。

“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碧K軾最早治水是在徐州任上,正如明代詩人吳寬所贊譽的那樣:“自公去后五百載,水流無盡恩無窮?!贝撕笪灏儆嗄觊g,徐州雖水患不斷,然終有長堤為屏,一直安然無恙。后面蘇軾在杭州、潁州、惠州等地任上,也都主持或參與修建了水利工程,留下了諸多令人流連忘返的“西湖”美景,以及“東坡處處筑蘇堤”的美名。還有一說,廣州城有記載的最早的“自來水”工程,也是蘇軾倡議修建的。而除了積極參與治水實踐,蘇軾還撰寫了《熙寧防河錄》《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錢塘六井記》等水利著述。蘇軾既是一位治水實干家,又是一位水利理論家,有充足的理由入選“歷史治水名人”。

實際上,蘇軾治水恰是正業、是主業,絕不是什么“不務正業”“玩跨界”。蘇轍的《欒城集》記載過,蘇軾在徐州抗洪治水時,“執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鍤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端问贰ぬK軾傳》亦載,東坡到杭,很是興修了一番水利,于西湖,“取葑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為長堤以通行者。吳人種菱,春輒芟除,不遺寸草。且募人種菱湖中,葑不復生。收其利以備修湖”。用今天的話說,蘇軾不遺余力興修水利,正是一位地方官員的職責所系。由此觀之,蘇軾的詩、詞、書、畫才是“副業”,結果卻是副業盛過了主業。當然,這也與文學藝術在歷史上更有傳承性有關,多才多能的蘇軾難免被后人“掛一漏萬”。

與蘇軾類似的還有林則徐,許多網友對他的認識僅停留在虎門銷煙上,殊不知林則徐近四十年歷官十三省,從北方的海河到南方的珠江,從東南的太湖流域到西北的伊犁河,都留下了他治水的足跡,他同樣也是一位歷史治水名人。

(選自《南方日報》)

【素材解讀】

蘇軾的治水故事,對一些網友來說,“戳中了知識盲區”。每個人都會有知識盲區,希望借助這份“歷史治水名人”名單,讓更多人記住先賢們所做出的巨大水利貢獻,以及他們汲汲于民生的事功追求。

林則徐治水

說到林則徐,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虎門銷煙。其實,除了抵御外辱,治水也貫串了他的政治生涯。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這里本為魚米之鄉,生活富足,但由于貪官污吏、豪紳巧取掠奪,水利失修,經濟凋敝,百姓窮困,災年頻仍。到任后,他一方面整頓吏治,另一方面將水利建設列為主要的施政內容,親自勘察海塘水利,對舊塘脆薄者加以整修,所修新塘較舊塘高二尺許,并在以前規定的“五縱五橫”之外增添樁石,以求牢固。此任為時不長,卻博得道光的贊許,這是他興修水利的開始。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林則徐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充軍新疆伊犁。恰逢河南祥符(即今開封)黃河決口,河南全境以及安徽五府二十三個州縣被淹。朝廷急命軍機大臣王鼎總理河務,王鼎上疏請留林則徐襄辦水務。林則徐親自駐守祥符六堡河上,早出晚歸,奔波不息,現場指揮,事必躬親,甚至日夜與士卒同畚鍤,造壩堵口,博得工地上下的贊譽。半年時間里,他“總以勤、慎、廉、和四字處之”,帶病支撐,即使面對流言蜚語,也絲毫沒有卻步,始終如一。第二年,堵口工程合龍,東河河口告竣,林則徐卻仍被“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為了墾復阿齊烏蘇地畝工程,在伊犁將軍布彥泰的支持下,他決定把喀什河引水渠道拓寬加深,開挖新渠引入阿齊烏蘇東界水源。他對阿齊烏蘇渠(即湟渠)采取了分段捐資修建的辦法,并且自己主動捐資承建了最艱巨的龍口工程。至今,伊犁人還是習慣地稱“湟渠”為“林公渠”。在吐魯番盆地,他高度評價了坎兒井的形式和效益,并大力推廣,使久荒之地成了沃野。為感謝他,百姓把“坎兒井”稱為“林公井”。

【感悟】

林則徐治水的經歷是豐富的,他在當時的水利建設上做出的貢獻和功績堪稱獨一無二。今天,再讀他當年治水的過程,我們可以讀出他憐恤民苦、忠于職守、克己奉公、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格操守。

孫叔敖治水

孫叔敖,春秋時期楚國令尹,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總攬軍政大權于一身。

我們課本中有很熟悉的一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缓笾趹n患而死于安樂也?!崩锩娴膶O叔敖,便是這位楚國令尹。

春秋時期,淮河流域由于洪災頻發,嚴重擾亂了楚國的民生。楚國令尹孫叔敖主持治水,傾盡家資,歷時三載,終于修筑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

芍陂,今名安豐塘,位于安徽壽縣南三十公里處,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而又著名的水利工程,曾被譽為“水利之冠”。從古至今,它對淮河以南地區的灌溉、航運、水產養殖、屯田濟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人們一提起它,就會聯想到這個水利工程的設計人和興造者——孫叔敖。

當時,淮河以南的壽春,是楚國的主要糧食產地之一,這里的糧食豐歉,對人民的安定和軍糧的供應影響極大。楚莊王知人善任,深知水利對于治理國家的重要性,任命治水專家孫叔敖擔任楚國令尹職務。

生長在水鄉的孫叔敖,也深知水患給農業帶來的損失,給人民造成的嚴重災難。于是,他在淮河以南,淠河以東,察看了大片農田的旱澇情況;又沿淠水而上,翻山越嶺,勘測了來自大別山的水源。

孫叔敖根據當地的地形特點,組織當地人民修建工程,將東面的積石山、東南面的龍池山和西面的龍穴山流下來的溪水匯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個水門,以石質閘門控制水量,“水漲則開門以疏之,水消則閉門以蓄之”。這樣,天旱的時候有水灌田,雨水多的時候又可開閘門疏導,避免了洪澇成災。后來,又在西南開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擴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達到“灌田萬頃”的規模。

待芍陂建成后,安豐一帶每年都能生產大量的糧食,并很快成為楚國的經濟要地。楚國變得更加強大,并且打敗了當時實力雄厚的晉國,楚莊王也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孫叔敖的治水業績,古往今來一直受到人民的敬仰。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毛主席在視察淮河時也多次提到孫叔敖,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治水專家。

【感悟】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治水名人,他們除了擁有豐富的水利知識和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之外,還都有著心系天下、奉獻于民的高尚品德。今人不但要借鑒他們的治水策略,更要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

猜你喜歡
孫叔敖林則徐楚國
《林則徐》
恣意浪漫的楚國器物
小燕子
孫叔敖砸蛇
孫叔敖勇斗兩頭蛇
論楚國樂律的自成體系及其樂學實踐
林則徐禁煙
孫叔敖識寶
簡論林則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聯墨雙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