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知問題引導科創 拆分思想解構問題

2020-06-29 07:27盧雪雄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盧雪雄

摘要:隨著人類從大規模工業時代快速進化到信息時代,乃至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會越來越意識到,真正會學習并能創造生活價值的人應該是具有獨立自主實踐精神,獨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努力把優化生活的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而近年在中外中小學的創新實踐課程中,STEM課程,特別是基于PBL的創新課程是我們引導孩子們去創新實踐、獨立思考的一種教學主營模式。但是我們怎么去引導那些一直沉浸在書本知識里的學生去貼近生活,根據真實世界中的真實問題去獲取信息、協同他人、解決問題,從而真正的在這個過程中五認識自己、了解社會,并掌握終生學習的能力呢?

關鍵詞: 預知問題;拆分思想;協同與分享;PBL混合式學習;STEAM

一、預知問題,引導學生設立PBL探究主題

對于PBL ,國內外都有不同的說法。在我們真正的教學中,我們通常會采取不同的形式:基于問題的、基于項目的、基于案例的、基于探究的、基于協作的……教學與學習探究中,它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學習過程、流程設計和探究設計結果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都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PBL課程探究開展之前,老師至少應該有兩個預知:一方面應該預知并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根基,即他們這個年齡段所掌握的科學知識與相關學科教學進度;一方面應該預知學生在完成目標課題的過程中致傷乃至致命的環節。

因此,在充分預知“學生問題”后,引導學生確立PBL課程探究主題時,不宜超前探究,且最好能在既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探究活動拓展其認識,或生發出新的探究問題。

二、貼近生活,發現問題、解構問題

STEAM教學中,面對學生,不僅要讓他們親近生活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還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降低想要解決問題的難度。而怎么降低難度就成了關鍵。學校STEAM團隊老師們一致認為,“接地氣+宜實施”是學生們立項時的首要原則。

三、在設計、探究、制作、評價過程中,完成項目的開發和探究

混合式學習是把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地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在真正的教學和學習中,我們發現混合更是整合,學習理論的混合、學習資源的混合、學習環境的混合和學習方式的混合,不是學習法的簡單混合,而是優勢有機整合。因此,混合式學習法既重視課堂互動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終身學習的主動性的培養。

在面對教學環境不匹配,課堂資源缺乏,網絡資源缺乏指向性的學情中,我們中小學老師怎么去引導學生去有效的開展PBL學習應該是我們遇到最大的難題。針對目前我校教學硬件設施的配置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在采用的混合式學習來開展PBL理論和實踐的學習。PBL項目具體實施的流程如下。

(一)、發現與明確問題。(1)聯系生活發現問題,確立自己要探究的方向;(2)學習科技創新大賽優秀作品,并通過課堂互動+班級學習群的方式分享學習心得;(3)學生初步設立自己要探究或設計的主題名稱;(4)師生交流探究主題,并根據實際問題修改、確定最終探究主題。

(二)、 調查研究。(1)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小組交流并以每人為單位撰寫研究或設計背景說明;(2)設計調查問卷,通過紙質問卷+APP問卷的方式進行調研,并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三)、 制定設計(探究)方案。(1)根據確立的主題和調研的結果進行手繪草圖的設計、利用草圖大師繪制設計圖和探究實驗流程的撰寫;(2)修改草圖和探究實驗步驟并形成最終設計圖(透視圖)和探究流程。

(四)、 繪制技術圖樣(撰寫實驗方案)。(1)根據草圖繪制利用3D one設計三視圖,甚至繪制出下料圖,有控制部分的作品繪制出電路圖;(2)根據實驗流程寫出實驗方案。

(五)、 制作模型或者原型(進行分階段的實驗探究)。(1)過網絡和地面市場積極準備材料、工具,進行制作和實驗探究;(3)分階段循序漸進的進行實驗、制作和組裝,進行測試并完成設計作品和探究報告。

(六)、 分享與評價設計。(1)制作完成后,對模型或產品進行測試,看是否達到了最初設計的目的;(2)對產品的優缺點和實驗探究進行分析和總結;(3)利用校園櫥窗、學校微信宣傳微信公眾號展示學生作品并對優秀的作品給與獎勵。

四、為學生搭建多元展示交流平臺

在STEAM課程的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思考、設計、探究和制作的環節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環節就是評價展示和交流,因此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與活動的關系(圖學生與活動的關系)?;赑BL的STEAM課程,更應該去注重結果呈現出來后的分享與展示,評價與交流?;赑BL的STEAM課程應該怎么分類分階段去對結果進行展示和評價呢?成果展示可以分為靜態展示和動態展示。有些學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靜態的,如學生撰寫完成的探究報告、制作出的模型、半成品和成品,以及完成這些成果的記錄日志,對于這些作品,在評定后我們利用學??萍脊?、社團節、科研月等時節進行實物的展示,并制作宣傳海報在學校櫥窗、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以及校報上進行展示,同時選拔學生參加省市級的科技創新大賽、創客大賽等活動;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則是動態的,如口頭匯報、辯論會或演講會、演示過程、心得體會暢談等,對于這類動態的成果,我們鼓勵學生平時在完成探究和設計的同時就要積累素材,對自己的研究過程進行跟蹤拍攝照片和短視頻,然后在階段性總結和終期總結時,從班級展示到年級展示再到學校展示,最后形成項目報告和項目探究微視頻。

五、學會遷移,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

在基于PBL的STEAM課程中,我們應該怎么去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去遷移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并去創新實踐是我們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首先,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們要關注學生,及時交流,共同分析問題;其次在課程開始的前期,我們要提供給學生力所能及的物質和環境條件,比如給他們購買基礎的電子面包套裝、提供基本的連接工具和材料,給他們提供并陪伴他們目前階段所能用來開展STEAM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再有,在他們遇到不同學科問題時,我們要及時與相關學科老師溝通交流或者請學科老師進行指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引導學生盡量的把問題進行內化,通過自身的學習去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養成一個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理查德·E. 梅耶(Richard E. Mayer).應用學習科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6,10.

[2]王攀峰,張天寶.小組合作學習: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J].教育學術月刊,2008.

[3]楊黆,柴崢輝,項目化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2011年(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