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語言表達中藝術與科技的融合

2020-05-26 18:24王禧珺
青年生活 2020年13期
關鍵詞:科技時代新媒體藝術融合

王禧珺

摘要:當前新媒體藝術理論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對新媒體藝術文化本質的探討、新媒體藝術載體與傳播的研究、新媒體藝術審美特征的闡釋、新媒體藝術評價標準體系的建構。新媒體藝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正日益成為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新媒體藝術與信息藝術的相互關系、發展規律、表現形式和基本特征進行探討,認為新媒體藝術是科學藝術在新時代的融合與交叉,并且對于文化創新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融合;科技時代

一、新媒體藝術的背景

從廣義上說,人是人類社會最為基本的媒體。之所以被認為是媒體,在于人既是信息傳播的起點,同時也是信息傳播的受點。傳播媒體無外乎是將人的傳播能力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從而促進了新媒體藝術的產生。

媒體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出現在20世紀的60年代,是指在新科技、新媒介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藝術形式。隨著信息革命和流行文化的發展新媒體藝術家們開始對于聲音與文字、視覺形象、廣播與傳播、個人溝通與公共溝通的方式進行了思考,并將這些融合成一個以數字媒體為基礎的整體,從而形成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媒體環境。他們不斷探索新的行為模式與新的媒材,企圖發掘創造新思維、新的人類經驗,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

二、新媒體藝術中科技與藝術的融合

科技與藝術的關系,正如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藝術以視覺的形式對社會進行思考,而科技則不斷地探索和提供著強大的可能性來對社會進行改造,這也包括了對于藝術的創作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的革命。下面分別從以下幾點闡述:

(一)新媒體藝術文化本質的探討

許多學者在論及新媒體藝術的文化本質時首先將計算機、多媒體光盤和互聯網定位于大眾傳媒,進而將新媒體藝術的文化屬性定位于后工業文明的大眾文化,繼而沿用西方文化批評學派學者對于大眾文化的批評話語——“復制的”、“消費的”、“讀圖的”、“平面的”、“消弭個性的”、“話語霸權的”等來闡釋新媒體藝術的文化本質與特征。只要我們對新媒體藝術不抱偏見就不難發現,這一闡釋與新媒體藝術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新媒體藝術復制的不是模擬信息,而是數字信息(正是它造就了新媒體藝術多媒融合和實時交互的傳播機制,進而賦予了新媒體藝術前所未有的廣泛參與、深度體驗的審美特質);不是單純讀圖的,而是圖文并茂的(它告訴我們,被人們刻意描繪得那么鮮明對立的“讀圖”與“讀文”,其實并非冰炭不容,反倒是合則雙美,離則兩傷);信息的結構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傳播渠道不是金字塔狀的權威結構,而是網狀的多元結構;接受心態不是群體的廣場狂歡,而是孤獨的心靈狂歡。尤其是當多媒體與互聯網相結合時,它的信息傳播方式便不再是復制,而是共享;不是單向的強力灌輸,而是交互的心靈溝通。

新媒體藝術理論是建立在包括新媒體藝術創作、欣賞、批評在內的新媒體藝術社會過程的基礎之上的,它要概括這個過程中所有要素與現象,同時也揭示所有要素自身及其相互關系的規律。新媒體藝術理論又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必然要參與到這個過程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去,給予各要素相應的反作用。其中,新媒體藝術理論對新媒體藝術批評的影響是最直接、最主要的;新媒體藝術理論對新媒體藝術欣賞和新媒體藝術創作也有影響,但主要是通過新媒體藝術批評間接地實現的。

(二)科技發展與繪畫藝術

新媒體藝術最大的優點,綜合與融會了各種藝術樣式,體現了藝術發展的復合性與多元性,使觀眾和設計者之間有更好的溝通,并創造出一個動態藝術空間更能使一般人融入藝術,理解藝術。

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不斷地為新媒體藝術創造著新的機會,促使新的藝術形式的產生與發展。技術因素成為新媒體藝術中極其重要的構成部分,對新媒體藝術家而言,新技術就像刻刀對于雕刻家一樣的重要,不同的是,新技術的種類又要遠遠比雕刻工具的種類多得多。在新媒體藝術中,想象力和思想性的因素決定作品品質最重要的因素,藝術家在美術基礎上的不足卻在一定程度上被技術所掩蓋甚至替代。另一方面,新媒體藝術作品往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單獨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團隊協作也是新媒體藝術創作的重要方式。

三、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

科技上的進步,每每為藝術的創作提供著巨大的變革,這一切,都體現著科技對藝術發展的推動作用,而進入21世紀以來這種影響變得更加的強烈和迅猛。

從新媒體藝術在歐美的發展,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藝術形式的產生,一開始就與商業利益緊密地掛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藝術,而是展示新技術產品,參觀這種新媒體藝術展,給人的感覺更象是參觀商品展銷會。而在未來新媒體藝術將逐漸融入媒體技術當中;新媒體藝術家將轉化為媒體技術專家,或者被媒體技術專家取代;新媒體藝術將更加商業化;新媒體藝術將為媒體技術的存在而存在,為媒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總之,新技術還將迅猛的發展下去,對藝術與設計的影響和參與,也會越來越深入藝術與科學技術共同作用于我們的生活,或者說藝術與科學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這可能是一種無法回避的現實。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把藝術與科學等同起來,認為新技術將使藝術變成科學,或者科學成為藝術。

參考文獻:

[1]文武. 上海與西遞的即時溝通——“上海雙年展”上的數碼藝術[J]. 美術觀察,2003,(1):10.

[2]班固. 漢書·李廣蘇建傳[Z]. 北京:中華書局,1999. 1877.

猜你喜歡
科技時代新媒體藝術融合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淺析科技時代下的“兩種自由概念”
從信息科技時代走向數據科技時代
淺談在科技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的發展
新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的碰撞
從新媒體藝術角度淺析網絡直播的娛樂創新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