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課程建設及質量保障對策研究

2020-06-29 09:58陳元剛羅維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指標體系課程建設研究生

陳元剛 羅維

摘要:本文主要圍繞研究生課程建設和質量保證問題,在對研究生課程建設發展歷程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了目前研究生課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構建了課程建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最后針對尚存的問題提出思考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課程建設;指標體系;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3.0;G647 文獻標志碼:A

一、引言

伴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研究生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研究生類別和規模都有了較快增長。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最新數據表明,2017年全國共有在校研究生198.1萬人,應屆畢業研究生56.4萬人,研究生報考人數201萬人,研究生招生66.7萬人,繼2017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高漲之后,2018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繼續高漲,達到238萬人,同比增加37萬人,增幅達18.4%,而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達到290萬人,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2萬人,增幅達21.8%。為保證我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規范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全國各高校越來越重視研究生課程建設,這對高校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生人才素質提升以及教師職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歷史形勢下,研究生課程建設面臨課程建設缺乏規范、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管理松散等諸多問題。研究生課程如何建設、完善和實施?課程質量如何保證、績效如何評估?這些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亟需我們加強研討。

二、我國研究生課程建設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之初到1961年國內已有少數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人數為18692人,學制為一年或二年,招生人數少且缺乏統一的管理和規劃,更談不上合理的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大部分學生在校只是跟隨前蘇聯專家學習一到兩門課程。這一階段的課程建設具有很明顯的“前蘇聯”特點,課程建設受到專業制約和外國技術支持的影響,而且由于過細的劃分專業導致研究生階段只能學習一到兩門課程,嚴重制約了研究生專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理工科主要學習新科學技術和基礎理論,文科主要學習政治理論。

1962年之后,國家逐漸開始重視研究生培養,并對研究生培養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明確的規劃,開始大量培養三年制研究生。國家教育部還出臺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文件明確研究生培養的相關事項和對課程建設作出了規定,要求課程學習時間不能低于研究生全部學習時間的一半,并且對課程建設的要素也作出了具體要求,比如研究生課程分類、上課學時、學習方式方法、成績考核方法、畢業要求等。該階段課程建設的特征是強調英語課程的學習,因此英語的課程建設較為突出,而其他課程的建設則較為滯后。從課程建設權限來看,院校的自主權很小,主要權利集中在中央教育部門,因此課程建設的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限制。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于1977年恢復研究生教育,教育部頒布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研究生課程建設問題也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重視,碩士學位課程設置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基礎理論課,從之前的一至兩門提高為三至四門以及一門外國語課程。研究生課程數增加帶來課程建設口徑擴寬,規定研究生課程建設要按照二級學科設置課程,重視基礎課程,更新教學內容和適當精簡課程,對研究生開放圖書館,增加文獻閱讀和課堂討論。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教育部設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多樣性隨之突出,并引入了學分制,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選修課程和免修課程。但是總的來看各培養單位囿于國家學位制度和研究生培養定位,對研究生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的重視度要比課程建設高得多。

1998年后,國家教委頒布并實施了《關于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調整方案》,自此我國研究生課程建設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課程建設規范化、合理化、標準化程度逐漸提高。隨著教委對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的調整,各培養單位開始按照一級學科開設基礎專業課程,課程建設視野拓寬并步入正軌。

三、目前我國研究生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分類帶有隨意性,缺乏規范、統一的課程建設標準

高校進行課程高效管理的前提條件是科學合理的課程分類標準,盡管高校自身重視課程建設且制定了一系列舉措,但是仍舊缺乏對課程建設的通盤考慮。目前國內高校對課程分類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多數高校只是簡單效仿本科課程分類標準而沒有充分考慮研究生課程的自身屬性,這就導致了研究生課程區分設置不明顯,專業特色得不到凸顯,缺乏課程建設的長期規劃,從而導致課程建設及學科發展嚴重滯后。目前國內不同高校按照學位條例對于課程分類大致有三種:一是將研究生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公共課和專業方向課;二是分為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專業基礎課;三是分為理論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實踐課程。以上分類按照學科架構方式對課程進行了學科化,且大部分高校存在忽視基礎課和公共課、重視專業課的普遍現象,導致研究生專業知識基礎理論儲備不足,未來發展潛力差。在實踐中,按照不同的課程形式對其分類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同時也給研究生培養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不利于課程體系建設的規范化管理和統一分類標準,不利于課程體系信息化建設,同時也不利于不同培養單位建設課程信息共享平臺和學分互認體系。

2.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比例失衡

目前國內高校以二級學科為基礎設置研究生課程,主要是按照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來構建課程教學體系,學科之間缺乏相互滲透,跨學科課程和理論方法類課程往往得不到重視,又缺乏對實踐課程的關注,導致研究生學習深度不夠,知識面窄,創新能力差。目前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突出問題表現在外語、政治等公共課程占據了課程體系的較大比例,高校研究生課程期間的學分要求一般是35學分左右,但是公共課程學分占比達25%甚至更高,加之研究生社會實踐、公益活動以及實習等也會計算一定學分,因此用于專業課程的學分和學時就十分有限。有限的學年時間內設置了較多的公共課程客觀上擠占了專業課程較多的學習時間,課程比例失衡導致專業課程設置受到較大影響。

3.教學內容陳舊

如今科技飛速發展,學科交叉縱橫,相較于科技發展前沿,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內容普遍滯后,日益突出的課程內容陳舊問題引人深思,許多研究生培養單位比較突出的問題包括:一是研究生課程依舊拘泥于本科生課程,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檔次上拉不開距離,不少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上都是對本科課程的照搬和簡單重復;二是教學課程創新性不足,許多課程只是單方面偏向于知識灌輸而不注重創新和深層次研究,比如很多培養單位的教學課件幾年之前沿用至今,完全體現不出研究生課程的創新之處和特色要求,實用性并不強;三是研究生課程設置缺乏優化,有許多課程內容之間存在相互疊加的現象,而有些必要的內容卻又存在遺漏或陳舊,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科前沿在課程內容中得不到體現。

4.教學方式單一

目前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仍以本科的“填鴨式”教學為主,重視演繹過程而忽略了總結歸納,重視一味的繼承而忽略了創新,重視死記硬背而忽略了剖析理解,重視教師主導而忽略了學生主體。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研究生主動參與度不高,缺乏學習新知的主動性、研究性、交互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不能很好適應研究生個體的發展需要,導致課程教學效果較差。

5.教學管理松散

相較于本科生的教學管理,研究生教學管理較為松散,諸多培養單位在研究生教學日歷的安排、教學過程的調停課、課程考核標準等方面都達不到嚴格管理的要求。研究生教師多為業務教師,且自身科研任務較重,以至于很多教師隨意減少教學內容和缺少課堂教學,取而代之的學生自學,而且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幫助導師完成科研任務,勢必會影響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期末考核時也是臨時抱佛腳敷衍了事,導致專業基礎不牢固,研究生專業水平低下,嚴重影響了研究生課程的教學質量。研究生課程作業管理也很松散,部分課程以論文形式為主,學生網上搜索資料不加以整理直接上交,甚至是讓人代做代交,而任課教師審查不嚴格,打分很隨意。一門研究生課程在安排教學日程和成績錄入之外基本上處于無序管理狀態,且有的課程在研究生涯中途結束,但是成績錄入卻在研究生畢業之時。

四、研究生課程建設質量評價指標的構建

本文選取的與研究而課程建設相關的五個一級指標進行指標體系的構建,并給出具體的評估標準和分值情況(如下表1)。

上表中選取的一級指標包含教學隊伍、教學內容與資源、教學設計和方法、教學活動與教學評價、教學效果五個。教學隊伍是研究生課程建設的直接參與者與引導者,其開展的教學活動與課程建設工作是課程建設不斷向前推進和發展的源動力;教學內容和資源是課程建設的載體和基礎,直接關系到課程建設的質量,在質量評估中占有顯赫地位;教學設計和方法是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手段,優秀的課程建設離不開好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也是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單位;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細分為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和過程管理與反饋,是課程建設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體現,此環節對于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不可或缺;教學效果指標是研究生課程建設質量的評判標準,是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參數,更多的是面向教學對象(研究生),課程建設好壞的直觀反映便是研究生教學評價的高低以及輻射范圍的大小。

二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的進一步劃分,以滿足指標量化的客觀需要,從而更加科學、客觀的反映評價結果,更好的指導研究生課程建設和明確具體的建設舉措。每個一級指標劃分為2至3個二級指標,并根據指標設置合理的評判標準,因此專家打分更具合理性和客觀性,評估結果也更貼近實際。

五、完善與優化我國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建議

針對上文提到的研究生課程建設問題,國內各培養單位都積極主動的采取了相應措施來優化課程設置,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尚存的不足。但是縱觀全局,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根本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因此本文從管理制度和策略改革等角度提出如下建議。

1.合理分類課程,建立規范、統一的課程建設標準

課程分類應該按照研究生發展方向以及學科特色來進行,同時應該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加強研究性課程分類和建設,同時應該盡量避免根據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方向來進行學科分類。國家教育高速發展帶來的研究生規模的擴大要求各培養單位對研究生課程建設更加重視,提出相應的課程建設改革措施和學校的財務支持,建立規范、統一的課程建設標準,以適應不同類型的培養對象和研究課程體系。解決好標準化問題,需要學校領導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重新認識本單位研究生培養狀況和課程建設情況,將研究生培養與社會發展需要有機結合,明確研究培養和課程建設目標和定位。

2.加大對課程建設的投入力度

研究生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投入且收效較慢的基礎性工作,在我國近40年的研究生教育發展歷程中,課程建設工作基本上沒有獲得國家的專項支持,僅1999年教育部推出“面向21世紀研究生教學用書建設計劃”,計劃用五年時間編寫并出版500冊研究生教科書,這一計劃促進了當時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為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但是這一發展成果很明顯不能滿足我國研究生教育飛速發展的需要??傮w來看各培養單位在研究生課程建設上重視度不夠導致經費投入力度不足,培養單位應該扮演好課程建設參與者和投資者的角色,國家和政府應予以支持和援助,比如建立課程建設基金,獎勵和資助研究生課程建設團隊編寫最新教材和講義。

3.從政策制度層面鼓勵和支持研究生課程建設

該層面的主要參與者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該部門應該建立起各級教委、高等院校、二級學院三階梯研究生課程建設管理體系,并在政策上出臺課程建設建設管理和激勵制度,比如建立“研究生課程建設成果獎”,鼓勵并支持當地教委和培養單位積極參與到研究生課程建設工作中,有助于廣大教師注重課程建設、課程教學和課程創新,提升課程建設管理水平。一方面,推動培養單位積極主動聽取研究生、教師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做好課程建設預期安排工作;另一方面,推動教學管理部門積極開展課程建設定期培訓活動,提高課程建設工作者和教師的創新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從而推動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改革、創新、發展和完善。

4.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質量評估制度

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深度推進和發展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質量評估體系,其中包括教師工作考核體系和課程建設質量評估體系。目前很多培養單位的研究生課程建設不能適應研究生培養需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對課程建設的重視度不夠,究其根源便是當前很多培養單位教師考核體系存在不足與偏差甚至是缺乏教師考核體系,重心向科研傾斜而輕視了教學,很多任課教師不重視課堂教學任務,隨意調課和缺課,課程建設教師不重視課程建設,缺乏創新。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教師考核體系,給予課程教學合理的權重指標并與教師績效掛鉤,從而引導教師重視研究生課程建設。對于課程質量指標體系的構建也是必要的,許多培養單位課程設置不合理,隨意性和不規范現象嚴重,這與缺乏科學合理的質量評估體系有關。當務之急要求培養單位制定研究生課程質量評估考核體系,把課程建設的地位、質量、運作方式、作用等因素納入考核范圍,選出質量評價指標并制定合理的權重,使研究生課程建設步入科學、合理和規范化的軌道。

5.深化管理體系和教學內部改革

研究生課程建設離不開外部環境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時更需要培養單位內部加強管理和課程改革。研究生教學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研究生教學和課程建設的管理和監督,強化課程意識,切實把課程建設作為培養高質量研究生和打造精品課程的重要手段和關鍵環節。研究生教學內部應加強自身建設和改革,關注科學發展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構筑適應時代發展、開闊視野、培育高素質高能力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教學課程分別適應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堅持分類培育、因材施教原則,不斷推進研究生教學的改革發展和完善。在此過程中,僅僅對教學內容更新仍不夠,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考核標準也要同步更新。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精髓是培養研究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授課教師不應該簡單沿襲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二是應該把學生、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作為教學手段,融入、貫穿于各門課程教學。對于課程質量考核也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問卷調查或提交研究報告,而應該結合各門課程特點制定多樣化考核標準。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高等水平教學的重要體現,本文針對高校研究教學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設計了課程建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旨在為提高我國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假設、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工作水平和效率等方面提供理論價值參考,從而促進我國高校研究生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向陽.研究生課程有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6(26):228-229.

[2]孔祥鶴,張嘉琦,賀炳彥.“雙一流”背景下研究生課程建設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12):191-193.

[3]黃紅霞,程望斌.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保障體系探索與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88):99-101.

[4]劉彩紅,劉志剛.研究生課程建設成果及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廣東藥學院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10):121-122.

[5]王諾.基于課程體系建設的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探索研究[J].現代交際,2018(11):103-104.

[6]王樹章,賀祥,吳雁鳴,陸小新.軍醫大學研究生課程建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5(02):156-158.

[7]李力,方子帆,李咸善,周嬌,蔣然.績效技術在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33):95-98.

猜你喜歡
指標體系課程建設研究生
2022城市商業魅力指標體系
自助圖書館選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應用技術大學教師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
交通強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伍小東研究生作品選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