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球體和圓柱體

2020-06-29 07:27許艷媚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球體圓柱體皮球

許艷媚

一、活動由來

《綱要》強調:給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科學活動強調讓幼兒在玩中探索學習知識。日常生活中,幼兒常接觸很多球體玩具,對于不同的形狀一直是孩子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征,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

二、活動設計與實施

第一次的活動設計,我主要把整個活動分成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交流已有經驗,讓幼兒交流對球體、圓柱體的已有本領經驗;第二環節讓幼兒猜想,通過請幼兒親身觀察、對比,了解球體、圓柱體的不同;第三環節,讓幼兒分辨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相似的物品。

按照預設,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可在實際活動中,讓孩子們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的交流欲望非常強烈,當老師說請幼兒看看老師手上的皮球與積木提出誰跑得快的時候時,孩子們答案五花入門,第二環節的實踐游戲中孩子積極尋找發現,歡呼雀躍……有趣的游戲比賽方式讓孩子們沉浸其中。進入了第三環節制作有趣的PPT,深深吸引了孩子,讓幼兒結合生活大膽猜想生活中與圓柱體和球體的相似的物品。

三、活動的過程與反思

第一次嘗試:

(一)認識球體和圓柱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老師出示皮球和奶粉罐,提問幼兒,引入活動。孩子們在已有經驗下,都能說出這是圓形的氣球,但當出示奶粉罐時,有部分幼兒也是說圓形奶粉罐。這時,為了區別圓形和球體的差別,我出示了圓形的紙片,并有意轉動皮球與紙片,引導幼兒 從各個角度觀察,了解球體的一個特征:圓形紙片從有的方向是扁的,而皮球無論從什么方向都是圓的。

(二)參觀超市,結合生活讓幼兒尋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三)觀看PPT圖片:結合生活,讓幼兒大膽猜想,生活中球體與圓柱體的相似物品。

(四)游戲:看誰跑得快。

[活動反思]

這一次《探索球體和圓柱體》的教學活動試教并不成功,問題出在哪里?我該如何調整?我認為是目標定位不夠清晰,在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時,活動的目標指向性不清楚。如:在認識球體這個環節中, 當孩子們都一口同聲的說:“圓形?!睘榱藚^別圓形和球體的差別,我雖然已圓形的紙片,并有意轉動皮球與紙片,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觀察,了解球體的一個特征,圓形紙片從有的方向是扁的,而皮球無論從什么方向都是圓的。通過讓幼兒操作圓形紙片和皮球, 感受原來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 而圓形紙片不可以。幼兒還初步的感受形與體的不同。雖然我說了,但孩子因為我在教學時,我過于著急灌輸知識,沒有給幼兒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自由探索思考的時間太少。我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想象,準備的材料都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只是一部分幼兒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

孩子們對圓柱體與球體的異同特點是非常感興趣的,這其中肯定的教育價值的??墒蔷拖窈⒆釉趯Ρ葘嵺`的那樣,教學夠竟應該選擇哪一些特征呢?如何在孩子們的這些興趣點和關注點上尋找適合的教學點,發展成為一個活動的主題和內容呢?這是我在第一次活動后思考的。我必須梢枝強干上,重新定位更加恰當的活動目標。

第二次嘗試:

環節一:

(一)出示泡泡棒引起興趣,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老師以吹泡泡的方式吸引孩子注意,讓幼兒觀看泡泡的形狀?

師幼表現:大部分的孩子都說出這是圓形的泡泡-----這時候,老師說:“泡泡不是圖形,出示圓形紙板,告訴孩子這才是圓形,再仔細看看泡泡跟這個圓形有什么不同”。

老師小結:“圓形是扁扁的,泡泡棒吹出來的泡泡無論怎么看,哪個面都是圓圓的,圓鼓鼓的,這種形狀叫球體”。

(二)出示體積較大的積木,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圓柱體。

提問:(1)誰還記得這積木是什么形狀的?(引導說出圓柱體)

(2)圓柱體與球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總結:上下兩個圓面,兩頭一樣粗,這形狀叫圓柱體。

環節二:幼兒操作實驗,并將結果與猜想進行對比。

1)引導探索比較球體與圓柱體在同一位置進行比賽速度的快慢。

老師讓幼兒觀察皮球與積木,請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它們比賽跑步誰會是最快的?(出示記錄表)請幼兒在胸口處取一個圓點貼到記錄表。

老師小結:“原來皮球跑得快,因為球是圓的沒有角,它滾動的最快,而圓柱體因為上下有兩個一樣的面,所以跑起來不夠球體快”。

2)引導探索,比較球體與圓柱體滾動的方向。

老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知道了球體的皮球跑得快,現在來猜猜這兩樣物品一起滾動又會是怎樣的呢?是只能前后方向的滾動,還是任意方向滾動呢?請大家把發現記錄在記錄表里”。

小結:球體可向一個任意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前后相反方向滾動。

3)分組實驗,比較球體和圓柱體的定力。

教師:“你們能分成四組,把小球和積木搭起來,疊高樓大廈好嗎?”(幼兒自由分組討論,搭建小球和積木,教師巡回指導)

老師小結:“原來是因為小皮球四面都是圓的,它沒有固定的支撐面,不是平面,所以當你疊上另一個東西上去它就滑不下來,但積木為什么可以?因為積木是圓柱形做的圓柱體。上下兩面比較平,能承受一定的重量的東西,所以圓柱體的積木能疊高樓”。

(三)結合生活中的物品,鼓勵幼兒說出與球體與圓柱體相似的東西。

教師:“我們在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與圓柱體和球體相似的東西,你們來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相似?”(觀看PPT)

四、以歡快音樂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教師是一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必須在了解幼兒情況的基礎,制定一個明確、適宜的、可行的預設性活動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有較強針對性,通過這兩次活動目標制定的對比,第一次目標制定比較寬泛,欠缺針對性。正是由于目標制定的模糊,使第一次活動缺乏重點。調整后的目標:“通過活動讓幼兒加深了解球體與圓柱體的主要特征;在探索中比較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目標明顯有了針對性,重點突出。

依據重新調整的目標,第二次設計我們將在探索中比較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為重點,據此,教學環節上也緊緊相扣,有層層遞進。此外,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再次采用結合日常生活,讓幼兒在認識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認識球體、圓柱體,難度加深了,雖然幼兒很喜歡玩球,但對球體的認識并沒有整體的概念,這就需要在老師的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讓幼兒在摸摸、看看、動動的活動中認識球體與圓柱體的主要特征、異同。再次,我創設了游戲比賽的形式,讓整個活動充滿趣味性,孩子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讓幼兒聯系生活實際經驗,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活動室的吊飾全都是球體做的?!庇械恼f:“日光燈是圓柱體的?!庇械恼f:“幼兒園走廊的柱子是圓柱體的?!边€有的說:“垃圾桶也是圓柱體的?!边@大也拓展幼兒的思維。不過,活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幼兒在自由分組探索的過程時間掌握不夠好,我總結的過多,應該嘗試讓幼兒自己總結,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顒拥臅r間過長沒掌握好,在幼兒經歷了探索、發現、感知、體驗、發展的全過程中,作為教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目標定位的重要性,我從第一次試教的不成功后來的不斷調整完善并效果可佳,可謂實踐加反思的結果,它在豐富我的實踐經驗的同時更提升了我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力。

猜你喜歡
球體圓柱體皮球
越來越圓的足球
計算機生成均值隨機點推理三、四維球體公式和表面積公式
拍皮球
人工“向日葵”材料問世
坡角多大,圓柱體在水平面滾得最遠
找出圓柱體
圓柱體上的最短路徑
拍皮球
我錯了(二)
腦筋急轉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