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卜辭所見的雀族及其相關問題

2020-06-19 07:41王建軍杜佳浩
中州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商王

王建軍 杜佳浩

摘 要:殷卜辭記載的國族(今鄭州地區)中,以雀族辭例最為豐富。甲骨卜辭的資料表明,雀的主要活動圍繞商王命令而行,表現在參與戰爭、主持祭祀,承擔納貢、勤勞王事等義務,雀族與商王國關系較為密切,雀應是殷商南土一個從王族獨立后自立為分支家族的族長。雀族作為商王國一個區域性的中心,其與分布于鄰近地區的五族之間已形成一個網狀化的大族群,但它們之間曾存在軍事征伐關系并對商王室盡有一定的義務。

關鍵詞:殷卜辭;商王;雀族

殷卜辭所見雀族①的材料非常豐富,內容涉及面廣,諸多辭例反映出雀常受商王的委派出征討伐,參與重要的祭祀活動,重視農業生產,常行田獵并向商王貢納龜甲等物品,深受商王的信任,過去學界多有探討②。不過,學界關于雀族與商王室及周邊部族關系的研討尚嫌不足,學者們雖已利用卜辭的分類,但在借鑒分類研究成果方面仍有不足之處。鑒于此,我們擬結合分類的最新研究成果③,加強對雀與商王及相關族群之間內容的考察,以期能夠對殷商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雀族主要活動

“雀”字在師賓間類④、賓一類、賓二類卜辭中,是一位比較重要的部族族長名(地名或族氏名),但到了賓三類則比較少見。黃天樹、彭裕商兩位先生曾將該字形列入他們的特征字表,并分別劃進賓一或賓二類。⑤關于雀族的地望,學界主要有兩種說法:丁山先生認為應即《穆天子傳》所言之“雀梁”,當近于河南滎澤縣(今鄭州市古滎鎮)之滎水。鄭杰祥、饒宗頤先生從其說,鄭先生還進一步考證,黃雀溝即今鄭州市西北郊的賈魯河,雀梁也當在此地。而鐘柏生先生認為應在今山西南部或河南省西北角。⑥綜合卜辭相關內容,我們認為,丁山與鄭杰祥先生的看法是正確的。

卜辭所見與雀族相關的辭例甚多,共有255版。雀族的主要活動有征伐、祭祀、貢納、農業、田獵以及葉王事等。

1.征伐

征伐類是雀族活動中最多的一批材料,在賓組中共見有58版,⑦其中師賓間類22版,賓一類29版,賓二類7版。參下揭卜辭⑧:

(1)…雀翦祭□? 《合集》6965師賓間類

(2)□□卜,殼貞:…缶其翦雀? 《合集》6989賓一類

(3)庚寅卜,殼貞:乎(呼)雀伐猷? 《合集》6931賓一類

(4)乙巳卜,爭貞:雀獲亙?/乙巳卜,爭貞:雀弗其獲亙?/辛亥卜,殼貞:雀〔其〕獲亙? 《合集》6952正賓一類

(5)戊午卜,殼貞:雀追亙…/戊午卜,殼貞:雀追亙,?(有)獲? 《合集》6947正賓一類上揭例(1)為師賓間類卜辭,是商王武丁執政不久命雀分別對微、祭兩部族采取的軍事行動,卜問是否能夠獲勝。例(2)卜問缶方是否對雀造成危害。例(3)卜問商王是否命雀攻伐猷。上揭例(4)(5)皆為賓一類卜辭。

在雀族征伐類辭例中,攻打亙方的辭例數量最多,它們之間的戰事亦持續了較長時間。雀與亙兩族緣何會發生激烈的戰事?我們從《合集》20093中找到了一些線索。其辭曰:“癸亥卜:亙其夕征雀?/癸亥卜:亙弗夕征雀?”這是一版師歷間類卜辭,亙對雀的入侵應該發生在武丁執政不久,當時亙族是具有一定軍事實力的。當武丁的王位得到鞏固之后,即委派雀征討亙。上舉辭中的“追亙”“獲亙”“亙”等,都充分說明了當時雙方角逐后的戰爭結局。在賓二類甲骨中,屢見亙貞之辭,很顯然這是亙在遭受戰爭失敗,且被雀征服之后才成為貞人的。在賓二類亙貞辭例中經常見有子商、婦妌、方、望乘、下危等人物或方國,加之與婦好生活的年代相參照,可推知此類占卜的年代,大致相當于武丁執政的中晚期。因此,我們認為亙與雀在發生戰爭之前,亙與商王國關系比較疏遠,只是在經過戰爭之后,才得到商王的信任與重用,并使其成為王室貞卜集團中的重要一員。此外,雀族還對敖、祭、目、戉、微等族進行過征伐。

2.祭祀

雀作為商王的一位重臣,常被召喚主持或參加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此類在賓組中共見有21版,其中師賓間類1版,賓一類16版,賓二類4版。請參下列諸辭:

(6)貞:勿乎雀酒⑨于河五十牛? 《合集》1140正賓一類

(7)己亥卜,內:翌辛丑乎雀酒河…/翌辛丑乎雀酒河卅… 《合集》4141賓一類

(8)戊戌卜,殼〔貞〕:乎雀…燎…十牛? 《合集》4142賓一類

(9)己丑卜,爭貞:亦乎雀燎于云犬?/貞:勿乎雀燎于云犬?/乎雀用三牛? 《合集》1051正賓二類

(10)辛未卜,爭貞:翌癸酉乎雀燎于岳? 《合集》4112賓二類

上舉辭例都是商王呼召雀代行祭祀,祭祀的對象有河、云、岳和日;使用的祭法:祭祀河神用酒祭(具體祭法不詳),祭祀岳神和云神用燎祭,祭祀日神用剛祭;所用的祭牲有野生牛、尨以及圈養的羊牲,數量有一、三、十、五十不等。由此可見,商王令雀祭祀的都是自然神,使用的祭法和祭牲的規格并不算太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卜辭中雀曾受委派祭祀河神和岳神,⑩而大部分情況下這些活動都是由商王親自主持的,足見雀在商王國中的地位之高,并深得商王的寵信。卜辭中常見祭日神,殷人不但籠統地祭祀日神,而且還特別注重對日神的出和入進行祭祀。B11例(9)卜問是否令雀向云神行燎祭并致以犬,但此犬字寫法特殊,犬腹飾有兩短豎筆,或釋為“尨”。在雀參與的祭祀中僅見此一例向云神致祭。該版還有商王卜問雀是否能打敗祭族的辭例。由此推測,雀向云神致祭很有可能是出征前舉行的一種儀式。另外,該版反面右甲橋上刻有“雀入三”,表明這是雀族向商王室貢納的龜甲,以該族進獻龜甲占卜該族事務,實屬少見。

3.貢納

雀族多次向商王朝貢納龜甲等物品,其數量之多,為其他國族所少見。此類在賓組中共見有51版,其中師賓間類4版,賓一類29版,賓二類15版。B12參下揭諸例:

(11)己巳卜:雀不其以猱?/戊辰卜:雀以象?/戊辰卜:雀不其以象?十二月。/戊辰卜:雀以象?/戊辰卜:雀不其〔以象〕?/己巳卜:雀取馬以?/己巳卜:雀以猱?十二月。 《合集》8984師賓間類

(12)雀入二百。 《合集》2399反賓一類

(13)雀入三十。 《合集》6928反賓一類

(14)雀入十。才(在)□。 《合集》8459反賓一類

(15)雀入百五十。 《合集》14209反賓一類

(16)雀入二百五十。 《合集》722反賓二類

(17)雀入龜五百。 《合集》9774反賓二類

(18)雀入百。 《合集》14130反賓二類

上揭辭中的“入”“以”二字,皆表貢納之意。經整理發現,雀族貢納的物品大部分為龜甲,且數量較大,多在百版以上,入貢二百五十版的次數最多,“雀入二百五十”的記錄,可以明確的就有22例;由例(17)可知,此次入貢龜甲五百版,這是單次入貢數量最多的。雀地鄰近古滎澤,物產豐富,雀族貢納如此多的龜甲,其經濟實力可見一斑。

例(11)是在十二月的戊辰和己巳兩天,貞人多次卜問雀是否入貢猿猱、大象以及馬匹。同版還記載,在癸亥日商王親自卜問夢見了先王成(即成唐,又稱成湯,廟號為大乙),是否向大甲致侑祭,并向神靈詢問戈地是否會有好年成。由此推測,戈地禾稼的豐歉與雀能否入貢,皆關聯著此次對先王祭祀的這件大事。

4.田獵

卜辭記載雀族從事田獵活動的材料較多,內容也較為豐富。雀地距殷都應該有兩三天的行程,這里有比較發達的田獵區,諸多辭例也反映了商王關注雀族田獵的情況,有時還親自問卜。茲錄之如下:

(19)己未卜:雀隻(獲)虎?弗隻?才(在)而。一月。 《合集》10201賓一類

(20)己未卜:雀隻虎?弗隻?一月。 《合集》10202賓一類

(21)甲□〔卜〕,殼〔貞〕:雀□弗其擒麋?/…〔雀〕…〔麋〕? 《合集》10351賓一類

(22)壬戌卜,賓貞:雀〔擒麋〕? 《合集》10352賓一類

(23)戊戌卜,王貞:其令雀田于□? 《合集》10567賓一類

(24)壬戌〔卜〕,□貞:雀…擒不…十月。 《合集》10770賓二類

上揭例(19)(20)是關于雀會不會“隻虎”的問卜。我們注意到,以上對貞卜問所使用的都是否定詞“弗”,很顯然這是對“隻虎”的可能性或事實做出的表達。例(21)(22)分別由貞人殼、賓卜問雀會不會“擒麋”?!扒堋?,有可能是使用網捕,他辭還見有狩、焚、逐、阱、網、射等田獵方法。以上所署的月份有一月、十月和十一月,這是殷人慣于“春獵”的一些可靠證據。

總之,雀人通過田獵,一方面可以練兵,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王室及臣民提供日常所需的肉食品,野獸的毛、皮、骨、角是手工業的原材料,通過田獵活動也能夠減少野獸對開發較晚地區人、畜及農作物的危害等。

5.雀來、雀至、葉王事

管理商王朝的內外事務,離不開王朝官員以及各部族首領的支持和參與。卜辭中的“雀來”“雀至”與“葉王事”充分反映了作為殷商屬國的首領,雀的很多活動都是與商王國密切相關的。請參:

(25)己酉卜,王:[雀]來今□?九月。 《合集》4144師賓間類

(26)丙午卜:己酉雀至? 《合集》4146師賓間類

(27)癸未卜:雀不其來射?/癸未卜:今一月雀亡其至? 《合集》5793師賓間類

(28)癸□卜,爭貞:雀來? 《合集》4119賓一類

(29)□午卜:勿[乎]□眔雀先來? 《合集》4305賓一類

(30)□辰卜:令〔雀〕往,葉王事? 《合集》5444賓一類

上揭辭例中,卜問“雀來”“雀至”。一般認為“來”與“至”義相近,皆表到達之義,但二者也有區別,卜辭中的“來”表示商王期待某人到某地;而“至”說明某人已到達某地的事實。在例(26)(28)中商王卜問雀“來”“至”的目的地很可能是商王都,但究竟為何事而“來”或“至”尚不清楚。例(30)中的“葉王事”意為勤勞王事,此“事”內涵較寬,既可指征伐、祭祀,亦可指田獵、耕作以及屯戍等。上揭辭例表明,雀與商王室來往密切,且常勤勞王事,雖不清楚具體參與何事,但足以說明雀在王室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

綜上,卜辭中雀族參與和主導商王國的活動比較多。據統計,在賓組卜辭中共有255版,其中師賓間類69版,賓一類141版,賓二類40版,賓三類2版。尤以師賓間類和賓一類的材料最為豐富,這說明雀族活躍的年代主要在武丁執政的早、中期及晚期偏早段,諸多辭例揭示出雀族與商王室的關系比較親近,雀應該是一位很受武丁器重的王室要員。

二、雀與商王的關系

前文已對雀(或雀族)的主要辭例進行了梳理,從中不難看出,在商王國實現“富強中興”的關鍵階段,雀深得商王武丁的信任與支持,參與了很多王室活動,并殫精竭慮地完成武丁交付的各項重大任務??梢哉f,雀為“武丁中興”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關于雀的身份以及他與武丁之間非同尋常的關系,業已受到學界的廣泛討論。B13張惟捷先生在參照諸家之說的基礎上認為:雀在政治地位上握有重權,與商王具有緊密的血緣關系。其身份當以武丁異母兄弟、從兄弟的可能性較大。B14下面,我們結合前述的內容,從三個方面對此問題加以探討。

1.武丁“禦雀”于父乙、兄丁和母庚

《合集》4114、4116、13892分別記載了武丁“禦雀”于父乙、兄丁和母庚。這是武丁為雀祓除災禍而向三位近親神主舉行的禦祭。依據字體,此三片都是武丁執政中期偏早段的賓一類卜辭。除雀之外,武丁還為諸多“子某”“婦某”用禦祭禳災,這些禳災的對象多為王室成員。卜辭雖未見“子雀”之稱,但學界推測,這可能與雀在王族中的身份已產生變化具有關聯。林沄先生曾說:“一般說來,如果獨立成立分支家族之后,即使與時王關系很近的人(比如王的兄弟、叔伯),就不再稱子某了?!盉15對此,我們可將林先生的闡釋歸納兩點:其一,確認雀與時王是直系親屬關系;其二,強調雀是已經自立為分支家族的族長。因此,我們認為,林先生的這一論斷,是對該問題在學術研究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當雀身染疾患時,武丁祈求近親鬼神,為他禳災,并使之享受與其他王室貴胄同樣的禮遇,其情其理都合乎卜辭記載的實際情況。

2.武丁授予雀軍事重權

武丁執政初期,當時眾敵環伺的處境與他力圖征服天下的決心,導致戰事頻發。通過對賓組卜辭的系聯,現已整理出商王國共與50多個方國發生過戰爭,僅武丁委派的將領就有20余人,雀是其中較為顯赫的一位。B16賓組反映雀參與或指揮的戰爭共有58版,被雀攻打的方國有19個,其中師賓間類有6個,賓一類有11個(含2個重復的),賓二類有7個(含3個重復的)??梢?,雀在武丁執政時期,不僅政治地位高,而且還握有軍事重權。事實上,在處理與敵對方國關系的問題上,武丁多委派子某、婦某以及雀等王室成員出征討伐,這種依靠神權與族權強化王權的措施,不僅使商代的宗法逐漸得到完善,而且也是戰爭取勝的重要法寶。

3.商王授予雀或家族成員“侯”“男”之爵以及“亞職”

據研究,殷商時期的社會組織主要是基于血緣關系而行使政治權威的。武丁執政后,商王室的宗法仍按血統、嫡庶的法則而運作。在一定程度上,使王室的繼承法以及其他相應的原則得到落實。卜辭中的“雀侯”(《合集》19852)、“雀男”(《合集》3452)就是雀族族長的爵稱。在談到卜辭中的侯、甸、男、衛時,裘錫圭先生認為,這幾種名稱都是由職官名演變而成。在得到中央王朝的承認之后,一些臣屬方國的君主才被授予這些諸侯稱號。B17沈建華先生認為,這些諸侯名稱的出現是商王朝“封建”的結果。分封“實質上是宗族的分立,商王通過分封將同姓、異姓、大小宗分立,而封為諸侯、臣、伯、子、男”,用以“藩屏于商王國周圍抵御外來侵略”B18。裘、沈兩位先生的觀點,都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卜辭中亦見有“亞雀”(《合集》5679、22092、21623、21624),亞雀頻繁地參加商王授命的軍事、祭祀、占夢等活動,說明其與商王的關系肯定很密切。關于“亞”這一名稱,郭沫若先生認為“殷有官職曰亞”B19。姚孝遂先生在談及“亞”字的使用問題時,曾明確指出,亞字可用表宗廟名相主次之次的意思。王蘊智先生更進一步認為,亞字“習見用為官職名。在商代亞職所授對象多為部族的首領,其中亦包括像王子這樣的同姓貴族和像卜師這樣的朝中要員受封于某地而稱亞者”B20。這些看法,都是比較合理的。

綜上,卜辭表明雀族與商王室的關系親近,從武丁執政時期,雀從王族獨立而成為分支家族,并領有自己的封地。在風云變幻的“中興”時期,雀在政治上握有重權,常受武丁委派四處征伐。雀族人還有“侯”“男”之爵稱,“亞雀”在商代亞職貴族中說不上十分顯貴,但與商王的關系肯定很密切。

三、雀與祭、敖、奠、曼、虢各族之間的關系

雀與祭、敖、奠(鄭)、曼、虢各族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下面我們通過卜辭的系聯分別進行探討。

1.雀與祭的關系

雀與祭見于同版的辭例,請參下揭:

(1)…雀翦祭□? 《合集》6965師賓間類

(2)□申卜,□貞:雀〔翦〕祭? 《合集》6966師賓間類

(3)壬辰卜,殼貞:雀翦祭?/壬辰卜,殼貞:雀弗其翦祭?三月。/壬寅卜,殼:雀弗其翦祭?三月。 《合集》1051正賓二類

(4)…[翦]祭… 《合集》7905賓二類

(5)貞:翌庚子勿□?二月。才祭。 《合集》7904賓一類

上揭例(1)至(4)皆與雀族征伐祭族有關,時代相對偏早。從現已整理的材料來看,對祭作戰的將領只見有雀。例(5)辭中的祭,作地名,時代相對偏晚,此乃祭族被征服后所卜。上揭辭例均是雀族征伐祭族,分別屬師賓間類和賓二類,則兩族間發生的戰事主要出現在武丁執政中期的偏早段和中晚期之交。從缺失的殘辭中,我們認為,商王對祭族的關注度不及其他國族的根本原因,或許是祭族相對弱小一些。雀與祭是征伐與被征伐的關系,且參與作戰的將領只見有雀,這說明兩族可能相距較近。其他有關祭的辭例中,祭作為地名,不見與雀同版。祭族的地望,胡厚宣先生考證就在周代祭國所在地,即《括地志》所載鄭州管城縣東北十五里之祭城,B21陳夢家、鄭杰祥先生從之。B22顧萬發先生通過考古發現的商、周時期的大口尊和陶鬲,認為此即周代祭國之都城。B23這說明殷人可能在此居住,殷商時期的祭族可能就位于此地。

從上舉《合集》7904(賓一類)以及與其同時代的《合集》32677(歷一類)中,可以看出商王武丁出行到祭地。此時的祭族經雀屢次征討已經臣服,其屬地便很快歸入商王國的版圖。

2.雀與敖的關系

殷商時期敖B24曾為商王國的敵對部族,商王委派將領雀征伐敖。參下揭:

(6)壬申卜,貞:雀弗其克翦敖?/壬申…克…敖? 《合集》53B25師賓間類

(7)壬申卜,[貞]:雀克翦…敖? 《合集》19193師賓間類

上舉辭例中,敖皆為被征伐對象,商王卜問能否打敗敖,委派的將領主要是雀。在與敖發生戰事的其他甲骨中,亦見弜等將領。此類卜辭大多屬師賓間類,時代明顯偏早,大致處于武丁執政中期的偏早階段,當時敖曾是商王國的勁敵。關于敖族的地望,丁山先生認為在黃河南岸的敖山(今為鄭州邙山)附近B26,劉釗和鄭杰祥先生亦主此說B27,其地當在今鄭州市古滎鎮西北的黃河南岸。另據《合集》5810(師賓間類)載:“丙戌卜,貞:弜師才(在)敖不水?”該辭卜問弜族軍隊是否在敖地的不水。商王派遣弜軍在攻打敖族時可能駐扎在不水一帶。

3.雀與奠的關系

“奠”字在卜辭中有時用作地名、人名或國族名,有時假為“甸”,有時還用作祭名。B28奠作人名、地名和國族名時,多認為即后世的“鄭(今簡化作鄭)”。雀與奠見于同版的辭例較少,可參:

(8)□□卜:奠…雀…允… 《合集》8011師賓間類

(9)丙辰卜,在奠貞:今日王步敖,亡災? 《合集》36772黃組

例(8)是一版商王武丁執政早期的師賓間類卜辭。該辭僅存四字,大意可能是雀、奠兩族同時被商王武丁召喚從事一項活動,由辭中之“允”可知,當時商王預卜的方案,結果被采納了。此則說明奠與雀關系較密切,但具體如何,限于辭殘暫無法得知。另外,例(9)是黃組的一條卜步辭,該辭記載:丙辰那天貞人在奠地卜問,商王今日步于敖地,不會出現災禍吧。此可說明奠與敖的距離應該不算很遠。

奠族地望,學者們的看法不盡相同。彭邦炯先生認為即西周鄭國地,在今陜西華縣。B29鄭杰祥先生認為在春秋鄭國地,即《竹書紀年》所載鄭桓公所遷之“鄭父之丘”,在今河南新鄭市。B30綜合上舉辭例及敖族地望,我們認為鄭先生的觀點比較合理。

4.雀與曼的關系

雀與曼雖未見同版者,但因雀與敖、敖與曼同版關系的緊密聯系,故雀與曼亦當為近鄰。鄭杰祥先生考證曼地即春秋時期的鄭國鄤地,其地望大概在今滎陽汜水鎮南,B31王蘊智先生認為,曼地應在今河南汝州至新密市南的范圍內B32。關于敖與曼同版的系聯,請參:

(10)壬戌卜,爭貞:乞令曼壅B33田于敖侯?十月。 《合集》10923賓二類

(11)癸□〔卜〕,□貞:□令曼壅〔田〕于敖侯?十二月。 《合集》9486賓三類

(12)癸…貞:曼…敖侯? 《合集》3308賓三類

上揭例(12)辭殘,似與后兩條所卜內容相類。例(10)(11)卜問是否命令曼族族長率族眾與敖侯共同“壅田”,“壅田”當指農業生產活動。兩辭所署的時間分別為十二月和十月,這應是農事繁忙的季節,為了不誤農時,商王要求曼、敖兩族一起勞作。

5.雀與虢的關系

雀與虢未見同版者,但因雀與曼有同版關系,曼與虢亦有同版關系,故可推測雀與虢亦當鄰近,其與曼族見于同版的辭例,請參:

(13)乙未,爭貞:乎(呼)虢眔曼?八月。 《合集》4531賓一類

(14)…合…虢…五? 《合集》18187正賓二類

上揭例(13)辭,學界在類型劃分方面有不同看法B34,我們依據字體特征,將其劃在賓一類。B35該辭的大意:乙未日,貞人爭卜問是否召喚虢及曼?辭末所署的時間是八月。因記載簡略,商王交付的什么任務以及兩族如何行動都不太明朗。但該版內容足以表明,虢與曼兩族地位平等,關系密切,兩地相距亦不會太遠。

關于殷商時期虢族的地望,學界曾有探討。丁山先生引《穆天子傳》認為“虢與虎牢,誼本相因”B36。鄭杰祥先生認為虢地在古虢亭,也稱平咷城,即今滎陽市東北的廣武鎮南城村一帶。B37今南城村東南有南城遺址,遺址內現殘存若干段城墻,散存較多東周至漢代的陶鼎、盆、罐、豆及筒、板瓦殘片,陶罐上發現“平兆用器”戳記,B3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曾發掘出有商代青銅鼎、鬲、爵等。B39由此可見,該地曾有較高規格的商代聚落,此地西南緊鄰曼地,它應是卜辭中的虢地。此與據甲骨文所推定的情況相符,卜辭中的虢族地望當在今滎陽市的東北一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祭、敖、奠、曼、虢等五族分布于雀族周圍,它們之間的關系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雀與祭、敖同版,祭、敖曾與商王國敵對,而雀奉命征伐,并且是主要作戰將領,對征服祭、敖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表明雀與祭、敖曾是征伐與被征伐的關系,卜辭亦可證明在祭、敖臣服之后,不見與雀有直接關系。其二,曼、虢與雀不見于同版,從目前的材料中并不能看到曼、虢與雀有直接往來,與雀屬于間接聯系。但商王令曼前往敖地從事農業生產,說明曼與敖有農業生產方面的合作關系,卜辭中還見有虢與曼共同執行商王的任務,說明兩族亦有一定的平等合作關系,這兩次活動都是在商王授命下進行的,都屬于對商王負有的義務。另外,奠與雀雖見于同版,但關系不明??傊?,周邊五族與雀有不同程度上的緊密聯系,但它們之間并非附屬關系。

四、結語

綜上,我們結合甲骨分類系統整理了雀族的卜辭,重點探討了“雀”字構形、雀族的地望、雀族的主要活動及雀與商王的關系,同時結合卜辭系聯,對雀與敖、祭、奠(鄭)、曼、虢等族之間的關系,也進行了分別探討。從中使我們認識到,雀在商王授命下參與眾多戰爭與祭祀活動,承擔納貢、勤勞王事等義務,商王對雀的身體健康、吉兇禍福等也比較關心,這表明雀族與商王國關系較為密切,雀應是殷商南土一個從王族獨立后自立為分支家族的族長。雀族作為商王國一個區域性的中心,其與分布于鄰近地區的五族之間已形成一個網狀化的大族群(此由地理范圍所定義,若以每一國族所轄的范圍為區隔,那么這些國族又可分別稱作次族群)。另外雀族材料涉及方方面面,對雀族的研究不僅要結合各主要事類,還要對雀族與鄰近各族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度考察,充分吸收學界相關的考釋、綴合成果,對傳世文獻、考古發掘材料等也要加以利用。

注釋

①卜辭中的族氏(或國族)名、地名、人名一般是重合的,如雀地即雀族的地望所在,雀作人名時是指雀族的首領或族內的重要成員,其活動也就代表了雀族的活動。其他國族亦如此。

②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方國地理》,科學出版社,1956年。白川靜:《殷代雄族考·其二·雀》,《甲骨金文學論叢》(第6集),立命館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研究室,1957年。饒宗頤:《殷代貞卜人物通考》(上冊),香港大學出版社,1959年。屈萬里:《甲骨文資料對于書本文獻之糾正與補缺》,《大陸雜志》1964年。李學勤:《殷代地理簡論》,科學出版社,1959年。林沄:《再論殷墟卜辭中的“多子”與“多生”》,《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三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年。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殷商氏族方國志》(合訂本),中華書局,1988年。鐘柏生:《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藝文印書館,1989年。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增訂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島邦男著,濮茅左、顧偉良譯:《殷墟卜辭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鄭杰祥:《商代地理概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21—282頁。林小安:《殷武丁臣屬征伐與行祭考》,《甲骨文與殷商史》(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劉學順:《YH127坑賓組卜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論文,1998年。趙鵬:《殷墟甲骨文人名與斷代的初步研究》,線裝書局,2007年。江林昌、韓江蘇:《〈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魏慈德:《殷墟YH127坑甲骨卜辭研究》(收入許進雄主編《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初編》第5、6冊),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李發:《甲骨軍事刻辭整理與研究》,中華書局,2018年。張惟捷:《殷商武丁時期人物“雀”史跡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5本,第四分),2014年,第679—767頁。

③本文有關卜辭的“分類與斷代”主要是以《賓組卜辭研究·分類卷》(王建軍著,科學出版社,2019年)為依據。另外,還參考了其他相關著作,李學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黃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科學出版社,2007年。楊郁彥:《甲骨文合集分組分類總表》,藝文印書館,2005年。蔣玉斌:《殷墟子卜辭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崎川?。骸顿e組甲骨文分類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④賓組卜辭可分為四個亞類,分別為師賓間類、賓一類、賓二類、賓三類,各亞類的時代如下:師賓間類主要是武丁中期偏早段之物,其部分上限與師小字類有一段交叉并存時期;賓一類主要存在于武丁中期,其部分下限與賓二類有一段并存時期,但時間較短;賓二類主要是武丁中、晚期之物,其下限有一部分延至祖庚時期;賓三類主要存在于武丁晚期至祖庚時期,其下限延至祖甲之初。參王建軍:《賓組卜辭研究·分類卷》,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105頁。

⑤黃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科學出版社,2007年。李學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⑥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殷商氏族方國志》(合訂本),中華書局,1988年,第123—125頁。鄭杰祥:《商代地理概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22—223頁。饒宗頤:《殷代貞卜人物通考》,中華書局,2015年,第198頁。鐘柏生:《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186—187頁。

⑦本文統計的相關辭例主要是來自于《合集》,下同。

⑧為排印方便,釋文盡可能使用通行字,每部分的辭例單獨排序。

⑨本字從酉從彡,暫作“酒”字,下同。

⑩祭河的材料見于《合集》177、4055、8330等,祀岳的辭例見于《合集》14469等。

B11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96頁。

B12另有《合集》9237、9238、9239反,因拓片過于殘泐漫漶而不易判斷其時代,待考。

B13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殷商氏族方國志》(合訂本),中華書局,1988年。鐘柏生:《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藝文印書館,1989年。白川靜:《殷代雄族考·其二·雀》,《甲骨金文學論叢》第6集,立命館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研究室,1957年。朱鳳瀚:《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增訂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林小安:《殷武丁臣屬征伐與行祭考》,《甲骨文與殷商史》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23—302頁。韓江蘇、江林昌:《〈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B14張惟捷:《殷商武丁時期人物“雀”史跡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5本,第四分),2014年,第755頁。

B15林沄:《再論殷墟卜辭中的“多子”與“多生”》,《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三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年,第107—124頁。

B16王建軍:《賓組卜辭研究·分類卷》,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123頁。

B17參裘錫圭:《甲骨卜辭中所見的“田”“牧”“衛”等職官的研究》,載《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61頁。

B18沈建華:《商代冊封制度初探》,載《國際第二屆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第190頁。

B19郭沫若:《殷契粹編》科學出版社,1965年,第644頁。

B20王蘊智:《“枼”字譜系考——兼說商代的葉族》,《字學論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第230—231頁。

B21胡厚宣:《卜辭中所見殷代農業》,《甲骨學商史論叢》,臺灣大通書局,1973年,第79頁。

B22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1988年,第288頁;鄭杰祥:《商代地理概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26頁。

B23顧萬發:《鄭州祭城鎮古城考古發現及相關問題初步研究》,《華夏考古》2015年第3期。

B24對于該字的釋讀,學界聚訟不已,其多種釋讀可參丁軍偉:《甲骨金文所見“失族”問題再論》,《殷都學刊》2018年第2期。從字形演變來看,我們認同劉釗先生釋為“敖”,參劉釗:《釋甲骨文中的耤、羲、蟺、敖、諸字》,《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第2期。

B25《合集》53+7024+19193=蔡綴321,此為蔡哲茂先生之遙綴。參蔡哲茂:《甲骨綴合集》,樂學書局,1999年,第313頁。

B26轉引自王蘊智:《商代甫族、甫地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

B27劉釗:《談新發現的敖伯匜》,《中原文物》1993年第1期;鄭杰祥:《商代地理概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72頁。

B28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1996年,第2688—2691頁。

B29彭邦炯:《甲骨文農業資料考辨與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583頁。

B30B31B37鄭杰祥:《商代地理概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57—260、243、245頁。

B32王蘊智:《商代甫族、甫地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

B33“壅”從裘錫圭先生釋,參裘錫圭:《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第180—181頁。

B34參楊郁彥:《甲骨文合集分組分類總表》,藝文印書館,2005年,第60頁。崎川?。骸顿e組甲骨文分類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31頁。

B35王建軍:《賓組卜辭研究·分類卷》,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732頁。

B36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殷商氏族方國志》(合訂本),中華書局,1988年,第151頁。

B38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第9頁。

B39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南省鄭州市索、須、枯河流域考古調查報告》,《古代文明》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315—318頁。平咷城在東周時期非常興盛,但該城的始建年代以及城邑最初規模,目前尚無法判斷,參此注所引書。

責任編輯:王 軻

猜你喜歡
商王
殷墟村中村南田獵卜辭的初步整理與研究
做“兒子”之前先做自己
卜辭所見商代寇賊的犯罪與懲罰
商朝歷險記
殷契重光
——天津博物館館藏甲骨賞析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小臣軎璋與商代覲禮*
再論花東卜辭中祖甲、祖乙爲陽甲、小乙
貝殼幣
日名制的產生與商王尊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