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里頭:中華第一王朝

2020-05-21 11:04龐春燕
中華瑰寶 2020年5期
關鍵詞:禮器宮殿青銅

龐春燕

盡管目前尚無類似甲骨文這樣的文字來確認二里頭文化屬于夏朝,但考古發掘已經證實,二里頭是中華大地上的第一個王朝,以此為源頭,王權統治和禮樂文化開始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主旋律。

最早的中國

今天的二里頭只是洛陽盆地東部偃師市一個人口不足5000人的村莊,然而拉開時間的尺度,其所在的洛陽盆地卻是從夏、商至唐、宋近3000年間十多個王朝的都城所在地?!耙粋€并不太大的盆地作為權力中心,這在全球文明史上都極為罕見?!敝袊鐣茖W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如是說。

拉開空間的尺度,我們看到,洛陽盆地所在的中原地區正處于北方旱地粟作農業和南方濕地稻作農業的結合部。這里是溝通南北水系、聯接東西交通的樞紐,地勢開闊,氣候宜人,物產富饒,至今仍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及糧食主產區之一。

二里頭位于伊洛河北岸的高地上,北依邙山,南望嵩岳,在1982年淹沒全流域的洪水中,只有二里頭所在的高地還在水面之上,其地望頗符合先秦典籍《管子》中記載的立都原則—“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從二里頭考古隊駐地向南眺望,滿眼都是綠油油的麥田,麥田之下便是二里頭遺址(發掘后原土回填)。經過60余年的發掘,一個史前王朝的面貌逐漸清晰起來……

整個遺址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分為中心區和一般居住區兩大部分。中心區由宮殿區、圍垣作坊區、祭祀活動區和若干貴族居住區組成,其中央是約11萬平方米的宮殿區,由若干具有明確中軸線規劃的大型宮殿建筑群組成。以宮殿區為核心,外圍的井字型主干道將中心區分割為不同的功能區:其北為祭祀活動區,其南是為貴族制作奢侈品(青銅器和綠松石器)的官營手工業作坊區,若干貴族居住區拱衛在東西兩側。整個中心區規模宏大,布局嚴整,氣勢莊嚴。經專家確認,這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具有明確規劃的都邑,其布局開中國古代都城規劃之濫觴。一般居住區環繞在中心區周圍,建筑多為陰暗潮濕的半地穴式窩棚,與宮殿區的宏偉建筑形成了強烈反差。

學者們根據不同的標準和方法估算了二里頭文化繁盛時期的人口,有的推測當時人口約6200戶,總人數3.1萬以上,有的推測在2.25萬—2.8萬,有的推測為2.03萬。無論怎樣估算,這些數字都是驚人的—考古發現,這一時期絕大多數普通聚落的人口不超過1000人。數量如此龐大的人口高度集中在中心聚落(都邑)及近畿,這在東亞地區尚屬首見。

由于之前還沒有發現如此具有“王都氣象”的考古遺存,許宏認為,二里頭就是“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或者說“最早的中國”。試想一下,假若今天的中國被埋入地下,千萬年后其他文明的人來考古,即便他們不知道哪里是首都,但只要在北京發掘出天安門廣場及周邊建筑,與其他城市加以對比,便會一目了然。

最早的紫禁城

宮殿區被許宏稱為“中國最早的紫禁城”,雖然其面積只有明清紫禁城的1/7,但它卻是后世宮城設計的源頭。之前因地制宜、不求方正的都邑遺址消失了,從二里頭開始,宮室建筑逐漸形成了封閉式結構、土木建筑、坐北朝南、中軸對稱等特點,其頂峰便是明清紫禁城??梢哉f,早在3000多年前的二里頭時期,中國古代政治空間的核心特征就已經形成。

即便在今天,二里頭宮殿群復原后的形制、規模依然令人嘆為觀止,正如《史記·高祖本紀》中蕭何為劉邦建造未央宮的理念:“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p>

宮城西側,宏偉的1號宮殿建造在大型夯土臺基上,其面積約1萬平方米,相當于1.4個足球場大小,由主殿、四周廊廡,以及圍墻、庭院和正門構成,規模宏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四周是長、寬各百米的廊廡和圍墻,庭院北部正中的高臺上坐落著面積約900平方米的主殿,統治者面南背北聽治天下,正如《論語·為政》中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主殿前約5000平方米的庭院可同時容納上萬人聚集,主殿向南約70米是南廡中間的正門,有三個寬約2.5—3米的門道?!叭绱舜篌w量而且結構復雜嚴謹的建筑,這是第一次出現在東亞大陸上”(許宏語),專家們普遍認為這是統治者進行祭祀活動、發布政令的禮儀性建筑。

宮城西側的2號宮殿在格局上與1號宮殿類似,面積約為后者的一半,有學者認為應該是宗廟建筑??傮w上看,二里頭的宮殿建筑體現出很強的封閉和縱深之感—高大的圍墻阻塞了外界的視線,形成了建筑的威嚴感和神秘感。倘若進入正門,覲見者需要穿過漫長的甬道才能逐漸走近主殿,空間上的延伸營造出一種凝重、壓抑的氛圍,使得個人在建筑所代表的巨大權力系統中顯得格外渺小。

從工程量來看,1號宮殿的修建可以說是一項國家工程—1萬平方米的宮殿建造在1米高的臺基之上,有學者測算,僅臺基的平整和夯土填實環節,就需要1000個勞動力工作200天才能完成,遑論整個工程的測量、設計、取土、伐木、夯筑、墊石、蓋房等工序,加上監管及后勤保障,其投入的勞動人數甚至高達上萬人。而這發生在一個普通聚落不足千人的史前時期,足以顯示二里頭社會的強大動員能力。

許宏認為:“建筑的格局、規模,都顯示出王都中樞所特有的氣質,宮室建筑上巨大的用工量,昭示著政治和宗教權力的高度集中?!?/p>

最早的禮制社會

在發掘過程中,宮殿南側的官營手工業作坊區引起了許宏的興趣—這里居然和宮殿區一樣被高墻環繞。其中,1萬平方米左右的青銅器冶鑄作坊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鑄銅作坊,也是二里頭文化中唯一能夠鑄造青銅器的作坊,被許宏戲稱為“最早的國家級高科技產業基地”。

考古發現,從二里頭文化開始,中國的青銅采礦、冶煉和鑄造技術開始突飛猛進,稀有的礦產資源被統治階級嚴格控制,正如《管子·地數》中的記載:“茍山之見榮者,謹封而為禁。有動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斷;右足入,右足斷?!蓖瑯邮菫榱藢崿F對青銅器鑄造的絕對控制,鑄銅作坊被置于緊鄰宮城的深墻大院中。

由于材質的稀有和冶煉技術的復雜,制作青銅器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李延祥教授認為,當時冶煉一斤銅至少需要七八十斤木炭,冶煉青銅器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精確的社會分工和有專業特長的技術工人,還需要強大的社會資源管控能力,單靠普通的部落是不可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個強盛的社會才能實現。

然而,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個與世界上其他青銅文明截然不同的現象—耗費了巨大社會資源鑄造的青銅器并沒有大量用于農具、工具等經濟生產領域,也沒有大量應用在兵器等軍事領域,反而大量用于禮器(即祖先祭祀儀式中使用的酒器和炊器),甚至出現了爵、鼎、斝、盉、角等中國最早的成組青銅禮器。這是為什么呢?

在英國考古學家杰西卡·羅森看來,“這是因為觀念—中國人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供奉祖先。早在青銅器時代之前,中國人就開發了冶陶等技術,為死去的祖先提供食物和美酒。所以當青銅這樣珍貴的技術出現時,中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制造青銅禮器來祭祀祖先”。今天,雖然并沒有多少中國人相信祖先死后還要吃飯喝酒,但每逢清明節,人們依然會為死去的親人點燃香燭,奉上食物和薄酒,這種延續數千年的傳統依然保留在人們的生活之中。

旅美考古學家張光直認為,對于中國古文明來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特權與軍事力量同為中國早期國家治理的基礎。統治者制造并獨占了青銅禮器,以此來確認權力的唯一性和合法性,故而“青銅即權力”。二里頭文化以降,青銅便與禮制聯系在一起。

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教授巫鴻深入分析了禮器的作用,認為“禮器使得‘禮具體化,而‘禮統括了一切非暴力的社會行為與規范的內涵—包括儀式的實施及其具體實施方式、法律道德的規范、個人的舉止行為等……正是在這種無所不在的禮的實踐中,社會秩序得以建立”。

或許這些并不直接與經濟生產和武力征伐相聯系的青銅禮器,不僅代表著中國人獨有的禮樂制度,還蘊藏著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長王巍認為,“這應該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理念,對禮樂制度的向往和認同”。

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中國文化根植于史前文化的沃土中,無論是理解當下的中國還是建設未來的中國,都需要到遙遠的史前時代追溯我們文明的源頭。中國文化從哪里開始?我們的祖先何時點燃文明的火炬?或許,二里頭正是這樣一個坐標。

猜你喜歡
禮器宮殿青銅
生僻字里識青銅
當代陶瓷禮器創作中的多元化審美趣味
青銅之光
青銅史 [外一首]
淺談玉器的祭祀性到裝飾性的演變
先秦玉璜的發現與鑒賞
“禮器”對高校德育教學的啟示淺析
從古希臘的宮殿走來
青銅古鼎
阿掘的宮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