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水盆地樊莊北部構造特征與煤層氣富集

2020-04-29 04:52郝曉鋒任智劍曹永春范秀波
中國煤層氣 2020年1期
關鍵詞:北西北東褶皺

郝曉鋒 任智劍 曹永春 羅 丹 范秀波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山西煤層氣分公司,山西 046000)

樊莊北部位于沁水盆地南緣,受多期次構造運動影響,區內出現多條南北延伸的斷裂與褶皺。3號煤、15號煤層之間與15號煤下伏地層中,沉積有太原組海陸過渡相灰巖與奧陶系海相灰巖,裂縫溝通了煤層與含水灰巖層,受地形高差影響,地下水不斷沖蝕地層,區內形成多條陷落柱,相鄰的生產井的產氣量各有不同。黃孝波等對沁水盆地煤層氣成藏主控因素進行分析,認為構造運動、水動力條件、煤層埋深是控制煤層氣成藏的主要地質因素,閆寶珍等認為鄭莊-潘莊-樊莊地區煤層氣富集模式是箕狀緩流型,屬于構造主控和水動力主控。通過前人的研究與區內條件分析,樊莊北部煤層氣富集與構造水文關系密切。

1 區域概況

沁水盆地東依太行山隆起,南接中條山隆起,西鄰呂梁山隆起,北靠五臺山隆起,整體形態為一大的復式向斜構造。研究區位于沁水盆地南部(圖1),太原組、山西組地層總體寬緩,地層傾角平均8°左右,西北部低緩、平行褶皺普遍發育,軸向呈近南北和北北東向,褶皺的幅度相對較小,背斜幅度一般小于50m,延伸長度在5~10km,是呈典型的長軸線性褶皺;斷層相對不發育,斷距大于20m的斷層僅在西北部分布,主要有寺頭斷層、后城腰斷層以及與之伴生的斷層,呈一組北東向-東西向正斷層組成的弧形斷裂帶,區內無巖漿活動,東南部發育有一定數量的陷落柱。

圖1 沁水盆地構造示意圖(左)

圖2 沁水盆地構造期次示意圖

樊莊北部發育石炭系太原組15號、二疊系山西組3號兩套煤層,發育穩定,煤層氣富集,煤層和暗色泥巖為主要烴源巖。區內共收集各類鉆井319口,制作了16口井合成記錄,標定了兩套煤層,利用解釋平臺進行2*2加密構造解釋,3號煤頂、15號煤頂能量強,信噪比高,皆為低頻、連續、穩定的波峰反射。

2 煤層構造特征

2.1 構造演化

工區構造發育經歷了多期改造,主要經歷了印支、燕山、喜山三期活動(圖2),不同期次活動的主應力方向不同,從而造成同構造之間表現的構造特征也不同。東西向褶皺發育于印支期近南北的擠壓應力,北東向褶皺發育于燕山期北西向的擠壓應力,北西向褶皺發育于喜山期北東向的擠壓應力,但南北發育的北西向褶皺形成機制略有差異,北部北北西向褶皺呈雁列式展布,收斂于寺頭斷層,是寺頭斷層的伴生褶皺,而寺頭斷層是40km的走滑斷層。除寺頭斷層,其他斷層發育受褶皺控制,形成時間稍晚于褶皺。

2.2 煤層厚度預測

波形指示反演是在地震波形特征指導下對反射系數組合尋優的過程。與常規地質統計學反演相比,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對井位分布無要求,適應性更廣,提高了橫向分辨率;采用了全局優化算法,反演確定性大大增強,能有效避免噪聲對反演結果的影響。

通過波形指示反演,得到了全區煤層分布圖,工區內3號煤層分布穩定,厚度變化不大,變化趨勢不明顯(圖3)。煤層厚度范圍6~9m,平均7m左右,預測結果與區內探井吻合度高,相對誤差小。15號中部及北部煤層發育較厚在4~6m;其他部分則煤層較薄2~4m,與區內探井吻合度相對較差,但趨勢相對準確(表1)。

圖3 任意線過井剖面厚度圖

表1 煤層厚度預測結果

圖4 陷落柱正演實驗

圖5 產氣量與井距離陷落柱關系(左)地下水水位等值線(右)

2.3 陷落柱特征

陷落柱在水平時間切片上表現為有規律地出現環形異常;在主要目的層的反射波振幅切片上,表現為反射能量明顯減弱的圓形,明顯反映出地震反射波能量的變化。由于陷落柱內坍塌物呈無序、雜亂無章的分布,其膠結程度不一,密度差異變化大,較大的陷落柱的地震響應在時間剖面上特征表現為反射波的中斷;而較小的陷落柱受陷落柱邊棱繞射不能完全偏移歸位的影響,仍然有繞射波殘余存在,但比正常標準反射能量弱。

通過模型正演陷落柱(圖4所示,陷落柱內縱波2000m/s,橫波速度1150m/s,密度2g/cm3,面元20*20m,道間距20m)可以看出反射特征:(1)20m的陷落柱,波形變化不大,但振幅存在明顯的減弱。(2)40m的陷落柱波形存在下彎現象,振幅減弱。在陷落柱上方存在亮點。因此,相對較大(40m以上)的陷落柱在地震剖面可以較好的識別,或者利用常規波形屬性就可以進行較好的預測;相對較小(20m)則需要借助振幅的屬性進行識別。

表2 評價井含氣量測試結果

從地下水位等值線(圖5)可以看出,區內東部及南部水動力較為活躍,向深部徑流過程中,強度逐漸減弱,并在低洼處和深部形成匯流滯留中心,對煤層氣保存有利。當巖溶水強徑流帶方向與斷層、褶曲走向斜交時,交叉部位就是陷落柱的發育帶,且具有成群分布規律。當巖溶水強徑流帶方向與斷層、褶曲走向相同時,沿斷層走向尤其是沿斷裂帶及褶皺走向,就是陷落柱的發育帶,且具有定向帶狀分布的規律。南帶由于水動力活躍,水洗嚴重,容易發生溶蝕,該種單個規模小,但是發育面積廣。北帶構造成因,由于兩期褶皺相疊加,則在相交位置,應力釋放,斷裂比較發育,雖然水動力弱,但溶蝕作用更加充分。因此形成的單個規模大。生產井氣量與陷落柱距離有較強的相關性,距離小于150m不利于排水降壓。

3 含氣性特征

對該地區評價井含氣量分析,看出東南片F66、F69井附近含氣性較差,高含氣區在北部呈現近南北向條帶分布。

縮小煤層構造圖色棒范圍最大最小值,突出3號煤層構造起伏變化后,發現A-B線東側有一條近南北向隆起,南部地層平緩,北部隆坳相間,陷落柱集中在東南周緣,北部受褶皺約束分散排列(圖6)。從含氣性結果看出,北部高含氣條帶多呈現北東向,極少數呈現北西向,說明了從燕山期至今,構造運動產生的褶皺斷裂控制了區內煤層氣富集。北東向褶皺發育于燕山期北西向的擠壓應力;北西向褶皺發育于喜山期北東方向擠壓應力,燕山晚期到喜山期形成的褶皺斷裂控制了煤層氣的聚集。

4 結論

(1)受多期構造活動作用,南北帶發育多期褶皺復合疊加帶。北帶由近東西向和北西向兩組褶皺疊加,南帶由北東向和北西向兩組褶皺疊加。

(2)褶皺與斷層在發育上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斷層(除寺頭斷層)的發育明顯受褶皺控制。地震剖面上斷層基本發育在褶皺的軸部或轉折端;在平面構造圖上斷層基本沿褶皺發育,走向與褶皺一致。北帶北北西向褶皺是寺頭走滑斷層的伴生構造。

(3)南北陷落柱發育差異可能受“構造控制單個規模,地下水控制總體數量”影響;南帶陷落柱發育,數量多,該區域水動力強,水洗嚴重,鄰井產氣低。

(4)從區內構造及水文地質角度分析,煤層氣開發布井優選東北片與西南片之間構造相對平緩、陷落柱發育較少位置。

猜你喜歡
北西北東褶皺
基于準北東地系地面靜態對準算法
我早有準備
動漫人物衣服褶皺的畫法(1)
河北省壽王墳銀金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
一點褶皺
羅平金雞峰叢“種”在油菜花田間的群山
“北西”系列愛情類型片的創新方式和本土化價值實現
褶皺的優雅
過夜
《北西2》瞄準華語愛情片新紀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