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管齊下,提升學生英語文化素養

2020-06-28 18:38葉紅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萬圣節交際意識

葉紅

文化是語言最重要的屬性之一,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兩者交叉滲透。人們在用語言交流思想、交換信息、表達感情時不可能脫離所處的社會環境,交際中一定會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會文化,這便是語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內涵。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外語學習必須與社會文化緊密聯系,在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過程中,應該滲透有關國家的政治、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背景知識,以達到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使他們具有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的能力。

其次,小學生求知欲強,對世界充滿好奇。中西文化差異等知識能進一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學習英語,其樂無窮”的感覺,從而真正愛學英語、學好英語。

一、 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原則

1、語言教學與文化學習同步進行的原則。

對小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授不宜采取文化專題課的形式,要不然會使學生覺得乏味。只有結合語言教學講授文化知識,并且能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的教學 ,才能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語言的社會文化功能之所在,切實培養起學生“根據場合說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從而真正學好英語。

2、文化學習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原則。

小學英語導入的文化內容應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經驗水平,教學方法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小學生的知識范圍和生活經驗有限,諸如政治、經濟、宗教等抽象、復雜的文化項目超出其知識水平和理解范圍,因而不適合作為對小學生進行跨文化教育的內容。即使是關于風土人情、人際往來、休閑娛樂等內容的文化知識也要盡量加以簡化,讓學生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即可。

3、文化學習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

滲透文化意識應密切結合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教師盡可能地創設真實的情景,擴大實踐的途徑,增加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對文化具有更生動、更真實的感受,從而把自己融入到響應的文化氛圍之中,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途徑

(一)通過文化比較滲透文化意識

不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是學生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中西文化差異在語言交流中涉及的面廣,如日常見面時的問候、稱贊、致謝、建議、道歉以及委婉語、禁忌語乃至身勢語言等,教師應努力激活教材內容,進行文化比較,及時點撥學生領會文化異同現象。

例如,在教學涉及生病、看病一單元時,我告訴學生,看到外國朋友生病了,如果你說:“You sound as if youve got a cold. You should drink lots of water.” 對方不但不會領情,反而會生氣。因為在英美文化中,人們一般不輕易給別人提建議,除非對方明確表示希望得到忠告。否則會讓人感到你在用長輩式的口吻與他/她說話。這對自我獨立意識很強的英美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英語中表示關心的方式通常是一般性的詢問,如:“You seemed rather tired. Are you OK?”或者用表達自己良好祝愿的方式:“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

通過兩種文化的比較,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我們才不至于陷入雖能發音,卻不會說話(說話不得體)的尷尬境地。教會學生講話并不難,教會學生說話得體卻不易。說話得體的關鍵在于幫助學生增加文化底蘊、增強學生英語文化素養。

(二)通過詞匯學習滲透文化意識

在英語學習中,詞匯學習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大量英語單詞、短語都有和英語文化密切相關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涵義的介紹。

例如:“cool”一詞,中國人常把它理解為對人冷淡、不熱情;但對英美人來將,它指人能保持鎮靜、冷靜,做事有條不紊,還有一個意思是新潮。

中西方人給動物和顏色的文化附加意義也不是一樣的。如在中國有人聽見“You are a lucky dog”必然生氣,但在英語中lucky dog是“幸運兒” ;“愛物及烏”的英語表達是“Love me, love my dog.”;“風水輪流轉”的英語表達是“Every dog has his day.” 在美國,狗作為寵物對人們極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 中文里的“黑”與英文里的black在用法上不盡相同,中文里的“鼻青臉腫”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 來表示的;“紅茶”的英文是black tea ,而非red tea ;green在英語里可表示無經驗、不成熟;而“You are blue.”的意思是“You are sad.”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語教學中詞匯、短語的交接和學習必須結合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對英語詞匯的正確認識、正確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三)通過主題活動滲透文化意識

節日是兒童最喜歡的日子。東、西方各國都有各自的節日。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教材的內容,適時開展以節日文化為主題的交際活動。這樣教師設置了一些特定的文化情景,讓學生置身于這種模擬的文化背景中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并指導他們盡量按照角色的特點和特定的言語交際環境來正確地使用語言,指導他們盡可能地使自己的語言、風格來表現該角色的民族個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Halloween”一單元時,正值西方國家一年一度的萬圣節。這是西方國家的兒童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于是我便以萬圣節為線索教學這一課。課前我上網查找了許多關于萬圣節的資料。課開始,T: Boys and girls, look, here is a card for you.電腦屏幕上緩緩向學生展示一份酷酷的電子賀卡。T: Oh, today is Halloween. Do you know the Halloween? 由于大眾媒體的傳播,學生對萬圣節已有一定的了解,隨著學生的介紹我打出了各種圖片:南瓜燈、身著奇裝異服的人們等。T: 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電腦屏幕上呈現西方國家的孩子們準備好參加萬圣節的情景。T: Do you want to join them? S: Great! 學生開始邊交流邊打扮,同時教學句型“Try… on. ”“… is/are too…”學生打扮好之后,T: Are you ready for the Halloween? S: Yes. T: Lets go. S: OK! 然后學生模仿挨家挨戶索要糖果,并隨機教學句型“Whose …is/are this/these? Its/Theyre …s.”現摘錄一段學生的對話:

S1: Trick or treat or something to eat?

S2: Oh, come in, please. Here are some sweets for you.

S1: Thank you.

S2: You look so funny. Whose gloves are they?

S1: Theyre my fathers.

S2: Whose hat is it?

S1: Its my mothers.

S2: Its pretty.

S1: Bye!

S2: Bye!

這節課緊緊圍繞萬圣節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進行,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西方文化。

(四)通過課外活動滲透文化意識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師應適當地一道學生在課外閱讀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學作品和報刊雜志,指導他們有意識地去留心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民族特性等方面的知識。此外,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英語國家的影視作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影視片所折射的是英美國家真實的社會生活及情感世界,這種材料是真實且鮮活的。另外,校園網的開通,為學生提供和搭建更加廣闊的學習英語文化的空間和舞臺。對學生而言,無論是查閱資料還是交友學習都變得十分便利。

這些做法無疑會給學生增強跨文化意識,提升英語文化素養提供很大的幫助。

三、結語

總之,語言與文化水乳交融,不同民族的語言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和內涵,而文化的發展又會推動語言的不斷豐富和更新。因此只有把語言和文化結合起來,語言學習才更有意義。作為外語教師應該在語言知識教學的同時滲透文化教學,不斷提升小學生英語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顧嘉祖、陸升、鄭立信《語言與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胡文仲、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

[3]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4年第7期

[4]中小學教學與研究 2002年第10期

猜你喜歡
萬圣節交際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萬圣節狂歡派對
兩塊磁的交際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雜談萬圣節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消防意識
高考模擬題精選之情景交際題
萬圣節大猜想
中學英語園地·初二版(2008年3期)2008-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