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播條件下蘇南小麥品種篩選研究

2020-05-20 03:30楊寶林余海波趙艷嶺
安徽農業科學 2020年9期
關鍵詞:品種篩選蘇南小麥

楊寶林 余海波 趙艷嶺

摘要 目前,蘇南稻麥兩熟區水稻收獲期越來越遲,導致小麥的播種期推遲和產量降低。對遲播條件下不同小麥品種的生長發育和產量的進行比較,利用隸屬函數法,篩選適合蘇南地區遲播的品種。結果顯示,在蘇南遲播條件下,寧麥13、寧麥19、揚麥20、揚輻麥4號和鎮麥8號共5個品種中,寧麥19適宜在該地區種植,可以通過提高播量來增加遲播條件下的有效穗數,進一步提高產量。

關鍵詞 蘇南;小麥;遲播;品種篩選;隸屬函數

Abstract At present, wheat sowing period is delayed in Southern Jiangsu ricewheat growing area, which lead to the delay of sowing date and the reduction of yield.The yield and growth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were compar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te sowing.Varieties suitable for late sowing in Southern Jiangsu were screened by using subordinate function value method.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te sowing, Ningmai 19 was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Southern Jiangsu among the five wheat varieties(Ningmai 13, Ningmai 19, Yangmai 20, Yangfumai 4 and Zhenmai 8).And the productive ears of Ningmai 19 could be enhanced by improving the sowing amount, so that the yield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 Southern Jiangsu;Wheat;Late sowing;Variety screening;Subordinate function

進入21世紀,江蘇省鎮江市大面積推廣早熟晚粳水稻,水稻單產明顯提高、總產穩定,但也帶來了新的矛盾。一是由于水稻騰茬晚,大面積小麥播期推遲到11月15—30日,造成遲熟、產量不穩;二是小麥遲熟導致水稻播栽推遲,由于大面積水稻為機插、旱直播方式,更推遲了水稻栽種時間,加大了水稻高產穩產的風險[1]。句容市位于鎮江市西郊,屬于蘇南地區,以丘陵和沿江平原為主,總體地勢平坦,土壤養分充足,適宜糧食作物的生產。目前,在蘇南沿江稻麥兩熟區,由于水稻晚熟品種推廣及“養老稻”的出現,水稻收獲期越來越遲,導致小麥的播種期推遲,最遲播期推遲到11月30日左右。研究表明,遲播小麥生育進程前期起步晚、出苗晚,不能形成冬前壯苗;中期發育快,養分積累不足;后期發育平穩,導致遲播小麥生育期明顯縮短,生育期積溫、光照明顯減少,營養發育不良,葉片數、有效分蘗、小穗和小花分化數明顯減少,從而導致產量低[1]。小麥遲播導致錯過了最佳播栽時間,不利于高產、穩產、抗倒抗病等優良性能表現,更增加了寒露風、低溫冷害、七(五)代飛虱為害的幾率[2]。因此,在長江中下游稻麥輪作區迫切需要耐遲播早熟小麥品種,以解決當前小麥生產面臨的遲播問題和滿足水稻種植對早茬口的需要。

小麥品種比較試驗是指通過統一的規范要求進行試驗,對不同小麥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進行全面鑒定,根據品種在比較試驗中的表現,對品種進行綜合評價[3]。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是品種從育成到推廣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4]。迄今為止,對品種區試資料的分析一般采用產量性狀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等方法,很易丟失與產量性狀相關的其他性狀的信息,造成對品種評價的片面性。模糊綜合評判法中的隸屬函數方法彌補了方差分析的不足,能對品種的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對品種做出全面的評價[5]。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在蘇南沿江稻麥兩熟區小麥主推品種主要以寧麥系列、揚麥系列和鎮麥系列為主,不同品種對于遲播的氣候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異較大[1]。鑒于此,筆者通過研究不同品種遲播條件下的生育特點及產量構成,利用模糊數學評判,探討了不同小麥品種的耐遲播性并篩選耐遲播小麥品種,以期為蘇南地區遲播小麥的育種和生產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城區東部的江蘇省農博園內進行,前茬作物為水稻,試驗地內地勢平坦,土壤為砂壤土,基礎肥力較良好,環境優良;水利設施配套齊全。

1.2 試驗材料 供試驗小麥品種共5個,分別為寧麥19號、寧麥13號、揚麥20號、揚輻麥4號、鎮麥8號。

1.3 品種特性

寧麥19屬春性早熟小麥品種,幼苗半直立,苗期葉色淡綠,葉片較寬大,成株期葉片大小適中,葉色較深,植株偏松散;寧麥13號全生育期210.0 d,幼苗直立,分蘗力較強,株型較緊湊,抗倒性一般;揚麥20號幼苗半直立,分蘗力較強,全生育期196.0 d,幼苗直立,葉色深綠[6];揚輻麥4號全生育期207.5 d,株型較緊湊,耐肥抗倒性較強,分蘗性和成穗數中等[7];鎮麥8號全生育期205.0 d,具有中抗赤霉病、適應性廣、產量高、穩產性好等特點[8]。

1.4 試驗設計

每個品種設3個小區,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10 m×14 m,秸稈還田后,利用大型機械進行整地開溝。2017年11月20日播種,人工撒播,用種量225 kg/hm2。全生育期內按常規高產田管理。

1.5 試驗期間氣候條件

由于播期較遲,播后雨水少,寧麥19于2017年12月10日開始出苗。越冬期間多低溫雨雪過程,主要集中于1月中旬—2月中旬連降大雪,積溫,降水適中,但低溫較低,日照時數偏少,總體對小麥利大于弊[9]。春季高溫,4—5月連續多日降雨。

1.6 隸屬函數計算 對評判性狀采用隸屬函數法[10]進行綜合分析。隸屬函數值計算公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小麥形態特征比較

2.1.1 株高。由表1可知,不同品種株高為71.4~91.5 cm。其中,寧麥13號株高最低,為71.4 cm;其次是揚麥20號,株高為72.8 cm;揚輻麥4號、寧麥19號2個品種的株高分別為77.3、86.9 cm;鎮麥8號最高,達到91.5 cm。方差分析表明,鎮麥8號株高與寧麥19號株高差異不顯著,但與寧麥13號、揚麥20、揚輻麥4號差異極顯著。

2.1.2 有效分蘗。

遲播條件下,小麥有效分蘗為1.5~2.2個/株(表1)。其中,寧麥系列品種的有效分蘗表現較好,達到了2.2個/株;揚輻麥4號和鎮麥8號緊隨其后,為2.0和1.9個/株;揚麥20號最低,為1.5個/株。方差分析表明,各品種間差異不顯著。分析結果表明,遲播條件下,不同品種小麥的分蘗能力趨于一致。

2.1.3 穗長。

試驗品種穗長在6.2~9.2 cm(表1)。其中,寧麥19號的穗長最長,為9.2 cm,其次為鎮麥8號,穗長為8.8 cm,其余3個品種的穗長較短。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寧麥19與鎮麥8號差異不顯著,與寧麥13號、揚麥20、揚輻麥4號差異極顯著。

2.1.4 結實率。不同品種的結實率為77.6%~90.5%(表1)。揚輻麥4號的結實率最高,為90.5%,鎮麥8號、寧麥13號、寧麥19號結實率分別為89.2%、88.2%、83.5%,揚麥20號結實率最低,為77.6%。方差分析表明,揚輻麥4號、鎮麥8號、寧麥13號的差異不顯著,但與寧麥19號差異顯著,與揚麥20號差異極顯著。

2.2 同品種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比較

2.2.1 產量。對不同品種產量的調查研究發現(表2),揚麥20號產量最高,為5 821.0 kg/hm2;寧麥13號和寧麥19號次之,產量分別為5 620.5和5 148 kg/hm2;鎮麥8號和揚輻麥4號產量較低,分別為4 596和4 456.5 kg/hm2。方差分析顯示,揚麥20號產量最高,與寧麥19、寧麥13號、揚輻麥4號、鎮麥8號之間差異極顯著。

2.2.2 穗粒數。由表2可知,不同品種穗粒數為26.8~37.6粒,平均穗粒數為32.0粒。寧麥19號穗粒數最多,為37.6粒。其次為寧麥13號和鎮麥8號(32.6粒),而揚輻麥4號和揚麥20號穗粒數較少,分別為30.5和26.8粒。方差分析表明,寧麥19號與寧麥13號、揚輻麥4號、鎮麥8號差異顯著,與揚麥20號差異極顯著。但寧麥13號、揚輻麥4號、鎮麥8號之間差異不顯著。

2.2.3 千粒重。

不同品種的千粒重為40.7~46.8 g/粒(表2)。其中寧麥19和鎮麥8號的千粒重較高,分別為46.8和46.2 g,而寧麥13、揚麥20、揚輻麥4號較低,分別是40.7、42.3、43.8 g。方差分析表明,寧麥19號與鎮麥8號差異不顯著,與寧麥13號、揚麥20、揚輻麥4號差異極顯著。

2.2.4 有效穗數。

不同品種的有效穗數為351.0萬~571.0萬穗/hm2(表2)。揚麥20號的有效穗數最高,達到571.3萬穗/hm2,其次為寧麥13號(543.3萬穗/hm2)和揚輻麥4號(401.3萬穗/hm2),而鎮麥8號和寧麥19號穗數較少,分別為363.7萬和351.0萬穗/hm2。方差分析表明,揚麥20號與寧麥13號差異顯著,與揚輻麥4號、鎮麥8號、寧麥19號差異極顯著。

2.3 不同品種隸屬函數分析

對各指標隸屬函數的分析如表3所示。根據各品種平均隸屬隸屬度值,對遲播條件下小麥的適應性進行綜合評價,平均隸屬度值越高,說明小麥的綜合評判越好。對不同品種各項指標進行隸屬函數的計算后發現,各品種平均隸屬函數值由高到低依次為寧麥19、鎮麥8號、寧麥13、揚輻麥4號和揚麥20。

3 結論與討論

3.1 遲播條件下不同品種發育特性

該研究綜合分析了遲播條件下小麥形態特征和產量及其性狀,結果顯示遲播條件下,寧麥19號的綜合豐產性較高,其有效分蘗、穗長、穗粒數、千粒重等性狀指標協調較好,均排在所有品種的第1位,但有效穗數較低,產量處于中等水平;鎮麥8號株高最高,其穗長、結實率、穗粒數、千粒重等指標均表現較好,但有效分蘗與有效穗數較低、產量也低;寧麥13的株高、穗長和千粒重最低,但其有效分蘗、結實率、穗粒數和有效穗數表現較高,產量也較高;揚輻麥4號的結實率最高,穗粒數較低,產量最低;揚麥20有效穗數最高,產量最高,但有效分蘗數、結實率、穗粒數均最低。

3.2 隸屬函數法在品種篩選方面的應用

目前,生產上對新品種的要求除產量外,還要同時考慮品種的品質、抗病性、抗逆性等因素,而傳統的品種篩選工作主要是以產量及其性狀指標為主,多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很易丟失其他性狀的信息,造成品種選擇評價的片面性。模糊綜合評判法中的隸屬函數方法彌補了方差分析的不足,能對品種的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對品種進行較全面的評價。通過對不同品種不同性狀的隸屬函數值進行分析得出,試驗所用5個品種中,寧麥19適宜在句容市遲播條件下種植,可作為蘇南麥區遲播小麥的選擇品種,可以通過提高播量來提高遲播條件下的有效穗數,從而提高產量。

盡管隸屬函數法增加了其他性狀在評判中的作用,彌補了以產量作為單一評判因素的片面性,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各性狀平均隸屬函數值對品種進行評價,不能突出各性狀在評價體系中的決定系數,未能體現出品種比較的主要因素,因此還需要結合其他評判方法綜合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東升,戎全虎,溫明星,等.江蘇淮南麥區主栽小麥品種耐遲播特性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13,33(5):996-1000.

[2] 戎全虎,荊國芳,曹秋聲.鎮江地區晚播小麥生產性能的研究[J].種子世界,2013(4):32-34.

[3] 李霞,姚先伶.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的幾個關鍵環節[J].中國農技推廣,2014,30(7):15-16.

[4] 柏友權,林飛華,李林茹.小麥新品種展示示范實驗研究[J].中國農技推廣,2018,34(1):31-32.

[5] 莫德樂吐,額爾敦嘎,白乙拉圖,等.模糊綜合評判在小麥新品種評價中的應用[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1):37-38.

[6] 張仁杰,張全軍,周瑛華,等.小麥新品種揚麥20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3):30,45.

[7] 李春燕,于倩倩,賈晴晴,等.揚輻麥4號小麥不同產量群體氮素吸收利用特性[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6,22(5):1196-1203.

[8] 溫明星,李東升,曲朝喜,等.鎮麥8號的高產特性及其栽培要點[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21):30-31.

[9] 吳巖松.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 2016,44(7):43-45.

[10] 陳榮敏,楊學舉,梁鳳山,等.利用隸屬函數法綜合評價冬小麥的抗旱性[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2,25(2):7-9.

猜你喜歡
品種篩選蘇南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蘇南年俗亦動人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哭娃小麥
蘇南發展
蘇南儺面具略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