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和個人的悲劇

2020-06-19 08:02黃樸民
領導文萃 2020年11期
關鍵詞:李將軍李廣匈奴

黃樸民

在中國歷史上,西漢時名將李廣無疑是一位充滿濃厚悲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與匈奴七十余戰,為二千石吏四十余年,卻至死未得封侯,給后人留下了“李廣難封”的浩嘆。司馬遷《史記》中一篇《李將軍列傳》,對李廣的遭遇寄予了無限的感慨和同情,稱李廣令后人一掬“蕭條異代不同時”之熱淚。

然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司馬遷個人情緒化的宣泄。其中摻雜著太多的私人喜怒愛憎因素?!妒酚洝凡]有真正地反映歷史的真實,也歪曲了造成李廣悲劇的深層次原因,更誤導了后人的認識和評價。像王維《老將行》“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之類意氣用事、不著邊際的詩句,初唐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感慨,就都是這方面的典型。

平心而論,李廣的悲劇命運是注定了的。這既有時代的背景,更有其個人的因素。

李廣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漢國防戰略方針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登基后,變“無為而治”為“有為進取”,秉行《公羊春秋》“大復仇”的指導原則。漢武帝一改漢高祖以來在匈奴問題上以和為主的消極防御國策,對匈奴的侵擾,采取積極反擊的措施,集中全國上下的財力、物力與人力,提升國防力量。特別是漢武帝根據漢匈戰爭的需要,強化主力兵種的建設,大規模發展騎兵,運用騎兵集團縱深突襲的戰法,對匈奴貴族勢力實施殲滅性打擊。

在這一重大戰略轉變的形勢面前,李廣、程不識等作為在對匈奴消極防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將領,必然就顯得“江郎才盡”,無力承擔統率漢軍大規模反擊匈奴的重任。他們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以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新生代將領脫穎而出,后來居上,建功立業,盡占風頭。

當然,李廣抑郁不得志,更在于他個人軍事才能的局限。作為一名久歷戰陣的將領,李廣長于戰斗指揮,驍勇善射,在戰術上靈活機智,有勇有謀,敢于打硬仗、打惡仗。其射術之精堪稱一絕,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畏譽為“飛將軍”。

然而這種近敵格斗上的剽悍驍勇,終究掩蓋不了李廣拙于戰役和戰略指揮的根本缺陷。李廣曾先后擔任驍騎將軍、前將軍等重要軍職,五次率精兵參加反擊匈奴的作戰。應該說他殺敵立功、晉爵封侯的機遇多多??墒撬皇菬o功而返,就是大敗虧輸、損師折將,根本沒有表現出“飛將軍”應有的風采。這給人以一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感覺。

當然,我們并不否認,這中間有漢武帝以及衛青等人的掣肘因素。但是,在簡單的表象背后,我們認為還有本質的問題癥結存在。即,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李廣只是一名斗將,而非真正大將之才。他明顯缺乏戰略戰役指揮上的大智大勇,尤其不善于指揮大規模騎兵集團遠程奔襲、機動作戰。而這一點正是身為漢武帝時代高級將領的致命弱點,也是他一生不得封侯的最主要原因。對于這樣的遭遇,李廣的愧憤自殺,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現。司馬遷等人的鳴冤叫屈,則是失卻理性態度的曲詞。其情雖可憫,其理實難喻。

李廣的戰功固乏善可陳,而他的治軍做法也多有弊端。

具體表現為,行軍時“無部伍行陣”,止舍時“人人自便”,連必要的警衛都不設置,“不擊刁斗以自衛”,在幕府中則無“文書籍事”(《史記·李將軍列傳》)。這種把嚴格要求和關心士卒對立起來的做法是根本不可取的。它無法做到“令行禁止”“旅進旅退”,也不可能真正形成強大的軍隊戰斗力。孫子說“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孫子兵法·行軍篇》),又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孫子兵法·地形篇》)。李廣違背了這一治軍的基本原則,無怪乎會勞而無功、際遇坎坷了。

至于李廣的性格與氣度,看來也不是一個能成就大事業的人物。有言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真正優秀的名將,是能夠做到襟懷坦白、虛心容物的??墒?,很顯然李廣并不是那類人。這從他對待霸陵尉一事便可以看得很清楚。李廣被閑置期間,曾在藍田南山一帶射獵,打發時間。有一次他帶一名隨從乘夜色外出,喝得醉醺醺后信馬由韁踏上歸程,途中經過霸陵亭。負責該地治安的霸陵尉正好也喝得有幾分醉意。他見了李廣未免不夠恭敬和客氣,大聲呵斥李廣不該違禁夜行。李廣的侍從上前申明這是“故李將軍”(意謂退休將軍李大人),希望借此免去對李廣違禁夜行的責罰。誰知霸陵尉仗著酒勁并不買賬,聲稱:“現任將軍尚且不得夜行,更何況是什么退休將軍!”于是按規章將李廣扣留在其辦公地點整整一個晚上。

應該說,霸陵尉的態度雖然有些粗暴,不怎么通人情世故,讓人感到不舒服,但畢竟是秉公執法,照章辦事,并無大錯。李廣不檢討自己的違禁之過,反而對嚴格守法與執法的霸陵尉懷恨在心,伺機報復。當李廣出任右北平太守后,第一件事便是報復霸陵尉,取其項上首級,“即請霸陵尉俱與,至軍而斬之”(《史記·李將軍列傳》)。如此小肚雞腸,睚眥必報,又焉能成就大事?

可見,李廣的悲劇,不在于時運不濟,而在于他自身的弱點。所以,對他的分析和評價,也應該少一點道德上的廉價同情,多一份歷史上的冷峻思考。

當然,歷史自有其吊詭的地方。歷史的真相傳遞與歷史的價值判斷,有時候是常常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在歷史的真實中并非特殊優秀的人物,經常會因種種機緣,而以完美的化身融入后來人們的歷史認知,關羽如此,郭子儀如此,李廣也復如此,令人不能不佩服歷史重構的強大力量。我認為,這可以理解為歷史對人物或事件的重新塑造功能。這一點,在后世人們的人物再評價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現。所以,宋朝偶爾殺了一個功臣岳飛,其主事者宋高宗趙構、宰相秦檜就被永遠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而動輒大規模屠戮功臣與士大夫的皇帝,卻大多被后人輕輕放過,甚至還被千方百計地加以淡化或開脫。這不能不讓人驚詫歷史的復雜性!

在李廣的身上,我們同樣能見到這種歷史人物重新被塑造的景象。借助于司馬遷《史記》文字的魅力,李廣成為受委屈的歷史人物之象征。久而久之,人們基于同情的心理,又使李廣升華為中華民族的百戰名將乃至民族長城的圖騰。換言之,到了后世,尤其從唐代以降,李廣的形象就轉化成為人們抗擊外侮時追慕英雄再世的精神寄托了。唐代王昌齡《出塞》一詩就是這方面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鮮明例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而高適的《燕歌行》,則更是將李廣幻化為針砭當時軍隊建設之弊端、寄托人們呼喚與尋找軍魂與國魂的希冀了:“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一句“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道盡了人們心目中的無限期待、無窮追慕!李廣是不幸的,生前征戰一輩子,連一個侯爵也未得到。李廣又是幸運的,身后流芳數千年,其榮耀令多少曾經輝煌一時的帝王將相也瞠乎其后!

(摘自《歷史的第三種讀法》)

猜你喜歡
李將軍李廣匈奴
義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機”之匈奴的陰謀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李將軍古驛道上搗叛賊
輸者風度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草鞋的重量
李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