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進展 ?

2020-06-08 15:23朱麗蕊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11期
關鍵詞:治療進展中西醫結合治療

朱麗蕊

【摘要】 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可對胃腸道功能造成嚴重不良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臨床采用的西醫治療方式包括抗抑郁治療、飲食調理、止吐等多種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幾年,關于本病的中醫治療方式逐漸受到重視,且治療效果良好。本文結合近幾年關于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相關文獻,對治療效果、專方專藥等進行總結和分析,將具體內容整理如下。

【關鍵詞】 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 中西醫結合治療 治療進展

[Abstract] Diabetic gastrointestinal neuropathy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which can cause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including anti-depression treatment, diet conditioning, antiemetic treatment, etc., but the effect is not ideal.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edicine has received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s good. In 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gastrointestinal neuropathy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 and analyze its therapeutic effect, special prescription and special medicine, etc.. The specific content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可導致患者出現噯氣、嘔吐、胃脘脹滿、厭食及上腹部不適,也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或便秘[1]。有關數據顯示,在糖尿病患者中,約有50%的患者合并胃腸神經病變[2]。西醫治療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方式較多,如原發性疾病治療、促胃動力藥物、飲食治療、幽門螺桿菌根治及手術治療,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無法根治病因[3]。近幾年,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優勢逐漸在臨床中凸顯出來,故本文主要對近幾年的治療進展進行綜述。

1 中醫病因機制分析

中醫領域中雖然沒有針對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專門論述,但對本病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思維和理論體系。中醫將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歸屬于“消渴”“脾積”范疇。此外,由于本病臨床表現為胃脘脹滿、餐后脹增、惡心、噯氣等,因而也被納為消渴病兼反胃、痞滿及嘔吐范圍。在中醫的部分古籍中也有關于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相關描述,如《千金翼方·十六卷》中所提到的“食不消,食即氣滿,小便數起…”[4]。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以虛實兩端為病理性質,實為實邪內阻,虛為脾胃虛弱。馬鑫[5]將脾陰虛歸結為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病因,應以滋補脾陰為治療原則。

2 中西醫結合治療

2.1 中醫內治法與西藥治療

2.1.1 辨證論治 將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分為急性期和緩解期兩個階段,以辨證論治為中醫治療原則,結合西藥的降糖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主要包括肝胃不和證、脾胃虛弱證、痰濕中阻證、胃陰虧虛證、寒熱錯雜證,其中肝胃不和證推薦采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參飲加減治療;脾胃虛弱證首選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痰濕中阻證可用二陳湯合平胃散加減治療;胃陰虧虛證宜用益胃湯加減治療;寒熱錯雜證可使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在上述中醫治療基礎上應結合二甲雙胍或胰島素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從而改善本病引起的胃腸神經病變癥狀。

2.1.2 專方專藥治療 李燕舞[6]在研究中對34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采用降糖藥物及多潘立酮結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結果顯示,治療有效率達到94.11%,明顯高于采用降糖藥物及多潘立酮治療的患者。由此證明,針對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在常規降糖的基礎上采用多潘立酮結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效果十分顯著,值得推薦使用。郭劍平等[7]對48例采用多潘立酮結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的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治療有效率達到93.75%,且胃排空時間明顯降低,僅為(3.02±1.08)h。張保國等[8]針對脾虛氣滯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應用四磨湯聯合癉胃散治療,60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到96.66%,說明四磨湯聯合癉胃散治療脾虛氣滯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綜上,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中,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和中醫分型采用專方專藥治療效果十分顯著。

2.2 外治法結合西藥治療

2.2.1 針灸治療 針灸是祖國醫學的一大結晶,被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中,且臨床效果良好。在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臨床治療中,針灸治療也有著較為理想的效果。李悅芳[9]對33例脾胃氣虛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采用針灸結合艾灸的治療方式,同時口服多潘立酮,結果顯示,治療有效率達到93.94%,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降低。說明針對脾胃氣虛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采用針灸結合艾灸及口服多潘立酮的治療方式,能夠控制血糖,改善臨床癥狀,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董秋芬[10]對隨機抽取的100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采用針灸治療,取穴為中脘、雙側內關及足三里,均達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金義羚[11]使用溫針灸療法對50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96%患者治療有效。

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往往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因此,建議聯合三聯療法進行治療,如甲硝唑、膠體鉍劑、質子泵抑制劑、克拉霉素或阿莫西林,其中質子泵抑制劑的選擇性較廣泛,如雷貝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

2.2.2 穴位埋線治療 穴位埋線治療的原理類似于針灸治療,效果值得肯定。于忠輝等[12]在研究中對60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展開分析,在口服莫沙必利的同時取中脘、雙側內關及足三里穴行穴位埋線治療,結果顯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為91.67%,顯著高于口服莫沙必利治療的75.00%。證實穴位埋線聯合莫沙必利對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有效改善惡心、嘔吐、胃脘脹滿等臨床癥狀。劉嶸[13]對60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穴位埋線和多潘立酮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3.3%,而采用多潘立酮的總有效率僅為7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結果均說明中醫穴位埋線結合西藥對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在穴位埋線的同時建議結合胃腸動力藥物進行治療,除多潘立酮外,甲氧氯普胺、紅霉素、胃動速、西沙比利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2.2.3 推拿治療 中醫推拿主要是通過對病理反射區穴位和疼痛區進行推拿按摩,達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及減輕炎性反應的效果。徐霞等[14]對84例脾虛氣滯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穴位按摩及中藥貼敷治療,同時給予常規降糖藥物,結果表明,治療有效率為92.86%;治療后,患者空腹血糖為(5.1±0.3)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為(7.2±0.8)mmol/L,與單獨采用西藥治療相比,效果更為理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論指出,中醫穴位推拿按摩結合西藥治療脾虛氣滯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效果顯著,優于單獨采用西藥治療。劉建平等[15]采用隨機雙盲對照法對54例使用推拿治療的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進行研究,在實施點按、拿法、一指禪、摩法等推拿手法的同時結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療,總有效率達到87.04%,而單獨使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療的患者的總有效率僅為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明,推拿治療對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具有有效性。

2.2.4 其他療法 低頻脈沖電治療也是臨床治療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有效措施,王猛[16]對38例采用低頻脈沖電結合常規西藥治療的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中醫癥候積分明顯降低,且低于單獨采用西藥治療的患者;同時,胃排空時間和胃蠕動功能也有顯著改善。說明低頻脈沖電治療對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有著良好的臨床效果[17]。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其他治療方式還包括穴位注射療法、耳穴療法、電針療法、竹罐療法、中藥保留灌腸療法等。臨床中的相關研究也較多,且均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效果較為理想[18]。

美國摩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首次采用經口內鏡下幽門肌切開術對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筆者所在醫院近一年也對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經口內鏡下幽門肌切開術聯合中醫治療,通過回顧30例患者的病歷資料發現,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86.67%。經口內鏡下幽門肌切開術療效顯著,且安全、可行性較高。經口內鏡下幽門肌切開術主要是通過切開幽門肌以有效抑制幽門螺桿菌,減少幽門螺桿菌的生存空間[19]。

2.3 關于腹瀉或便秘的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中西醫治療

西醫針對腹瀉的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在常規降糖的基礎上給予蒙脫石散、補充維生素等方式;對于便秘的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在常規降糖的基礎上給予胃腸動力藥、潤滑性、刺激性及容積性瀉劑;對于合并感染的患者,聯合使用抗生素類藥物。由于西醫對于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病因尚不明確,因此臨床中無統一的治療標準,應依據患者情況而定。而中醫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如腹部按摩、鍛煉腹肌及肛提肌、仰臥起坐等。此外,針灸療法、埋線療法和藥物貼敷療法對腹瀉與便秘均有較好的臨床效果[20]。

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與胃動力功能紊亂等因素相關,常規的西醫治療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需要長期服藥,且存在多種不良反應,難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21-23]。中醫對于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有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治療方案,并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常見治療方式包括中藥、針灸、推拿、藥罐、耳穴、穴位埋線等[24-25]。雖然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較理想,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中醫分型較復雜,治療方式多樣化,醫生的診斷與治療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其次,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雖較多,但均是關于治療結局的分析。

參考文獻

[1]程曉亮,朱寅榮,于南南,等.活菌制劑對2型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1):101-103.

[2]李曉雯,廖勇敢,陳思思,等.糖尿病胃腸植物神經病變與胃動力學的相關性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13(3):61-63.

[3]馮日露,麻靜.糖尿病胃輕癱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6(5):761-766.

[4]熊燕,賀志力.中藥配合埋針治療糖尿病胃輕癱3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2):132-133.

[5]馬鑫.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胃腸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z1):287-288.

[6]李燕舞.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34例療效探討[J].中外醫療,2015,34(9):175-176.

[7]郭劍平,鄧犇,劉紅生.香砂六君子湯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48例[J].當代醫學,2017,23(6):63-64.

[8]張保國,許力榮.四磨湯與癉胃散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療效[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36(5):1818-1823.

[9]李悅芳.針刺聯合艾灸治療脾胃氣虛型糖尿病性胃輕癱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29):83-85.

[10]董秋芬.中醫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療效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75-76.

[11]金義羚.溫針灸對輕、中度糖尿病胃輕癱患者臨床療效觀察及其對血清痩素的影響[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

[12]于忠輝,王朝暉.莫沙必利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8(5):72-73.

[13]劉嶸.穴位埋線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30例的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1):104-105.

[14]徐霞,陳飛,黃利旦.穴位按摩聯合中藥貼敷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的療效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5,14(12):1150-1152.

[15]劉建平,李樹霞,史麗民,等.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24):66-67.

[16]王猛.低頻脈沖電治療糖尿病胃輕癱38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4):57-59.

[17]劉春彥,劉瑩.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5):40-41.

[18]李碩苗,王柯煒,侯建婷,等.中醫外治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8,39(2):82-84.

[19]趙軍麗.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5):62-63.

[20]魏青,林麗珠.中西醫結合治療氣陰虛血瘀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18,34(4):24-26.

[21]孫心怡.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3,19(12):120-121.

[22]任晶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1):17-18,44.

[23]鄭秀芹,張恩麗.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進展[J].中國醫療前沿,2011,6(8):10-11.

[24]梁榮壽,林欣.中西醫藥結合治療胃腸道疾病的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6):877-879.

[25]朱真靈,金智生,魏玉嬌.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進展[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4,31(2):87-90.

(收稿日期:2019-09-26) (本文編輯:李盈)

猜你喜歡
治療進展中西醫結合治療
無創呼吸機治療冠心病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肱骨遠端C型骨折的治療進展研究
CRRT在膿毒血癥患者中的治療進展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臨床效果
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
中西醫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的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皮炎的效果及臨床優勢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臨床效果初步評定
剖宮產術后切口憩室治療進展
急性重癥胰腺炎肝損害的機制與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