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康復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0-06-08 15:30吳紅瑛范建中
教育教學論壇 2020年20期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吳紅瑛 范建中

[摘 要] 康復醫學課程包括三部分內容,即康復醫學概論和康復醫學相關基礎、康復醫學評定和康復治療技術和疾病康復。由于內容涉及理論、操作和病例的分析,LBL教學容易導致學生理解、記憶困難?;谏鲜鎏攸c,我們構建了PBL、LBL、CBL和微課等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并采用學習考核、學生滿意度調查等方式考核該教學模式,以期建立一種生動、易懂、直觀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對康復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 康復醫學;教學改革;多元化教學模式

康復醫學是相對年輕的學科,其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F代康復醫學引進到我國是在1980年代初期,并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取得了迅速的發展??祻歪t學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進展比較顯著,康復醫學的教育制度也日趨完善,許多大學開設了康復醫學課程,逐步確立了康復??漆t生的培養及考核制度[1]。但教學作為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組織活動,教師要想有效地實現其目的,必須要選對教學方法。我們以PBL、LBL、CBL和微課為教學平臺,從課前學習、課堂活動、考核評價等三個方面研究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多元化教學策略,并在康復醫學本科教學課程中開展實驗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康復醫學課程包括的內容和傳統的教學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弊端

康復醫學是一門跨專業的綜合性學科,學科內容涉及廣泛,涉及到的內容包括:人體發育學、殘疾學、環境改造學、社會學、生物力學、病理學、生理學、解剖學等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與研究成果??祻歪t學的課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康復醫學概論和康復醫學相關基礎。(2)康復醫學評定和康復治療技術。(3)疾病康復。由于康復醫學涉及的內容廣泛,涉及理論、操作和病例的分析處理,特定內容和專有的固定名詞比較多,但是教學課時有限,容易導致學生理解、記憶困難,為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問題。據調查發現,對于康復醫學課程,學生普遍反映方法和概念過于抽象,操作多、內容多、課時少,LBL大部分是采用大班授課,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康復醫學的教學要求和發展,學生不能把具體的康復醫學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不能很好地進行康復醫學的學習[2]。

康復醫學概論和康復醫學相關基礎包括殘疾學、運動學、物理學、功能重建理論等,以及康復醫學與其他學科的臨床聯系,等等,總論的理論性更強,涉及領域廣,對于這種枯燥、抽象的醫學理論知識,學生很容易產生倦怠心理。

康復醫學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康復醫學評定和康復治療技術的內容涉及大量表格的應用和評估操作,尤其是康復治療技術部分的內容涉及很多理療儀器和運動器械的使用及徒手操作,在教學中,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對知識點往往難以理解,教學效果欠佳。

疾病康復部分是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在疾病治療中的具體應用,它不同于以治療疾病為核心的臨床醫學學科,是以研究病、傷、殘者功能障礙的預防、評定和治療為主要任務,以改善軀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質量為目的,在教學中,教師如果采取傳統的大班全程灌輸式教學模式,老師一味地講解很容易造成學生實踐與理論相互脫節,容易忽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約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

二、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康復醫學的應用

如何針對康復醫學的特點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使深奧的理論簡明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康復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是教師要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LBL相結合在康復醫學概論和康復醫學相關基礎部分的應用

PBL教學法主要是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模式,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主要驅動力,圍繞著具體醫學案例進行詳細的討論。PBL教學方法遵循:分析案例—提出問題—查閱資料—分組討論—再次提問—文獻查閱—交流合作—反饋總結的流程。PBL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資料查閱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但學習過程中容易偏離主題、遺漏概念,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展,當學生思路偏離教學目標太遠時,要適當加以引導[3]。

康復醫學理論基礎部分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即以授課為主要基礎的教學方式,LBL的教學程序與所學教材具有一致的思維模式,能夠保持所學知識的完整性,有利于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掌握。LBL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臨床康復醫學理論知識,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受到限制,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容易產生倦怠心理。

因此,在康復醫學理論基礎這部分的教學中,我們充分考慮到課程的內容特點,采用PBL和LBL相結合的方法。先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學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多進行發現問題、討論問題的探究,課時先討論,提出難點和疑點,之后教師通過LBL讓學生掌握理解康復醫學的概念、內容和對象。從臨床醫學談起,從臨床治療方法、治療對象、臨床治愈談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出有很多患者“臨床治愈”、但仍然沒有“滿意的生活質量”問題,引入殘疾問題、康復醫學概念,讓學生討論比較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在治療方法、目的及對象等方面的不同,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且在討論中意識到學習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同樣重要。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每節課的時間,對課堂的授課結構進行合理安排,使課堂效率達到最大化。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微課在康復評定和康復治療技術的應用

康復評定和康復治療這部分的內容,各種評定和治療技術繁雜、抽象,不同的治療技術容易混淆,不利于掌握,學習難度大。比如在講運動療法,特別是運動再學習和神經發育療法時,由于這些內容的實踐性極強,如果只靠教師的課堂板書和講述是很難表述清楚的,將微課應用到臨床康復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課時,將錄像﹑動畫﹑圖片等各種有用的視頻資料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了解運動功能評定的量表及怎樣利用量表進行肌張力、肌力、關節活動度、步態等的評定,了解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社會功能評定、言語吞咽功能評定、心理評定等。同樣通過微課視頻觀看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與吞咽治療、心理治療和矯形器、假肢與助行器制作。微課使教學內容生動、直觀,讓學生對康復醫學的知識在趣味性和豐富性中盡可能地充分掌握,不僅避免了枯燥的講解對學生的消極影響,還加深了學生對各種評定、治療技術的理解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直觀認識,不僅節省了時間,還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講課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課教學作為輔助教學方式,以其靈活性、時間短、知識點明確等特點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4]。

(三)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和微課在疾病康復部分的應用

CBL就是以典型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真實或虛擬的情景進行師生問答、討論等互動的教學過程,以達到學習者學習認知、技能、目標要求的教學方法。CBL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時間準備和熟悉教材與案例,主持案例討論對教師的知識及引領案例研討的經驗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戰。同樣,學生要通過課前預習掌握相關理論知識[5]。我們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給出案例、提出問題,以多媒體形式給出典型病例資料,提出學生要掌握的重點問題,進行師生間的問答、討論,再通過微課直觀了解每一種疾病的評估和康復措施的實施。如脊髓損傷是康復醫學的常見病,教師給出案例后進行討論,再通過視頻直觀地了解怎樣評估截癱平面,怎樣發現并評估各種功能障礙,怎樣減少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改善各種功能,達到回歸家庭和回歸社會的治療目標。開展案例討論課結合微課,用臨床真實案例幫助學生鞏固記憶,可幫助學生串聯所學的基礎知識,再通過微課給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機會。

三、多元化教學的應用效果分析

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的調查評價,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課程的滿意度、學習任務的安排、教學資源情況、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程度、互動情況、評價考核情況等。

(一)課程的滿意度分析

1.學生對多元化教學的學習效果給予充分的肯定:與單純的LBL相比,有76.6%的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的學習效果比較好或非常好,認為兩者相當的占23.4%,認為比LBL更差或非常差的均為零。表明學生對多元化教學的總體學習效果非常滿意。

2.學生喜歡多元化教學模式:對多元化教學模式比較喜歡和非常喜歡的學生占74%,表示無所謂的學生占26%,表明學生對多元化教學模式非常認同。

(二)學習任務的安排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操作練習、難度安排等三個方面,認為安排合適的比例分別為72.6%、76%、74.5%,全部超過7成以上,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設計在學習任務的安排上比較合理。

(三)教學資源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有60%的學生認為微課教學資源數量合適,約34%的學生認為微課教學資源數量偏少,約6%的學生認為數量太少。進一步調查發現,部分學生認為康復評定和康復治療技術及疾病康復部分都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增加微課視頻內容,有助于開展實踐訓練、提高學習效率。

(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針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設置了兩方面的問題,與LBL相比,有76.9%的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更有利于實踐技能的掌握;有72.4%的學生認為多元化教學更有利于全面深入掌握課程知識和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五)互動分析

多元化教學的教學設計中的互動主要集中在師生、生生互動上。問卷調查發現,近50%以上學生在課前學習環節中能夠經常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網絡工具以微信群為主。

(六)評價考核

課程采用期末考試評分和課前學習、課堂活動各細小環節的評價考核。有85%的學生認為這種評價考核制度設計合理,表明學生對多元化教學考核評價制度非常滿意。

四、結語

多元化教學既有優勢,也有不足,正如矛盾的兩個方面,但可以通過實踐和研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轉化。一方面,要通過理論研究,不斷完善多元化教學的理論體系;另一方面,要通過實踐研究不斷改進教學設計、完善教學策略和實施措施。與LBL相比,多元化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均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薛秀琳,薛曉菲.淺談普通醫學高等院校中康復醫學的教學模式[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21):138-139.

[2]馬莉娜.PBL教學在康復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0-11.

[3]李慶雯.基于PBL教學模式——康復醫學教學改革初探

[J].教育教學論壇,2014(8):55-56.

[4]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8):26-33.

[5]張和瑩,薛秀琍.臨床案例討論課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10):101-104.

猜你喜歡
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計算機英語”課內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施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