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體育教師教育演變歷程、挑戰與優化

2020-06-03 10:32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體育教師體育學校

胡 貝

自“體育”一次引入我國,我國體育師資培養開始在借鑒中萌芽,在探索中發展,在困境中成長。為努力實現“體育強國”,體育師資的數量和質量也將被賦予更高要求。本文在了解我國體育教師教育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分析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所面臨危機與挑戰進而提出優化體育教師教育的建議,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師教育體系, 促進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1 演變歷程

1.1 1877年——1949年:借鑒中萌芽

“體育”一詞初見于1877年康有為《日本書目志》一書中。1878 年,張喚倫在上海創辦初等程度的“正蒙書院”,課程中設有“游戲”一科。直到1904年,我國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將體育納入學校教育中,開始實施與日本相仿的學校體育,在“尚武、強兵”的思想影響下,各級學校要求必須開設“體操課”,體育教師則由一些不具備體育教育的專門知識的士兵或武師所代替,內容也以德國的普通體操為主。中國近代第一個正式施行的《癸卯學制》的公布表明師范教育在學制系統中已見雛形,同時意味著體育師范教育也開始走上征程。到中華民國時期,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兵式體操”被取消。直到1916年南京高等師范首次增設體育科,聘請美國教師授課,此后上海和北京等地也開始開設體育師資培養課程,學制時間從二年到四年不等,課程內容從舊式體操逐漸轉換成體育原理及田徑、球類、舞蹈和器械體操等。

1.2 1949——1966年:挫折中前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萬物百廢俱興。政務院1951年頒布了《關于改善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毛主席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求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這為體育師資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從1952年到1958年,我國開始陸續成立華東體育學院(現上海體育學院)和中央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等十幾所專業體育院校,并且地級市設立三年制體育??瓢鄟砼囵B小學體育教師以滿足建國初期社會的需求,但基本照搬蘇聯模式—“專才”為主的培養模式。1958年到1960年的大躍進運動使整個社會變成“烏托邦”,直到 1963年,教育部在汲取國外經驗的基礎上,依據實際情況頒發具有中國特色《體育專業教學計劃(草案)》,以培養中等體育教師為目標,課程包括思想理論必修課,專項技術必修課和選修課。

1.3 1966-1978年:動亂中停滯

1966年到1976年我國爆發文化大革命,在這十年中所有高等學校停止招生,大、中學校的學生率先起來“造反”,到處揪斗學校領導和教師,甚至知識分子或者教師被送下鄉參加勞動改造。1977年我國在鄧小平的帶領下開始恢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教育工作逐漸復蘇。但是由于“四人幫”的干擾和破壞,人才培養工作又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1.4 1978-2001年:開放中發展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促使教育,經濟和文化都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國家體委下發的《關于認真辦好體育學院的意見》的文件以及1979年“揚州會議”等都表明我國體育師范教育在恢復發展中。1991年之后國家教委和國家體委相繼頒布了高等學校及中小學體育的暫行規定和《關于加強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體育院校與師范院校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逐漸擴大招生規模和增加博碩點。1995年, 國務院頒布的《教師資格條例》中要求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應當依法取得教師資格,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加強和改革師范教育,逐步提高中小學初任教師的學歷層次以及完善繼續教育制度。

1.5 2001至今:改革中探索

2001年,國務院頒發《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文件中首次將“教師教育”取代“師范教育” 這一概念,表明師資培養是一個整體性的系統工程。隨后2003年,教育部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它是對從20世紀80年代國家先后頒布課程方案的優化,在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更加符合21世紀發展的需要。學生體質持續下降和體育課跑步猝死等情況的出現將學校體育推上風口浪尖,體育教師的培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隨后幾年我國陸續發布相關政策文件(如表1)在宏觀上指領教師教育的發展方向以適應國際社會的改革風潮,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培養方式的銜接性等內容在政策文件中不斷被提及,體育師資的培養也在大方向的指引下逐漸走上中國特色道路。

表1 關于教師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演變

2 危機與挑戰

2.1 “互聯網+”時代挑戰體育教師地位

“師道尊嚴” 等傳統文化的思想從根本上奠定教師權威地位,但自從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教育”則是通過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可以任意挑選上課的時間和地點,促使社會開始邁入自主型和全面型的學習道路,教師作為知識壟斷者和分配者的權威地位受到沖擊,并且網絡資源的迅速傳播容易導致教師模仿失去個人特色和創新能力。而對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與互聯網的融合難度更甚于其他學科,但又因動作技能的可操作性,視頻學習成為許多人的選擇,體育教師地位面臨更大的挑戰。

2.2 知識的膨脹激增與有限的教學時間

2019年,國務院頒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等文件指出實施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和將信息技術等內容運用于教學中,身體素養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知識的增生與有限的教學時間之間的矛盾是對教師一大考驗,運動技能的教授和意志品質的鍛煉不再是體育課所學習的唯一,而是如何將運動技能,健康生活知識和意志品質錘煉等大量知識融入一節僅僅只有45min的體育課,這對于體育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把握重點,促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是新世紀的最大難題。

2.3 角色轉變與職業倦怠

學校設置多元化的課程內容滿足學生們的多樣化需求,教師角色從單一知識傳授者變成綜合學科創新者,服務者和引導者[8],其中體育教師最突出的角色變換是由運動技能的傳授者到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引導者。面對青少年體質下降和肥胖等社會問題,體育是解決這些社會問題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體育教師的地位和幸福感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卻遠遠低于其他學科的教師。有限的自主權和缺乏專業發展機會等原因導致職業倦怠產生,意指教師長時間壓力體驗下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那么體育教師應該如何積極對待職業倦怠以提高教學效果。

3 建議

1.促進體育教師社會化發展

自1983年,Lawson基于職業社會化理論將“社會化”首次引入到體育教師領域,將其劃分為文化適應,專業社會化和組織社會化三個階段。體育教師社會化是建立在將人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為基礎,不再將眼光僅僅局限于職前教育,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這三個板塊。在文化適應階段,應該重視教師候選人在學校的體育體驗,使學生從小認識體育的重要性和產生對體育教師職業的崇拜感;在專業組織化階段,形成體育教師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等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在組織專業化階段,角色轉變必須謹慎處理和對待,經驗型教師與新入職教師資源、理念和技術共享以便可持續發展。

2.高標準制定并嚴格執行教師認證標準

任何行業的質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項目的認證和從業人員的認證。我國體育教師資格是通過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分為筆試與面試來考察學生的教育學,體育學等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考核,這是遠遠不夠的。并且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強調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完善并嚴格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而面對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卻出現一所學校僅僅只有一兩名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由其他任課老師所替代;部分在任體育教師不能勝任教學工作和適應改革等問題,所以應該高標準制定體育教師認證標準并出臺相關政策來落實。

猜你喜歡
體育教師體育學校
體育教師在線教學行為的實證分析
健康中國2030導向下體育教師健康素養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職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
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配置結構與優化
我們的“體育夢”
學校推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