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的道德是怎么形成的?

2020-05-11 08:43郭永嘉
科學之謎 2020年3期
關鍵詞:田鼠幼崽催產素

郭永嘉

動物的本性是自私的嗎?

自私的行為在動物界無時無刻不存在:狡猾的杜鵑不搭窩而是把蛋下到別的鳥的窩里,杜鵑幼鳥孵化后為了獨享食物,狠心的把其他幼鳥推出鳥窩摔死;剛剛產下幼崽的羚羊媽媽在天敵靠近時,會毫不猶豫地拋下新生的幼崽獨自逃走;雌螳螂和雄螳螂交配后,雌螳螂為了獲取更多營養,會把雄螳螂吃掉;成為新首領的雄獅為了盡快和雌獅交配,會把上一只首領遺留的幼崽全部咬死……

種種跡象表明:動物的本性是自私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動物都曾面臨著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即使在今天地球上,生存也不容易。為了存活,動物們往往會不顧一切——有些動物甚至會同類相食。許多生物學家認為,自私在動物進化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私的動物會盡可能的去搶占生存資源,從而提高它們的存活幾率。而自私會代代傳承,自然而然演變成動物的一種天性,并存在于所有動物的基因中。

異乎尋常的同理心:非洲保護區內一只綿羊和一頭大象在一起。

自私是動物的天性。但在一些動物身上,似乎并不總是表現出這個天性:草原田鼠會互相分享食物;狼群在遇到灰熊的襲擊時,會互相保護,避免成員受傷;黑猩猩在吵架后會和解,在失敗后會互相安慰;最早孵化的藍鳥會幫助喂養和保護在其之后孵化的“弟弟”和“妹妹”;雌性狨猴會收養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狨猴“孤兒”……在這些行為中,居然體現著幫助其它動物的精神,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些行為體現出了“道德”。因為這些動物不再只是遵從個體欲望,而是開始關愛其它群體成員。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在人的身上,道德更是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那么,在自私的天性下,動物的道德是如何形成的呢?

“溫血”使得我們的大腦變聰明

恒溫動物是由變溫動物進化而來的。恒溫動物俗稱溫血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類;而變溫動物俗稱冷血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兩者的區別在于恒溫動物的體內擁有調節自身體溫的機制,使得恒溫動物的體溫能維持在一個恒定范圍。而變溫動物則沒有這個機制,它們的體溫只能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為了生命安全,變溫動物一般只出現在溫度適宜的區域中,這導致了它們的活動范圍大大減少。而地球自轉和公轉帶來的氣溫變化,也使得它們的活動時間受到限制。更為致命的是,當溫度不適宜時,處于休眠或者遲鈍狀態下的變溫動物非常容易被天敵捕獲。于是,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活動能力更強的恒溫動物成了進化的方向。恒溫動物有調節自身體溫的機制,例如在身體構造上,它們體內脂肪增多、身體表面長出厚實的獸皮或者濃密的羽毛等。

變溫動物向恒溫動物的進化是一種能力上的升級,但這種升級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了維持恒定的體溫,相同時間內同等體重的恒溫動物的身體消耗的能量是變溫動物的好幾倍,這意味著恒溫動物捕食的壓力將大大增加。

為了獲得充足的食物,動物們需要在復雜的環境中做出更有效的決定。為此它們開始學習更多的生存技能,包括如何搜尋食物、捕獲和儲藏食物等。幼崽們如何獲取這些生存技能呢?母親一般是欽定的“老師”。母子之間的交流使得幼崽和其母親的關系變得親密,哺乳動物的幼崽對母親的依賴也大大增強。由于大腦的進化,幼崽母親能夠意識到幼崽曾經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而對其“疼愛有加”。

由于親密聯系的建立,變溫動物世界里的“自我”意識,已經演變成了恒溫動物群體里的“我和我的”意識。恒溫動物不僅關心自己,也關心著其他家庭成員,乃至沒有血緣關系的“朋友”。而由于意識的發展,道德也逐漸在恒溫動物的群體中產生——群里成員間知道哪些行為會使對方憤怒,哪些行為則會使對方愉悅??酥谱约旱挠?,為群體里的成員著想,做有利于群體利益的事情。

此時,進化也為道德行為帶來了“饋贈”。許多哺乳動物的大腦開始產生催產素。這種激素將哺乳動物的道德與它們的心情聯系在了一起。

催產素——讓弘揚道德變成一種愉悅的行為

有人說,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自私的人們一定會干出各種違法的事情,世界就會大亂。真是如此嗎?我們知道,即使沒有法律明文規定,人們的行為也會受到內心中道德的制約。實際上,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就涉及到一種叫做催產素的激素。

哺乳動物的大腦進化出了能夠分泌催產素的機制。催產素,顧名思義,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輔助雌性動物產仔——它能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在分娩過程中促進子宮平滑肌的收縮。然而,它還有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調節動物的心情。

201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這么一個實驗:一個籠子里有一對草原田鼠,它們是一對“夫妻”。研究人員移走了其中的一只草原田鼠,把它放到另外一個籠子里,并敲擊那個籠子使它承受因為不舒適和害怕帶來的心理壓力。當那只飽受壓力的草原田鼠被放回到原來的籠子里的時候,它的伴侶立即沖到它的身邊,熱情地幫它梳理毛發并溫柔地舔它。正常情況下,草原田鼠感受到壓力時會分泌出大量的應激激素皮質酮。但檢測表明,那只被移走的草原田鼠回到伴侶身邊后,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酮的含量幾乎和它的伴侶相等,其含量都處于較低水平。這說明來自伴侶的“安慰”使得草原田鼠的壓力減輕甚至消失了。

這是為什么呢?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當承受壓力的草原田鼠被伴侶“安慰”時,伴侶充滿“愛意”的動作能夠促進其體內催產素的釋放,催產素能夠降低應激激素皮質酮的含量,從而減輕其壓力并恢復好心情。換句話說,受到別人的關愛能夠減輕自己的壓力,并獲得好心情。

那么關愛別人會不會也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愉悅呢?

答案也是肯定的。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對自己的親人或者朋友表示關愛的時候,它們的身體會分泌催產素,催產素會觸發神經大麻素的釋放——這種像大麻一樣的分子會使動物感覺良好。實際上,在人類中間,哪怕是共享一杯茶,都能使雙方產生催產素,獲得一種愉悅的感覺。

道德的產生是動物進化的標志。不單是人類在追求和諧,動物也在追求和諧。事實證明,生物的進化,正向著使生物群體變得更和諧、更文明的方向去發展。

猜你喜歡
田鼠幼崽催產素
雙胞胎幼崽
當人類幼崽碰上小動物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類一樣改變聲調
田鼠尋親記
小田鼠過冬
打催產素,產婦更疼嗎?
和田鼠小弟一樣
夫妻互按腳部更性福
貓與狗誰更愛你
催產素有助消除恐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