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治理中水監測的質量控制與保證措施研究

2020-06-29 18:40孟含陽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水質監測環境治理

孟含陽

摘 要:文章從技術條件、法律環境以及管理機制三個角度入手,分析了環境治理中水監測質量控制與保證的影響因素;圍繞提高技術設備應用水平、優化質量控制環境基礎以及加強監測工作管理力度三個方面,提出了環境治理中水監測質量控制與保證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環境治理;水質監測;工業污染

引言:

水既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關鍵詞源。一旦水環境發生污染,將會引發生態失衡、生物多樣性減少、食品安全危機等多方面的風險問題?;诖?,我們有必要對環境治理中水監測的質量控制與保證措施展開探究討論。

一、環境治理中水監測質量控制與保證的影響因素

(一)技術條件方面的影響

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環境治理方面的科學研究起步較晚,相關行業、市場的發展時間也相對較短,使得我國環境治理中的水監測工作存在“先天劣勢”。同時,由于我國建國初期奉行“先發展,后治理”的工業建設與資源利用理念,使得我國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且至今仍未恢復。這樣一來,水監測工作面臨的環境條件、污染現象通常比較復雜,對相關設備、技術的先進性與實用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從目前來看,我國環境治理領域尤其是水監測方面的技術發展并不理想,相關單位的設備配置水平相對不足,難以全面、有效地滿足水情勘察、水質檢驗等工作任務的實際要求,繼而限制了水監測質量的發展速度[1]。

(二)法律環境方面的影響

法律是人類社會所有活動有序開展的基本條件,環境治理領域自然也無法例外?,F階段,我國政府及人民雖已意識到了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對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進行了逐步優化,但仍舊與水環境監測治理法律體系的全面建成仍存在較大距離。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會導致相關人員在水監測工作的實踐中缺乏標準依據與法律保障,較大程度地依賴自身工作經驗、知識素養與主觀意識,進而難免發生工作行為、監測結果等方面的偏誤現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的約束管控,環境治理行業市場亂象頻生、魚龍混雜,這無疑會對水監測體系的公信力與可靠性造成減損。

(三)管理機制方面的影響

內外兩方面的管理機制也會對環境治理中水監測工作的落實質量產生影響。一方面,若各級城建、環評等管理部門缺乏對水監測企業單位及其工作活動的科學管理,不僅會導致低質企業流入到市場環境當中,影響區域內環境治理行業的良性運行秩序,還不利于相關國家、地方政策的有效落實,無法發揮出官方部門對社會環境優化治理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若水監測企業單位未做好內部工作流程及人員結構的嚴格管理,也會導致水樣不達標、操作不規范、結果不準確等負面現象,降低水監測結果對污染治理、水源保護等后續工作的依據價值。

二、環境治理中水監測質量控制與保證的措施建議

(一)提高水監測技術設備的應用水平

合理利用先進的水監測技術及設備,并致力進行樣品采集、污染分析、污染源追溯等方面的自主創新,是現代水監測企業趕超國際水平、實現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現階段,常用的水監測技術主要有生物測試技術與殘毒測試技術兩類。其中,生物測試技術主要通過科學的實驗檢測方法,對目標水環境的整體狀態進行分析考量,評估其是否會對水生生物的生存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對水質的污染程度得出可靠結論;殘毒測試技術則是基于人類社會中工業、農業等行業運行對自然水體的影響,開展重金屬、農藥、化學劑等水體中污染成分的檢測工作,進而將檢測結果與規范標準進行對比,得知水體是否存在污染,以及其具體的污染程度。合理使用這兩種技術,一方面能有效實現水體質量與生物生存需求之間的有效匹配,從而充分保障水環境對生態系統整體的運行支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實現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的快速排查、科學分析,為后續治理行為的有的放矢夯實條件,避免水中毒素長期積存,對人民群眾及動植物的健康安全構成威脅。

全面、完整的設備配置,是水監測工作精準化、高效化開展落實的必要物質條件,當前常用的水質監測設備有pH水質自動分析儀、化學需氧量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超聲波管道流量計、水質自動采樣器、連續流動分析儀等。在實踐中,相關企業必須要加強對此類設備的投入力度,要求相關人員全面掌握不同設備的使用方法與操作要點,并建立起定期化、精細化的設備檢查與養護制度。這樣一來,才能保證設備供給與水監測工作需求的有機統一,達成水監測質量的有效管控[2]。

(二)優化水監測質量控制的環境基礎

現階段,由于行業發展時間較短、法律規范尚未健全,水監測領域的社會環境并未達到理想水平。在此背景下,政府、城建、環評、環保等相關部門應明確分化工作責任,并采取聯合化、定期化的基層管理方式,對轄區內的水監測企業進行資質審核與經營檢查,及時對設備老舊、技術落后、資質不全的企業單位進行針對性處理,如督促整改、停業整頓、政策支持等,以此實現市場秩序的有效整治,從根本上保障水監測行業的可靠性與公信力。同時,相關立法部門也應積極著眼于環境治理、水質監測等領域,實現法律條例的健全優化,以便為相關人員的工作行為提供標準引導與尺度約束,避免偏誤性、隨意性監測現象的發生。

(三)加強水監測工作管理的落實力度

在水監測的工作實踐中,相關企業必須要在內部構建出嚴格、完整的管控制度,對水樣的采集、保存、試驗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例如,在水樣采集的工作當中,應科學控制采集的深度、方位,以免水樣所處位置過深或過淺,無法體現目標水體的實際污染情況;在水樣的保存工作中,要將采集到的樣品置于專業容器中,并保證其在實驗應用前始終處于密封狀態。同時,由于溫度、光照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引發水質的改變,進而降低實驗結果的標準性與說服力。因此,還應做好避光、控溫等保管措施,以確保水樣在實驗檢測時滿足相關規范的質量、規格等要求。

結論:

綜上所述,水監測工作是環境治理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對自然生態保護、人類社會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來看,水監測所處的整體環境并不理想,存在技術、設備、管理等多方面的缺陷問題。對此,相關部門、企業及人員必須要采取出有效的管控與優化措施,以保證水監測結果的精準、科學,為污染治理、水質改善等后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支持。

參考文獻:

[1]王振領,婁春霞,楊道偉.環境監測中水監測的質量控制與保證措施[J].科技風,2019(31):128.

[2]王鶴,武中波,秦楊.環境治理中水監測的質量控制與保證措施[J].區域治理,2019(29):85-87.

猜你喜歡
水質監測環境治理
2014—2016年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質監測數據對比分析
社會資本與農村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研究
綠色轉型戰略需要更明確的路徑選擇
淺析建筑施工現場環境保護
探索小秦嶺金礦環境治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低碳環保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及闡述
基于生物傳感器的飲用水有毒物質檢測
淺談重鉻酸鹽法與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的比較
行為經濟學視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環境治理措施
基于WSN監測的水質預報系統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