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適護理干預對危重癥患者不良情緒的臨床價值觀察

2020-05-26 01:55鐘世文李惠儀張丹清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11期
關鍵詞:危重癥患者不良情緒舒適護理

鐘世文 李惠儀 張丹清

【摘要】 目的 分析舒適護理干預對危重癥患者不良情緒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50例重癥監護病房(ICU)危重癥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25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研究組行舒適護理。對比兩組護理前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及舒適度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的HAMD評分(45.6±1.0)分、HAMA評分(46.6±0.8)分均低于對照組(52.1±1.9)、(51.5±1.5)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精神狀況、環境狀況及舒適度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軀體狀況、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情況及生活質量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危重癥患者接受舒適護理干預, 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緒, 提高舒適度與生活質量, 增強治療效果, 該模式在臨床上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 舒適護理;危重癥患者;不良情緒;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80

ICU科室收治的患者多數為危重患者, 該類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受到嚴重損傷, 治療中需給予基礎性治療, 接受氣管插管、留置導管或手術切口等侵入性操作, 患者身心均會出現強烈不適感, 對其功能恢復、預后質量均會造成一定影響[1]。鑒于此, 要加強ICU危重癥患者護理工作力度, 最大限度降低基礎疾病給臨床治療工作帶來的影響, 避免發生護理不良事件, 加速患者康復速度[2]。舒適護理干預作為人性化護理的代表模式, 更加科學系統性, 臨床應用范圍廣泛, 效果已被證實。因此本次研究對ICU收治的部分危重癥患者行舒適護理干預, 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本院ICU的危重癥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25例。對照組中男13例, 女12例;平均年齡(51.5±6.8)歲。研究組中男14例, 女11例;平均年齡(51.1±7.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危重癥疾病, 入ICU科室治療;②患者或親屬了解研究內容自愿加入;③調查期間意識清醒的患者, 可正常交流。排除標準:①精神智力存在異常, 不能正常交流者;②依從性較差, 中途退出研究活死亡者等。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 護士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 指導其正確用藥、給予日常生活照護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等服務。

1. 3. 2 研究組 行舒適護理, 具體如下。

1. 3. 2. 1 親情護理 護理人員需加倍體貼愛護患者, 態度懇切, 熱情耐心, 患者初入ICU對于周圍環境較為陌生, 此時護理人員盡可能用溫暖的話語和操作讓患者消除陌生感, 降低無親屬陪伴的孤寂感, 另外在病情穩定后按照相關規定和流程安排家屬訪視, 改善患者不良心態[3]。

1. 3. 2. 2 改善ICU環境 ICU患者需靜養, 那么整個監護室需維持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 可適當播放輕音樂, 舒緩音樂可促使腦垂體釋放內啡肽, 緩解緊張情緒, 起到鎮痛、舒緩情緒的作用。另外護理人員檢查、交談、監護患者體征等操作時均需緩慢輕盈, 心電監護設備、呼吸機等警報設備確保穩定工作的情況下, 盡可能調制最低狀態, 減少病房內部噪音[4]。

1. 3. 2. 3 疼痛干預 護士要對患者疼痛情況作出精確評估, 密切注意其生命體征情況, 找尋引發疼痛的主要因素, 為其有靶向性進行干預。如使用注意力轉移法分散患者注意力, 緩解疼痛;疼痛情況如果劇烈, 則遵照醫囑使用相關鎮痛藥物來緩解疼痛。

1. 3. 2. 4 失眠護理 患者入ICU后受自身疾病影響, 身心受到影響, 加之環境變化, 患者很可能伴隨失眠或睡眠質量下降, 不利于預后康復。護理人員需保持ICU病房安靜, 患者入睡前關閉大燈, 只留床頭小燈, 減少強光對大腦產生的強烈刺激;晚間查房時需減輕腳步, 減少聲響刺激, 如果睡眠障礙太重, 需給予音樂療法或藥物幫助其睡眠[5]。

1. 3. 2. 5 規范護士語言行為 制作護患溝通卡片, 規范各項治療操作的講解方式。對患者要尊重, 常用禮貌用語。對患者的稱呼要有區別, 有分寸, 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身份而選擇不同的稱呼, 切不可以床號代稱呼。聲音溫和, 表達真誠與關懷, 使用安慰用語, 使患者感到合情合理, 感到依靠和希望。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焦慮及抑郁情況 護理前后借助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對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情況進行評價, HAMD、HAMA評分均將51分作為分界值, <51分為心理狀態正常, ≥51分為存在抑郁、焦慮情況, 評分越高焦慮及抑郁情緒越嚴重。

1. 4. 2 舒適度情況 護理后借助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 GCQ)對兩組患者舒適情況作出評價, 量表共計4個維度, 分別為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精神狀況、環境狀況, 共計28個條目, 使用1~4分評價, 滿分112分, 總評分越高提示舒適情況越理想[6]。

1. 4. 3 生活質量情況 護理后借助生命質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OL)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作出評價, 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 分別為軀體狀況、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情況, 總分100分, 總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情況越理想。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前后HAMD評分、HAMA評分對比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HAMA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的HAMD評分、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舒適度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精神狀況、環境狀況及舒適度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軀體狀況、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情況及生活質量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ICU收治的患者多數病情危重, 因為科室要保證病房整體環境、安全性會實施封閉管理制度, 患者因為自身身體不適原因影響, 心理上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 加上長時間臨床治療, 各種不良情緒會隨之出現, 對治療效果及預后質量均會造成影響[7]。

3. 1 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舒適護理作為綜合護理模式的主要組成部分, 可為患者提供具有靶向性、創造性的優質護理服務。該模式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主體與中心, 對其實施靶向性護理服務, 很大程度上能夠有效減少因不良情緒而引起的諸多護理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的HAMD評分、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舒適護理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方面效果顯著。分析認為, 舒適護理模式實施過程中經舒適作為護理工作主題, 注重對患者住院環境的干預, 同時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綜合素質, 從而提升護理質量, 對患者情況進行基本了解后, 根據每名患者情況不同組織的有靶向性的舒適心理干預方法, 從而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8]。

3. 2 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護理舒適度 舒適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 護理工作的核心思想是“舒適”, 把提升患者護理舒適度作為護理工作的主要目標, 從多方面為患者進行護理服務, 盡可能保證患者身心均能達到最佳舒適狀態。本次結果研究顯示, 研究組患者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精神狀況、環境狀況及舒適度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舒適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適度。分析認為, 舒適護理過程中從健康教育舒適干預、心理舒適等多個方面展開護理干預。其中健康教育舒適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 使其能夠了解并認識到治療、護理工作的必要性;舒適心理干預, 疏導患者不良情緒, 提高其積極性, 使其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開展;環境舒適干預, 利于患者身心放松, 從而提高舒適度[9]。

3. 3 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ICU科室因為工作特殊性, 患者護理工作為24 h陪護, 患者親屬的探視時間均嚴格限制, 有科室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身心等多方面護理服務。本次研究結呆顯示, 研究組患者的軀體狀況、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情況及生活質量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提示, 該護理模式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效果顯著。為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醫護人員要盡可能為患者創造干凈舒適且溫馨的住院環境, 病房中溫度、適度等均要適當調整, 以增強舒適性, 保證患者身體舒適, 同時心理干預, 充分尊重患者飲食, 給予其較多的情感支持, 利于改善不良情緒, 降低不良影響;注意患者營養飲食與休息睡眠治療, 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患者營養、休息和自知力, 讓患生理上感受到舒適, 改善身體集體, 為提高生活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 ICU危重癥患者接受舒適護理干預, 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緒, 提高舒適度與生活質量, 增強治療效果, 該模式在臨床上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藝娜, 陳藝婷, 何惠娥, 等. 重癥監護室冠心病患者實施舒適性護理的效果研究.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9, 22(9):14-19.

[2] 尹青. 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健康之路, 2018, 14(2):13-15.

[3] 鐘瑤. 護理行為關懷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醫學創新, 2017, 21(34):69-71.

[4] 劉穎. 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人人健康, 2017, 22(22):14-18.

[5] Eghbali-Babadi M, Shokrollahi N, Mehrabi T. Effect of family-patient communica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ICU. Iranian journa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research, 2017, 22(4):327-329.

[6] 李紅, 林榕, 閆靜. 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在ICU口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護士進修雜志, 2019, 22(14):1324-1326.

[7] 李時安. 觀察舒適護理在ICU人工氣道吸痰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醫藥, 2019, 14(7):14-15.

[8] 楊艷. ICU危重癥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特別健康, 2017, 14(15):16-19.

[9] 胡彥昌, 杜梅霜. ICU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護理.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2):158-160.

[收稿日期:2020-01-21]

作者單位:528231 佛山市南海區第七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ICU

猜你喜歡
危重癥患者不良情緒舒適護理
ICU危重癥患者為防止腸內營養制劑錯位輸入靜脈的防范措施及護理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腹內壓監測對開放危重癥患者胃腸內營養的影響
立足本校實際,關愛特殊家庭學生
人性化護理模式對胃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不良情緒的影響效果及臨床應用價值
結構式心理護理對鼻出血患者療效及不良情緒的影響
舒適護理在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舒適護理用于肺癌患者護理的觀察效果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年輕教師課堂不良情緒與自我調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