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體化體療方案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可行性研究

2020-06-01 07:32胡亞威羅新樂張昊陳少初周建華郭增峰張望鄧岳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13期

胡亞威 羅新樂 張昊 陳少初 周建華 郭增峰 張望 鄧岳

【摘要】 目的 探究個體化體療方案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IS)的治療效果。方法 208例確診為特發性脊柱側凸的青少年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患者脊柱側凸的不同形態將其分為三彎脊柱側凸(3C)、四彎脊柱側凸(4C)和非三非四脊柱側凸(N3-N4)、腰彎/胸腰彎(不伴有胸椎側彎)4種類型。結合患者具體側凸形態對其實施個體化治療的干預方案。比較患者干預前后脊柱側凸研究學會22項問卷表(SRS-22)評分和Cobb角。結果 干預后, 患者的Cobb角(13.39±3.97)°低于干預前的(17.43±4.5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患者的疼痛、心理健康、身體功能、自我形象和滿意度評分分別為(17.98±2.45)、(18.80±3.12)、(20.87±4.22)、(19.34±4.10)、(7.62±1.39)分, 均高于干預前的(14.72±2.18)、(15.03±3.41)、(13.89±3.07)、(12.36±3.55)、(4.19±1.37)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不同脊柱側凸類型的特發性青少年患者進行個體化的體療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畸形的脊柱狀態, 同時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顯示出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 個體化體療;青少年脊柱側凸;Cobb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80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表現為脊柱冠狀位扭曲、椎體旋轉及矢狀位生理弧度減小的脊柱畸形疾病[1]。脊柱畸形造成的椎體變性、形體不對稱、運動平衡能力下降、感覺功能受損等, 對于青少年發育階段的身心健康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2]。因此, 對青少年脊柱異常的治療干預是非常必要的。對患者進行正位X線片檢測, Cobb角如果>10°即可確診為脊柱側凸[3], 當前非手術治療方法有支具療法、電刺激療法、運動療法等[4]。支具治療由于影響外觀, 患者的依從性相對較差, 針對青少年的個體化運動療法日益受到家長和醫師的關注[5]。本課題探究了個體化體療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臨床治療提供支持。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2018年1~12月在本院就診的208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78例, 女130例, 年齡10~16歲, 平均年齡(14.59±2.73)歲, Cobb角10~19°, 平均Cobb角(15.7±1.9)°。根據脊柱側凸的不同形態, 將其分為三彎脊柱側凸、四彎脊柱側凸和非三非四脊柱側凸、腰彎/胸腰彎4種類型。本實驗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進行X射線檢查和體格檢查確診為特發性脊柱側凸;②年齡10~16歲;③10°

1. 2 方法 針對患者脊柱側凸的類型制定個體化的運動療法干預方案, 進行1年個體化體療, 具體療法如下。①日常生活姿勢的矯正與維持:教導患者在行走、站立、睡眠、端坐、彎腰等日常生活中的正確姿勢, 保持脊柱的中立狀態, 促進患者在活動中有意識地自覺維持標準姿勢。②側躺運動:又稱“側臥運動”, 患者側躺于平面上, 通過手和腳對頭尾進行力量牽引, 在肩關節施加輔助牽引力維持肌肉張力, 腰部和平面空隙墊入圓柱體, 幫助患者的腰部凸起在水平面上對準, 激活脊柱附近肌肉群, 使脊柱凸側盡量向中線位置靠近, 完成對凹陷區域的擴展。③帆船運動:患者雙手各持一根立于身體兩側高于身高的木棍, 其中塌陷側身體的手持高度要比突出側身體更高, 保持姿勢穩定, 深呼吸并維持矯正姿勢, 幫助打開肺部。④俯臥運動:患者俯臥, 在頭和腳進行伸展, 對胸椎側凸采用肩關節牽引或反牽引進行糾正, 腰椎側凸則通過放松的髂腰肌進行糾正。⑤瑜伽球運動:患者正對鏡子, 坐在瑜伽球上, 通過墻壁桿進行自主矯正, 使軀干肌肉放松并伸長, 減少“向前和向內”的凸起, 伸展“向外和向后”的凹陷。⑥患者教育:及時監察患者的心理變化, 進行心理關懷和輔導, 提升患者對體療的接受度和依從性。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于干預前和干預1年后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 計算Cobb角。對干預前后的青少年患者進行SRS-22量表調查, 對患者的疼痛、心理健康、身體功能、自我形象和滿意度進行評估, 量表包含22個條目, 1分表示最差, 5分表示最好, 問卷具有理想的信效度[6]。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患者干預前后Cobb角比較 干預后, 患者的Cobb角(13.39±3.97)°低于干預前的(17.43±4.5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患者干預前后SRS-22評分比較 干預后, 患者的疼痛、心理健康、身體功能、自我形象和滿意度評分分別為(17.98±2.45)、(18.80±3.12)、(20.87±4.22)、(19.34±4.10)、(7.62±1.39)分, 均高于干預前的(14.72±2.18)、(15.03±3.41)、(13.89±3.07)、(12.36±3.55)、(4.19±1.37)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是一種復雜的三維脊柱畸形, 發病率和致殘率均較高, 影響其正常的機體發育和心理健康的發展[7]。根據脊柱側凸的不同形態結合

“體塊”和“軀干區域”的模式, 可將其標記為Group-1、Group-2、Group-3三個基本組別, 將矢狀面畸形標記為Group-1組, 在本研究中并未進行討論;Group-2組則定義為主要在胸區的結構性脊柱側凸, 沒有腰椎彎曲或合并輕微的功能性或結構性或主要結構性腰椎或胸腰段側彎, 可分為一個主要胸彎伴有骨盆和結構性腰彎的三彎脊柱側凸類型、一個主要腰彎伴有移位及旋轉到腰彎對側的代償性的胸彎和骨盆移位的四彎脊柱側凸類型、一個主要的胸彎伴有或不伴有腰彎且骨盆無移位或旋轉的非三非四側凸類型;Group-3定義為一個腰彎或者胸腰彎, 不伴有胸椎側彎的脊柱側凸類型[8]。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發病機制可能與生長不對稱、生物力學、神經系統平衡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系[9]。在疾病發展的早期階段,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主觀上很少感覺到不適, 及至出現單側肩胛骨異常隆起、雙肩高度不齊等外觀表現時, 方可被其親朋好友觀察到, 此外學??筛鶕秲和嗌倌昙怪鶑澢惓5暮Y查GB/T 1633-2014》標準對在讀青少年的體檢普查也可發現脊柱異常[10]。脊柱側凸可導致胸部輪廓結構或腰椎結構出現異常改變, 胸椎異??蓪е潞粑δ芎脱鲃恿W系統功能損傷, 腰椎部位結構的異??梢l相應的疼痛反應, 隨著畸形的加重, 機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相關的感覺調節能力可能出現異常[11]。因此, 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早期發現和有效干預是控制疾病進展、降低手術率的必要手段。

脊柱側凸特定運動療法(physiotherapeutic scoliosis-specific exercises, PSSE)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的有效性已被近期研究證實, 其目的在于減緩或阻斷脊柱畸形發展, 防止相關并發癥的產生[12]。PSSE治療干預包括三維矯正、日常生活活動訓練(trainin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及矯正姿態的維持[13]。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脊柱側凸研究學派所采用的PSSE具體方法亦不相同, 包括德國Schroth、法國Lyon、英國Side shift、西班牙BSPTS、意大利SEAS和來自波蘭的個體化治療脊柱側彎的方法(FITS)7種不同的PSSE方法, 每個學派均有其獨特的技術和獨特的訓練方式, 各有優劣, 但總的原則類似, 都是遵循總體姿勢平衡的調整, 通過脊柱伸展、旋轉呼吸、擴展及收縮, 使凹陷部分擴張, 凸出部分受到限制, 達到并維持新的平衡。

個體化的治療方法結合患者不同的脊柱側凸情況, 從脊柱結構、盆骨及肩胛骨的位置和生理功能、機體穩定性和協調性、呼吸和肌張力及心理情況等因素, 進行針對性的診治, 以提高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改善盆骨和肩胛骨等外觀形態, 矯正呼吸改善肺部通氣狀態, 進而控制脊柱側凸的進展, 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和機體功能, 避免手術治療。本課題以2018年1~12月于本院確診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20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其進行為期1年的個體化治療干預, 探究個體化體療方案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 干預后, 患者的Cobb角低于干預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個體化體療方案對患者脊柱側凸畸形顯示出良好的緩解效果;對青少年患者進行SRS-22問卷調查顯示, 患者的疼痛、心理健康、身體功能、自我形象和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疼痛感減少, 身心健康得到改善, 自我形象和滿意度也有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 通過對患者進行個體化體療干預治療, 選擇最佳的矯正方案, 能夠糾正患者脊柱側凸的姿勢, 穩定脊柱并阻止側凸進一步發展, 提高整體自我形象, 減輕疼痛,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4 附病例報告

病例1, 女性, 14歲, 確診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 進行個體化體療干預, 干預前后患者的X線正位片如下, 干預前Cobb角為19°, 干預后1年時Cobb角為10°。見圖1。

參考文獻

[1] Moalej S,? Asadabadi M,? Hashemi R, et al.? Screening of scoliosis in school children in Tehra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18, 31(4):767-774.

[2] Johari J, Sharifudin M, Ab Rahman 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degree of spinal deformity, location of apical vertebrae and age among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2016, 57(1):33-38.

[3] Asher MA, Burton DC.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natural history and long term treatment effects. Scoliosis, 2006, 1(1):2.

[4] 周璇, 杜青. 脊柱側凸特定運動療法研究進展.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6, 31(4):478-481.

[5] 劉巍, 吳會東, 劉垚, 等. 矯形器和運動訓練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效果比較.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9, 25(8):869-874.

[6] 趙黎, 張勇, 尚磊, 等. 中文版SRS-22問卷在中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評價中的應用(跨文化修訂和可信度分析)(二).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8(14):1072-1073, 1087.

[7] Samaan MC, Missiuna P, Peterson D,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Immunometabolic CONnections to Scoliosis (ICONS) study protocol. BMJ Open, 2016, 6(7):e011812.

[8] Khanal M, Arazpour M, Bahramizadeh M, et al. The influence of thermoplastic thoraco lumbo sacral orthoses on standing balance in subjec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International, 2016, 40(4):460-466.

[9] 王莉, 黃曉琳, 謝凌鋒, 等.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康復治療現狀與進展. 中國康復, 2017, 32(3):249-253.

[10] 龔明亮. 試論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的預防. 醫學信息, 2016, 29(27):252-253.

[11] 王智偉, 邱旭升, 王渭君, 等.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左右側對稱性的觀察.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4, 24(10):923-927.

[12] 周璇, 杜青, 梁菊萍, 等. 脊柱側凸特定運動療法治療輕度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的療效觀察.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6, 38(12):927-932.

[13] Negrini S,? Donzelli S,? Aulisa AG,? et al. 2016 SOSORT guideline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during growth. Scoliosis Spinal Disord, 2018, 10(13):3.

[收稿日期:2020-01-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