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人性論”批判

2020-05-11 08:43趙展岳
科學之謎 2020年3期
關鍵詞:人性論神性微積分

趙展岳

常言中的“人性論”及其批判

有一種頗為流行的看法是美化“人性”,把“人性”說得非常之好:什么“博愛”啦,“同情心”啦,“純潔的愛情”“高尚情操”啦,還有什么“大公無私”“只想到他人,從不想到自己”之類。對于不符合上述標準者則或斥之為“無人性”!言下之意“人性”是生來很好很好的東西;或斥之為“資產階級思想”,似乎兒童若生來不遇到“資產階級”毒害的話,個個兒童都將成長為“大公無私”“只想到他人,從不想到自己”的英雄人物了!

其實這種“人性善”的論調是站不住腳的,這和中國古代的指導思想“人之初,性本善”是同出一轍的。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周孔教化”實質上就是基于這“人之初,性本善”的信條,而事實證明這兩千多年的“實驗”是失敗了,這就表明了其基本信條“人之初,性本善”是錯誤的。

人性是什么?

上面簡單談了一點對“人性”一詞的歪曲理解,下面談一下我們對“人性”一詞的解釋。

人性是指人類的本性,既包括好的又包括壞的,不能光把好的挑出來稱之為“人性”而把不好的斥之為“獸性”或“××階級思想”,而不算作人性的一部分。須知,人之所以能表現出“獸性”或“××階級思想”,正是因為在真實的人性中本來就存在“獸性”和“××階級思想”之類。

有人否認“人性”,認為是唯心主義,這是極其荒唐的。牛有牛性,馬有馬性,狗有狗性,貓有貓性,人又不是“真空”(真空尚有真空的性質),人當然具有“人性”,也就是人的性質的總稱。人的客觀性質是什么樣,“人性”就是什么樣,這才是客觀唯物的態度,否認人的客觀性質才是真正的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

我們說的人性即是指人的客觀性質,因而就是包羅萬象的,絕不像某些人想象的只是那么幾條“美德”而已。

這“包羅萬象”是指什么意思呢?舉幾個例子就明白了。

我們說的“人性”,既包括先天的東西(比如生來就會吃水果,這和老虎的“虎性”就不同),也包括后天在社會中養成的東西。但是要說明這是“后天能培養的”,以和“后天不能培養的”區別開,也和“天生會的”區別開。比如:人能學會游泳,但不是天生會游泳。這和雞鴨就不同,“雞性”是永遠學不會游泳,“鴨性”是天生會游泳。而“人性”是“能學會游泳”。但是人永遠不能學會飛(用工具不算),這就是說人性中不具備學會飛的潛在可能性。人能夠學會“微積分”,但人不能在毫無數學知識的“空白狀態”下在一年時間內學會“微積分”,這也是“人性”。因為貓狗就無論如何也學不會微積分的。反之,其他星球上更高級得多的生命則可能在“空白狀態”迅速學會微積分,用不了一年的時間。而且,即使后天條件完全相同,也不是每個人學習微積分的能力都一樣的。正如:即使外界客觀條件同樣的好,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培養成莊則棟這樣的乒乓球運動員的,這就是說“先天的潛在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是因人而異的。

總體來說,“人性”就是人的客觀性質的總和,既包括先天的本能性趨向,也包括后天可能培養和發揚的一切潛在的可能性??梢赃@么說,“人性”就包括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縮影。而人類社會之所以成為今天這樣,也正是因為人類具有今天這樣的“人性”(以及地球這樣的環境)。

因為人是在社會中生活的,人的一切離不開社會,因此“社會性”在“人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是毫無疑問的。比如,人能夠養成各種不同的“社會道德”,但這都是在人性所允許的范圍之內,人性中就包含著培養各種不同“社會道德”的潛在可能性。如果沒有這些潛在可能性,什么“社會道德”也不可能存在。比如:豬就不可能培養它具有什么“社會道德”,因為它是豬,只有豬性而沒有人性。而“豬八戒”雖然豬性十足,但畢竟是個“人”,所以豬八戒是可以培養的,不然唐僧就不會帶他去取經了(這是笑談)。人的社會性實際上也都存在于其“天性”之中,只不過我們稱之為“潛在可能性”而已。當然,先天的潛在可能性和先天本能是不同的。

到此,我們要強調一下,雖然我們指出了人是社會的生物,人性中社會性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但是我們說的“人性”實質上仍然是指的“人類天生的性質”,并不是指后天培養的具體社會性。比如說,我們講:“人能學會微積分”,這是指人類天生就有這種性質,他可能學會微積分,這是“人性”。至于他到底學沒學會,那是另一回事,不屬于“人性”問題。我們講“人可能墮落為小偷”,這是指人類天生有這種墮落的潛在可能性,這是人性。至于某人是否墮落成小偷,則有其社會條件、主觀條件等種種因素在內,這些不是“人性”。

“種子”的比喻

前面指出,“人性”是指人的客觀性質的總和,既包括先天的本能,也包括后天可能培養和發揚的一切潛在可能性。這潛在可能性當然就是“先天”的,我們可以比之為一些潛在的“種子”,當后天得到培育時,這“種子”就發芽成長,若后天受到壓抑,“種子”就死亡、枯萎。下面詳細一點討論:

一、“人性”包括各種各樣的“種子”,也就是潛在的可能性,“種子”是極其豐富多樣的,而種子的性質和分布情況是因人而異的

比如:貝多芬肯定具有很優良的音樂種子,并且埋藏不深,很容易發芽成長。當后天受到培養后,就迅速顯示出他的卓越音樂才能。莊則棟則具有乒乓球的種子,這也是顯然的。但不管種子怎樣優秀,如果莊則棟從小得不到打乒乓球的機會,他肯定不會成為世界冠軍。他身上的“乒乓種子”就會枯萎了,死亡了。誰也看不出他具有成為世界冠軍的潛在可能性。他可能是個農民,地種得很好,但不會打乒乓球。

“種子”是有差異的,有的人這方面潛在可能性強,有的人那一方面潛在可能性強。俗話所說,某兒童或少年有體育才能,另一個沒有,卻有音樂才能;再一個數學有才能但缺乏文藝才能,而另一個則有文學才能,數學不好……諸如此類,實際就是指的潛在可能性的大小,即“種子”的品質和埋藏深度。

有的人學某一方面東西開始非???,但后來提不高,那就算是“種子”埋得淺,所以發芽快,但質量不高,所以難以培育成為“大材”。

二、“人性”有共性,也有個性,所以“種子”有總的共同點,但也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作為人類的共性,每個人都具有一些共同種類的種子,從“類”來說基本是相同的,只是質量不同,分布(埋藏等)不同。

比如:

每個人都能培養抽象思維的能力,這是先天的潛在可能性。但僅僅是“種子”而已,若得不到培養,這種子就必然枯萎,而得到良好培育的種子能成長為“大材”。有些科學家、思想家具有很強的抽象思維能力;而有些從未得到任何培養的人幾乎談不上什么抽象思維能力。有的孩子本來音樂的“種子”很好,很小時就表現出來對音樂的感受優于另一孩子。但若前者得不到培養,后者則受到專門培養,后者必遠勝前者。因前者的種子質量雖好,卻枯萎,死亡了;后者的種子雖差,埋藏得也深,但經大力培育是能成長起來的。

三、人性的“種子”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小宇宙”,是一個潛在可能性的“寶藏”,從中可以挖掘出無比豐富的寶貴事物,但是從中也可以產生出一切的罪惡和墮落,可以說,也具有“毒蛇的種子”,因為人類畢竟還有動物的一面,其獸性發作的話,絕不會比毒蛇更好

但即使在這方面個人之間也是有差異的。

“人之初,性本惡”

這標題主要是為了和中國傳統“周孔禮教”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教條相對立而提出,并非完全抹殺人性善的一方面。

一、人性主要分為三部分

二、人性三部分概述

因為理性實質是真正的“人性”,只有理性的人才是脫離了動物界的真正的人,所以可以稱理性為“真人性”。我們目前的人還只是向真正的人過渡的一種中間階段,所以我們身上具有種種尖銳矛盾的性質。所以更明顯一點可以寫成:

人性中的不同部分實際上是代表了不同大階段的性質,所以和我們的“階段論”是一致的。

下面分別簡述這三部分性質。

超越理性(第三階段規律)以上者稱之為神性。我們不能排除,在理性階段(第三階段)以上還有更高的第四階段,也就是存在“神性”。稱之為“神性”就是說明其高無比,遠超過我們人類之上,而且本質上完全不同,正如我們人類和石頭有本質的差別一樣。因為石頭是第一階段,我們是2-3階段之間,神性是第四階段以上,神性超過我們,起碼等于我們超過石頭,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這里只是比喻而已,宇宙中的大道理是不能用這么簡單的圖形來很好說明的,主要是形象化地表明一點意思而已。主要是使我們知道,“神”決不是“玉皇大帝”“觀音菩薩”這樣的“人格化”事物,“神”是更高級得多的,是“超越”的。這是個大問題,以后要專門詳談,在此只簡單提到一點而已。我們在這里只不過是指出,在理性(第三)以上還有第四、第五……階段存在,那些階段太高級了,對我們而言是無法理解的,故統稱之為“神性”,以示對我們人類的無比“超越”。但更正確點說,第四、第五……階段還不能稱之為“神”。只有大宇宙的至高者、唯一者才是“神”。

我們這里提到“神性”是因為:

若某些人具有超越二、三階段規律的特殊性,則此性必和第四以上更高階段有聯系,對二、三階段的人類而言此為“超越性”,故稱之為“神性”,并非指大宇宙至高者的“神”。

至于是否某些人確有此“神性”,我們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其有,這是顯然的,因為一切證明超不過一、二、三階段規律,只能證明一、二、三階段的問題,超越一、二、三階段以上者,我們人類是無法證明的。當然也就無法證明其不存在。

我們再進一步說明一下“神性”是不可證明的:

實際上,人類身上不可能“固有”“神性”,“神性”只能是“外來”的,即第四階段以上之“超越者”可影響于人類,而在某些人身上似乎具有“超越性”,即“神性”,實則非固有者也,因為人是二、三階段中間之過渡產物,只能具有二、三階段的兩種性質:獸性和理性,絕不可能生來具有第四階段以上的性質。但“超越者”可以將神性(他們的性質)加于低于他們的人類,因而人類可以反映某些“神性”,但并非“固有”的。例如:金屬是第一階段的東西,它當然絕不可能“固有”理性。但我們人類可以用金屬等無機物制成一臺計算機,這計算機能夠進行某些帶有“理性”的活動。實際上是具有理性的人將“理性”加于計算機,使本來是第一階段事物的計算機反映出了第三階段的高級“理性”。但這理性絕不是無機世界所固有的,它們的表面“理性”只是反映了人類的真正理性而已。

同樣,某些人若具有所謂“神性”,也絕非來自其本身,而是“神”所加于他們的,因而這些人的“神性”僅屬于他們所有,而且僅限于當時即“神”加“神性”于他們時;一旦撤銷時,他們的“神性”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他們也不可能向其他人證明自身具有“神性”,同時其他人也無法證明他們肯定沒有“神性”。(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人性論神性微積分
日常的神性:局部(隨筆)
社會科學戰線(2022年2期)2022-03-16
民間資源、自然神性與人文主義立場——阿來小說論
集合與微積分基礎訓練
集合與微積分強化訓練
追根溯源 突出本質——聚焦微積分創新題
自然神性輝光下的凹村世界——雍措散文集《凹村》解讀
春·遇見
奧古斯丁和尼布爾的人性論比較
TED演講:如何學習微積分(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