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巧娘織錦繡

2020-05-25 09:13鐘培源呂蓓蓓
寧夏畫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烙畫大院剪紙

鐘培源 呂蓓蓓

“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惫旁娫~《孔雀東南飛》這樣贊美女子的心靈手巧。

如果這是巧娘的“古代版”,那么,她們就是現代巧娘。

只是,現代巧娘“巧”的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表達的“心意”也更寬闊。

這些現代巧娘,用精巧的心思、靈巧的雙手,以及對文化的熱愛、對傳統的繼承,在手工行業里“織”出一片錦繡。

近些年,為了發揮手工產業在助力婦女脫貧、吸納婦女就業、促進婦女創業、傳承手工文化方面的積極作用,自治區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從政策、資金及人才培養等多方面促進婦女脫貧致富、創業增收。僅自治區婦聯,累計發放農村婦女創業擔保貸款突破百億元,扶持19萬人次婦女創業,發展婦女手工龍頭企業、手工編織協會27個,帶動貧困婦女轉移就業1.5萬余人,激勵廣大婦女奮發進取,追夢圓夢,為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手藝坊里的“大天地”

走進石嘴山市惠農區園藝鎮安樂橋村,村舍讓人眼前一亮,各家的院門有不同的造型與裝飾,布局整齊的一排排平房外觀充滿鄉土氣卻不失現代感。馬秀琴的“莊戶人手藝坊”就坐落其間。

安樂橋村原本地處城鄉結合部,隨著城市的擴張,如今已屬城區范圍內。征地后村子的土地減少,多數婦女成為失地人員,就業成了很直接的問題。

今年58歲的馬秀琴,年輕時任村里的團支書,后來又當村委黨支書,支書工作干了31年。2013年開始,石嘴山市政府為失地人員多次舉辦多個技能培訓班,幫助村民再就業。她報名參加了著名剪紙繪畫藝術家、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折紅旭舉辦的剪紙培訓班。從彼時開始,馬秀琴那雙做農活、干瓦工的雙手變得越來越精細靈巧,她一步步走進了手工藝制品的世界。

走進馬秀琴的“莊戶人手藝坊”小院,撲面而來的是各種葫蘆、根雕,屋子里更是掛滿了剪紙作品、花花綠綠的香包,如同一個文玩市場,但又要雅氣得多、安靜得多。據馬秀琴介紹,結束了剪紙學習,她又學過葫蘆烙畫,還去甘肅慶陽學習了香包制作。一晃七八年過去了,馬秀琴從一名沒有任何美術功底的農民到現在不用拷貝儀器就能在葫蘆上烙畫出準確人物形象的手藝人,她下的功夫可見一斑。

近些年剪紙、葫蘆烙畫等手工藝術品的銷路不錯,馬秀琴在介入這個行業后首先想到了村里的失地婦女。她常年組織村里的婦女,教她們剪紙、烙畫、做香包,積極聯系文創公司接下各種訂單,分到愿意干的婦女手中。在馬秀琴的組織下,村里的失地婦女、低保戶人員,最多時有十幾人在做此類工作。一年下來每人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馬秀琴說“失地婦女在家多數沒什么干的,有些就會去打麻將什么的,教會她們剪紙、手工縫制,一來可以增加收入,再者能有一個好的興趣愛好?!瘪R秀琴認準的事情做起來相當投入,她自建工作室,添置設備邀請有意愿的人員體驗、學習。她每年都要在石嘴山地區舉辦幾期剪紙、手工縫制培訓班,讓更多的人掌握這一技術,對民間藝術產生興趣,美化生活和豐富心靈。

今年春節后,馬秀琴著手繪制幾件抗疫內容的葫蘆烙畫作品,鐘南山、李蘭娟等人物形象在她的一雙巧手中生動地浮現出來。她介紹,剛完成的一件烙畫作品被一位客商收藏了,她有點不好意思,認為自己的作品還不夠好,但作品被人收藏對她鼓舞很大,她表示要在手工藝品的制作道路上帶動更多的人走上創業增收路。

丹青繪就“公益路”

楊玉英自小衷愛繪畫,卻因家境貧寒,沒有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但繪畫的夢想一直在心中,為了圓夢,農活之余,她努力學習了小學到高中的所有課程,1991年如愿考入原寧夏教育學院美術專業。大學畢業后,她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直到因病提前退休。

幾十年的“繪畫緣”,給楊玉英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滋養與寄托。繪畫與她,是難舍的。

1年的身體休整后,她于2015年10月自籌資金成立了吳忠市民族書畫院,并且發動當地書畫界部分人士組建團隊開展免費送書畫下鄉、進社區、進移民新村、進校園、進軍營、進養老院、進機關、進企業、到景區、到工地,通過開展公益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愛書畫。當時免費送書畫的事情極為少見,為此她遭致了個別同行的冷嘲熱諷,甚至謾罵攻擊。但她和團隊頂著巨大的壓力,仍然將“好事”做下去。

楊玉英的每月退休工資除了補貼家用外,剩余全部被用到“送文化下鄉”上,每年開展惠民文化活動、公益活動幾十場次。當一次次看到群眾獲得書畫時的喜悅,楊玉英覺得一切都值了。2017年,文化扶貧的概念被廣泛認知,全國各地才陸續開始做送文化下鄉公益活動。楊玉英和團隊的“先見之明”無疑讓他們成為行業內的先行者。

此時的楊玉英對公益送文化下基層的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書畫創作中去?有想法馬上就干,這是楊玉英一貫的做事風格。2018年2月,她又創辦了吳忠楊家文化大院,利用自家的老宅子和家庭成員在傳統手工藝編制、繪畫等方面的特長,創建農民畫創作基地,弘揚傳統文化。

楊家文化大院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搭建了一個了解和傳承傳統書法繪畫藝術的平臺,免費提供學習材料并義務為愛好書畫的退休干部、農民和女職工進行教學。沒想到,文化大院吸引了不少書畫愛好者,他們的不斷加入讓小小的大院變得熱鬧起來。

“其實,許多人是有繪畫天賦的,只是沒有機會被激發出來”,楊玉英笑著說。有一位70歲的老人經常到文化大院畫畫,在一次繪畫活動中,老人與楊玉英同臺表演,倆人都獲得了二等獎。文化大院能培養更多的書畫愛好者,能為傳承傳統書法繪畫藝術作出貢獻,楊玉英覺得特別欣慰,也達到了她的初衷。

現在的吳忠民族書畫院和楊家文化大院,每年免費接待團隊觀摩學習交流達幾千人次,畫院更是成為吳忠市對接全國各地及國際上的藝術文化交流活動的窗口。楊玉英在送文化下基層公益活動中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多方認可。她還被評為“民建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

楊玉英對繪畫的喜愛與執著成就了內心世界的豐富,她又把這份美好傳播給他人,讓更多人在精神上不再貧窮。

尋常物打造“新世界”

穿過鹽池境內明長城的一處豁口,一座極具民俗風情的大院闖入視野,外墻裝飾有地方特色紋樣,走進大院,一排箍窯,窯門上鮮紅的辣椒頗為搶眼,這里就是寧夏鹽池縣春雪文化產業園有限公司。

公司是孫建春和丈夫昌萬學于2013年開辦起來的,主要生產地方特色實用手工藝品,如耳枕、草編工藝、鹽池灘羊皮工藝畫等。這些產品的制作工藝是當地及陜北地區的傳統工藝,原材料雖然是鹽池常見的喬麥殼、碎花布、柳條、芨芨草、玉米皮,但是在材料品質和加工工藝有較高要求。成品完成后精美、環保、時尚,受到了顧客的喜愛,公司這幾年也得到不斷發展壯大。

走進產品展區,精致的羊皮畫,造型獨特的花布耳枕,各種草編花瓶、茶幾、籮筐、草鞋等,編織精美、配色典雅、器形可愛……透著天然環保的品質、淳樸渾厚的民風。展廳不大,每件產品卻都能留住你的腳步。

因為是手工工藝,產品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力,這也契合了鹽池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富民的部署要求。公司對本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群體進行免費培訓,建立訂單收購機制,有效拓寬了他們的增收渠道。公司還正在實施“千百十”培訓活動,即3年有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剩余勞動力、留守婦女3000人次,其中熟練掌握手工技能要達到300人、示范引領創業達30人。

通過傳統技藝、地方特色原材料加工和婦女特有的心靈手巧,孫建春無疑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適合當地實際的發展之路。這條路將越走越寬,帶動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猜你喜歡
烙畫大院剪紙
烙畫映照時代
大嘴蛙學剪紙
火筆生花
烙畫的流變與創新
張守福:潛心弘揚千年烙畫
“大院子弟”說“大院”
中國大院故事多
中國大院故事多
恒大院線未來3—5年將建影城335家
手工剪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