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山水畫寫生的幾點思考

2020-06-28 09:37劉欣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寫生筆墨山水畫

劉欣

摘 要:山水畫寫生是畫家對自然物象進行觀察、體悟并描繪的過程。畫家將三維的場景呈現在二維的畫面上,有選擇地記錄眼前場景,構思畫面主次,運用筆墨技法將寫景與寫情完美融合,最后把自然之美轉為藝術之美,為創作提供繪畫素材。

關鍵詞:山水畫;寫生;筆墨

一、寫生的意義

山水畫寫生不僅僅是以“山”和“水”為美,還要關注自然物象中的“意”和“趣”。而寫“意”和“趣”則是山水畫寫生的最高要求,畫家對自然物象深入觀察和理性分析,自然體驗與主觀精神相結合,完成從寫景到寫情的融合。

1.寫生是認識自然的方式

在寫生過程中,畫家先認識寫生對象,然后感受自然氣息,遵循自然規律。正如唐代王維所說“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丈山尺樹,寸馬豆人?!似洚嬕??!睆那叭说纳剿嬁磥?,“丈山”“尺樹”“寸馬”“豆人”是一個經典的作畫比例。作為點景的物象,越小越能彰顯山的高,展現山水畫“遠”意境。因此,畫者應深入觀察自然遵循比例法則,采用簡練的筆墨語言表達自然,進而創作出符合自然規律的山水畫寫生作品。

2.寫生是創作的基礎

唐代張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恰恰說明了創作必須以自然物象為依據,通過描繪自然物象表達畫者自身感受。一幅山水畫寫生作品要想感染觀者,就要注重對自然的觀察和對寫生有所體悟,才能找到自身的筆墨語言,從而為創作找到突破口。如在寫生中,樹的生長姿態、樹種組合和枝條穿插很精彩,或者樹木的葉子具有符號特征,可以通過寫生把它們記錄下來;對于具有地域特征的山石形態和結構,也可以速寫記錄下來,為創作所用。

3.寫生是傳統技法的傳承和創新

通過寫生消化傳統筆墨技法,尋找自己的繪畫符號。平時臨摹大量的古今藝術家的寫生作品,掌握了一定的筆墨規律。在寫生過程中,構思立意,靈活運用傳統筆墨技法表現寫生對象。當面對不同的寫生對象,用傳統筆墨語言或不能充分表達對象的特征,這時就需要尋找新的筆墨語言和表現方法,對傳統技法有所突破。

二、寫生的誤區

對山水畫寫生的認識有偏差。目前,在寫生過程中會出現三種現象。其一把山水畫寫生等同于畫照片,認為山水畫寫生就像西方風景畫一樣。這都是對自然物象沒有深入思考,缺少對自然物象的感悟和用心理解。丟棄臨摹古人畫作學到的筆墨技法,一味追求對自然場景的復制。其二把山水畫寫生變成了筆墨符號的默寫與拼湊,過分依賴臨習所獲得的傳統筆墨技法,無論寫生對象如何變換,寫生作品還是機械地套用臨摹學到的筆墨技法。如山石皴擦,樹木用點染法都是固定不變。沒有任何對自然物象的思考和感悟,更談不上描繪物象特征與形態意趣。同時畫者也被這些固有的筆墨語言模式所捆綁,不能有新的大膽的創新。其三是既保留了國畫筆墨語言的基本特征,又表現所描繪景物的形態特征。這種寫生相對更有意義。但這種寫生以客觀物象為主,畫面構圖比較相似,對寫生對象的主觀理解、取舍處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繪畫形式單一。寫生時拘泥于一種形式或寫生手法、作品呆板、形式單一。外出寫生是室內作畫無法代替的,寫生可以嘗試不同的表現手法。例如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利用物象結構、比例和各種關系的研究和表現,并通過線條自身的粗細、疏密、頓挫等豐富變化去表現事物。

畫面沒有主次。畫面構圖不加思考,對寫生對象沒有進行取舍、提煉、概括。筆下亂來,平鋪直敘,描繪物象面面俱到。畫面組織無秩序,物象沒有主次之分,虛實關系也沒有把握好。

三、寫生的步驟

1.選擇寫生對象

到達寫生地點時,不要只看到某處風景的優美,就立馬坐下來把視角所及的物象如實地搬到畫面中。畫者應當先熟悉周圍,走走,看看,思考并記錄不同視角看到的風景,靜心觀察感受再動筆,這樣更有利于表現畫面的深度和廣度。其次,在畫面上容易出現看到什么就畫什么的現象,寫生地點物象種類繁多,如果不加取舍,勢必會造成畫面碎,無重點和無主次之分。所以畫者要考慮所選的寫生對象是否適合運用筆墨語言來表現。最后畫者應根據畫面的需要進行取舍,而不是由寫生對象拼湊畫面。在寫生過程中,要抓住場景的精妙、寫生對象的主要特征,進行取舍。如面對參差不齊、綿延不斷的群峰,可先選出一個主峰,細致刻畫精彩之處,然后次峰簡練概括襯托主峰。如果有被遮擋而看不見的物象或一些物象少,空間層次有限的近景,不要從頭到尾平鋪直敘、畫得面面俱到,要考慮畫面需要。

2.精心取景布局

經營位置,即在畫面上布置和安排各個繪畫素材,將物象合理地組合到畫面中。在寫生過程中,畫者必須確定好畫面的主體,有意識地不遵循常規構圖,全面考慮,考慮到畫面之間的每一個元素,把主次、虛實、呼應關系和諧于畫面中,做到大膽下筆,小心收拾。

3.運用筆墨語言

在山水畫寫生中,如何運用筆墨語言進行表現是極其重要的。黑白灰,點線面,濃淡干濕等都是筆墨語言。寫生過程中運用這些筆墨語言表現寫生對象。黑白灰關系決定畫面的整體性,點線面能幫助畫者從大局上把握畫面節奏。其次在寫生過程中,傳統的筆墨技法不生搬硬套,忠于寫生物象,忠于當時的寫生感受。畫者可以吸收西方繪畫理論融入到畫面中,利用西畫的理論概念,嚴格描繪寫生對象的透視,結構空間關系。如白曉軍在雁山園寫生系列作品中,民居的透視和體積以及梁柱的關系處理上十分嚴謹,筆墨的干濕濃淡也借鑒了西畫的理論。寫生時畫者應注重線的練習,它是最富表現力的傳統繪畫技法元素。利用寫生對象的結構、比例大小等關系,通過線的粗細、大小、長短、頓挫等豐富筆法去表現自然物象。畫者能更為細致地靈活運用筆墨技法為表現自然物象服務,使之為寫景與寫情相融合服務。

4.意境的營造

寫生的最高要求是在寫生過程中既融合自己的情感體驗,又流露自然的氣息,表現場景氛圍,把意境抒寫出來。在寫生中,一方面不能如實照搬寫生對象,另一方面也不能對自然物象熟視無睹,一味采用學過的筆墨技法去套用,這樣達不到寫生的要求。并且畫者在畫面中往往出現空、薄,不但視覺上畫面空洞,而且畫面內容空泛,更可怕的是意境的空。視覺畫面問題通過筆墨技術上的練習可以解決,意境只有通過生活的積累和寫生的積累,才能達到敏銳的觀察力與深刻的審美體會。而山水畫寫生應要體會“寫”的含義,它既不是“畫”,也不是“描”,更不是“摹”,“寫”是依靠主觀精神,目識心記,尋找突破口,不斷地否定古人和肯定自我,豐富拓展自己的筆墨語言,使筆墨語言具有個人特色。

四、結語

目前,山水畫寫生作品數量和方式花樣多,許多寫生作品讓我們對山水畫寫生中“意”和“趣”的認識進行反思。例如寫生作品缺乏對寫生對象的尊重,筆墨概念化,缺乏寫生中對“意趣”的把握和練習,而且忽視了繪畫形式、筆墨技法、物象造型對山水畫意趣的作用。畫者認為只要在形式上或者筆墨方面花功夫就達到寫生要求了。實際上,山水畫寫生是寫景與寫情的融合,是運用繪畫語言將眼前之景變成畫中之境。在這整個過程中,畫者需做到在目識心記、抓住物象的“本質特征”后再加以思考,這樣才能恰到好處的表現出意趣。

參考文獻:

[1]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修訂本)上[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2]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8

[3]黃格勝,《黃格勝山水畫寫生教程》,廣西美術出版社,桂林,2006年。

猜你喜歡
寫生筆墨山水畫
論南宋山水畫的藝術審美性
淺談北京十度之行對中國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的感受
寫生與美術教學
程燦山水畫作品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張和平山水畫欣賞
為練筆墨才寫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