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幾種不同儀式效應的儀式特征

2020-06-21 04:08余靜張平保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69期
關鍵詞:儀式特征

余靜 張平保

【摘 要】儀式理論及其實踐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按照功能主義學派觀點,儀式通常被劃分為凈化儀式、通過儀式、強化儀式和巫術儀式四種。本文按照儀式所產生的社會效應的價值優劣將儀式劃分為正向儀式、負向儀式和零平衡儀式三種類型,并初步探討了此三種儀式各自的特征。通過這一分類方法試圖在儀式研究的理論層面給出認識儀式的一種新視角與新啟示,從而為更好傳承公序良俗,更好地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更好通過儀式化手段構建和諧社會秩序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儀式;特征;儀式化

儀式作為一個專業詞匯開始研究是在19世紀,他被確認為人類經驗的一個分類范疇[1]。作為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儀式被定義為文化規定的象征行為或過程,它被設計出來用來強化群體成員的有序性和歸屬感,與其他文明產物一樣,儀式的作用是建立社會秩序[2]。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由于不同的訴求、不同的文化而逐漸形成了千萬種各不相同的儀式。儀式一方面承載著人類文明,一方面反映著人類需求。因此,研究不同儀式效應的儀式特征將有助于我們更加客觀準確地了解和認知儀式在人類社會生產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為傳承和控制儀式更好地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傳承人類文明提供重要依據。

人類學家按照儀式功能的不同將儀式劃分為凈化儀式、通過儀式、強化儀式、巫術儀式,這是目前被廣泛接受和用以研究儀式的一種主流范式[3]。然而這種分類是有內在立場的,即該種“功能”是至于何種對象而言,功能的優劣及其社會影響在此分類體系中難以體現。為此,本文根據儀式所帶來的影響效應的不同將儀式劃分為正向儀式、零平衡儀式和負向儀式三個類別,并分別討論了這三種儀式的特征。

正向儀式就是充分保障人權,在現有儀式的基礎上允許以不損害儀式象征性、恒常性、規范性的方式適時對現有儀式不斷演變和補充,以求更好的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儀式。正向儀式通常具有主觀能動性和激勵性的特點。正向儀式的主觀能動性是指參儀人員可以在不破壞原有儀式核心理念的條件下,根據時代的發展和需求的變化對當前儀式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演變,這種補充和演變不是對原有儀式的改進和完善,也不是革新和修正,只是以一種不同于原來的方式進行該項儀式。它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它的激勵性,即每次補充和演變的儀式可以讓人們更大程度放大自己的虔誠感、歸屬感、信念感,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才干和激發不同于先前儀式的任何激勵性效果。比如,葡萄牙沖浪者們的沖浪儀式,為了激發和強化自己挑戰洶涌巨浪的頑強斗志、必勝信念和平安祈福,沖浪者們會在挑戰巨浪之前增加一項儀式,沖浪者們坐在沖浪板上雙手合十做深呼吸,并堅信這可以讓他們成功完成本次挑戰。要知道,這種行為在一開始對于一部分沖浪者而言,可能并不具備儀式感??墒?,隨著沖浪運動愛好者們需求的變化,這種沖浪儀式已經逐漸深入人心,帶給人們神圣的激勵效果。再比如,澳大利亞人為了表達自己對于火的敬畏和崇拜,會在森林里舉行名為“陶”的儀式,父親著特定服裝扮演貓頭鷹繞著火堆追捕扮演魚的小孩子們,最后將柴火散于深林之中。澳大利亞人通過這種儀式把重要的防火護林經驗流傳了下來,到如今,這種儀式已經逐漸演化成護林員用火燒出隔離帶防止深林大火的重要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澳大利亞人采用飛機進行以火攻火的護林方法也已然成為一種定期進行的不定之規??梢?,澳大利亞祖先們的“陶”文化儀式已經不再只是原來的樣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儀式已經演變出了新的形式,一邊傳承著祖先原有儀式對于火和土地的敬畏的文化,一邊又適應著著現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其激勵性效果和主觀能動性在這項儀式演變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零平衡儀式即在保障基本人權的情況下,所有參儀人員主動參加或主儀方與受儀方同時承認該儀式的正當性并接受該儀式且一定階段內每次儀式所達到的任何效果基本相同。所以,零平衡儀式便自然而然地具有主客一致性和平行效應性。所謂主客一致性即指參儀人員的主客雙方或所有參儀人員在該儀式所反映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都有著高度一致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所謂平行效應性即指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內,每次儀式的舉行都是為了完成一樣的轉化、過渡關系的目的,表達同樣的情緒、強化確立同樣的權利身份關系、按照基本一致的社會規范賦予某種事物同等意義的性質。當今世界普遍傳承和盛行的儀式大多屬于這一范疇,比如印度尼西亞托拉雅族人的葬禮儀式,他們將尸體存放在家中數十日之后才正式舉行葬禮,使用船棺安葬失去的親人,在葬禮期間舉行水牛斗牛比賽等儀式。所有參儀人員均是以一種主動認可的姿態投入其中,并且每次葬禮的所有儀式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情緒和反映同樣的文化。再比如,印度拉賈斯邦耆那教的入教儀式、巴布亞新幾內亞塞皮克河流域的卡寧格拉人的成年男子的割禮儀式、印度尼西亞各個村落為祈求豐收而舉行的飛馬斗搶儀式。雖然這三種儀式當中分別存在著像抜頭發、裸體游街,刀割鱷魚鱗片,槍斗致傷等在我們看來或許不可理解的儀式,但他們同樣屬于零平衡儀式。因為,這種儀式在他們各自的文化背景下都是所有參儀人員內心承認并主動接受的,沒有政治制度的制約傾向,沒有統治意識的刻意誘導。對于這種儀式,我們同樣應該予以尊重。

負向儀式,即侵犯基本人權,在參儀人員沒有主觀意識、思想麻木或主觀不愿意的情況下利用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奶嘴文化、環境制約等手段對參儀人員施行某種儀式或要求其作出某種行為的儀式。負向儀式具有很強的劣根性和非正當性,通常會被冠以惡俗、陋習等名號。比如,起源于我國北宋、廢除于民國,在中國長達千年的纏足風俗,人們一邊無視給中國女性行動造成極大不便的裹足之痛,一邊又大肆營造裹足為美的文化氛圍,以期可以泯滅部分女性的斗爭性,從而使得這種儀式可以自然傳承,永葆生機。正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久而久之,很多中國古代女性已經不再覺得這種風俗儀式是男女不平等的體現,是侵犯他們生命健康權的陋習。劣根性便由此慢慢滋生,她們慢慢開始習以為常,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再比如,巴西卡雅布族人給剛出生的嬰兒穿耳洞,日本相撲選手嚇嬰兒大哭的風俗,試問,如此之小的嬰兒哪里有什么儀式感,可人們卻將沒有儀式感、甚至還沒有文化認同意識的嬰兒拿來滿足他們心中的儀式感。這便是負向儀式的非正當性,其對基本人權的侵害雖不及盛行于埃及的割禮儀式,但其性質一樣是對人權的無視。

儀式是一個具有理解、界定、詮釋和分析的廣大空間和范圍,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話語”[4]。本文僅僅立足儀式所產生的社會效應的價值優劣這一角度,試圖提出具有正向效應、負向效應和零效應這三種截然不同的儀式效應的三種儀式認識方法,以望有助于從不同側面幫助人們重新理解和審視人類文明存續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儀式。

參考文獻:

[1]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理論與實踐[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9:18.

[2]威廉·A.哈維蘭,哈拉爾德·E.L.普林斯,達納·沃爾拉斯,邦尼·麥克布萊德:人類學:人類的挑戰[M].周云水,陳祥,雷蕾等,譯.中國工信出版集團,2018:583-589.

[3]C.Bell,Ritual Theory,Ritual Practi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1.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旅游學院)

猜你喜歡
儀式特征
讓家庭教育中的儀式感伴隨孩子成長
當代年輕人儀式感行為大賞
儀式感
儀式感
流絢夏日
抓特征解方程組
Talking strategies
春天來啦(2則)
抓特征 猜成語
不存在的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