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結構升級對提高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2020-04-26 02:12
中國科技縱橫 2020年24期
關鍵詞:科技進步生產率產業結構

(中國民航大學,天津 300300)

1.理論機制及研究假設

影響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作用機制表現為能源效率的提升,而要提升能源效率主要在于通過使技術進步從而提高技術效率以及通過節能增效的方式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因此假設認為產業結構升級通過影響綠色技術效率指數和綠色技術指數進而作用于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2.研究設計

2.1 數據選取

本文使用全國30個省份(剔除數據缺失較多的西藏以及港澳臺地區)2002—2016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A數據主要來自于2002—2016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以及國家統計局網等[1]。

2.2 變量選擇

(1)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tfp)?;诜较蛐跃嚯x函數SBM構建了Malmquist-Luenberger(ML)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利用MaxDEA軟件進行數據包絡分析。

(2)產業結構升級系數(H)。借鑒徐敏和姜勇(2015)的方法測算產業結構升級系數進,公式如下:

其中,pi為第i產業的產值占GDP的比重,H的取值在1~3,H越大表明產業結構升級程度越高。

(3)城鎮化率(city)。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標。

(4)外商投資水平(fdi)。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額占GDP的比重來衡量fdi。

(5)科技進步水平(t)。利用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來衡量。

(6)政府干預能力(gov)。采用各省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來衡量政府干預能力,政府可以通過適當的行政干預來彌補市場的不足,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2.3 模型選取

本文著重考察產業結構升級系數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分解變量的影響。因此選擇使用長面板數據來分析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具有眾多優點,但變量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需要對數據進行對數處理以此來規避異方差性。

其中,gtfp,gte和gtc分別為被解釋變量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綠色技術效率和綠色技術進步,H為主要解釋變量產業結構升級系數,i 代表地區,t 代表時間,control為其他控制變量,經過測算最終確定的控制變量有城鎮化率、實際外商直接投資、政府規制水平以及科技發展水平,μit為隨機誤差項。

3.實證結果及分析

依據前面的模型,用stata15進行回歸分析,并對模型函數進行豪斯曼檢驗。豪斯曼檢驗的結果顯示Prob>chi2=0.0442小于0.05,這表明模型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絕了原假設,因此適合用固定效應模型做實證檢驗。本文選取2002—2016年的30個省份為樣本數據進行研究,得出表1的回歸結果。

表1 回歸結果

(1)產業結構升級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從回歸結果中的模型1可得到產業結構升級系數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且其相關系數為1.343的結論。從模型2可看著產業結構升級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正向推動作用主要是靠產業優化升級帶動綠色技術效率的提高。

(2)城鎮化率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從回歸結果可以得城鎮化率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且其相關系數為0.415。從模型2看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人口規模逐步擴大,資源耗費日趨劇烈,對生產環境、生活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又由于城市作為工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城鎮化與工業化相伴相生,城鎮化推進了工業化,工業化又進一步加劇了環境污染,使得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降低。

(3)政府干預能力的影響。在我們的估計中政府對于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在于對于各省的財政支出、行政手段對于市場的干預以及對資源的配置等,在模型一中由于呈現的是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呈非顯著的正相關,但是我們可以從模型2和模型3中看出一些端倪。在模型二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干預在99%置信水平下呈現k=0.372的正相關。

(4)外商投資水平的影響。從回歸的結果可以看見,模型1中,外商投資對于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呈現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0198,在10%水平下顯著。

(5)科技進步水平的影響。模型1中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和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有顯著的正向關系,系數為0.192,在10%的水平下顯著,說明科技進步確實可以提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模型2、3中可以看出,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與綠色進步效率和綠色技術進步都顯著相關。

4.結論及政策

產業結構升級對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產生正向影響,通過調整產業之間的比例,能夠有效地優化各行業的內部結構、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綠色生產效率[2]。通過分析可知,產業結構的升級是從根本上對生產的性質進行改變,是從舊的生產模式生產結構向綠色的新的生產結構生產模式的提高。其次,城鎮化與工業化緊密相連,而工業化帶來了環境污染、資源衰退等問題,怎樣平衡推進城市化和保護環境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結合本文實證研究,對我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提出了以下相關政策建議:

(1)繼續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提高產能,豐富政策工具,鼓勵企業自主革新。

(2)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對綠色、優美的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要。

(3)發揮區域優勢,縮小區域綠色技術水平差距。引進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并投入使用,向發展水平較低和綠色發展能力較弱等地區傾斜;并注重區域差異化和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因地制宜,最終實現綠色經濟發展共贏。

猜你喜歡
科技進步生產率產業結構
中國城市土地生產率TOP30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進步獎勵項目
國外技術授權、研發創新與企業生產率
科技進步有力推動了煤炭工業生產方式轉變
中國建材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固定成本與中國制造業生產率分布
產業結構
下城區:建設科技進步先進區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