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科技治理對我國的啟示

2020-06-28 09:37施浩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啟示日本

施浩

摘 要:日本是二戰后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20世紀后期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發展的“奇跡”與其科技治理密切相關。中國和日本在科技治理發展歷程中面臨許多共同問題,回顧日本三次主要的科技治理發展歷程,總結日本科技治理取得的成功經驗對于我國科技政策制定與管理具有借鑒和啟發意義。

關鍵詞:日本;科技治理;啟示

一、中日科技治理面臨的共同問題

1.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占優勢,亟待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地域狹小,資源匱乏的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不斷激增的社會狀況決定了日本工業起初以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主,且在世界市場上占據相當優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意識到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是推動未來國內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并力圖趕超歐美。因而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占主導地位轉向依靠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成為日本政府科技治理的立足點。中國是人口大國,工業起步也是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主,“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一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關系密切,借鑒日本通過三次科技治理,實現了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經驗,對我國實現產業機構優化升級,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借鑒和啟發意義。

2.科學技術基礎薄弱,對外學習依賴性強

日本在二戰后,經濟凋敝,百廢待興,與我國建國初期科技發展落后于世界的具體情況相類似。中國和日本面對科學技術基礎薄弱的現實,走一條引進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的道路成為必然。一方面,通過“反求工程”促進工業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學習西方使得中日對外依賴性強,缺乏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創造性技術,因而探索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獨立自主的科技發展道路成為兩國擺脫西方國家控制的根本出路。日本在從技術學習到自主研發的轉向相較于我國具有迅速、靈活的特征,因而分析日本三次科技治理的歷程,對于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建立一條獨立自主的科學發展道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發和創新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3.政府科技治理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政府在三次科技治理過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制定科技政策、頒布科技基本法等行政和法律措施,帶領企業擺脫國外依賴、實現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充當協調市場各利益主體關系的中介紐帶,逐漸由“科技管理者”向“科技治理者”的服務型角色轉變?!叭毡灸J胶芎玫亟鉀Q了政府主導與市場經濟之間有機結合的問題,促進了產業結構的成功升級,它向我們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政府主導和市場經濟可以并行不悖有機地結合在一個經濟體系中,共同完成國家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對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盵1]雖然我國經濟與日本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有本質上的不同,但黨的十八確立了市場在經濟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地位,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更成為科技治理的一個關鍵議題。因而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色下,借鑒日本在科技治理中的做法,對我國確定政府在科技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二、日本科技治理的三次歷程

日本二戰后科技治理歷程可以概括為三次。第一次是二戰后確立“技術追趕”戰略,以趕超歐美為發展目標,主要注重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第二次是20世界80年代實施“技術立國”戰略,開始注重關鍵基礎技術的自主研發;第三次是以1995年經國會一致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為標志,確立了“科技創新立國”戰略,在這一階段日本既重視基礎技術創新以推動產業發展,也意識了到科技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1.第一次科技治理:“技術追趕”

日本第一次科技治理確立“技術追趕”戰略,目標是發展重化工業。二戰后的日本經濟一片廢墟,如何恢復經濟實力、趕超歐美成為日本最緊迫、最終要的問題。在工業化方面,日本已經意識到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是重工業、化學產業,但日本本身缺乏這些領域的技術基礎,于是走上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的學習道路,引進和學習西方歐美國家發達的技術?!皳y計,日本經濟的年經濟增長率在1955-1960年度為8.7%,其中技術進步因素所起的作用為1.7%;在1960年-1965年度為9.7%,其中技術進步因素所起的作用為2.4%;1965-1970年度為11.6%,其中技術進步因素所起的作用為4.4%,而在70年代中期以后,技術進步對日本國民生產總值(GNP)年增長率所起的作用經常超過50%-60%?!盵2]5由此可見,技術引進對于日本科技發展和經濟崛起的巨大貢獻。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日本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工業,把電力、石油化工和機械制造作為三大重點工業領域,這成為后來日本環境惡化嚴重和進行第二次科技治理的重要原因。同時,隨著日本工業化水平提高,科技和經濟日益進步發展,造成了歐美發達國家的危機感。歐美國家通過實行貿易保護、拒絕提供技術支持等手段抑制日本,因而日本又面臨國內技術發展停滯、國際經濟封鎖打壓的嚴峻形勢,因而必須另尋出路,“技術立國”戰略的實施成為必然。

2.第二次科技治理:“技術立國”

日本第二科技啟航采取“技術立國”戰略,重點是基礎技術的自主研發。日本意識到依賴技術引進只能解決暫時發展問題,要擺脫他國的技術控制和自身對外國技術的嚴重依賴性,掌握自主研發的核心關鍵技術才是獨立發展的根本出路。由于日本二戰后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工業,國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也亟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上兩次石油危機對日本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因而在國內外各種危急形勢下,日本政府審時度勢,及時轉變了發展戰略,制定符合基本國情和市場規律的科技政策,采取各種經濟、行政措施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主體,如通過減免稅收、財政補貼等手段鼓勵企業的科研活動、扶持汽車、家電、半導體等成為支撐日本產業的新興力量,著力進行宇宙開發、海洋開發、生命科學開發、能源研究開發、原子能開發等項目活動,還注重節能技術的研究和清潔能源的開發,如煤液化和氣化技術和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經過“技術追趕”到“技術立國戰略”,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工業的前導工業已由電力設備工業、高鐵工業、造船、機械、汽車等加工組裝工業向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工業為軸心的耗能小,技術密集型的第四代前導工業方向轉移?!盵3]

猜你喜歡
啟示日本
探尋日本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日本:入住書舍,與書共眠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驗日本耐心
日本混亂中迎接希拉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