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思維導圖,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

2020-05-06 09:20王婷婷
校園英語·下旬 2020年1期
關鍵詞:創新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高中英語閱讀

【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部分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缺乏對學生深層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以“要點+圖形”為展現方式的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在快速梳理思維、領略重點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邏輯性、創新性思維,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邏輯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創新性思維;高中英語閱讀

【作者簡介】王婷婷(1990.08-),女,福建福安人,寧德市民族中學,中學二級英語教師,本科。

【基金項目】福建省省級課題師大開放課題KC-2018056《高中民族生英語讀寫能力的發展路徑》。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增加了思維品質素養,將原課程標準中的學習策略修改為更凸顯育人意義的學習能力,提出了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大要素組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體系。因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閱讀教學應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辨識與分類、分析與推斷、概括與建構、批判與創新的思維品質和主動與進取、監控與調控、選擇與獲取、合作與探究的學習能力。而思維導圖將通過引導學生對關鍵詞進行提煉,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通過聯想將自己已有的儲備知識和新知識相融合,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分類和整合,從而能對文本進行有層次地分析、推斷、梳理和整合,進而進行深度文本解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弊端

1.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注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對于文本的解讀主要停留在淺層閱讀,而較少進行文本的深層閱讀,忽略了對學生思維深度的挖掘。

2.教師設置的問題主要停留在學習理解層面或者應用實踐層面,而忽略了遷移創新層面,未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3.很多教師依舊采用“滿堂灌”方式,課堂設置的活動思維量不夠,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學習效率低下。

4.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盲目地采取skimming、scanning、careful reading、post reading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

二、思維導圖的概述

英國學者東尼·博贊東尼·博贊將思維導圖定義為“依據大腦放射性特點而發明的一種具有可視性的、發散性的思維工具;是將抽象思維具體化的有效工具,同時也是將知識邏輯結構圖像化的一種技巧”。因此,思維導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把知識、邏輯、思維視覺化地呈現出來,基本上是“要點+圖形”的展現方式。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將文本信息圖表化、形象化、要點化,那么學生將能在快速梳理思維、領略重點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邏輯性和創新性思維。

三、思維導圖運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準備

教學過程是一種通過一定程度的輸入最后輸出的一種潛移默化引導學生的過程。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先讓學生感受到思維導圖方法的運用。

首先,教師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應先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整合, 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最好思維導圖最后的呈現能利用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有意義的圖形,從而實現情感的升華。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必修5 Unit 5 Reading First Aid for Burns的最后,用一個愛心和紅十字圖案將板書內容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與文本first aid相關的圖形,對這篇說明文進行了情感升華:First aid is for everyone and we should learn to care about ourselves and the people around us.這一思維導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教授新知,讓學生感受到思維導圖給他們復習舊知和學習新知所帶來的便利性,從情感上讓學生為繪制思維導圖做好思想準備。

再次,教師在授課時將思維導圖形成的基本方法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尋找繪制思維導圖的必備元素——關鍵詞或關鍵句,了解思維導圖的主要形式——樹形圖、圓圈圖、氣泡圖、流程圖、括號圖、橋型圖等,并且在不斷實踐中去矯正學生在應用中的不足,促進學生將思維導圖的方法有效地應用在自己的閱讀學習中。

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成功的思維導圖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挖掘文本而制,而不只是停留在花哨的外表圖案上。同時,教師可多展示一些優秀的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范例。

四、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運用

以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為例:

1.思維導圖在課堂導入環節的運用。在閱讀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與文本主題相關的視頻、圖片或問題,引發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主動參與到課堂,并為文本閱讀進行知識性的鋪墊。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閱讀前,教師可以通過問題“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導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聯想記憶,提取與文本主題friendship相關的詞匯,形成以quality為中心的思維導圖,達到對閱讀課堂的初步探索,為解決“Why does Anne call her friend best friend?”這一問題做好知識儲備,從而使教學更具層次性,在循循善誘中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思維導圖在閱讀過程中的運用。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閱讀。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找出文本中的關鍵詞,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形成繪制思維導圖的核心詞和主線,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閱讀一般分成淺層閱讀和深層閱讀。教師在淺層閱讀的階段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和結構進行初探析,并引導學生以關鍵詞的形式形成思維導圖的中心。在深層閱讀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深層內容,如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作者的寫作目的、寫作手法等,并以此充實思維導圖的細節,將文章主線和升華部分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是一篇記敘文,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找出who, when, where, why, how, what,并在黑板上以關鍵詞的形式幫助學生對文本主要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The things she saw and the feelings”為主線對思維導圖進行填充,讓學生通過閱讀發現Anne躲藏前和現在的情感變化,并最后明白Anne對自然和自由的渴望,從而升華到和平的重要性,基本了解了這篇文章所要傳達的信息。

3.思維導圖在閱讀后的運用。教師可利用閱讀過程中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出文本的內容和框架,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作業的布置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本的思維導圖進行重新設計,這樣可以讓學生發揮自身的特長,進行發散性和創新性思維的訓練,提高他們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教師也可以提供一篇與閱讀文本相似的文章或者讓學生找某一特定主題的文章,要求學生根據文章設計出思維導圖,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培養自己的邏輯性、發散性和創新性思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五、結語

總之,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具有運用價值。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閱讀前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為閱讀積累知識儲備,在閱讀中挖掘文本內容和結構,在閱讀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進行遷移創新訓練,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俊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適時運用[J].學周刊, 2019(28).

[3]江璟.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8).

猜你喜歡
創新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高中英語閱讀
創新性思維與設計方法的分析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如何提升學生的參與能力思考
跨專業人才創新性思維能力提升思考
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積極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全面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語文培養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方式研究
高中英語應用文閱讀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