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模式研究

2020-06-21 15:37楊海濱邵戰林高雅楊煥煥
安徽農業科學 2020年11期
關鍵詞: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

楊海濱 邵戰林 高雅 楊煥煥

摘要 在綜合借鑒國內外對農業產業化發展歷程、經營主體以及發展模式研究的基礎上,指出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實現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將產加銷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規?;?、一體化經營的形式,以此來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對新疆巴州焉耆縣的農業產業化的深入實地調查研究,以焉耆縣嘉盛農拓者公司為例,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發展模式,分析了當前新疆辣椒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現狀,并以此與國外農業產業化比較分析,得出當前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不平衡、體制與機制不完善、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及農產品加工缺乏競爭力等問題。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焉耆縣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11-0225-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anagement subject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omplex is based on leading enterprises, achieving regionalized layout, specialized production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sales and marketing is organically combined to form a form of largescale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reby promoting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agriculture. Through the indept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Yanqi County, Xinjiang, taking Jiasheng Agricultural Extension Compan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leading enterprise +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 family farm”, the current Xinjiang pepper was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dustrialized complex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foreig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omplex in Xinjiang is not balanced,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re imperfect,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are not strong,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lacks competition, force and other issu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omplex;Leading enterprise;Family farm;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Yanqi County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對“三農”改革發展作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十九大提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2019年新疆在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的區委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出臺扶持產業化聯合體辦法,擇優扶持一批示范聯合體。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適應我國農業發展新需求的產物,是由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合作而形成的利益共同體,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三產融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作用明顯,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生力量、引領社會發展的新作用,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問題,尚有許多問題需要加以梳理和深入研究,諸如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之間的關系問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內涵和聯合體的構成元素、政府怎樣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創新模式進行調控的政策問題等,需要進一步結合中國農業生產發展的實際情況加以深入研究。并且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等,需要對其進行理論解釋。筆者在綜合借鑒國內外研究以及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對新疆巴州焉耆縣的農業產業化的深入研究,以焉耆縣嘉盛農拓者公司為例,對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與建議,以期推進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

1 文獻回顧

現階段國內外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Rhodes[1]最早將“農業產業化”概念化,并將其載體稱作農業綜合經營?,F如今,農業產業化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部分。日本農業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村田武等[2]認為全球農業已進入產業化時代,歐美國家在過去大量輸出過剩資本,以跨國公司的形式直接投資于發展中國家農業,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國際農業一體化格局。相比較國外來說,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禤燕慶等[3]對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進行了國際比較,分析了造成我國農業產業化現狀的各種原因,提出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模式。李南等[4]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分析,指出農業產業一體化是我國現階段農村發展模式的正確選擇?,F階段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組織的基本形式是“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目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主體的研究主要是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三者進行研究,賀雪峰[5]提出家庭農場經濟以市場為導向,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較高,是改革農村生產關系的主要力量,是農業發展再次飛躍的創新路徑、也將是農業產業化的標志。胡必亮[6]在國內建立并創新了這種生產模式,并提出培育職業農民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中亟需解決的問題。羅必良[7]認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集約化、規?;洜I趨勢必然選擇家庭農場式經營。家庭農場就是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融入農業發展、推動農業轉型,現代家庭農場的重組對于我國農村戰略性結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杜鷹[8]提出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龍頭企業不僅僅是農產品的生產者,也應承擔部分社會經濟責任,帶動基地和區域農戶增收。李炳坤[9]認為農業龍頭本身實力較強,在面臨市場風險和市場競爭時較農戶具有較強優勢,作為農業產業化的核心力量,發展龍頭企業有助于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現在,經過國內外的不斷學習和借鑒,每個國家的發展模式都要因地制宜,結合各個國家的農業發展特點進行研究。美國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模式是通過將農用生產資料過程中的生產、供應、農產品加工及銷售等一系列活動歸于一個企業的管理,從而組成農工商綜合體。用私人工商企業的管理模式結合農業生產,興辦農場,用專業的工人和專家從事生產經營。日本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模式主要通過農協帶領農戶進行產業化運行,雖然有商社(相當于我國的龍頭企業)參與產業化經營,但是不占主要地位。日本農協實際上是政府扶持的合作經濟組織,與歐美合作社不同之處就在于,既是合作的經濟組織,又是行政輔助機構和政治壓力團體。而我國到目前為止,鄭少紅等[10]通過分析得出“公司+合作社+農戶”組織模式是當前促進產業持續發展較為適合的模式。王樹祥[11]認為,我國目前比較流行的產業化組織模式是龍頭企業牽動型,龍頭企業在資源、資金、市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有序發展中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2 國內外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模式比較分析

2.1 農業生產力發展不同

2.1.1 自然條件不同。

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0.037 hm2。每個農業勞動力平均負擔耕地0.18 hm2,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8,日本的1/6,美國的1/286,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普遍偏低,這是農工商綜合體模式在我國不適應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企業需要同成千上萬的農戶簽訂合同,造成訂單農業違約率高,國外的企業只需與上百農戶交易,交易成本低且經濟效益高。

2.1.2 農民文化水平不同。

美國的農場主多是畢業于各州立大學農學院,文化水平高并且經過了專業培訓。日本農民中大學生占6%,高中生占75%。而我國70%人口在農村,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占農村全部從業人員的14.01%,小學文化程度的占42.15%,從業人員文化程度普遍低,導致我國農業產業化在利益聯結上出現問題,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困難與農民文化水平低也有相當大的關系。

2.1.3 農業生產科技水平不同。

我國大部分農村由于受到城鄉分割體制和自身落后的生產方式與經濟方式的限制,沒有及時步入現代化和規?;?,甚至許多地區仍大量存在人畜耕作,且農業科研活動與現實生產脫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我國農技推廣率只有40%~45%,而歐美國家更是高達85%~90%;雖然我國的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已為45%,但發達國家已高達85%~90%,我國只有發達國家的1/2左右。

2.2 農業市場化程度不同

美國農業不僅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對世界經濟來說也舉足輕重,其市場化程度高,農業生產規模巨大,高度現代化也使得其具備完整的社會服務,無論是企業與企業之間購并整合,還是產業與產業之間的整合,都是隨市場變化、科技進步而自然形成的,這種循序漸進的產業化組織模式最能適應環境變化,最有競爭力。

1993年以來,我國農村改革開始進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農村的社會化、商品化和市場化程度不高,農業各種生產要素市場沒有形成統一有序的市場,農戶經營規模小,農村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善,導致產業化經營需要的各種產業化經營組織發育滯后,競爭力不強,不能帶領農戶進行產業化經營。

2.3 政府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美國政府不僅提供立法管理、政策指導和信貸金融支持外,還在公益性極強的基礎部門提供農業服務。美國近幾年農業科研費用從20億美元上升到60億美元。美國農業部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參加者和協調者為農場主提供多方面多層次的科研信息,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有序運行提供基礎保障。

在市場體系發展不完善、農村商品化程度低、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差的總體條件下,推進農業產業化離不開政府的參與和領導,前提是必須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不能違背市場機制。近年,我國開始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在國外農業產業化發展組織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合作社在我國發展才開始有所起色。

3 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現狀——以焉耆縣辣椒產業為例

新疆通過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組織模式,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更好更快發展。目前來說,首先,各類經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新疆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1.3萬家,經營范圍覆蓋農林牧漁全品類,產業覆蓋比較全面。2019年,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增加值406.9億元,總產值1 707.1億元。其次,龍頭企業實力顯著增強。自治區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50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3家,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 096.3億元,利潤41.8億元。

最后,帶農惠農作用日益顯著。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增收總額達30億元以上,訂單帶動農戶達到157萬戶以上,訂單總額達到200億元以上,20%左右的產業化經營組織通過利潤返還、按股分紅等方式,讓更多農民分享收益。新疆近30.55萬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成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力量。

3.1 新疆焉耆縣自然基本概況

焉耆縣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地處北半球中緯度溫帶地區,為典型的中溫帶干旱荒漠氣候,又地處盆地夏季聚熱,冬季潮冷。日照時間長,全年可照時數4 440.1 h,太陽年總輻射量656.51 kJ/cm2,全年平均無霜凍期176 d,年平均降水量為74.4 mm,開都河自西北向東南從縣城穿過,地下水易開采且貯藏量巨大。

3.2 新疆焉耆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2019年,焉耆縣種植農作物3.207萬hm2,其中糧食作物1.181萬hm2,辣椒0.857萬hm2,棉花0.036萬hm2,工業番茄0.251萬hm2,甜菜0.316萬hm2,孜然0.144萬hm2等。特色經濟作物品質優良,被農業部特色經濟委員會授予“中國辣椒之鄉”稱號。

焉耆縣積極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持續推進農業高效化、規?;?,達到總耕地面積的88%。同時制定土地流轉監測制度,鼓勵農戶以多種方式流轉土地6 667 hm2以上,使土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企業集中,形成規模種植效應。2019年,焉耆縣土地流轉面積9 066.67 hm2,較2018年增加3 333.33 hm2,增長65.8%。占耕地總面積的35.9%,涉及農戶6 000余戶,其中貧困戶土地流轉289.20 hm2,涉及貧困戶361戶。按每0.667 hm2節約2個勞動力,共節約2.8萬勞動力,每個勞動力日工資150元,每人每年打工時間為半年左右,2.8萬勞動力共掙7.56億元,加上土地流轉收入5 600萬元,兩項合計收入8.12億元。全縣6萬農村勞動力,土地流轉和外出務工兩項合計農民人均增收1 353元。

截至2018年底,全縣有農產品加工企業30家,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9家,2 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3家,億元以上規模企業3家;有重點龍頭企業13家,其中國家級分公司2家,自治區級5家,自治州級6家。2018年實現總產值9.8億元,同比增長42.2%;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66.5%;實現增加值4.2億元,同比增長45%。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目前建成區面積達1.025 km2,入駐各類企業57家,企業用工9 600人。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7家,注冊資金達1.62萬元,合作社成員1 746人,帶動農戶9 800戶,初步形成了“園區聚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

3.3 案例分析——新疆嘉盛農拓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產業化模式

新疆嘉盛農拓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依托自身優勢對可耕土地進行大面積流轉、統一整合、再轉包給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目前該公司采取“龍頭企業+流轉土地+種植戶+深加工企業”模式,牽頭隆平紅安、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流轉土地種植的辣椒作物進行保價收購;新型的農業服務體系覆蓋流轉的1 333.33 hm2辣椒由10大經銷商分片負責提供“新型的生產資料+技術服務到家”的全程跟蹤服務,會同河北萌幫水溶肥料股份有限公司、沃稞生物科技(大連)有限公司在巴州建立肥料試驗示范基地,同時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共同開發聚谷胺酸肥料在各類作物上進行科學應用等。該公司聯合社會力量共同組建新疆嘉盛農拓者現代農業產業化綜合聯合體,著力解決聯合體成員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科學技術缺乏、資金困難、農產品產銷脫節、風險保障不足等問題??茖W利用利益聯結機制,建立以種植業為核心,確保合作社和農戶農資投入、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等一系列與種植密切關聯的服務需求。開展土地流轉、土地整理、農作物種植、職業農民培訓、農業技術推廣和指導、新農資科研及產品應用、農機推廣和服務、種植產量保險、融資服務、農產品訂單收購等一體化服務,為聯合體成員提供“一站式”服務。各經營主體的分工合作,深度綁定參與各方相互提供穩定市場的產業閉環,實現互利共贏,詳見圖1。

截至目前,嘉盛農拓者椒業色素辣椒加工廠有4家,年加工色素辣椒10.6萬t?,F有辣椒種植面積1 333.33 hm2,目標規模是3.33萬hm2。帶動地方土地流轉農戶3 400戶次。該公司現已研發出紅龍13號、紅龍17號、紅龍23號、紅龍16號、紅龍18號、紅龍25號、天椒紅冠等優質辣椒種子品種,占據新疆辣椒雜交種子市場的80%,并逐步向內地甘肅、內蒙古、河南、河北等市場擴展。

3.4 聯合體運營基本現狀

聯合體成員按各自主營業務性質為聯合體提供服務,聯合體運營的成果關系到每一個成員的運營效果。聯合體成員相互為對方提供服務、產品和市場,以獲得回報,大家的利益建立在整個體系各環節運營都順暢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既有自己獨立的利益,又將自己的利益寓于整個體系正常運轉之中的利益共同體。下面是各經營主體的的工作分工、相關的負責單位及具體的工作實施,形成的聯合體閉環,詳情如表1。

由此可見,嘉盛農拓者聯合體在發展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從生產、加工及銷售等方面構成利益聯結,從而保障各經營主體的既得利益,并且形成穩定持續的增效途徑。

4 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4.1 體制與機制不完善

4.1.1 制度建設不夠完善。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經營組織體系不完整,各項規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公平、科學和有效的契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運行機制大多處在探索階段,企業的長遠發展意識不強,以我為大的思想意識仍然存在,不愿與農戶建立股份合作關系;農民市場意識淡薄,南疆地區的部分農民不能熟練掌握漢語普通話,信息交流不暢,沒有意識到與企業深度聯結的優越性,整體凝聚力和穩定性較差。

4.1.2 社會化服務滯后。政府公益性服務主要側重于農業種植科技服務,社會經營性服務主要側重于農機服務、農資供應、病蟲害防治等,并且服務的范圍都較小,不能滿足生產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而市場信息、現代物流和農業產業化政策、金融保險等服務缺乏,并且服務的范圍都較小,不能滿足生產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

4.2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不平衡

4.2.1 從發展主體上看,新疆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能力不強,先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應用不夠,初級產品、“大路貨”多,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僅為0.62∶1,加之受土地流轉等主客觀因素制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不足。

4.2.2 從發展階段上看,聯合體由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型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發展生態高效的農業模式還沒有成為常態,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夠,區域結構與資源條件不盡匹配等。

4.3 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

4.3.1 精深加工少,品牌效應低。龍頭企業以當地通用辣椒加工銷售為主,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少,產品附加值較低,龍頭企業缺乏品牌意識,缺少在全區乃至全國市場上有較高知名度的辣椒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

4.3.2 龍頭企業整體規模小,水平低,抵御風險的能力差,帶動輻射能力弱。能在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運行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企業較少,農資價格持續上升,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等因素影響,我區農業產業化經驗增速減緩。

4.4 農產品加工缺乏競爭力

由于新疆農產品出口創匯型龍頭企業數量不多,跟不上農產品的加工、銷售、服務,很難有效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在產業化經營的帶動下,農產品加工比重低、以粗加工為主,增值率低,產業鏈短,導致新疆創匯型農業雖然發展緩慢。我國的農初產品與加工品的產值比為1∶2,低于發達國家1∶5左右的水平。且新疆的農產品生產成本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工費用、機械作業和灌溉費用較高,在市場競爭方面還是處于弱勢地位。

5 推動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建議

5.1 優化政策環境

鼓勵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經營發展,加大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財政扶持力度并制定促進其發展的稅收政策。當前新疆處于“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時期,提升財政支持力度,推動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特別是南疆深度貧困地區聯合體持續快速發展。推廣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貸款貼息力度,重點對轉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顯著的聯合體適當予以獎補。選準扶持項目、支持環節和主導產業,來提升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過程中地區布局的帶動能力。重點扶持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企業,支持市場建設,壯大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中龍頭企業的生命力。

5.2 創建聯合體發展平臺

5.2.1 搭建人才支持平臺。農業、科技等相關部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與聯合體結對幫扶,抽調專業技術干部到聯合體所在鄉鎮或聯合體掛職鍛煉,指導服務聯合體建設。為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聯合體建立實訓、研發基地。

5.2.2 搭建主體培訓平臺。集中各類教育培訓資源,開展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經營管理、農業技術應用等的技能培訓。制定中長期職業農民培養規劃,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辦法、農業行業準入制度。

5.2.3 搭建融資服務平臺。推動金融機構與聯合體建立融資協作長效機制,對聯合體統一核定授信額度。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開展權屬清晰、風險可控的大型農業機械設備、土地經營權等抵押貸款。

5.3 扶持示范聯合體

5.3.1 増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各項政策,積極培育區級龍頭企業“排頭兵”,優先對評選的龍頭企業“排頭兵”進行誠資擔保支持,不斷増強龍頭企業對聯合體的引領帶動能力。

5.3.2 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能力。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發展一批管理科學、服務能力較強、帶動作用突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拓寬合作領域,積極開展專業合作、信用合作和社企合作等。

5.3.3 強化家庭農場的基礎支撐。引導農村土地向家庭農場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建立家庭農場臺賬,分級建立示范家庭農場名錄,健全家庭農場管理服務制度。

5.4 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新疆農業科技教育很難為農業和農工貿一體化經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人才,新疆農業科技創新不足,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低。需要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吸引優秀的農業型人才,來提高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運營中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同時,加大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等方式,引導新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從業人員學習借鑒內地省區的先進經驗,提高聯合體特別南疆深度貧困地區管理人員的管理服務水平、經營水平和創業創新意識能力。

參考文獻

[1] RHODES V J.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Discuss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75(5):1137-1139.

[2] 村田武,江長行.跨國農業綜合企業對發展中國家農業的支配[J].國際經濟評論,1990(11):7-12.

[3] 禤燕慶,寇廣增,蔡海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新型經營主體聯合經營的新探索:基于安徽調查[J].農村經營管理,2017(10):26-27.

[4] 李南,楊濤,王代敬.我國農業產業一體化——一種新制度經濟學角度的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1(6):107-109.

[5] 賀雪峰.論農地經營的規模:以安徽繁昌調研為基礎的討論[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2):6-14.

[6] 胡必亮.究竟應該如何認識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2015(8):11,72.

[7] 羅必良.家庭經營仍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基礎[J].中國合作經濟,2014(3):5.

[8] 杜鷹.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國式的農業現代化之路(上)[J].中國經貿導刊,2014(19):24-26.

[9] 李炳坤.發展現代農業與龍頭企業的歷史責任[J].農業經濟問題,2016(9):4-8,79.

[10] 鄭少紅,王詩俊,鄭小玲.基于后SCP分析范式的“公司+合作社+農戶”契約關系分析[J].臺灣農業探索,2013(5):47-51.

[11] 王樹祥.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探討[J].中國檢驗檢疫,2004(2):42-43.

猜你喜歡
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
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單出爐
2018年全球農化產品銷售前20名的龍頭企業
2016年湖南省新認定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名單
農業規?;洜I模式創新: 案例剖析
沂源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對策
再生資源行業持續整合 龍頭企業強者恒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