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中市2019年水生動物疫病監控及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2020-06-29 09:00王心華王曉東王西耀
漁業致富指南 2020年7期
關鍵詞:水生動物測報漁業

○王心華 王曉東 王西耀

近年來,隨著我市水產養殖規模、面積逐步擴大,種質退化,苗種(缺乏檢疫)引進流通、單一追求高產導致養殖環境惡化等不良因素使得養殖病害頻發。魚類病害的流行給水產養殖業造成了不少損失,嚴重制約了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為了掌握我市病害發生規律以及病害防控體系建設情況,漢中市水產試驗站對全市漁業病害情況和全市漁業疫病防控體系進行了全面調研,形成如下報告:

一、漢中市水生動物疫病監測情況

(一)水產養殖基本情況 漢中位于陜西西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有漢江、嘉陵江兩大水系,流域面積10km2以上河流567條,河流網密,塘庫棋布,水庫363座,全市水域總面積約34.7萬畝,分布的自然魚類109種。全市轄9縣2區,總面積2.72萬平方公里,人口386萬。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4.41萬噸,漁業總產值25.26億元,養殖面積達到10.87萬畝。主要養殖模式為池塘、水庫、冷流水和稻田養殖模式,主要養殖鯉魚、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鱘魚、鱉、鱒魚、黃顙、泥鰍以及大鯢等品種。

(二)病害監測情況 通過定點監測,合理選擇測報點,對3528.3畝養殖水面、10個養殖品種的病害發生情況進行病害監測。本次監測七個月度(4月~10月)的數據。2018年4月,在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這5個原有監測品種的基礎上新增了泥鰍、鱒魚、鱘魚、鱉和大鯢5個監測品種,共測報10個品種,基本覆蓋了漢中市的主要養殖品種。

1.常見病害種類

隨著監測法規的不斷完善,漢中市每年按照部省級要求對重大水生動物疫病和常規疫病進行檢測,有效抑制了暴發性、流行性疾病的蔓延。自2002年開始測報水生動物疫病以來,較少發生暴發性、流行性重大水生動物疫病。由于養殖品種較多,養殖模式豐富,疾病的種類也多樣。主要致病因素為寄生蟲、真菌和細菌。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監測到17種病害(見表1)。

表1 2018年漢中市監測到的水產養殖病害匯總表

2.發病情況

盡管未發生重大疫病,但是常規疫病不斷發生。并且不同品種間發病比例也不相同,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和鱉都不同程度發生了病害,其中鯉、草魚的監測到的疾病較多,鯽魚監測到的疾病最少,大鯢、泥鰍、鱒魚和鱘魚4 個品種未監測到疾?。ū?)。

表2 監測種類的發病情況

3.病害發生特點

從養殖情況來看,目前魚類病害發生有以下4個特點:一是池塘、灌溉型水庫養殖發病高,冷水養殖發病少。大鯢、泥鰍、鱒魚和鱘魚多為冷流水養殖,未監測到魚病。其他大綜魚類為水庫凈水養殖、池塘精養、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均不同程度發生病害。二是漢中市養殖企業分散,病害發生主要呈零星或點狀發病,橫向性發生不強,與水系關系不密切。三是魚病的發生以細菌病和寄生蟲病為主。根據漢中市魚病監測數據來看,2018年細菌性敗血癥的發病面積達92.31%,監測區域死亡率為1.96%,發病區域死亡率為2.56%。爛鰓病的發病面積達33.13%,監測區域死亡率為1.72%,發病區域死亡率為2.67%;爛尾病的發病面積為92.3%,死亡率為1.22%;其他疾病發病面積均低于17%,死亡率為0。四是發病率隨時間變化。2~3月低溫時以水霉病居多;6~9月以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疾病為主,細菌性疾病以爛鰓病、腸炎病并發為主,每月發病率都在5%左右,寄生蟲疾病以錨頭鳋、指環蟲、車輪蟲多發。

(三)產生的效益情況

通過對漢臺區、西鄉縣、城固縣3 個基層水產工作站和大干溝水庫、漢臺區春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鳳家溝水庫、西鄉縣華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4個測報點現場調研了解到目前漢中市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工作開展比較順利,主要原因是工作宣傳到位,養殖戶防疫意識提高,防疫方法得當,使得養殖效益顯著提高。

1.經濟效益

在2008年以前,養殖密度小,發病率較低,我市漁業養殖人員大多依靠經驗進行養殖,魚類發病主要以爛鰓和腸炎為主。在2008年以后,養殖戶為提高單產產量,加大放養密度,配合輪捕措施使養殖單產大大提高。但同時也導致魚體受傷、養殖水體惡化,養殖病害逐步擴大,對我市漁業生產造成危害,病害種類主要以寄生蟲病、細菌性腸炎為主。進行水生動物疫病監控以后,起到了較好的預防、預警作用,“有病早治,無病早防”減少了疫病發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據悉,2018年,漢臺區水產站累計為養殖戶減少漁業病害損失達到120余萬元,西鄉縣水產站累計為養殖戶減少漁業病害損失達到200萬元。減少的水生動物疫病損失占各縣區水產業總產值的2%左右。

2.社會效益

隨著漁業養殖投入品的不斷更新和發展,相關人員在協助養殖戶調整漁業養殖模式和結構的同時,為減少漁業病害的發生,積極推廣新型投入品,比如微生態制劑、生物肥料和膨化飼料,減少水體污染,創造最佳養殖環境,減少了漁藥和肥料的使用,在減少病害發生的同時改善了養殖環境。同時,除加強科學養殖技術培訓外,各縣區水產站堅持魚病“防重于治,有病早治”的原則,在生產服務工作中,給漁民大力宣揚科學防病、科學用藥、防大于治的重要性,從池塘消毒、苗種消毒、水體料臺消毒抓起,防患于未然。各養殖監測點與水產站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保持聯系,互通信息,通過日常技術服務走訪發現病情及時采取措施防治,給養殖戶帶來了收益和幫助,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為開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減少盲目用藥,促進“精準用藥、減量用藥”,促進了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

二、全市漁業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情況

1.儀器設備配備情況

我市僅有個別縣區配備了水質測試盒、顯微鏡等疾病診斷相關儀器設備,之后均未重新購買設備,儀器設備老化。而其余縣區以及市級水產站均無監控儀器設備。同時由于我市漁業資金被扶貧項目整合,無專門項目經費,因此我市各縣區水產站極其缺乏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儀器設備。

2.監控網絡體系建設情況

漢中市漁業主管部門按照上級要求,選取南鄭、漢臺、勉縣、西鄉、佛坪、城固這六個具有水產養殖代表性的縣區設置25個測報點,其中13個測報點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占我市健康養殖示范場的41.94%。每個測報點安排技術人員和測報人員進行病害監測,連續監測2年以上的測報點13個。近些年來在相關部門的重視下已初步建成了“省-市-縣-場”四級水生動物病害監測網絡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全國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網(以下簡稱“遠診網”),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準確的疫病診斷服務。

3.人員隊伍情況

我市25個監測點共有35名監測人員,其中25名來自養殖生產企業,10名來自各縣區水產站,包含執業獸醫1名,高級工程師2名,中級工程師3名??h區水生動物疾病監測點負責人員與縣區水產站技術推廣人員為同一班人馬,主要開展水生動物疫病防治、水環境監測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等工作。近年來,各縣區水產站相關人員負責監測與檢疫工作的督促、檢查,指導養殖戶采取防控措施,為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隨著技術人員的加入,隊伍和力量得到了有效改善,但離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三、存在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我市近年來未發生大規模暴發性、流行性重大水生動物疫病,且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通過率極高,以致主管部門對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處理不夠及時,方法不夠得當,措施不夠得力。

2.缺乏工作經費。由于工作經費的匱乏,導致難以開展工作。一是漁業資金被脫貧攻堅項目整合。分配到我市的資金被扶貧項目全部整合,無漁業工作資金。二是缺乏項目經費。財政預算未設置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工作經費,導致工作難以開展。三是縣區無經費用于疫病監控。水生動物疫病監測經費的投入具有長期性,而且短期無法看到明顯的經濟效益,目前各區縣項目經費被扶貧資金整合,工作費用更加少之又少,根本無經費用于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工作,同時導致沒有系統外力量愿意加入,工作開展來自于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工作推進困難。

3.缺乏基礎監測設備。除個別縣區水產站配備有顯微鏡、多參數水質檢測儀等監測設備外,其余縣區均未配備基礎監測儀器。無法第一時間取得準確的水質等相關數據,難以進行病情分析診斷,加大了測報工作的難度。因為條件的限制,還有許多疾病僅根據癥狀進行定名,易發生誤診而導致防控失敗。

4.技術支撐服務體系人員老齡化。各基層水產站缺乏水產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測報工作也多是非專業人員??h區水產站技術人員年齡在45歲以上,多數專業技術人員即將到達退休年齡,同時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為工作上的銜接帶來了不便。

5.疫病監測工作保障力度還不到位。一是缺乏技術保障機制。我市并無水生動物疫病檢測機構,對病毒性疾病無法進行檢測,需委托外地機構進行重大疫病診斷工作,路途遙遠,檢測結果不能及時送達,無法保證監控結果精確;二是缺乏激勵機制。采樣難一直是困擾監測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動物防疫法賦予市區縣漁業主管機構監測的職能,推廣(防疫)體系人員開展工作依靠強烈的責任心和目標考核機制的制約,但是養殖生產企業在工作時不配合、監控被拒絕現象屢見不鮮,無法保障正常工作開展;三是未充分發揮監控體系作用。目前,我市水生動物疫病監控體系還有很多不規范的地方,比如隨意填寫數據、不及時更新填報內容等;檢驗、監測、防控方法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用肉眼查看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將二氧化氯用于疾病治療等;在理論、實踐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規范的地方,比如未出臺相關法規條例等。以上原因導致難以充分發揮監控體系作用,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6.監測點數量少,監測結果不精確。從全市養殖情況來看,大鯢、泥鰍、鱒魚和鱘魚均有病害發生,但是監測點并未監測出病害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上特色養殖品種監測點少,不具有代表性,導致監測數據不完整、不精確。另外一些測報點配合意識差,責任心不強,對測報工作的開展也帶來了困難。

7.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不夠深入。近年來,部省級漁業主管部門未開展相關培訓,市縣區水產站無相關經費導致較少開展培訓,導致相關人員對業務不熟悉。隨著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養殖品種多樣、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等多方面原因,已難以滿足當前養殖形勢的需要。

四、做好水產養殖病情監控工作的建議

1.突出政策引領,推動事業發展。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建設,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義,以政策引領,通過科學確定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突破難點工作。

2.加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力度。近年來,周邊省市每年均有不同程度重大水生動物疫病暴發,我市水產養殖生產中雖然較少發生大規模暴發性、流行性疫病,但是小疫情不斷發生,且有蔓延增長的趨勢,給漁業生產造成較大大損失,嚴重制約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并且除大鯢苗種外,我市其他水產苗種大多從臨近省市引進,給全省水產苗種檢疫管理辦法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而苗種流通是傳播疫病的主要途徑之一,隨著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生產中病害發生頻繁。尤其是今年將非洲豬瘟的面積暴發,給水產養殖管理敲響了警鐘,水生動物疫病監控工作更需要高度重視,應該進一步加強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工作力度。

3.建立和完善水生動物疫病監控體系。目前我市水生動物疫病監控體系并不完善,應該以完善監控手段,提高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為重點,以加強體系建設為抓手,通過更新儀器設備,擴充、完善人員隊伍結構,提升市、縣兩級水生動物防疫能力,充分發揮體系作用,努力提升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提升漁業信息化水平,加快“互聯網+漁業信息服務平臺”作用,推進智慧漁業建設。組織開展“減肥減藥”行動,推動精準用藥、減量用藥。加強重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控、開展重大水生動物疫病專項監測和水生動物病害測報,提升水生動物疫病的監控、預警和防控和處置能力。加快推進水生動物病害遠程診斷網絡的應用,提高水生動物疫病的診斷水平和效率。

4.加強技術培訓和宣傳。要不斷加強專家隊伍建設和提高疫病快速診斷技術水平,提升水生動物疫情應急反應能力。一是組織測報員進行技能培訓,熟練掌握測報系統操作技能,提高測報員對養殖疾病的診斷能力;二是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基層開展養殖從業人員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漁業病害測報工作的專業化和信息化;三是加大測報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漁政工作人員和養殖主體病害測報工作的重視度。

5.設立病害測報專項資金。為了確保病害測報工作順利開展,建議設立病害測報專項資金,用于采購測報儀器和設備、測報人員培訓和相關工作開展等,便于推進工作。利用資金支持,夯實防控體系。

6.建立健全病害測報機制。確定專門測報人員、合理設置測報點、增加大鯢等特色養殖品種的監測點數量,及時更新策測報點和測報員信息,完善測報點覆蓋率。

猜你喜歡
水生動物測報漁業
瀏陽市外來入侵水生動物風險預警與防控
湖南省2021年漁業經濟形勢
2022第十六屆上海國際漁業博覽會
國家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啟動
山西進行漁業養殖“三區”劃分
柬埔寨可出口四類食用水生動物至中國市場
孝義市草地貪夜蛾高空測報燈投入使用
一圖看懂貴州生態漁業發展
影響地面測報工作質量的因素分析及質量控制
影響地面測報工作質量的因素分析及質量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