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游戲在智障兒童中的特點、作用及應用

2020-06-29 19:22言英鵬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智障作用游戲

言英鵬

摘要:游戲是幼兒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幼兒期普遍存在的活動,是幼兒為了尋求快樂自主自愿參加的活動。游戲在普通幼兒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交、運動、語言、認知等能力。同時游戲在特殊幼兒的教育里,也有不可磨滅作用,它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改善幼兒的情緒、配合度、注意力、社交、語言、運動、認知、自理能力等。本篇文章將論述游戲在特殊兒童(主要針對智障)中的特點,作用和應用。

關鍵詞:游戲;普通幼兒游戲;智障;作用

智障兒童是一個異質而多樣的群體,其顯著差異性決定了特殊教育方法也要不斷的更新改變,如何根據幼兒的特點進行教學,如何讓特殊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享受到快樂,并讓他們能更主動、更配合的去學習,這是特殊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不容質疑、很多特殊教育者發現,游戲在特殊兒童的教育中,也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可以極大地改善特殊兒童的情緒、讓兒童能更輕松的進入到學習中。因此特殊教育者、家長們也在不斷的嘗試著通過游戲去改善特殊兒童的其他方面的障礙,如語言、社交、認知等障礙,希望特殊兒童也能在快樂中學習,并能健康成長;本篇文章主要講述游戲在智障兒童中的特點,作用及應用。

1游戲在幼兒生活中的作用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幼兒期普遍存在的活動,是幼兒為了尋求快樂而自愿參加的活動,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就曾經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边@充分說明游戲是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游戲不僅是幼兒樂于去做的活動,同時也是幼兒接受學習的有效手段。當前,很多幼兒園教師都認識到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把游戲活動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豐富的活動和游戲環境,放飛孩子們的天性,才能讓幼兒們健康成長,擁有一個快樂的、美好的童年。

1.1游戲可以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幼兒在游戲時能精神集中、放松、無拘無束,意識不到自我,顯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在這種游戲狀態下有利于克服幼兒的緊張情緒,幫助幼兒消除憤怒、恐懼,尋求安全、自由與愉悅。同時游戲也是幼兒表現自己情感的一種方法,與其他人一起游戲時,情感得到發展,如果創造性成就了欲望得到了滿足,可以為幼兒自我約束和自制提供一個動機。

1.2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孩子們在游戲中作為集體成員,逐漸了解了“我的”和“你的”學會了發現自我,然后擴展到了他人,開始互相理解,這是游戲經驗在社會必發展方面的最重要的價值。共同游戲幫助幼兒學會遵守規則,接受集體支配,履行集體的一致性,學會了跟人相處,同時也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社交環境,并學習去應對新的情境。

2游戲在普通幼兒生活中的特點

2.1游戲是幼兒自主性的活動

幼兒進行游戲是由于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外部強制,而是幼兒自主活動。幼兒可以由自己來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材料和伙伴,自主決定游戲主題和內容、時間和環境等。因沒有外界的控制才能更好的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2幼兒的游戲具有虛構性

游戲是幼兒的一種遐想性活動,在遐想中反映真實的活動,明顯是虛構性。游戲的成分、角色、情節、行動及玩具和材料都是一種象征性。如紅薯梗當耳環、木棍當一把劍、瓦礫當炒鍋、小朋友假扮成醫生。

3特殊兒童的游戲特點

特殊兒童游戲的特殊性,由于健康狀況、身體機能、生活環境的限制,他們無法像普通的兒童那樣盡情享受游戲,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與普通兒童也存在差異。那么常見的幾類特殊兒童的游戲發展是怎樣的呢?在特殊教育領域,常見的特殊兒童主要是聽障兒童、視障兒童、智障兒童、孤獨癥兒童等,由于國內學者對該內容的研究較少,因此現有對特殊兒童游戲研究主要以國外的研究成果為主?,F在主要來說說智障兒童和自閉兒童的一些游戲特點。

3.1智障兒童的重復性游戲行為較普通兒童多

20世紀已有的對智障兒童游戲多數研究表明,智障兒童,特別是唐氏綜合癥兒童重復游戲行為多于普通兒童。游戲的內容和方式單一、刻板、持續時間長是智障兒童游戲的特點,如有些幼兒只懂得跟其他幼兒跑來跑去,每天重復著這樣的游戲沒有多大的變化。有些幼兒有時只會拿著椅子做小汽車推來推去。父母和教師的觀察都反映這類兒童的游戲缺少好奇心和探究行為。

3.2智障兒童比一般兒童具有較多的非游戲行為或單獨游戲行為,聯合游戲或合作游戲行為的比例較少

胡爾曼等人( Hulme&Lunzer 1966)在研究中發現他們在構建和想象游戲方面的能力與一般兒童并無差異,但語言表達能力卻遠遠低于普通兒童,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由于智障兒童的游戲有儀式化及較少運用真實的表征游戲。同時也發現智障兒童不大愿意跟其他幼兒一起玩,也不會跟其他幼兒玩,在跟其他幼兒玩合作玩游戲時,持續時間也很短。

4游戲對智障兒童的作用

4.1游戲可以培養智障兒童良好的常規行為習慣

在許多康復機構中,很多特殊教師都采用了音樂游戲的方式來規范特殊幼兒的行為習慣。要讓幼兒養成排隊的習慣,可以編一些歌曲(如小朋友牽好衣服,排好隊??!排好隊);要讓幼兒做好,可以用《好寶寶》的歌曲,引導幼兒小手放在膝蓋上,小腳并并攏,說話先舉手,來規范幼兒做好的習慣。

4.2游戲可以促進智障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

在游戲中,當老師發出很奇怪的聲音,如當發一些動物、交通工具或大自然的聲音時,幼兒就會慢慢的學習去模仿發音;在播放一些重復語言的兒歌或旋律時,幼兒也會很有興趣去學習,并愿意去說話。如《去郊游》歌曲中間有重復的歌詞:“嘟嘟嘟嘟滴滴滴 滴滴滴滴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嘟 滴滴滴滴滴 ?滴滴”,有些幼兒就愿意去學習發音。

結束語

總之,游戲是小朋友最親密的朋友,最主要的活動形式。不管是正常兒童還是智障兒童,游戲的氣氛能直接影響孩子的能力,促進兒童能力的全面提高,不管是學校、機構或是家庭,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希望都以游戲為主,讓兒童自由參與,快樂中學,在活躍的氣氛中得到精神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徐書芳,王瑞華.快樂游戲.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3頁.

[2]陳莞.兒童音樂治療理論與應用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3]樸永馨.特殊教育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歡
智障作用游戲
讓智障兒童喜愛上美術課
具身體驗:培智體育教學的實踐
為智障孩子撐起一把青春傘
智障兒童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