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不確定性下財務柔性的內涵界定與測度

2020-06-15 05:47王文華江昕意
財會月刊·上半月 2020年6期

王文華 江昕意

【摘要】經濟新常態時期企業面臨著較大的環境不確定性, 為應對外部環境的變遷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戰略調整, 而管理靈活性和財務柔性是企業快速進行戰略調整的必要條件。 在分析環境不確定性、戰略調整、管理靈活性和財務柔性的理論關系的基礎上, 對財務柔性的內涵進行界定, 并提出財務柔性包括財務資源柔性和財務協調柔性兩個維度, 其中財務資源柔性包括財務資源數量、時間和成本三個子維度, 財務協調柔性包括財務協調能力、財務政策靈活和預算管理靈活三個子維度。 基于此, 提出從財務資源柔性和財務協調柔性兩個維度出發, 采用量表開發的方法對財務柔性進行測度。

【關鍵詞】環境不確定性;戰略調整;管理靈活性;財務柔性

【中圖分類號】 F27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0)11-0036-7

一、引言

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以及“大智移云物區”等新興信息技術的興起, 企業需要從依靠傳統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 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和可持續競爭力, 從而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微觀基礎。 然而, 在以知識創新為代表的新經濟時代, 企業主要依靠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制度創新等來構建核心競爭力, 在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機遇的同時也使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 無論是要素市場環境還是產品市場環境, 均是復雜多變的, 企業只有動態調整內部戰略才能不斷適應高度動蕩的外部環境, 戰略與環境的高度匹配是企業在新經濟時代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法則。

企業戰略的實施需要財務資源支持, 任何內部戰略變更都要求企業能夠迅速調整財務戰略、靈活安排財務政策、轉變財務資源配置方式, 從而支持企業快速調整戰略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遷。 因此, 在經濟新常態時期, 保持企業財務柔性以支持企業戰略調整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戰略型財務管理是保障企業戰略有效實施的重要管理手段。 關于財務柔性, 盡管學者們已經做了大量研究, 但現有研究主要是從融資約束角度研究在金融危機時期財務柔性對企業資金管理的緩沖作用, 而在經濟新常態時期, 財務柔性的戰略調整作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現有研究鮮有涉及戰略型財務管理, 因此構建戰略型財務管理體系, 為企業推行戰略型財務管理提供理論指導成為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文試圖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 基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構建“環境不確定性—戰略調整—管理靈活性—財務柔性”的理論框架, 進一步界定財務柔性的內涵, 并對財務柔性進行測度。

二、環境不確定性與財務柔性的理論關系

(一)環境不確定性與戰略調整

在以知識創新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與新興信息技術的涌現, 消費者偏好變化、技術革新加快, 產品生命周期縮短, 導致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 技術、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企業組織均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當前商業環境的特征是: 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客戶的選擇過多、買方的要求苛刻、行業邊界模糊、全球市場開放、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技術變化和擴散速度加快、知識強度增加。 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和競爭格局使我國企業面臨許多非連續性, 這些非連續性往往同時出現, 且不易預測。

環境的變化迫使公司發展保持靈活性、適應性、創新和學習的內部結構和程序, 其目的是應對競爭日益加劇和技術發展迅速的情況。 Kennedy等[1] 認為這需要依賴大量跨功能團隊, 通過使用跨功能團隊來支持多個邊界的管理活動。 Bernardo等[2] 指出, 這促進了被認為是創新和學習所必需的協作和知識共享, 也創造了相當大的相互依賴關系。 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在其正式定義的層級安排的職責之外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合作, 從而對企業資源配置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 面對日益復雜、充滿變數的經營環境, 企業必須制定新的戰略和新的組織方式來處理與應對環境變遷。 這就要求企業既要繼續深度挖掘開發現有技術, 又要研究開發新的技術, 既要滲透和鞏固現有市場, 又要開發占領新的市場。 發展和保持戰略靈活性, 建立一個長期愿景, 有助于企業平衡短期的業績與長期發展需要。 如果沒有足夠的戰略靈活性, 我們往往會屈服于“開發和探索之間的緊張關系”。 許多企業將面臨一個看似困難的挑戰: 如何平衡“可預測的目標實現”需求與追求戰略適應和變革之間的緊張關系。 對于那些處于超競爭和高速變化環境中的企業來說, 這一挑戰顯得尤為嚴峻。 對于這類企業, 激烈的競爭、較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和快速的技術進步都需要其進行頻繁的戰略調整, 以保證短期利益目標的實現并兼顧長遠發展的需要。

總之, 為了應對上述環境的挑戰, 企業需要靈活地適應業務環境的變化。 Combe等[3] 認為在充滿挑戰的時代, 提高競爭力將需要企業各個方面的靈活性, 特別是在戰略層面, 也就是說戰略調整對企業而言將成為新常態。

(二)戰略調整與管理靈活性

戰略調整是指企業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 重新調整戰略目標、組織結構, 重新獲取資源或對企業資源進行重構, 以追求企業最大利益的行為過程。 Teece等[4] 指出, 戰略調整進程適用于所有不同年齡和規模的組織, 若要實施戰略調整, 企業需要擺脫能力陷阱, 保持動態能力建設模式, 并通過探索外部環境變遷中出現的機會不斷自我更新。 戰略調整取決于有機決策和溝通過程, 且越來越依賴于中層管理人員的創造力和創新。 Damayanthi等[5] 認為最高管理層可以通過使用“信念系統”和“互動控制系統”來影響和支持企業的戰略活動, 通過責任會計制度來實現預算控制。 中層管理人員越來越多地發現, 他們必須繼續承受傳統預算控制措施的風險, 衡量預定財務目標的實現進展情況, 同時還要推行企業層面的戰略舉措, 因此他們需要在管理控制框架內尋求多元目標平衡。 Singh[6] 提出, 對于解決企業管理目標沖突所導致的資源緊張和協調問題, 管理手段與方法的靈活性日益重要, 其中財務靈活性(財務柔性)尤為重要。

創造和維持企業在動態市場環境中的能力, 需要企業采用靈活的方式獲取資源或進行資源重構, 尤其是財務資源的獲取和重新配置。 Sanchez[7] 強調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中, 企業的管理靈活性成為其在應對環境變遷產生的威脅、利用環境變遷中出現的機遇時獲取商業成功的關鍵; 其認為管理靈活性包括資源靈活性和協調靈活性, 一家公司的資源靈活性和協調靈活性隨著可以用于替代用途的資源和能力數量的增加而提高, 并隨著資源和能力從一種替代用途轉向另一種用途所需的成本和時間的增加而降低。 Bisbe等[8] 研究發現, 作為一項管理任務, 靈活性被認為是一種動態能力, 表現為能力的等級: 業務、結構和戰略。 Sushil[9] 提出, 企業的管理靈活性隨著企業實際和潛在管理能力的變化而變化, 并隨著企業激活其可供選擇的管理能力的速度加快而增加。

因此, 本文認為管理靈活性既包括被動的組織潛力, 又包括積極主動的組織潛力, 由靈活的資源配置和多樣化的戰略模式組成。 具備這種管理靈活性的企業可以合并(創建和實施)各種戰略選擇, 以便盡可能地擴展企業的能力領域和相應的機會集, 進而保持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動態契合。

(三)管理靈活性與財務柔性

財務柔性是指企業在資本結構、財務政策和預算管理等方面安排的靈活性。 充分的財務柔性能夠保證企業快速且低成本地獲取足夠的財務資源, 同時協調整合企業現有的財務資源, 以應對環境不確定下企業的戰略調整。 在企業管理靈活性中, 財務柔性尤為重要, 財務資源的獲取與配置、財務政策的協調對企業戰略調整具有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 財務柔性應被視為組織設計其業務結構以及選擇投資方向的一個關鍵因素。

如果沒有一個可以保證為變革提供充足資金的最優靈活資本結構, 無論企業是否具備較高的學習和同化能力, 都不可能靈活適應。 財務資源的匱乏可能會對學習能力構成障礙, 所有組織都擁有一套物質、人力、組織和財務資源, 可用于實施創造價值的戰略, 而其中財務資源發揮了關鍵作用, 使企業有能力應對必要的戰略變革。 最重要的是, 企業只有具備財務柔性, 才有能力整合、構建和重組其資源, 進而獲得新的競爭優勢以應對迅速變化的環境。 換言之, 通過產生與財務靈活性相關的動態能力, 使公司能夠創造新的產品和工藝, 并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做出反應; 這種靈活性還允許組織改變現有財務資源的基礎(整合、重新設計、增加和釋放), 創造新的財務資源配置, 從而產生競爭優勢。 也就是說, 這種優勢來源于財務靈活性產生的新的財務資源基礎, 而不是來自財務資源本身。

Evans[10] 強調, 財務柔性與組織變革正相關, 財務系統結構調節了財務柔性對組織變革的影響。 財務資源是企業擁有的最基本的可替代資源, 充分利用財務資源的靈活性, 通過財務組織協調優化企業資源配置, 可以保證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其戰略調整。 根據Sanchez[7] 的觀點, 管理靈活性包括資源靈活性和協調靈活性, 因此財務柔性具體可包括財務資源柔性和財務協調柔性。 首先, 企業保持較強的財務柔性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低成本獲取財務資金, 即財務資源可得; 其次, 企業保持較強的財務柔性能夠將財務資源在不同部門、不同用途之間靈活轉換, 即財務配置靈活; 最后, 若企業保持較強的財務柔性, 則其財務政策和預算管理具有較強的靈活性, 能夠保證企業低成本地將財務資源進行重構, 即財務政策和預算管理靈活。

企業財務柔性能夠改變現有的資源組合, 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財務政策和預算安排, 以提高戰略調整的可行性和加快企業戰略調整的進程。 例如, 通過連續預算可以實現更加靈活和創新形式的預算管理, 因為在市場波動加劇、技術變化迅速的情況下, 企業采取連續預算, 通過預算靈活性改變資源配置, 能夠協調因為環境變化所導致的目標沖突和資源緊張。 此外, 通過將預算的不同用途與其他管理控制相結合, 連續預算編制過程鼓勵管理人員在遇到意外事件時使用其在業務事項中的酌情處理權, 使得管理人員能夠根據需要優先考慮修訂計劃和重新分配資源, 以滿足更廣泛的戰略組織目標。 Hansen等[11] 指出, 除了賦予管理人員權力, 連續預算還實行嚴格的問責制, 以確保管理人員始終致力于實現自己和組織的財務目標。 因此, 連續預算在保證嚴格遵守財務紀律的基礎上, 能有效滿足戰略執行所需的靈活性。

(四)財務柔性管理理論框架

財務柔性管理就是根據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 對企業融資、投資、理財政策和預算管理進行安排和協調, 以適應企業戰略發展需要。 財務柔性管理是一種基于環境變遷的動態性管理和戰略性管理, 具有動態性、長遠性和全局性特征, 其本質是戰略型財務管理, 是支撐企業戰略變革和戰略實施的必要手段。 財務柔性管理的邏輯起點是環境不確定性, 環境的不確定性將促使企業不斷進行戰略調整。 戰略調整將導致企業財務資源的獲取與配置發生改變, 靈活的財務政策和財務資源的動態組織協調將成為企業戰略調整的重要支撐, 財務柔性管理是企業管理視角的財務柔性, 是新經濟時代企業的戰略型財務管理。 可見, 環境不確定性倒逼企業進行戰略調整, 而戰略調整要求企業具有管理靈活性, 管理靈活性又要求企業具有財務柔性。

王愛群、唐文萍[12] 發現, 企業面臨的環境不確定性越高, 其財務柔性越大。 DeAngelo等[13] 強調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環境變化的能力即為企業柔性, 企業柔性在財務上體現為財務柔性, 它能夠滿足企業在未來出現意外的盈余下降和面臨有利的投資機遇時的資金需求, 財務柔性水平反映了企業對環境不確定性的反應和利用程度。 可見, 財務柔性能夠滿足企業管理靈活性對資源獲取和配置的要求, 為滿足企業具有管理靈活性而進行的融資結構、投資方式、理財政策、預算管理等方面的合理安排與協調就是財務柔性管理。 財務柔性管理不僅具有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沖擊的“預防”功能, 而且具有綜合協調、整合企業內外部財務資源, 促進企業戰略調整的“利用”功能。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 本文構建了“環境不確定性—戰略調整—管理靈活性—財務柔性”的財務柔性管理理論框架, 以反映環境不確定性與財務柔性的理論關系, 如圖1所示。

環境不確定性主要包括企業面臨的技術不確定性、市場不確定性和組織不確定性以及宏觀經濟環境與政策的不確定性等。 企業戰略調整是基于環境不確定性對企業戰略目標、組織結構進行調整, 然后重新進行資源獲取與重構。 管理靈活性是指企業要平衡短期與長期、內部與外部的多元目標, 并在管理目標、資源配置和管理協調方面具有較強的靈活性。 財務柔性主要體現在財務資源柔性與財務協調柔性兩個方面, 前者是指企業能夠獲得財務資源, 后者是指企業在財務資源配置、財務政策和預算管理等方面具有靈活性。

“環境不確定性—戰略調整—管理靈活性—財務柔性”是由企業外部環境變量與內部組織行為組成的管理系統, 其中從環境不確定性到戰略調整和管理靈活性, 是環境不確定性引致的企業戰略與管理行為變革。 該系統是具有雙向互動關系的作用機制, 即環境不確定性可倒逼組織行為調整, 同時組織行為的主動調整可使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遷。

三、基于環境不確定性的財務柔性內涵擴展與測度

(一)財務柔性內涵擴展

現有關于財務柔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財務柔性的融資約束緩解作用, 以應對惡劣的融資環境, 對于財務柔性的測度大多采用單一指標或綜合采用多個指標。 動態理論認為, 企業并非外部環境的被動接受者, 其會主動進行戰略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這種主動調整企業目標和資源重構的能力即為企業的動態能力。 趙華等[14] 指出, 財務柔性不僅是適應財務環境和系統不確定性、有效管理企業財務風險的綜合調控能力, 而且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是有利于財務資源優化配置及管理財務風險的一種長效機制。 也就是說, 財務柔性不僅有助于解決企業融資約束問題, 還具備通過協調、整合企業財務資源, 促進企業戰略調整, 平衡企業發展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功能。

但是, 現有研究鮮有從戰略調整角度分析財務柔性的能力特征。 大多數研究證明了在非金融危機時期財務柔性能夠促進企業發現潛在的商業機會, 重新進行資源組合, 支持企業進行戰略調整, 而忽視了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財務行為的重要影響以及財務行為對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重要支撐作用。 由于缺乏對環境不確定性、戰略調整與財務柔性邏輯關系的理論研究, 導致對財務柔性內涵的理解過于狹隘, 也不利于對企業財務柔性管理進行理論指導。

本文認為, 財務柔性不僅能夠在金融危機時期解決企業融資約束的問題, 發揮“預防”功能, 而且可以在非金融危機時期通過財務政策、預算管理等解決企業財務資源重構與重新配置的問題, 發揮“利用”功能。 基于財務柔性的“預防”屬性和“利用”屬性, 同時借鑒Sanchez[7] 的研究, 本文將財務柔性分為財務資源柔性和財務協調柔性兩個維度。 財務資源柔性體現了財務柔性的資源特征, 反映了企業能夠快速低成本地獲取所需要的財務資源, 以幫助企業在金融危機時期或陷入財務困境時渡過難關, 發揮了“預防”屬性功能, 是財務柔性的靜態表現。 財務協調柔性體現了財務柔性的能力特征, 反映了企業能夠協調整合現有的財務資源, 從而進行戰略調整, 發揮了“利用”屬性功能, 是財務柔性的動態表現。

事實上, 早期學者的研究主要關注通過超額現金持有、低杠桿等保持企業財務柔性, 但由于過多現金和低負債會給管理層更多的自由裁量權, 增加了管理層的代理成本, 因此后期學者的研究開始關注通過多項財務政策聯合以保持企業財務柔性。 以DeAngelo等[13] 為代表的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財務柔性理論, 擴展了其內涵, 如果僅僅使用單一指標衡量財務柔性就會失之偏頗, 只有采用多方面的指標和量表開發的方法對財務柔性進行度量, 才能準確刻畫新常態時期財務柔性的深刻內涵。

當前, 投資靈活性、預算靈活性、經營杠桿和非經營杠桿、戰略資本動員、動態定價或風險調整定價形式的定價靈活性、目標定價和價值工程形式的成本彈性, 以及管理企業所有風險的財務靈活性的組合對于企業不斷進行戰略調整至關重要。 因此, 對財務柔性的測度要摒棄傳統狹隘的觀點, 即過于關注財務資源柔性而忽略財務協調柔性, 而要將“預防”屬性與“利用”屬性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資源與能力相結合, 綜合考慮財務資源柔性和財務協調柔性, 采用量表開發的方法進行測度。

(二)財務資源柔性測度

Arslan-Ayaydin等[15] 研究發現, 公司會利用戰略性低債務和囤積大量現金儲備來提高其償債能力, 為未來不完全預期的投資機會提供資金。 可見, 零杠桿和低杠桿政策是由建立和保持財務資源柔性的愿望驅動的。 財務資源柔性意味著資源可以有多種可自由決定的用途, 以支持企業的動態發展, 這些可自由決定用途的資源給予了企業試驗的空間, 從而有助于新產品的開發。

高流動性是企業財務柔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資源的特殊性和靈活性對資源進行分類, 現金是最靈活的資源。 Bonaimé等[16] 通過現金持有率、杠桿率、企業獲取和重組其低成本融資的能力等衡量了企業的財務靈活性。 目前大部分學者采用現金柔性、負債柔性等單一或綜合指標來衡量財務柔性, 但這種衡量方法只是抓住了企業獲取財務柔性的手段, 沒有把握財務柔性的本質特點。 例如, Sufi[17] 指出信貸額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限制, 但是現有文獻很少將信貸額度作為企業財務柔性的量化指標。 無論是超額現金持有、低杠桿還是信貸額度, 其最終都強調企業快速低成本地獲取財務資源的能力, 本質上都屬于財務資源柔性維度。

Wright和Snell[18] 指出柔性作為一項管理任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變化(或范圍)、時間(或速度)和成本, 變化或范圍是指企業擁有的應對環境需求的能力的數量。 曾愛民[19] 提出財務柔性的測量應該綜合考慮數量、敏捷性和成本三個維度。 其實這三個維度本質上仍然都屬于財務資源柔性這一維度, 即從數量、時間和成本三個方面強調企業獲取財務資源以支持企業發展戰略。 財務資源柔性是企業財務柔性的靜態表現, 其體現了企業的一種財務狀態, 這種財務狀態能夠保證企業快速低成本地獲取足夠的財務資源以應對外部環境的意外沖擊。

因此, 本文對財務資源柔性維度采用以下量表進行測量: ①企業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與企業戰略調整; ②企業能夠快速獲得資金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與企業戰略調整; ③企業能夠低成本地獲得資金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與企業戰略調整。

(三)財務協調柔性測度

財務協調柔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協調企業各方利益關系和財務資源配置, 靈活安排多種財務政策, 靈活進行預算管理。

1. 財務協調能力。 許多學者強調了企業關系協調在企業創新績效中的作用, 原因在于, 在企業創新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 特別是在開放式創新過程中, 企業不但面臨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 還面臨組織間合作與部門沖突的不確定性, 企業可能還需要在不同的創新模式(如探索性創新與開發性創新)之間進行切換, 應對這些不確定性與創新模式轉換需要企業資金管理的調整。 而在資金管理調整過程中必然涉及組織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 關系協調順暢對組織的正常運轉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組織關系協調是否快速、合理關系到企業能否適應環境變遷。

趙華等[14] 指出, 協調能力是指財務系統整合財務資源和信息的能力、控制自身財務行為活動的能力、均衡財務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協調利益相關者關系的能力, 是一種“以調促變”的能力。 王小娟和萬映紅[20] 認為, 企業的協調能力是其獲得關鍵資源(如技術、組織、環境、個體等)的重要推動力, 是協同各種資源要素從而促進創新實踐的一種能力, 而財務資源協調在諸多資源要素協調中具有最重要的意義。 Evans[10] 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組織柔性框架, 并強調了流動性的重要性, 這是因為: 在環境發生變化之前, 流動性提供了影響環境的能力; 在環境發生變化之后, 流動性允許公司進行必要的調整, 并提供了吸收干擾的能力。

財務柔性允許組織改變現有財務資源的基礎(整合、重新設計、增加和釋放), 創造新的財務資源配置, 從而產生競爭優勢。 從本質上來說, 財務協調能力是企業動態能力在財務資源配置上的具體表現, 當企業面對環境不確定性時, 需要進行財務資源的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 以符合企業戰略調整的需要。

2. 財務政策靈活。 具有較高財務靈活性的公司可能采取多種財務政策, 或者遵循有利于盈利的財務政策。 有學者將財務靈活性與公司回購股票的方式相聯系, 具有財務柔性的企業在股利政策方面更加偏好股票回購而不是支付現金股利, 因為股票回購給管理層在支付時點與數量的決策上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 具有實物期權價值。 具有較強財務柔性的公司在股利政策方面的具體表現為: ①支付股息的傾向較低, 派息比率較低; ②更傾向于省略股息; ③當現金分配給股東時, 傾向于股票回購而不是紅利。 還有研究發現, 財務柔性在支付、資本結構和流動性等財務決策中起著核心作用。

Steffen等[21] 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衡量股東對財務靈活性的價值, 并將分析擴展到公司財務政策的所有維度(支出決策維度、資本結構決策維度與現金決策維度), 發現這種方法能夠更徹底地理解財務柔性與公司財務決策之間的聯系。 國內學者曾愛民等[22] 同樣指出, 單一財務政策難以在滿足企業財務柔性需求的情況下不損害企業價值, 只有結合現金持有、財務杠桿、支付等多項財務政策, 才能既不損害企業價值, 又能滿足財務柔性需求。 另外, 優化企業負債結構也是獲得財務柔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 在融資工具選擇、融資擔保選擇、債務約束條款制定等方面均考慮財務柔性, 以便為企業后期財務資源的獲取和協調提供一定的靈活性。

綜上可知, 財務政策靈活性反映了企業在制定各種財務政策時, 綜合考慮企業的成本與收益、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盈利性與安全性的平衡關系, 確保企業能夠應對可以預見的意外情況, 維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 預算管理靈活。 盡管預算編制和執行是具有剛性的, 但是在外部環境、組織戰略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 企業需要靈活調整預算。 Chenhall[23] 批評預算有可能扼殺創新和學習, 因為預算控制的框架鼓勵個人主義、等級依賴性、風險厭惡和工具性。 Lambert和Sponem[24] 也認為預算控制行為是創新和學習的對立面, 他們甚至主張廢除預算控制制度, 因為這種制度是企業在信息化時代謀求變革的障礙。 新的管理技術是為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而發展起來的, 但如果管理行為被預算的無形力量所束縛, 就無法成功實施。 解決的辦法是既要企業各個部門承擔相應的責任, 同時又不能扼殺企業的創新與學習能力。 預算管理靈活性成為企業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促進企業戰略調整的必要手段。

為了實地了解預算管理對企業戰略調整的影響, 筆者分別對A、B、C三家公司進行了深度訪談, 這三家公司均表示, 靈活調整預算是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進行戰略調整的必要管理手段, 是體現企業財務靈活性的一種常見的管理行為。

A公司認為,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 由于經營環境、市場變化或其他特殊原因影響預算執行時, 例如當一項或幾項因素向著劣勢方向變化, 影響目標利潤的實現時, 在挖掘與目標利潤相關的其他因素的潛力或采取其他措施均無法彌補的情況下, 項目公司可以提出預算修正分析報告, 并詳細說明修正原因以及對今后發展趨勢的預測, 經集成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批后可對預算進行修正, 有較大影響的需報集成管理中心董事會批準。 如果市場行情較好, 超出預期, 也應做出預算調整。

B公司提出,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 由于國家重大政策的變化、不可抗力因素、市場形勢變化以及公司經營戰略變化等, 致使預算編制基礎不成立, 或者將導致預算執行結果產生重大偏差的, 可以調整預算。

C公司提出, 只有在國家相關政策發生重大變化, 國家行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動, 公司組織、戰略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方可調整預算。

從三家公司的調研結果來看, 均強調了在環境發生變化、企業進行戰略調整時調整預算的必要性, 靈活進行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剛性預算具有很多負面作用, 剛性預算可能限制創新和學習, 導致企業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 相反, 靈活預算是根據環境和戰略進行調整, 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可以確保企業資源配置符合企業戰略調整的需要。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闡述, 本文對財務協調柔性維度采用以下量表進行測量: ①企業能夠迅速進行財務資源協調, 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與企業戰略調整; ②企業能夠靈活安排財務政策, 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與企業戰略調整; ③企業能夠迅速調整預算, 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與企業戰略調整。

根據以上理論分析, 本文將財務柔性分為財務資源柔性和財務協調柔性兩個維度。 對財務柔性的測度則是基于這兩個維度, 從企業獲取財務資源的數量、時間和成本三個方面衡量財務資源柔性, 從企業的財務協調能力、財務政策靈活和預算管理靈活三個方面衡量財務協調柔性。 具體如圖2所示。

四、研究結論與不足

本文在分析“環境不確定性—戰略調整—管理靈活性—財務柔性”理論關系的基礎上, 擴展了財務柔性的內涵, 提出財務柔性不僅可以在金融危機時期發揮其“預防”屬性功能, 而且可以在非金融危機時期發揮其“利用”屬性功能。 財務柔性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企業融資約束問題, 還具備通過協調、整合企業財務資源, 促進企業戰略調整, 平衡企業發展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功能。 據此, 將財務柔性細分為財務資源柔性與財務協調柔性兩個維度, 并對這兩個維度進行探索性的測度。

本文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從環境不確定性到財務柔性, 雖然進行了相應的理論分析, 但是兩者之間的路徑分析還需要深入挖掘相應的理論基礎, 完善兩者之間關系的邏輯鏈條; 二是關于財務柔性的測度還需要通過調研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以驗證財務柔性測度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 1 ] ? Kennedy S., Whiteman G., Ende J.. Radical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The power of strategy and open innovation[ J].Long Range Planning,

2017(1):712 ~ 725.

[ 2 ] ? Bernardo A., Cai H., Luo J.. Motivating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n a firm[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3):1089 ~ 1118.

[ 3 ] ? Combe I., Combe I. A., Rudd J. M.. Antecedents to strategic flexibility[ 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12(10):1320 ~ 1339.

[ 4 ] ?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7):509 ~ 533.

[ 5 ] ? Damayanthi S., Gooneratne T.. Institutional logics perspective in management control research: A review of extant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Organizational Change,2017(4):520 ~ 547.

[ 6 ] ? Singh J. V.. Performance, slack, and risk taking i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6(3):562

~ 585.

[ 7 ] ? Sanchez R.. Understanding competence-based management: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five modes of competence[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1):518 ~ 532.

[ 8 ] ? Bisbe J., Malagueno R.. Using 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Does it work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 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12(5):296 ~ 311.

[ 9 ] ? Sushil. Strategic flexibility: The evolving paradigm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J].Global Journal of Flexible Systems Management, 2015(2):

113 ~ 114.

[10] ? Evans J. S.. Strategic flexibility for high technology maneuve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1(1):69

~ 89.

[11] ? Hansen S. C., Otley D. T., Van der Stede W. A.. Practice developments in budgeting: An overview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3(2):95 ~ 116.

[12] ? 王愛群,唐文萍.環境不確定性對財務柔性與企業成長性關系的影響研究[ J].中國軟科學,2017(3):186 ~ 192.

[13] ? DeAngelo H., DeAngelo L.. Capital structure, payout policy, and financial flexibility[Z].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Working Paper,2007.

[14] ? 趙華,張鼎祖.企業財務柔性的本原屬性研究[ J].會計研究,2010(6):62 ~ 69.

[15] ? Arslan-Ayaydin ?., Florackis C., Ozkan A.. Financial flexibility,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financial crises[ 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14(2):211 ~ 250.

[16] ? Bonaimé A. A., Hankins K. W., Jordan B. D.. The cost of financial flexibility: Evidence from share repurchases[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6(5):345 ~ 362.

[17] ? Sufi A.. The real effects of debt certification: Evidenc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bank loan ratings[ 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

(4):1659 ~ 1691.

[18] ? Wright P. M., Snell S. A.. Toward 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exploring fit and flexibility in strategic human-resource managemen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4):756 ~ 772.

[19] ? 曾愛民.財務柔性與企業投融資行為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1 ~ 184.

[20] ? 王小娟,萬映紅.客戶知識管理過程對服務產品開發績效的作用——基于協同能力視角的案例研究[ J].科學學研究,2015(2):264 ~ 271.

[21] ? Rapp M. S., Schmid T., Urban D.. The value of financial flexibil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4

(9):288 ~ 302.

[22] ? 曾愛民,張純,朱朝暉.西方財務柔性理論最新研究進展[ 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10):43 ~ 54.

[23] ? Chenhall R. H..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design within its organizational context: Findings from contingency-based research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3(3):127 ~ 168.

[24] ? Lambert C., Sponem S.. Roles, authority and invol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function: A multiple case-study perspective[ J].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11(3):565 ~ 58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