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育大數據的課堂精準教學模式構建

2020-06-29 19:22周亞琪周松兵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精準分析評價

周亞琪 周松兵

摘要:教學診改是目前職業學校推進改革,提升內涵的途徑之一。作為職業學校,如何做好教學診改,其中有一個內容就是課堂教學的診改,通過3年的教學診改摸索與實踐,結合大數據的應用,教學部門通過建立教育大數據體系,分析提取課堂教學中的各種信息,構建課堂精準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教育大數據;課堂精準教學模式

1、大數據的特點

近幾年,隨著過程性的行為記錄數據化的普及和數據價值分析挖掘能力的提升,大數據收到全球各行各業的熱捧,大數據應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經濟領域。許多國家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加大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從經濟發展、社會管理、民生服務等方面大力推進應用。我國已經提出“互聯網+”大數據戰略發展計劃,通過關聯分析和融合利用,掌握社會需求和經濟運行信息,為經濟監測、安全預測預警等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推動公共行業服務改革進程。

課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主戰場,是教育大數據的主要產生地。作為一種新技術、新應用,可以成為學?;蚪逃芾聿块T智慧決策的基石。

結合近幾年我校進行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通過教學診改人才培養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實踐,試圖從大數據分析實現教學改革智慧決策的角度,進一步討論課堂教學中一些常見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一、教育大數據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面對傳統教學“唯分數”的評價模式,課堂教學大數據的關聯分析和評價可以解決傳統的監測、管理和評價手段捉襟見肘的缺陷,為課堂教學、管理和服務提供有力的工具,避免產生連對象的真實情況都難以摸清或者課堂效果評價能力低下的缺點。同時大數據具有驅動型決策的特征,為學校教學改革的決策提供全面、可靠、新穎的信息源,增強回應性和精準度。

基于大數據的課堂精準教學主要借用大數據的分析手段,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將學生的差異性清楚呈現。所有的數據都是在學生不自知的情況下,采用一定的觀測技術,在設備輔助下自然真實的過程性采集,通過全過程數據、全方位分析,從過程描述走向診斷、進行預測分析,解決傳統數據具有的階段性、學生知情、考試或調查形式而且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等缺陷。而且了解到每位學生課堂教學中的真實表現,從微觀上尋找學生個性中的共性,實現共性教育。

基于大數據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獲得真實、客觀的數據,解決了量表和問卷產生的掩飾傾向,讓老師能更加精準了解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一舉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漏洞對癥下藥,在共性教育中實現個性化教育。

二、教育大數據對課堂教學的采集

教育大數據需要采集哪些數據?用什么平臺進行采集?采集的數據為誰用?做什么?這些都是教育大數據要面臨的問題。通常學校從日常作業布置、考試的教學環境切入對教師教學內容數據和學生學習行為數據進行收集,再通過智慧課堂系統的數據挖掘與分析,對每個同學掌握的知識點和存在的難度進行多維度分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合理布置教學任務。

課堂教學中教育大數據的采集主要包括:課堂教學數據、學生考試成績數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數據、在線學習與管理數據、學生作業練習數據、移動學習數據、學習行為數據等,通過特殊的軟件技術對知識點、載體、方法和能力等多個維度的數據分析,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形成性評價,式教學反饋更加及時準確,減少教師的重復性工作,便于集中精力做好教學教研工作。

三、教育大數據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在大數據激發的教育改革中,通過教學管理系統等平臺廣泛應用,教育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學習行為、學習狀態、學習結果等教育信息已經通過各種移動終端自動采集,成為可捕捉、可量化和可傳遞的數據,使智慧課堂成為現實,提高課堂精準教學的流暢性,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和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同時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完全依賴結果分析的弊端,通過采集學生在學習行為過程中的各類狀態信息,形成反映學習情況的數據源,通過數據處理,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表現進行評估,便于更好的為學生定制有效的措施,保障學生個性化發展。而且教育大數據是一個跨學科、跨平臺、跨組織的開放產物,社會、學校、教師、企業、家庭及社會公眾都可能是教育大數據的生產者和應用者,大數據的實時性促進了課堂精準教學的有效調整,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精準性成為可能。

四、大數據課堂精準教學的構建

大數據在課堂中的應用突破了傳統教學環境的制約,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評價三個維度構建精準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推動教師在思維理念上接受認可,對推動精準教學有重要意義。

基于大數據的課堂教學精準教學模式框架

精準的教學需要確立精準的教學目標,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或技能點進行分解、細化及量化為小的知識或技能點,在教學過程中逐個掌握,逐個檢驗,再進行有機整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既達到教學的目標,又保障課堂教學的流暢。

流程化的教學過程是實施精準教學的核心,主要分為教學平臺的智能化、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資源的個性配置、教學過程的實時互動及教學過程的階段性評價等多個環節,有系統實時精準記錄學生完成每個任務學習軌跡,從完成時間、規范與錯誤等對學生進行全過程評價,便于教師收集教學過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傳感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學習分析技術等融合應用,讓精準教學評價伴隨教學行為的開始到結束,準確解讀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到課情況、課堂活躍情況、思想集中情況、身體疲憊情況等),實現對每個學生精準有效關注,達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實時評價。

五、大數據課堂精準教學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1、開放的教學主體關系

大數據的教學環境,依托的是先進信息技術的教學平臺,以數據為紐帶,以學生為中心,有教師輔導、家長參與、專家點評、社會關注的新型開放的多元體,保障學校、企業、教師、家庭和社會公眾對數據的獲取相對平等。

2、辯證的數據邏輯關系

精準教學是學習行為的數據化。多元化的數據在精準教學中主要是監測、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但還可能解讀出學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缺陷,給學生帶來消極的影響。如何辯證的看待數據的倫理關系是大數據精準課堂教學必須要考慮的一個難題。

3、安全的教學平臺

大數據的教學環境需要有教學平臺,教學平臺記錄的是學生的行為心理。如何從技術、制度和心理等角度,有效保護學生的學習數據和個人隱私安全,是當前精準教學中阻礙推廣的一個重要問題。

綜上所述,以云計算、數據挖掘及互聯網支撐的大數據技術支持,能給教育帶來顛覆性的影響,讓學生的學習行為實現自動測量、自動記錄、自動高校分析及預測成為現實,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操作困境,但也需要思維理念的革新與跟進。

參考文獻

[1]付達杰, 唐琳. 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模式探究[J]. 現代教育技術, 2017(07):13-19.

基金項目:此文為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度重點課題——《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改精細化管理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精準分析評價
分析:是誰要過節
精準扶貧美了鄉村
回頭潮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