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肢體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效果

2020-06-08 15:23張書華林麗君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11期
關鍵詞:偏癱腦梗死護理效果

張書華 林麗君

【摘要】 目的:探討肢體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效果。方法:將88例腦梗死偏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分別給予肢體康復訓練及常規護理,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4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6.175,P<0.05);觀察組護理后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評分為(62.09±4.29)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0.94±3.9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916,P<0.05);觀察組護理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為(64.65±4.9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3.37±5.1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274,P<0.05)。結論:有效的肢體康復訓練能夠幫助腦梗死偏癱患者快速、良好地恢復健康。

【關鍵詞】 腦梗死 偏癱 肢體康復訓練 護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4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the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routine nursing were given respectively.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45%, which was higher than 77.27%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6.175, P<0.05). After nursing, the 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2.09±4.29) poi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50.94±3.93)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4.916, P<0.05). After nursing,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4.65±4.92) poi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53.37±5.11)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274, P<0.05). Conclusion: Effective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help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recover quickly and well.

由于腦梗死患者腦部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腦組織血氧供應缺乏或中斷而造成神經損傷,無法正常支配肢體功能,進而形成偏癱[1]。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時間較長,日常生活能力基本喪失,需要完全依賴他人的照料,且長期受到肢體運動障礙及各類并發癥的困擾,導致患者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不斷增加。有效的肢體康復訓練對于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影響[2]。本研究通過對88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觀察,探討肢體康復訓練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8例腦梗死患者。納入標準:根據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梗死;初次發病。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等疾病;惡性腫瘤;其他疾病所致偏癱[3]。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61~84歲,平均(68.95±5.16)歲。對照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63~83歲,平均(69.31±4.7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獲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關節活動、肌力訓練,并逐漸向耐力訓練、平衡訓練過渡。先后進行坐位訓練、站立訓練、行走訓練及上下樓梯訓練等。針對壓瘡、關節攣縮、肩手綜合征等并發癥進行對癥處理。

觀察組實施肢體康復訓練,具體措施如下:(1)康復訓練指導。在開展肢體康復訓練前,由護理人員對腦梗死、偏癱相關知識進行講解,需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在此基礎上,詳細講解肢體康復訓練方案,告知患者訓練目的,強調肢體康復訓練對于恢復肢體運動功能和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積極影響,使患者認識到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并引導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選擇合適的肢體康復訓練時機,在臨床癥狀和各項體征趨于穩定的情況下,應盡早展開康復訓練。(2)體位管理。根據恢復運動功能和防治并發癥的實際需求,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姿勢,注意肢體的正確擺放,先后取患側臥位(患側肩部前伸,前臂外旋,五指伸展;患側髖關節、膝關節分別做伸展、微屈動作;健側下肢屈曲,前置,用軟枕支撐)、健側臥位(患側肩部前伸,伸展肘、腕關節,五指伸展;患側下肢屈曲,前置,用軟枕支撐)及仰臥位(用軟枕支撐患側肩部、髖關節及膝關節等部位;肘、腕做伸展動作)進行休息,定時翻身。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健側向患側及患側向健側翻身訓練,同時進行肩、肘、髖、膝、踝等關節的被動活動。(3)床上訓練。按照護理人員的指導,患者進行橋式運動(仰臥位,雙腿屈曲、伸髖、抬臀,骨盆保持水平,以頭頸部和足部為支撐點,保持本動作一段時間后恢復仰臥姿勢,重復多次訓練)、雙手交叉擺動運動(做Bobath握拳姿勢,手指交叉合攏,進行上舉或左右擺動,逐漸增加擺動幅度)。在此基礎上,進行爬行、跪行訓練。(4)坐位訓練?;颊咴谧o理人員的輔助下坐起,并逐漸嘗試自主坐起訓練,再進行坐穩訓練。若患者能夠自主坐起、坐穩,可在床旁坐位訓練的基礎上進行轉移訓練(床到輪椅、輪椅到坐便器),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逐漸擴大活動范圍。(5)站立和行走訓練。當患者能夠自主進行轉移訓練后,可以嘗試下床活動。在站立訓練中,以鍛煉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為主,逐漸增加站立時間。若患者能夠平穩站立,可進行行走訓練。在行走訓練中,護理人員需要在一旁陪護,并利用助行設施,避免患者摔倒。在記錄行走時間和行走距離的同時,也要關注患者的步態,若存在異常,應及時糾正。當患者能夠正常行走后,可鼓勵其擺脫助行裝置,適當增加訓練強度及行走距離,逐漸進行上下樓梯訓練。(6)日常生活技能訓練。輔助患者完成穿衣、洗漱、如廁等基本生活活動及簡單家務勞動。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應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上肢(有無反射活動、屈肌協同運動、伸肌協同運動、伴協同運動活動、反射亢進、腕穩定性、肘伸直且肩前屈30°、手指、協同能力和速度等)、下肢(有無反射活動、屈肌協同運動、伸肌協同運動、伴協同運動活動、反射亢進、協同能力和速度等)運動功能進行評價,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4]。(2)應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大便、小便、修飾、如廁、進食、轉移、活動、穿衣、上下樓梯、洗澡等)進行評價,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越好[5]。(3)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總分0~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5分為滿意,>85分為十分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6]。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FMA評分及ADL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FMA評分及ADL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FMA評分及ADL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FMA評分及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4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偏癱[7-8]。偏癱是導致腦梗死患者康復緩慢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9-10]。在腦梗死患者恢復期間,應結合個體情況,采取科學的系統的康復訓練以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正常的生活活動能力[11-13]。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肢體康復訓練后,觀察組FMA評分由(36.73±4.47)分提升至(62.09±4.29)分,ADL評分由(40.08±3.59)分提升至(64.65±4.92)分,95.45%的患者對于護理效果感到滿意。對照組FMA評分由(37.02±4.28)分提升至(50.94±3.93)分,ADL評分由(39.91±3.82)分提升至(53.37±5.11)分,77.27%的患者對于護理效果感到滿意。相比之下,觀察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更好,充分體現肢體康復訓練在腦梗死偏癱患者恢復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腦梗死偏癱患者恢復期間開展肢體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肢體運動障礙,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從而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馨鑫.循證護理在腦梗死患者偏癱肢體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3):175-177.

[2]安娜.高血壓性腦出血偏癱患者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的效果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9,36(3):369.

[3]江光耀,陳娟.漸進性個體化康復訓練對初發腦梗死單側肢體偏癱患者CNDS評分、臨床療效及血清Hcy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5):11-12.

[4]連紀偉,吳云天,謝宇鋒,等.針灸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臨床癥狀、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9,17(5):112-113.

[5]黃曉群,余東亮.探究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13):132-134.

[6]楊秋杰.康復護理路徑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訓練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9):210.

[7]齊麗娟.腦梗塞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的應用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6):164.

[8]張清.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的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7):259-260.

[9]顏曉容,張曉,李秀蘭.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對腦出血偏癱神經功能恢復的效果[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1):171-172.

[10]許新旋,賈宇秋.腦梗塞患者偏癱肢體實施系統的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分析[J].系統醫學,2018,3(12):30-32.

[11]蔣雅蘭,呂婉敏,梁素芳,等.家屬參與式個案康復訓練在促進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0):165-167.

[12]孫梅.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探討[J].當代醫學,2017,23(4):146-147.

[13]趙貴娟.護理干預對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訓練依從性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0):85-88.

(收稿日期:2019-10-11) (本文編輯:李盈)

猜你喜歡
偏癱腦梗死護理效果
膈肌訓練在腦卒中中促進偏癱康復恢復中的應用
依達拉奉聯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針刺聯合中藥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探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效果
腦梗死怎樣治療
漫畫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