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獼猴桃常發葉部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2020-05-19 07:41朱賢東
農業災害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病原獼猴桃防治

朱賢東

摘要 對獼猴桃常發葉部病害——獼猴桃葉霉病、獼猴桃褪綠葉斑病及獼猴桃銹病的病原特性、侵染循環、流行規律及危害癥狀進行了闡述,并總結了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 獼猴桃;葉部病害;病原;發生;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6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2-007-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2.004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Common Leaf Diseases in Kiwifruit

ZHU Xian-dong(Jinzhai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Jinzhai,Anhui 237300)

Abstract The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infection cycle,epidemic law and harmful symptoms of kiwifruit cercospora leaf mold,kiwifruit chlorotic leaf spot and kiwifruit rust disease were describ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Kiwifruit;Leaf disease;Pathogen;Occurrence;Control

金寨獼猴桃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特產,歷史悠久,據《金寨縣志》記載,金寨野生獼猴桃迄今已有3 000多年歷史,人工培育有30多年歷史。作為獼猴桃原產地之一,金寨縣有適合種植獼猴桃特色資源優勢和地理環境優勢。金寨獼猴桃主要品種有紅陽、海沃德、皖金等適生品種,果肉黃色或翠綠色,沿果心有紫紅色呈放射狀分布,細嫩多汁,肉質嫩,味甜酸適口,風味純正。2014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金寨獼猴桃”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隨著金寨獼猴桃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展,病蟲害的侵襲也愈發嚴重,主打品種紅陽獼猴桃是國內最易感病的獼猴桃品種之一。獼猴桃的葉部病害可影響葉片光合作用,輕者病斑累累,影響生長,嚴重時能造成大量落葉,削弱樹勢?;诖?,文中對獼猴桃葉霉病、獼猴桃褪綠葉斑病及獼猴桃銹病這3種獼猴桃常發葉部病害的病原特性及發生規律進行了闡述,并總結了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旨在為金寨獼猴桃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1 獼猴桃葉霉病

獼猴桃葉霉病別名獼猴桃果實霉斑病,在各個獼猴桃種植區均可發生。

1.1 病原

獼猴桃葉霉病的病原菌為尾孢霉菌(Cercospora sp.),屬于半知菌亞門叢梗孢目暗梗孢科尾孢菌屬真菌。分生孢子梗叢生于褐色子座上,分生孢子梗隔膜2~3個,梗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上部細稍彎曲,有4~9個隔膜。病原菌的寄主范圍很廣,可侵染多種果樹。

1.2 侵染循環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梗在病葉上越冬,也可在遺棄于園中或掛在樹上的病果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病葉、病果上開始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氣流傳播,從傷口、氣孔入侵進行侵染。梅雨季節結束后(即6月底至7月初)開始發病,一直持續到9月上旬才停止發病,7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期。

1.3 流行規律

獼猴桃葉霉病的發生情況與氣候環境、寄主抗性、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相關。

1.3.1 氣候環境 在菌源充足、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病害的發生程度和流行狀況主要決定于降水次數和空氣濕度。日均氣溫在15℃以上時,相對濕度(RH)大于90%或日降水量10 mm以上,適于分生孢子形成,且每次降雨后,都是其分生孢子傳播的高峰,病害會大發生。所以,獼猴桃葉霉病的發病程度與環境條件關系密切,在背陰、密閉不透風的果園發病嚴重,7—8月雨水多的年份發生嚴重。

1.3.2 品種抗性 不同獼猴桃品種間的抗病性存在差異,中華獼猴桃抗病能力較強,而美味獼猴桃抗病能力較差,發病率較高,其中又以布魯諾品種最易發病。

1.3.3 栽培管理 園內的病落葉、病果等病殘體不能及時清除,造成菌源積累、樹勢較弱、抗病力低下的發病重;及時修剪、清除病殘葉的果園發病輕;管理粗放、不能及時澆水、施肥的果園發病嚴重;科學施肥、不偏施氮肥的果園,獼猴桃樹長勢好、抗病力強,發病較少。病害可由傷口侵入,減少蟲害造成的傷口,可相應減少病害的發生。

1.4 危害癥狀

獼猴桃葉霉病在獼猴桃栽培區普遍發生,嚴重的地方發病率達50%以上,主要危害果實和葉片,果實受害后到軟熟時無法食用。

1.4.1 果實 發病初期,果面上出現直徑1~3 mm褐色小圓斑,邊緣不明顯,其上具明顯的小黑點;天氣潮濕時,在病斑上產生黑色霉層;隨著果實的膨大,病斑逐漸擴大下陷成5~10 mm圓形或長圓形的淺凹狀。切開病果,病斑周圍的果肉僵硬、色變淡。有2處以上病斑的果實,軟熟時整個果實變質腐爛不能食用。果實一般不會因發病而落果,對產量影響不大。

1.4.2 葉片 葉片受害后初生為黃褐色,后轉為褐色病斑,常有深褐色霉層,病健交界不明顯。多個病斑連成一片時,葉片呈焦枯狀,易脫落。

1.5 防治方法

獼猴桃葉霉病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栽培管理,注意排水,增施有機肥,合理修剪,增強通透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在病原菌開始侵染前施藥,按一定間隔期持續施到病原菌停止侵染為止,防病效果顯著。

1.5.1 農業防治 ①將果園建在能排能灌的地塊;②進行科學的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③清掃地面落葉、落果,集中燒毀;④合理密植,科學修剪;⑤秋末冬初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殘樁、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生長期剪除枯枝,摘除病果;⑥采用果實套袋。

1.5.2 化學防治 在獼猴桃落葉后及春季發芽前,應全園噴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并加入200~300倍的五氯酚鈉。在防治適期及時噴施50%腐霉利WP 1 500倍液,或50%異菌脲WP 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WP 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WP 800~1 000倍液,施藥應均勻周到。

2 獼猴桃褪綠葉斑病

獼猴桃褪綠葉斑病,又名獼猴桃褪綠葉斑病毒病,屬于病毒性病害,在各個獼猴桃種植區均可發生。

2.1 病原

病原為柑橘葉斑病毒(CLBV)。

2.2 流行規律

20~26℃持續2周左右即可發病。該病常以汁液傳播,刺吸性口器、園藝工具和嫁接接穗均可引起該病蔓延。樹勢強健時不發病,結果太多、肥水管理跟不上引起樹勢衰弱時發病。

2.3 危害癥狀

癥狀為葉脈附近呈現不規則形褪綠斑,病部葉肉組織發育不良,局部變薄,顏色淺綠色,與正常組織形成厚薄不一的病斑,葉面不平或扭曲。

2.4 防治方法

獼猴桃褪綠葉斑病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管理,栽植無病毒苗,修剪時注意剪完病株后,進行工具消毒。病毒病一般是刺吸式病蟲引起的,防治病毒的同時,要先防治蟲害,并在發病初期及時施用化學藥劑。

2.4.1 農業防治 ①種植無病毒苗木;②加強栽培管理,合理修剪;③進行科學的肥水管理,科學施肥,勿偏施氮肥。干旱時應灌水,雨季注意排水;④及時剪除病蟲枝;⑤生長季初感染的病毒病有其局限性,及時發現,及時清除,或做上記號。

2.4.2 化學防治

①及時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的危害。

②修剪完病株后用70%的酒精消毒修剪工具。

③噴施藥劑。在發病前期、初期及時噴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或20%鹽酸嗎啉胍·銅 WP 1 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AS 200倍液,或2%寧南霉素AS 200~300倍液,施藥應均勻周到,間隔10~15 d進行1次,連續3~4次。

3 獼猴桃銹病

獼猴桃銹病分布范圍廣泛,在各個獼猴桃種植區均有發生。

3.1 病原

獼猴桃銹病的病原菌為擔子菌的單胞銹菌(Uromyces sp.)。在葉背面散生許多小黑點,切片鏡檢為銹菌的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夏孢子球形至橢圓形,有刺,淡褐色,大小為(11.7~21.0) μm×(8.3~19.5) μm,壁厚1.9~2.3 μm。冬孢子褐色,平滑,亞球形至橢圓形,大小為(33.0~42.0) μm×(21.0~34.0) μm,頂部圓或平,頂壁厚5.5~8.5 μm,下部稍窄,壁厚2.5~2.7 μm。柄無色,長達60.0 μm左右。該病原菌寄主范圍廣泛,可侵染多種植株。

3.2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隨同病株殘體留在地上越冬,在南方溫暖地區夏孢子也能越冬。翌春環境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擔子和擔孢子,擔孢子借氣流傳播到葉片,產生芽管從葉面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在葉片中潛育幾天后出現病斑,田間發病后,在病部產生性孢子和銹孢子,形成夏孢子堆并產出夏孢子,由夏孢子借風傳播進行重復再侵染,直至秋后,條件不適,形成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

3.3 流行規律

獼猴桃銹病的發生情況與氣候環境、栽培管理等因素相關。

3.3.1 氣候環境 病菌喜溫暖高濕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23~27℃,相對濕度95%以上。在適溫范圍內,寄主植物表面有水滴是銹病菌夏孢子萌發和侵入的必要條件。早晚重露、多霧易誘發該病。

3.3.2 栽培條件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施用氮肥過多,植株生長過密,田邊寄主雜草和晚熟,均能加重病害。

3.4 危害癥狀

獼猴桃銹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葉面生許多黃色至橙黃色、無明顯邊緣的小斑點,常相互連合。葉背可見散生的黃褐色至近黑色小點(夏孢子堆)。

3.5 防治方法

獼猴桃銹病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科學修剪,進行科學的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并在發病初期及時施用化學藥劑,以達綜合防治的目的。

3.5.1 農業防治 ①因地制宜地建果園;②進行科學的肥水管理,科學施肥,多施腐熟優質有機肥,增施磷、鉀肥;視墑情合理灌溉,清晨葉面不顯潮濕需及時灌水,保證果園不缺水;雨季注意排水;③合理密植,科學修剪;④嚴格疏蕾疏果,注意葉果比(6~8)∶1,合理留果;產量控制在33 000~37 500 kg/hm2;⑤果園生草,選擇三葉草、毛苕子等綠肥種植于行間;⑥樹盤覆蓋,未生草的果園可以用麥秸、麥糠、玉米秸稈等覆蓋樹盤,厚度10~15 cm,上壓少量土;⑦生長期摘除病葉,清掃地面落葉,集中燒毀。

3.5.2 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可噴灑70%代森錳鋅WP 1 000倍液加15%三唑酮WP 2 000倍液,或25%丙環唑EC 4 000倍液加15%三唑酮WP 2 000倍液,隔10 d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在發病初期噴灑15%三唑酮WP 2 000~2 500倍液,或10%噁醚唑WG 2 500倍液,或12.5%烯唑醇WP 2 000倍液,或25%丙環唑EC 3 000倍液,或43%戊唑醇5 000倍液,噴霧時要均勻,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

參考文獻

[1] 蔡胡敏,包衍皎,林長紹,等. 獼猴桃果實霉斑病防治試驗[J]. 浙江林業科技,2003,23(5):28-30.

[2] 丁建,龔國淑,周洪波,等.獼猴桃病蟲害原色圖譜[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3] 方紹正,徐祖明. 獼猴桃病害的發生規律及其綜合防治措施[J]. 安徽農業科學,2006(22):6060-6062.

責任編輯:劉赟

猜你喜歡
病原獼猴桃防治
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分析
為什么獼猴桃身上長滿了毛?
獼猴桃催熟日記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養個獼猴桃做寵物(大雙色圖,排四面)
獼猴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