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環境監測方法確認及其應用

2020-06-29 21:48黃為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制約因素環境監測作用

黃為

摘 要:長期以來,環境監測一直是環境保護事業中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利用環境監測可以將環境質量中相關因素代表值充分反映出來,能夠有助于人們判斷環境污染的實時變化趨勢以及污染程度情況。本文將對環境監測方法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讀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環境監測;作用;制約因素;措施;應用

1.前言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屢見不鮮,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產生活。比如,工廠生產熱火朝天,但是廢氣廢水和工業殘渣也隨處排放;農作物產量高了,但農藥化肥等化學物損害了土壤和地下水;人們生活好了,但廚余垃圾、塑料袋等成為污染禍源。當環境問題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大難題時,環境監察應運而生,成為環境保護工作的突破口和助推器。環境監察是對環境進行監督、強化執法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對環境的進行具體的、直接的、微觀的執法行為,是環境管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舉措。

2.環境監測在環評中的作用

2.1基礎作用

可以說,環境監測是整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基礎。一方面,一個有效的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充分將生態環境的整體環境更加準確、客觀地反映出來,為今后項目的環保建設與規劃提供一定的數據依據。另一方面,可以將類似項目的歷史環境監測數據作為參考,在項目建設前展開相應的環境影響類比分析和評價。

2.2預測作用

在展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首先需要制定詳細的環境本底的監測方案,之后再將本底監測結果結合項目的環境現狀、環境容量等因素進行科學分析,把未來一段時間內該部分區域的污染物源強和變化趨勢預測出來。

2.3監督作用

實際上,環境監測通過對項目建成前后進行相應的環境監測,即可充分將該項目是否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以及會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反映出來,還可以監測出項目實際是否相對于水、噪聲、大氣等環境評價內容發生改變,從而為客觀地參考環評報告結論、為企業的環保驗收整改提供更直接的依據

3環境監測工作的制約因素

3.1客觀原因

現代化是把雙刃劍,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新的威脅,環境問題除了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污染外,還存在噪聲污染、光污染等等,污染種類增多,污染成分也更復雜。此外,隨著社會創業潮來臨,越來越多小微企業出現,這些企業可能由于創業成本有限、力量薄弱等原因,忽視了必要的環保設備和環保措施,這就加重了環境的負擔。而一些企業由于城市環境監察嚴格就向農村或偏遠地區轉移,使得污染源的分布更廣泛、更隱蔽。這些都給環境監察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

3.2主觀因素

(1)監察模式陳舊

傳統的環境監察工作主要由人力來承擔,無論是環保監督巡查、樣本采集檢測、數據統計分析還是出臺應對措施,都是由工作人員來完成。而由于污染種類增多、污染源的分布更廣泛等客觀情況,傳統的監察工作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下環保工作的需求。而我國目前污染監控相對缺乏,環監設備落后,無法利用智能終端形成動態監測,也不能將所有數據歸納整理形成數據化管理,監察模式陳舊,大數據采集、分析、應用能力不足,導致環境監察效率低下。

(2)監察力量薄弱

主要體現在監察人員數量不足和整體素質不高。環境監察工作任務重、工作量大,現有的監察人員數量少,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雖然通過社會招聘緩解了一定壓力,但是大部分新入成員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專業能力較差,對突發的環境污染事件和環境糾紛案件缺乏及時合理應對的能力。并且,監察人員中對監察的新科技掌握有限,不能很好地運用計算機、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來為監察工作服務,制約了環境監察的水平。

4提升環境監察質量的有效措施

4.1提高環境監察技術水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發展的最有力的武器,環境監察工作也不例外。相對而言,我國環保監察對科技利用不高,有必要搭建環??萍计脚_,將一些重要的科研項目劃入到國家研究計劃中,提升環境監察的技術水平。要結合當前監察的工作情況,組織科研人員開發適合我國的新技術,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并要重視環??萍嫉耐茝V,加快研發成果的應用轉化,使科技真正起到提高環保監察質量的作用。

4.2提高環境監察人員素質

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執法的能力和水平。要組建一支專業的環境監察工作隊伍,建立起環境監督、檢查、檢測和應急有效銜接的工作體系,各環節都要配備專業素質過硬的人才??赏ㄟ^加強監察人員的培訓,聘請相關專家或者行業內的優秀人才進行授課,并加強實戰演練強化人員的實踐應對能力。同時,加強與專業院校的合作,結合當前階段環境監察工作的切實需求,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并積極地引進大數據管理人才,能很好地掌握和利用環境監察科技,讓網絡信息技術服務于監察工作。還要建立綜合考核制度,用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來獎優罰劣,使考核結果與薪資、晉升等掛鉤,提升監察人員工作積極性,強化監察隊伍的整體素質,助推環境監測水平的提升。

4.3優化環境監察工作模式

鑒于我國環境監察方式比較落后,因此改進監察工作模式迫在眉睫。要結合工作實際需要,借鑒先進的環境監察方式方法,并通過實踐調研,制定出符合當下的立體的工作模式,改善原來單一的低效的方法,不斷開拓思路,融合創新,將現代化、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方法與技術應用于環境監察工作中,解放人力資源,使人才隊伍投入更多精力到技術研發、方案研究等科技含量高的工作中。要完善環境監察體系,改事后追蹤為主為事前監測預防為主,多關注污染源頭的控制和防范,不斷完善、優化監察工作的執法手段以及檢查措施,切實有效地提高環境監察工作的規范性與科學性。

5.環境監測在環評中的應用———以建設項目為例

5.1調查階段環境監測具體內容

當對監測方案進行制定時,需始終秉持著“優先污染物優先監測”基本原則。換言之,對于那些影響范圍廣、危害程度大、毒性大的污染物一定要優先進行監測,優先監測項目為那些污染程度呈明顯增加趨勢以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污染物;“經濟實用性”基本原則。換言之,當對于設計監測方案、確定具體監測方法以及制定監測技術路線時,對于實用性以及經濟性要充分考慮在內,不僅需確保監測質量,還要有效節約監測成本。環境問題本身就屬于一種復雜問題,因此在實際進行項目環評時一定要基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

5.2竣工驗收過程中的環境監測

竣工檢測這一環節尤為重要,不僅要求相關人員能夠做好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案的檢查,確保相關設備的運行效果對其進行有效測試,同時還要求相關人員對環境保護名干點以及污染物排放監測進行重點驗收。在竣工驗收階段,要求相關人員務必掌握工況的穩定性,75%以上的生產負荷設計能力即可達到標準,以初步設計中確定的污染因子為基礎,將監測出的污染因子進行核對。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中,環境監測始終貫穿其中,無論是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初期、建設過程、運行過程還是后期評價,以上這些工作環節始終要以環境監測數據作為數據支撐。由此可見,對于整個環境評價工作來說,環境監測不僅提供了技術基礎支持,同時也將監督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葛建保.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方案的制訂及應用[J].海峽科學,2019(7):36-38,43.

[2]趙秀玲,朱虹,耿立佳,等.現代海洋環境監測體系和海洋管理背景下的浮游生物監測[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8,35(10):31-38.

[3]卞兆娥,鄭婷,劉東曉.輻射環境監測在輻射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風,2019(1):124-130.

猜你喜歡
制約因素環境監測作用
土壤環境監測方法探討
分析3S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嚴懲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誰簽字誰負責
論城市社區體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發展制約因素的探討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