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如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2020-05-15 06:59葉國良黃虞余永華
中國集體經濟 2020年10期
關鍵詞: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創新

葉國良 黃虞 余永華

摘要:當前制造業存在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產業鏈條疏見完整、競爭格局日益激烈、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困難、研發水平低、產業集群效應較低等內部癥結,制造業應進一步采取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吸引優秀人才、建立先進制造業聯盟、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強化企業研發創新能力、促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等措施,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融合;龍頭企業;產業集群;創新

一、引言

當前,全球經濟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興起,國際產業分工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制造業迎來空前的新機遇和新挑戰。近年來江西省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而江西省經濟總量2018年排名卻在中等,不發達和不均衡是江西省經濟發展的現狀。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體,江西省委、省政府對制造業、工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十分重視,2018年5~8月密集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江西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加快發展江西省先進制造業,實現發展方式轉變,是破解經濟發展落后,各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抓手及主要途徑,是推動江西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建立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

目前大部分研究都聚焦在國家層面思考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化接壤,在省級層面上研究較少;對江西傳統產業研究較多,但對江西制造業的研究不多,通過訪談調研和問卷調查,發現江西省制造業存在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競爭格局日益激烈、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困難、研發水平低、產業集群效應較低等內部癥結,江西制造業應進一步采取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吸引優秀人才、建立先進制造業聯盟、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強化企業研發創新能力、促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等措施,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江西省制造業總體發展情況

改革開放之初,江西制造業有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曾制造了全國第一輛摩托車,生產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贛新彩電、華意冰箱、鳳凰照相機、拖拉機廠、柴油機廠、棉紡廠等一應俱全,由于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許多曾經引以為自豪的企業沒有做大,甚至消失了,令人扼腕嘆息。如今,江西省制造業尚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屬于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技術型產業比重低,與橫向比缺乏競爭力,江西省制造工業中存在大量傳統產業,包括造紙、機械、鋼鐵、化學、建材、紡織、食品制造與加工等產業,這些產業技術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競爭力。在加工制造業方面,缺乏完整產業鏈,深加工水平薄弱,如該省的優勢農業產業南豐蜜桔和贛南臍橙,其加工制造領域幾乎還是空白,產品價值難以放大。

江西省作為我國中部欠發達地區之一,江西省制造業的整體規模和實力相對較弱,發展質量不高。存在企業規模小、體量不大、層次偏低、投入產出效率不高等諸多問題,缺少特大型、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對行業具有龍頭作用的企業。在2018年度中國制造業500強中江西只有11家。江西省制造業質量水平也較低,2017年全省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為81.72分,比全國平均分84.47分低2.75分。

三、江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在滿足特定的市場條件下由簡單粗放型向提高質量和效率轉變。黃群慧、賀俊認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說明國家認識到提高制造業生產能力、完善制造業發展環境的重要性,但是該戰略沒有從根本上解答我國制造業“往何處去”和“怎么去”的問題。為全面了解江西省制造企業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相關情況,以及江西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基于制造業的質量需求視角針對該問題設計了問卷,并實際走訪了南昌市、贛州市、九江市等地調研,問卷調查以制造企業為主體,主要針對江西省制造企業的基本信息、研發現狀、質量品牌、“觸網”情況、人才培養、群集發展等情況開展調研,主要目的是了解制造企業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提出有關推動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調查問卷結合江西省制造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具有較強針對性和系統性,為本論文提供依據。本調查一共向制造業企業負責人發出3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80份,符合統計調查的要求。

(一)傳統制造業發展動力不足

傳統制造業通常被定義為以勞動力密集或資本規?;癁橹饕憩F的,以傳統、常用的技術為主要生產手段的制造加工行業。江西傳統制造產業占江西省工業比重約70%,主要以有色、食品、石化、家具、鋼鐵、建材、紡織、船舶等八個產業為重點。就產業而論,有些產業已停止了快速增長,甚至跌為負增長,如全國紡織全行業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僅為5.0%,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雖然自動化率不斷普及,但行業黃金年代已行遠,現在中國的紡織公司很多在走出去,如江西的企業“中國華堅集團”于2015年啟動埃塞-中國東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的投資建設;2018年江西鋼鐵產量延續下降態勢,同比下降2.2%;船舶工業繼續慘淡經營,江西省造船業還要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整合做強是造船業唯一的出路。

(二)制造業總體研發能力弱

在制造業研發上,江西省部分高校開展了積極研究,如南昌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共同合作設有機器人研發中心,江西理工大學建立了智能制造裝備與機器人實驗室等等。而一些成果目前還是實驗室階段,離應用研發及量化生產較遠。根據江西省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江西高技術制造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41.96億元,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0.99%,裝備制造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07.7億元,投入強度為1.18%,遠低于全國高技術制造業經費投入強度的2%和裝備制造業R&D經費投入強度的1.65%。

從調查問卷分析情況看,有一半以上企業的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重小于5%,2018年度研發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15%以上的僅占3.82%,尚未獲得任何國家有關部門認定實驗室或工作站的企業占65.61%;二是擁有的研發成果較少,有73.25%的企業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小于5件(含0件);企業的主要技術來源為自主開發和人才引進,分別占比53.5%和42.04%,產學研合作僅為26.11%。

(三)“觸網”融合不深

《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助推中國制造業工業的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決策。在互聯網+的時代,江西制造業信息化水平低,比較優勢弱, 不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從調研情況看,企業與互聯網融合不深不廣,融合形式比較單一,最主要表現為產品銷售渠道網絡化,占52.23%;在研發方面有建立雙創服務平臺的占12.74%;在生產方面實施了智能化生產的占19.75%;而調查企業中沒有“涉網”的企業達到24.20%。

(四)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不盡人意

目前,江西省制造企業有競爭力的本土制造品牌不多,國內知名品牌少之又少,截止2018年上半年,江西省共有中國馳名商標163件,相比浙江400多件相差甚遠,質量管理及品牌建設方面有待加強。問卷顯示,有40.13%企業沒有任何生產質量管理辦法;在質量控制措施方面具有質量在線監測與在線控制的企業都在20%以下;產品和服務執行標準為國際標準的不到17%,大部分企業執行行業標準,達47.13%。在商標數量方面,沒有省級以上著名商標的企業占比為52.23%,而企業2018年度自主品牌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50%以上的有42.68%,說明企業擁有的省級以上著名商標數量嚴重不足,但自主品牌帶來的利益比重大,可以看出企業急需加強品牌建設。

(五)人才不足短板突出

“中國制造2025”、“工業4.0”核心工程都要求有人才支撐。對于江西省而言,首先缺少985等重點高校以及國家直屬的院所,省內院校自身培養制造業高端人才的能力缺乏,有些制造企業已經采用技術“5.0”版,可江西很多大中專學校還圍著“1.0”版教育方案轉圈圈。其次,與中部六省相比,2018年江西省的生產總值名列僅第五位,經濟發展落后,間接導致省內人才流失嚴重,外省人才吸引動力又不足,從而導致制造行業高尖人才及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企業向智能化邁進舉步維艱。第三,制造業人才結構性過剩與短缺的現象依然嚴峻。初級工招工容易、高級工一員難求,傳統型技工數量多、現代型技工數量少,單一型技工偏多、復合型技工偏少。第四,那些沒選擇留在江西省發展的制造業專業性人才普遍反映,江西省人才環境缺乏足夠數量和高質量的專業的行業 “人才生態圈”。

(六)制造企業尚未集群發展

在新的競爭態勢下,制造業集群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大致為一是制造業集群的成長壯大將促進區域內制造資源的不斷優化配置,提高區域內制造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二是制造業集群的成長將有助于市場形成多樣化的區域創新鏈,提升區域的整體創新研發能力;三是制造業集群的擴張將促進區域內的產業升級,提高整體經濟的成長能力。江西省制造業區域空間分布分散,各行業的區位基尼系數均低于0.55,都處于相對分散或高度分散的狀態,表現出非常顯著的空間分散特征。江西省產業聯盟或創業協會寥寥無幾,企業間共享技術和品牌承接能力弱。根據問卷反映,在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采取的主要措施方面,采取推動產業集群建設的企業僅為11.46%,開放企業技術平臺的企業為24.84%,聯合組建產業聯盟的企業為23.57%。

四、推動江西省制造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策略

(一)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互聯網已經成為現階段中國技術創新、運營創新、業態創新最為活躍高效的領域,將互聯網和制造業進行深度融合,為江西制造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新動能。一個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個性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江西傳統制造業的發展還處于“需求遵從供給”的單向方式發展階段,互聯網的不同在于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的交互對生產產品進行優化。因此江西制造業應吸納互聯網思維,把終端消費者與設計生產系統緊密連接,賦予終端消費者參與個性化產品設計與制造的能力。通過大數據驅動的研產銷互動機制持續完善、精準定量生產和“低庫存經濟”是推動制造業結構改革的一個絕佳入口,沒有一個制造業強省是一蹶而就的,當前江西省制造業正處在“少而未強”之際,最需要通過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通過二者相互交融借力、良性互動,達到合生共榮,這恐怕才是江西制造業彎道超車的變革創新之道。

(二)把優秀人才吸引到制造業

江西省制造業發展能力不足,根本仍緣于人才不強。首先要從源頭上提升制造業人才的素養,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必須要與制造業發展需求更加契合,才能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人才支撐。要重新審視相關培養方案是否與時俱進,要按照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實習等環節,焊接上院校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鴻溝。其次是完善政府主導技術人才引進和轉移機制,從政策層面,注重招才引智,把引進人才和引進項目、成果、資金結合起來,要特別重視吸引贛籍人才回歸,做細做實江西“三請三回”政策文章,培養壯大中部地區的創新型人才隊伍。第三是加大制造業企業負責人培訓力度,不斷增強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思維;大力推廣職業技術類人員繼續教育,通過繼續教育保障企業原有的職業技術性人才保持持續的技能水平。

(三)建立先進制造業聯盟

通過建立先進制造業聯盟,推廣應用先進制造技術和優秀解決方案,構建標準化體系,推動江西省制造業轉型升級。先進制造業聯盟不僅僅在生產環節,它涉及制造業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從設計、制造、管理、銷售、服務、報廢處理等過程,涉及多產業參與,建立以項目、行業、產品、技術創新或服務為核心的動態聯盟。一是要大力發揮政府招商引資功能,在補齊產業鏈的短板上下功夫,通過產業鏈助推企業價值鏈的升值。二是要鼓勵省內現有龍頭企業對同行業兼并重組,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推動業內分散的制造企業組建“聯邦制”。三是要重視發揮工商聯行業商會作用,行業商會內企業共享技術、生產能力和品牌實力承接行業大客戶大型訂單,形成合作為先、兼顧競爭的聯合生產模式,達到經濟寒冬下江西制造業“抱團取暖”的目的。

(四)加強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

要推動江西制造業走向高端,必須支持省內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發展龍頭企業,打造區域品牌是一個地區產業發展升級的必然趨勢。一是發揮龍頭企業的積極帶頭的作用,每個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要發揮標桿作用,引領同行業內的中小企業一起改造技術和優化模式,提升質量。二是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江西省制造業運行監管,圍繞特色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積極培育,推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規模提升,培育地區標志性龍頭企業。三是加強品牌建設引導,鼓勵企業“創品牌”、“做品牌”,提高企業的品牌意識,充分理解品牌的重要性,并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同時要推進商標資產運作,幫助有實力、有潛力的制造企業走出本省甚至走出中國。四是發揮政策效用,落實好江西《加快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展十二條措施》政策,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展壯大;要緊密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2018年4月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的若干措施》文件,實施制造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

(五)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放眼世界,如今新一輪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機不可失。2019年江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創新支撐引領,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加快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塑江西制造輝煌?!币灰獜娀髽I技術創新能力,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研發機構,推動江西省大中型工業企業和上規模高新技術企業廣泛建設研發機構,引導企業研發機構加大創新投入,清除有研發機構“零”研發活動的現象,提高專利、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品等產出。二要按照資源基礎和經濟技術條件,注重引進市場已有技術,并不斷提高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通過模仿創新實現自主創新。三要鼓勵企業充分發揮工匠精神,打造高質量精細化產品,大型企業要主導構建江西產業鏈技術創新聯盟,與上下游和橫向行業企業以“協同創新體模式”合作進行技術研發,并將研發成果產業化發展。

(六)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產業集群發展需要精準于機制設計和長效于機制運行。一是從江西區域企業的產業基礎和有效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修訂地區、園區的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制造產業布局,避免出現發展雷同和無序競爭,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接產業發展轉移的能力水平。二是依托現有的制造業體系,為新興產業成長提供技術、裝備、人才、品牌和市場等沃土。三是培育多個省級重點制造業集群和省級新興制造業集聚區,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制造業對接,繼續深化光伏、新能源、電子信息、紡織等產業集群建設。四是全面推進《江西省“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打造一批在周邊省份乃至全國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萬、千億級集群和產業品牌。

江西的最大劣勢也是最大的優勢,就是制造業總量和基數低,基礎薄弱。這種情況下只要看清機會,戰略得當,就足夠呈現出好的效果。江西自身人口、生態和交通區位的條件實屬中上,江西制造業雖不大可能短期內追平或超越幾個沿海的經濟大省,但是很可能在中部幾個省脫穎而出,這需要江西在研究上下足功夫,在戰略上足夠清晰。江西應該透徹研究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市的制造業創新和優質產業的結構特點,尤其是研究透徹制造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局限和困境。江西不能被動地做這些省份傳統制造業的產業轉移承接地,應該主動去對接優質制造業,做好這些制造業的研發轉化、產業化、后臺支持等部分的落地配套支持。制造業研究要深刻,支持政策和配套要精準到位,僅僅這些做好了可能還不夠,決定性的因素可能是“工夫在詩外”,比如,江西應有針對性地做好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江西有針對性地解決落戶產業的人才子女就學問題等,多找這些優質制造業鏈條的痛點、難點問題,用心研究解決方案,堅決抓好執行,江西實現制造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李冬明.從熱議“重塑‘江西制造輝煌”說起[N].江西日報,2018-01-28.

[2]黃群慧,賀俊.中國制造業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與發展戰略—兼評《中國制造2025》[J].中國工業經濟,2015(06).

[3]陶永,王田苗,李秋實,趙罡.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全生命周期設計、制造、服務一體化[J].科技導報2016(04).

[4]唐露園.鄂湘贛三省制造業發展與空間分布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葉國良、黃虞,江西省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余永華,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猜你喜歡
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創新
興寧19家企業獲評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新常態下蚌埠市玻璃產業集群發展探究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飲品產業集群效應分析
海南橡膠被認定為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