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綠色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

2020-06-01 11:15王毓王敏袁蓉
科學大眾 2020年3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王毓 王敏 袁蓉

摘? ?要:“十三五”規劃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了國家的發展目標,綠色理念開始在全社會發展。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走在時代的前沿,對推動綠色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實踐中發現大學生在綠色行為方面仍存在許多不足,對于生態倫理和綠色發展的意識十分薄弱,對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的認識和了解遠遠不夠。因此,文章通過研究江蘇大學在校本科大學生的綠色意識形態和綠色行為現狀,進而研究在校大學生這一群體對于綠色行為及綠色理念的認知,深入探究在校大學生綠色行為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合理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綠色行為;影響因素;引導性策略

1? ? 綠色行為概述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大理念。黨的十九大則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1]。由此可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正在制約著社會的前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了人們最關注的事情。綠色行為的提出響應社會的要求,構建社會生態文明體系,就要從人們的思想方式,行為習慣開始。綠色行為是每個人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的體現,主要致力于選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低碳環保等一系列健康綠色的生態模式,避免奢侈浪費、攀比盲從的惡劣現象的一種行為方式。

分析綠色行為的不同形式可以發現,綠色行為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生活中,通過垃圾分類、限制“白色污染”來維護家庭的綠色;社會生活中,通過低碳出行、環保意識來維護社會的綠色。對于學校而言,鼓勵師生踐行綠色校園行為。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生接受高等的素質教育,更關心人類與社會的焦點問題,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各階層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因此在高校中普及綠色行為、加強大學生綠色教育、建設和諧綠色校園,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文明生態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有利于社會綠色化的逐步推進。

2? ? 綠色行為影響因素

人最初開始某種行為一定是受到了周圍的感染,做出一個綠色的行為看似十分簡單,但一個小小的行為日積月累后必定會有質的飛躍。大學生為什么會愿意做出量變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在對大學生綠色行為進行調查后發現,影響大學生綠色行為的因素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綠色行為意識

綠色行為意識是指個人已知的綠色知識理念和潛意識中未開發的綠色發展理念。綠色行為意識可以劃分為保護生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持續向綠色發展的未開發的潛在意識。一個人的綠色意識直接取決于其所接觸的綠色理念以及身處的環境。例如一個人懂得去保護環境,首先取決于對綠色環境知識與常識的了解;一個人學會開發自己對于綠色的潛在發展意識,取決于社會公眾對于綠色生產行為、綠色消費行為以及有關綠色政策法規的認可及宣傳;一個人懂得節約資源,取決于對資源生態系統循環的深刻認識;而當一個人是否能夠遵從綠色生態,則決定于生態倫理觀的正確與否等。因此,加強在校大學生的綠色意識已經成為校園綠色行為建設的重中之重。

以江蘇大學為例,學生在學校接受高素質教育,自覺跟隨黨的腳步,積極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培養自身的綠色行為意識?!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曾表明存在與意識的關聯,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由此及彼,綠色行為的存在決定了一個人是具有綠色行為意識的,而綠色行為意識的形成也恰恰反映了綠色社會體系的形成。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綠色行為意識,才能做出良好的綠色行為。

2.2? 綠色行為習慣

大學生的綠色行為習慣是每個人在學校生活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各方面的優良行為習慣。大學生的綠色行為習慣集中表現為:首先,在不必要的開銷方面,做到不攀比不盲從,防止惡劣影響,避免奢侈浪費;其次,在平常的吃穿用度方面,養成隨手關燈、隨手關閉水龍頭、垃圾分類、廢物資源再利用等一系列綠色行為習慣,鼓勵大學生養成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的生活作風;此外,大學生出行時可多采用步行、騎共享單車或乘坐公交出行等。然而,這種行為習慣并不十分普遍,總體而言,大學生綠色行為習慣依舊需要不斷培養。

以江蘇大學為例,學校要求學生著裝得體,學生也是自覺遵守。學生們上下課時會自覺選擇乘坐校園公交、騎共享單車或是步行,身體力行地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學生在學校也是多數選擇在食堂就餐,減少使用一次性碗筷。一個好的習慣會讓一個人受益終身。大學生培養的綠色行為習慣不僅會讓自身受益,也是有利他人的。

2.3? 綠色教學活動

綠色教學活動是深化大學生綠色知識、強化綠色意識、調動綠色行為的重要途徑,大學綠色教學活動開展的數量和參與綠色實踐學生的比例,是衡量一所大學實際綠色度的重要指標[2]。綠色教學活動是指通過學校組織與綠色行為、理念相關的教學活動、社團競賽或主題實踐活動等,從而向在校大學生傳播綠色知識,以班級、社團為單位將綠色意識進一步加強,從而帶動個體綠色行為培養進行的一系列組織活動。

以江蘇大學為例,學校內綠色教學活動相對來說較為豐富,學校積極開展了節能減排大賽、低碳生活[3]知識競賽等一系列省級比賽和社團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促進綠色校園的建設。綠色不是一句口號,要將其付諸實踐。綠色教學活動是綠色實踐的基礎,學校通過綠色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讓學生深入地體會綠色行為的重要性。

2.4? 綠色公益行為

綠色公益行為是指在校大學生自覺自愿爭做綠色公民,通過宣傳綠色行為優秀事例、弘揚國家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響應社會綠色公益組織、自覺履行綠色公民義務。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當代大學生[4],要學會密切關注國家發展動態,堅持遵守綠色可持續發展觀,首先,從小事做起,做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爭做綠色公民。其次,積極參加綠色主題活動,將綠色行為理念傳播給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共同建立和諧綠色校園環境。以江蘇大學為例,學生會自覺地參與到綠色公益行動中,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加快建設綠色健康的社會環境。

3? ? 綠色行為的引導性策略

十九大提出的發展理念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注重生態文明發展?!熬G色”這個詞不再僅是一個口號、一個理念,而是現代人追求的一種科學、和諧的社會生活方式。如今,高校大學生的“綠色教育”已然成為教學任務與教育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通過學校嚴格的管控機制,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綠色行為意識的思想引導和環境培養,才會使大學生逐步產生綠色意識形態、培養綠色行為習慣,才會使整個校園成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校園,因此,加強大學生綠色行為意識的培育對于大學生整體思想觀念和素質培養都有不可磨滅的作用,甚至對學校整體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盡管當今社會對于綠色意識的認識有所進步,但是很多在校大學生仍然存在奢侈浪費、環保意識淡薄等情形,這也恰恰證明了大學生有必要認真學習和了解綠色知識和理念,加強自身環保節能意識,培養自身綠色行為習慣。除卻自身,大學生綠色行為也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引導。

3.1? 從自身出發

大學生在學習了黨關于生態建設的文件之后,應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樹立良好的綠色行為意識,增強對于綠色行為的了解,積極了解相關的綠色行為知識和新聞,培養綠色生活行為習慣,將綠色行為付諸實踐。例如拒絕“白色污染”,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水,節約用電,隨手關燈,廢水再利用等綠色行為。從自身出發,從小的行為習慣開始,積極落實綠色行為。

3.2? 從學校出發

在宣傳方面,學??梢苑e極開設綠色發展方面的課程,組織多開展有關綠色行為的活動,建立有關綠色環保的社團來引導學生培養綠色行為[5],讓更多的同學了解綠色發展知識。學校及各類學生組織(如學生會,團委等)、各類社團都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組織召開綠色知識競賽、綠色主題團日活動、踐行綠色出行響應低碳環保的號召等,進而促進綠色校園的建設。

3.3? 從社會出發

社會應該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在輿論和社會活動方面采取及時的措施,擴大綠色行為的宣傳面和受眾覆蓋面,保障綠色行為宣傳持續性和連續性的同時,動員社會人員積極參加社會綠色行為的實踐活動;政府要制定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條款并公告社會,通過法律的強制性限制企業公民等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行為。與此同時,也強化了人們的綠色行為意識,為解決環境問題注入強心劑,如嚴格管控工廠企業廢水廢液的排放指標等;健全綠色環保監督機制,社會監督政府,政府反過來也要監督社會。

以江蘇大學為例,針對大學生綠色行為影響因素的分析而提出的引導性策略,一方面有利于學校營造綠色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大學生積極投入校園文明建設的意識,鼓勵大學生自覺實踐綠色行為。這不僅可以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而且有利于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學校教學的環境質量,也提高了學校在社會上的形象。另一方面,加強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滲透,有利于實現系統環境優化,增強校園生態文明建設一體化。將綠色生態文明理念與自身在生態建設中的實際行動相結合,引導大學生“知行合一”,將綠色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大學生的綠色生活行為方式,既能倡導其養成優良的綠色行為習慣,又能發揮大學生引領未來綠色社會生態的帶頭作用,對整個社會走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隨著大學生越來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時代的不斷創新,綠色產品的不斷更新與完善也會越來越受到廣大在校大學生的歡迎,同時通過使用綠色產品,開展一系列的綠色主題活動,使大學生能夠充分享受綠色生態帶來的便利和舒適,從而使他們為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前景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偠灾?,大學生綠色意識培養是樹立和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培養適用于未來綠色社會的合格大學生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聚焦中國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編寫組.聚焦中國改革[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

[2]黃文琦.綠色大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初探[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9):189-193.

[3]朱英蘭.個人感知因素對社會責任消費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4]胡啟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與綠色消費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科技廣場,2016(2):129-132.

[5]羅琴.綠色發展視域下大學生生態意識培育路徑探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6(4):93-99.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