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模式創新

2020-05-09 13:43嚴穎張海佩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模式創新實踐教學

嚴穎 張海佩

摘 要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涵蓋建筑學、環境生態學、設計美學、環境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們對建筑室內外環境空間的審美需求也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這就給高校的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針對教學模式采取的創新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 高校 環境藝術設計 實踐教學 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歷經數十載,已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類型。作為一門實用藝術,如何通過實踐教學激活高校學生的藝術細胞,使高校畢業生成為該專業的佼佼者,為美化人們的居住環境,創作集美觀、實用于一身的設計作品,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第一要務。

1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1教學出發點偏離軌道,教學針對性脫離實際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的城市發展進程逐年加快,城市建筑工程數量也急劇增長,各種體現新時代氣息的建筑作品橫空出世,為每一座城市增添了亮麗色彩。但是,對于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來說,仍然沿用過去的老套教學文本,教材中的實踐案例也與當下的建筑風格不相匹配,一些先進的設計理念以及設計元素,在現行版的教材當中均無體現,這就使得該專業的學生在投入到社會實踐當中時,設計思路不對路,設計理念不時宜。

1.2教師隊伍經驗少,教學模式單一化

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屬于熱門專業,每年報考該專業的學生數量較多,這就導致部分藝術院校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但是,部分高校為了擴大影響力,不得不采取臨時招聘專業教師的方式,甚至一些專業教師并沒有三年或者一年以上的社會實踐經驗,便匆匆走上教師崗位,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葫蘆畫瓢、照本宣科,沒有新創意、沒有新想法、沒有新思路,在授課過程中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機械式講授,教學模式單一、教學過程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實踐教學課堂就缺乏生動性與互動性,給學生未來就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1.3教學思維固化,創新能力缺失

高校部分專業教師往往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中的電腦效果圖開展教學活動,殊不知,電腦效果圖只是固定的設計模式與設計程序,完全沒有經過人腦的過濾與新創意的介入,即便將效果圖講的天花亂墜,到了社會實踐階段,學生固化的思維就會停留在原始設計狀態,腦海當中浮現出來的大多是電腦效果圖的模樣,最終導致設計無創意、理念無創新,甚至部分高校畢業生只會紙上談兵,完全不具備獨立完成設計圖與設計方案的能力。

2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2.1靈活機動教學,真實案例引入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在講述教材內容時,可以適當借助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激活學生們的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以此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們參與到課堂討論與互動中來,這樣一來,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真實案例的外在與內在美感,進而幫助學生重塑審美觀與價值觀,個人品味與審美眼光也立刻升級。教師在選舉真實案例時,盡量選擇近三年來成功的國內外案例。比如比利時圣尼古拉商業街、美國斯科茨代爾區商業街以及北京新天地的地中海設計風格等,都是一些經典的環藝設計案例。

2.2實地考察與教學相結合,現場講解與互動相結合

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突出實踐教學,因此,對于有條件的高校來說,專業教師應適當為學生提供實地考察的機會,在考察過程中,將課堂教學內容滲透到其中,讓學生一邊鑒賞真實的設計作品,一邊聆聽教師的講授內容,這樣可以更加快速的吸收和消化本專業的相關知識點。教師選擇的作品應具有代表性,比如當地古香古色的民宅、流光溢彩的高層建筑、田園氣息的別墅群等。在學生參觀過程中,可以和教師構建一個和諧互動局面,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針對這些真實案例的設計理念、設計要素展開激烈討論,進而表達出個人不同的看法,以激發學生的拓展創新能力。

2.3創建特色工作室,激發學生興趣點

高校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與專業教師協商,創建具有專業特色的各種類型的工作室,比如景觀設計工作室、軟裝修陳設工作室、室內環藝設計工作室等,該專業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科學合理的選擇不同類型的工作室,并在專業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開展環藝設計創意活動。通過這種實踐教學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設計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隨意發揮想象力,設計出自己滿意的作品。這種創建特色工作室的教學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因此,高校各級領導應予以大力支持,使環藝設計專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完美融合到一起,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型、全面型設計人才。

3結束語

高校環藝設計專業教師應立足本位,夯實專業基礎,不斷優化教學流程,創新教學模式,以具有時代感的審美眼光及全新的視角,投入到實踐教學當中,以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激發學生的設計熱情、拓寬學生的設計思路為己任,為社會貢獻更多經典的環藝設計作品。

作者簡介:嚴穎(1989-02-09),女,江西景德鎮人,民族:漢族,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環境設計老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職稱:助教,工作單位:黃山學院。

參考文獻

[1] 龔敏.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引入地方元素的教學探索[J].設計藝術研究,2017(02):128.

[2] 蔣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3):32-34.

猜你喜歡
環境藝術設計模式創新實踐教學
傳統民居裝飾在現代環境藝術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交叉學科發展趨勢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字技術的運用
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基于手機應用軟件的幼兒園家園聯系模式創新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