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低年級的詞語教學充滿多樣性

2020-06-29 07:27賈樂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葡萄詞語顏色

賈樂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到:“從教學的最初步起,知識的最重要因素是詞,更確切地說,也就是詞里面所反映的現實的周圍世界?!敝丶壗處熡谟勒壬舱f:“現在許多老師認為分段、概括段意是最重要的閱讀能力,我卻認為對于小學生而言,最重要的閱讀能力是品讀能力,尤其是詞語的品讀能力?!笨梢?,在課堂上教師帶領孩子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品析乃是閱讀教學重中之重。然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是閱讀教學的起步階段,詞語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低年級是開展詞語教學的重要階段,學生的求知欲強,初步接觸閱讀課文,對優美的詞句有著新鮮感,同時對它們的意思又是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傳統的詞語教學就是以詞解詞,學生聽了似懂非懂。那么如何在低年級開始就重視詞語教學,延伸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 這取決于小學低年級詞語教學的有效性。小學低年級詞語教學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才能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詞語的興趣,促使他們思維活躍、情感豐富、識記創新能力增強,詞語教學效率才能達到最優化。在多年語文教學中,我對低年級語文詞語教學有了膚淺的理解:

一、深入語境,品味意義

在課文中,有許多詞語用得非常準確、恰當,甚至傳神,有人把這些詞語比喻為文章中鮮艷芬芳的花朵。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使它綻放出光彩,散發出香氣,而不應使它干癟枯萎。學生結合語境理解用詞的準確、傳神,不但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而且有益于以后準確運用詞語。例:結合課文理解《葡萄溝》中“五光十色”這個詞,先讓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問:“架上的葡萄都有哪些顏色?”生回答:“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睅焼枺骸澳阌X得葡萄的顏色多不多?美不美?”生會答:“很多,也很美?!睅熢賳枺骸罢n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葡萄的顏色又多又美呢?”生答:“五光十色?!睅焼枺骸拔骞馐鞘裁匆馑寄??”生答:“是顏色很多的意思?!保ㄎ矣X得學生的回答還不夠完美)于是又提示:“想一想,剛成熟的葡萄顏色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先告訴我,你在前面的學習園地中了解到彩色的玻璃球顏色如何?……”生答:“很鮮艷,很閃亮?!保r艷一詞在前面的課文中已學過)師說:“同學們說得很好,你們那天所見到的景象就可以用‘五光十色來形容它?,F在請告訴我,葡萄‘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好嗎?生紛紛回答:“就是說葡萄的顏色很多而且很鮮艷,陽光下非常閃亮的意思?!边@樣學生不但具體形象地理解了“五光十色”的意思,對課文中這一段描寫也讀懂了。

二、調動經驗,還原文字

低年級學生受年齡經驗限制,生活面不夠寬廣,有些課文中的情景,學生并沒有接觸過,更沒觀察過,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課文為學生創設或展現他們樂于接受的現實生活的情景,這對于理解詞語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筍芽兒》一課中,有這么一句話:媽媽見了,忙給筍芽兒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還不停地嘮叨:“千萬別著涼?!蔽以诮虒W“嘮叨”這個詞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皣Z叨”就是說話啰嗦的意思,我問:“小朋友,你們家里誰最嘮叨?會嘮叨什么?”學生有的說:“我奶奶最嘮叨,三餐吃飯時,她總是嘮叨:‘你要多吃一點飯,多吃青菜?!庇械恼f:“我媽媽最嘮叨,她總是為我沒有好好學習而嘮叨?!苯又?,我又問:“假如你有什么事要跟長輩說,能不能用嘮叨?!?“不能?!笨梢姟皣Z叨”這個詞應用在長輩提醒晚輩要注意某個方面的事情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就很容易地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又如教學《從現在開始》一文,“習慣”一詞學生不容易理解。于是,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我們人類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玩耍、學習、工作?每天早上起床后,我們總要做些什么呢?每天放學回家后,我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告訴學生:這些就是習慣。接著,請學生說說自己有些什么習慣?請大家評一評哪些是好習慣?那些是壞習慣?并提醒學生注意,要努力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講到這里,習慣是什么意思?已不必再多說了。

三、借助媒體,加深印象

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可以為學生提供可視形象。把難以理解的詞語以一幅幅清晰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使教者輕松,學者快樂。二年級上冊《識字1》是描寫秋天景致的三組詞語,其中“層林盡染、疊翠流金”這兩個描繪秋天美麗景色的詞,孩子們最難理解。教學時,讓孩子們讀準,讀熟課文后,讓孩子們說說看到了秋天哪些美麗的景色,孩子們很快說了:“藍藍的天空中大雁排著隊向南飛;果園里,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掛滿枝頭;田野,棉花、稻子成熟了……”然后,用多媒體出示一組秋季森林景色的圖片,讓孩子們說說秋天的樹林有哪些特點?漸漸地孩子們明白了什么叫“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四、動作演示,體驗詞語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態、動作體驗感悟。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詞語的內容,才能使他們在親身的體驗中領悟詞語表達的意思,從而加深對重點詞句的準確把握。例如:《狐貍和烏鴉》一文中,“烏鴉找到一片肉,叼了回來……”中的“叼”,用語言表達學生難以理解,但通過老師做具體動作,學生仿做,就能很快地理解這個詞,同時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烏鴉媽媽叼著這片肉回來給孩子們吃時那種喜悅之情。又如“狐貍饞得直流口水”中的“饞”,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明白了狐貍看到那片肉非常想吃,就想要得到它。在指導學生表演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帶上恰當的表情、動作,學生做得不對,立刻請別的同學進行糾正,大家興致盎然。這樣,學生不但對描寫烏鴉和狐貍的動作詞有了較準確的理解,而且還體會到這兩種動物當時的不同的心情,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五、遷移拓展,強化理解

學習一個新的詞語,并不是單純理解了這個詞語在這個語言環境中是如何應用就可以了,漢語是一種神奇的語言,教師要不滿足于掌握了這個詞語,要節外生枝,舉一反三,讓學生理解類似的詞語,達到拓展知識的目的。我在《狼和小羊》一文中教學“氣沖沖”,就讓學生說說這時狼的心理是什么樣的?氣沖沖還能在什么地放用呢?那么我們高興的時候還能用什么這樣的詞語呢?“笑瞇瞇、喜洋洋、樂呵呵……”等。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詞語內化。大部分的學生都怕作文,讀過,抄過那么多文質兼美的語句或文章,可到作文時,卻詞匯貧乏,原因就是學生對語言材料,僅停留在朦朧理解和機械記憶基礎上,未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所以,教師不能重知識而輕語言訓練,應該強調把閱讀課上成語言訓練課,重視語言的“內化”,使其進入學生的語言倉庫,并能在需要時呼之即出,使用時得心應手。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小學低年級詞語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因詞而異,因生而異。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老師,要善于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精心設計,采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機械呆板的詞語教學變得妙趣橫生,賞心悅目,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詞語的意思,恰當地運用詞語。

猜你喜歡
葡萄詞語顏色
葡萄熟了
找詞語
當葡萄成熟時
考考你:混水摸魚、一哄而散,這些詞語你能否讀對?
特殊顏色的水
詞語積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