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密”的陳年往事?

2020-06-04 12:43孫朝暉
故事會 2020年11期
關鍵詞:保密水電儀表

孫朝暉

我的爸爸是不折不扣的核一代,我是爸爸的女兒,是不折不扣的核二代。

除了從爸爸那里傳承了核工業測控專業的要義,我還學到了與核工業有關的“保密”精髓?,F在,就讓我以時間為軸,慢慢厘清那些核一代們所經歷過的、關于保密的陳年往事……

神秘感、失落感、責任感

我的爸爸孫先科,1961年從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儀表專業畢業,被分配到北京的一家單位。

一群新人圍繞著一個接待他們的老同志,嘰嘰喳喳地問:“咱們單位叫啥名字?”“咱們單位是干啥的?”“咱們單位在啥地方?”

面對新人們熱情的問詢,老同志拒不回答,一笑又是一笑;那邊,新人們面面相覷,熱情過后,對看不到的未來,瞬間充滿了忐忑與不安。

報到的地點設在北京南禮士路附近,新人們無所事事、迷迷糊糊地待了五六天,終于等到了人來接,這個人就是后來成為爸爸領導的李樂福伯伯。雖然未來仍未可知,但總算是看到了遠在前方的一絲光明。于是,年輕的爸爸從城里的一個單位到了另一個單位,在輾轉遷徙的過程中,爸爸慢慢從領導口中探出了自己將要大致從事什么職業,難怪之前那么神秘,原來自己未來打交道的竟然是——核潛艇!

聽到這個如雷貫耳的名詞,爸爸沒有想象中的向往,反倒產生了一種不算強烈的失落感和別扭感。學的是航空儀表,干的卻是核儀表,跨行了,能行嗎?李樂福樂了,不管是航空儀表還是核儀表,都是儀表,測量原理基本相同,航空儀表和核儀表又能有多大區別?

這之后,是長達十幾天的專業培訓,學熱工,學核物理,學其他有關的各種知識,最不能少的還是學保密。一本《保密守則》,需要學員們逐條背下并牢記,當一條又一條的“不準”“必須”變成下意識的條條框框時,印在紙上的保密條文,從此就成了一位核工業從業者一生必須恪守的行為準則?!安辉搯柕牟粏?,不該說的不說”,爸爸說這一條他做得特別到位。

保密本、保密包、保密人

正式工作時,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會收到一本專用筆記本,還有一個大大的帆布質地的保密提包,上面都寫著自己的名字。早上上班,從特設的保密室取出裝著保密本的保密包;晚上下班前,再連本帶包交回保密室,沒人監督,但人人遵守,那么多人,那么多年,從來沒有讓一個字一片紙離開過工作區。

那時,工作區設在南區,生活區建在北區,兩區之間大約要步行二十分鐘。也有班車,但車少人多,爸爸選擇走路。那時,錢三強、何澤慧夫婦已是大科學家了,他們選擇騎車。北京的冬天很冷,何澤慧先生似乎不為寒風所動,仍然和春夏秋一樣,騎著那輛老舊的自行車,以呢子大衣、歐式棉裙和中式棉鞋的混搭裝扮,在一群新分來的大學生中悠然地緩緩而過。北風吹過,發絲飛揚,先生的背影顯得美麗無比,比這更令人心動的,是先生口袋里發出的悅耳的叮當聲,那是先生揣在口袋里的鑰匙、鋼筆等物品碰撞后發出的聲響。大科學家也和普通人一樣,嚴格地遵守著保密規定,沒有將存放保密本的帆布大包隨身攜帶。保密面前人人平等,德高望重的前輩也不例外。

當時,同在北京工作的還有一位夏叔叔。爸爸參軍的地方叫北太平莊,夏叔叔的工作地點離此地不遠,但兩位老同學見面時不約而同、心照不宣地選擇了不說與不問,幾年下來,誰也不知道對方的工作單位叫什么、對方的職業是什么。后來,夏叔叔和爸爸告別,只說要去青海,去青海干什么呢?夏叔叔不說,爸爸也不問,直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爸爸才想到老同學多半是去搞原子彈了。

兩人自此一別便斷了聯系,直到二十年后,夏叔叔無意間在一個會議的簽到名單上看到爸爸的名字,一路打聽找過來,兩人才續上因保密而中止了二十年的友情……

西南水電研究所

1965年爸爸轉業,到了新單位,單位叫作“西南水電研究所”,通信地址標注的是成都某信箱。

那個單位負責接人的干部很浪漫,他為接來的人描繪了一幅怡人的山水畫卷:“你們呀,將來一邊做著科研,一邊欣賞窗外風景,看著青山綠水,看著農民趕牛耕田,心情會是多么愉悅呀!你們那里還有一個望江樓,能看到江的樓啊,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很美?”等爸爸到了那里,一看,樓,是兩層潮濕的干打壘小樓;江,是窄而蜿蜒的石綿堰。這樣的山水畫卷,正是秉持“保密第一”原則的大三線。

大三線講究的是靠山、分散、隱蔽,如果用今天的無人機航拍,基地各個工號還真是完全符合這個“山、散、隱”的標準。分屬二所各個研究室的15號、17號、23號,這一個個試驗裝置巧妙地藏身于小山坳里,從空中俯瞰,真與四川的一般民房無異。

因為保密的緣故,核動力試驗裝置可以“隱身”,不用說,從事核動力事業的單位名字必定更具迷惑性,“西南水電研究所”自然與水電無關,成都某個信箱的通信地址也必然與成都相去甚遠。

有一年,河南老家的表姐結婚,沒通知我們,小夫妻便循著爸爸信封上的地址直接奔成都找來了??上攵?,偌大的成都,到哪里去找那個虛無縹緲的通信地址喲!也是運氣好,小兩口誤打誤撞,竟撞到了位于成都市區的核動力院招待所,撞到了二所六室的夏生蘭伯伯,這才把表姐他們領到了我爸那里。見了我爸,表姐直怪他寫信時留了一個虛擬的地址。這時已是20世紀90年代,老家的人被信封上的虛擬地址整整蒙騙了30年!

15號,全稱反應堆動力裝置穩壓器試驗室,就是我們二所三室的前身,如今叫反應堆動力設備研究室。相比以前,現在我們已經離開了山坳,在成都平原擁有了功能各異的裝置。規模與檔次雖今非昔比,但保密的責任卻從未改變。

爸爸背過的《保密守則》,如今還有,只是變成了《涉密人員保密基本知識》和《武器裝備保密資格認證標準》。爸爸用過的保密本,如今還有,只是在不工作的時候,被鎖在了各自的保密柜里。

爸爸當初服務的“西南水電研究所”,如今叫“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真的搬到了成都。

大數據時代通信的快捷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同時也為保密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時代在變,但保密的精髓沒變,保密條文不光要印在紙上、記在腦海里,更要滲透進生活、根植于內心。

爸爸牢記的“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到了我這里,還要加上一句:“不該拍的不拍,不該傳的不傳”。爸爸說,無論過去還是未來,都要常懷保密心、繃緊保密弦,因為咱是國家的人,絕不能干不利于國家的事。

(發稿編輯:姚自豪)

(題圖、插圖:陳明貴)

猜你喜歡
保密水電儀表
◆ 儀表
多措并舉筑牢安全保密防線
◆ 儀表
儀表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征稿函
論中國共產黨的保密觀
長江水電之歌
Microchip推出全新零漂移儀表放大器
綠色水電認證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