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工是怎樣煉成的

2020-06-21 15:31劉進
職業 2020年6期
關鍵詞:企業學生

劉進

摘 要:本文基于對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構成的理論分析和武漢技師學院辦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初步總結了實施“雙證書一體化”教學模式、生產型實訓以及“學生+企業”雙本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從四個方面論述了開展這一探索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職業能力構成 ?“學生+企業”雙本位 ?生產型實訓

以前,“八級工”(1956年制定、后經過修訂的企業八級技術等級制度中,八級工是最高級)是我們崇拜的對象,車間里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模式也為社會所推崇。而今,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技工荒”突顯,“找回曾經的八級工”、培養造就一支強大的技能型人才隊伍給當下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

2012年,經湖北省和武漢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武漢市第一技術學校(1989年建校,屬于技工學校)與武漢市第一輕工業學校(1963年建校,屬于中專學校)合并組建為武漢技師學院,隸屬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管理。2015年5月,武漢技師學院領導班子正式成立。學院主要承擔通過學制教育培養高級工以上技能型人才任務,兼有職業培訓、職業鑒定、公共實訓等功能。學院技工特色和輕工特色鮮明,開設機械類、機電類、汽車類、化工類、印刷類、學前教育類、眼視光類等12個專業,現有在校學生2000余名。

眾所周知,昔日的“八級工”主要是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經過1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才逐漸培養成的。在新型工業化時期,技工院校怎樣才能在3~7年培養出社會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圍繞這個核心問題,近年來武漢技師學院通過學習、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和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雙證書一體化”培養模式,初步探索了一條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學生+企業”為本位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一、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構成

從人的職業能力來看,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特定能力是表現在某一個具體的職業、工種和崗位上的特殊能力,更強調實際操作技能;通用能力是表現在某一個行業或相近工作領域的存在一定共性的能力。核心能力是存在于一切職業之中,從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能力,通常包括語言表達、數字計算、邏輯思維、信息及圖像處理、想象創造等能力。

技能型人才是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并能夠運用自己的技術和能力進行實際操作的人員。顯然,在技能型人才的職業能力構成中,特定能力是主導、比重更大、要求更高,其次是通用能力,最后才是核心能力。這與其他類型人才更強調核心能力(高層次人才、黨政領導人才等)和通用能力(專業技術人才等)是完全不同的。

實際上,在我國乃至西方國家的教育體系中,對不同類型人才的教育途徑和培養模式也是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側重學生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養,而職業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特定能力進行培養。例如,精密制造技術、傳統工藝等都不能通過機器完成,更不能停留在理論原理和設計圖紙上,它必須依靠技能型人才做出來,這就是特定能力。通俗地講,特定能力就是“絕技”“絕活”。

我們必須承認,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為我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終身從業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基礎,而職業特定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才是“臨門一腳”,是它幫我們找到一個穩定的飯碗,解決起步階段最基本的謀生能力問題。

二、創新三大模式,培養新型技能人才

(一)實施“雙證書一體化”教學模式

“雙證書”是指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同時獲得兩個證書才能畢業?!耙惑w化”是指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一體化課程是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和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并安排教學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學做合一。

近年來,武漢技師學院大力推行“雙證書一體化”教學模式,相繼制定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及“中專+中級工”“中專+高級工”教學計劃指導意見,并舉辦學院技能節并使之常態化,支持師生參加高水平技能競賽,制定出臺《武漢技師學院教師企業實踐試行辦法》等,進一步凸顯和夯實了“以技能為核心”這一人才培養理念。

“中專+中級工”班實訓課與理論課比例為1︰1,“中專+高級工”班實訓課比例達到70%。技能訓練教學朝著“高級、高新、復合”方向發展,與企業最新技術工藝緊密結合,常年聘請企業技術能手和首席技師到校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在課程內容和體系上,將“理論、設計、實驗、技能訓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以《電子技術基礎》為例,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課堂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實驗室做實驗驗證原理及設計圖。武漢技師學院在該課程教學中采用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依照該課程在整個職業中的作用和工作崗位的要求,以常見的電子產品——收音機的組裝為向導開展課程學習,將課程內容分為元器件的基礎認知、元器件的檢測、電路設計、元器件的焊裝、整機調試等環節,融入書本的基礎理論知識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引導式的教學法,使產、學、研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生產工藝中技術難題和組織完成工藝革新項目的能力。

(二)開展“1+X”生產型實訓

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我國第一所技工學校是1868年沈葆禎在福建船政局設立的福建船政學堂藝圃,它是專門為培養造船修船的技術工人而興辦的,一開始走的就是國家興辦、實操為主、前廠后校、產學結合的道路。這一創舉給予我國職業教育諸多啟示。

學校要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必須建立與企業養成環境相一致的實訓基地。武漢技師學院在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的過程中,依照企業生產需要和崗位人才培訓需求,利用世行貸款項目,專門購置了包括DMG五軸加工中心、瑞士Hauser坐標磨床、??怂箍等鴺藴y量儀等國內領先的以生產型為主的設備和測量儀器。

武漢技師學院建有14個校內實訓基地、56個一體化實訓室,總工位數達3000個。2017年以來還建成了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改擴建了3D打印實訓中心、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新能源汽車實訓室、數控銑實訓基地等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基本能夠滿足2000余名在校學生的生產型實訓需要。

學生技能訓練教學實行“1+X”模式,“1”為國家技能等級考核標準,“X”為高新技術模塊。高新技術模塊根據專業發展需要和企業要求,有針對性地增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技能的綜合訓練,把傳統技術和現代高新技術訓練相結合,把專業基本技能、職業資格技能和高新技能相結合,以實用型的工藝綜合課題為主線,側重高新技術與創新能力的訓練,開設了一系列典型的工程技術案例專題、綜合技能專題,進行研究、攻關和生產型實訓,并輔以模擬、仿真、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

(三)創新“學生+企業”雙本位培養模式

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及技能型人才成長的規律決定了技工院校不能采取傳統的灌輸式、理論研討型教學模式,而應突出強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知行合一。這就要反思、拋棄原有的學校本位、教師本位和學生單一本位培養模式,而代之以“學生+企業”雙本位培養模式。要通過大量的“實景、實戰、實效”的技能訓練來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基本技能的訓練,夯實“三基”,培養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基本辦學制度,校企聯合育人機制是被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目前武漢技師學院已與東風汽車公司、神龍汽車公司、中船重工461廠、武漢卷煙廠等100余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正在開展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全面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

三、實施四大工程,夯實學?;A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是個系統工程,要有基礎、有制度、有保障。近年來,武漢技師學院通過大力實施人才強院工程、專業建設工程、技能競賽引領工程和校企合作工程,進一步夯實了這一創新探索的基礎。

(一)實施人才強院工程

走好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之路,最重要的是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我們常說,光有大樓不行,光有先進設備也不行,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師、有“絕技”“絕活”。

近年來,武漢技師學院以教師職業能力建設為主題,以調整和優化師資結構為主線,多渠道、寬視野、全方位引進高層次急需人才,建成了國家級的“高海寶技能大師工作室”,擁有高海寶、黃虹劍等一批技能大師。同時采取傳幫帶和赴國外、高校、企業培訓等方式,提升現有教師的技能水平和教學水平。

(二)實施專業建設工程

按照“調整布局、提高層次、突出特色、服務就業”方針,進一步做精做強數控加工、機電一體化(自動控制)、汽車技術、平面印刷、學前教育、眼視光等優勢專業,重點開發建設工業機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車、現代物流、智能家居、文化創意等專業,實現與其他中高職學校的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布局。

(三)實施技能競賽引領工程

把技能競賽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全面對接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將崗位練兵、技能比武貫穿于教學實訓全過程。制定出臺《技能競賽管理辦法》《關于系統推進“技能競賽引領工程”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初步建立健全了參賽、訓練、激勵等機制。制定并實施沖擊世界技能大賽三年行動計劃,組建競賽班。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學校全面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

(四)實施校企合作工程

技工院校的特色和優勢就是校企合作,如果技工院校不能與當地產業實現深度融合、不能與當地企業或高校實現全面合作,那么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上,技工院校就沒有任何優勢和生存空間。為此,技工院校必須大膽探索,突破現有辦學模式,運用校企共同培養、共建實訓基地、合辦教學工廠、校企交叉任職等多種模式,突破學校發展瓶頸。

武漢技師學院對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實踐運用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改變了“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重知識輕技能、重書本輕實訓”的教育觀念,嘗試用新的人才觀、教育觀培養動腦動手、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這對推進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和互相促進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作者單位:武漢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企業學生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快把我哥帶走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學生寫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