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藝術化研究

2020-06-29 09:38代廣紅周穎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民間美術保護

代廣紅 周穎

摘要:河北省歷史文化悠久,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2項,如衡水內畫、武強木版年畫、曲陽石雕、蔚縣剪紙等傳統民間美術非遺項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由于傳統民間美術手工藝的傳承方式受到時間、空間及地域的限制,且傳統的靜態物品展示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導致受眾對其了解甚少。通過數字技術與藝術彼此交融,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設計理念,使民間傳統手工藝得到更好的傳承與保護,無論是對數字藝術還是對河北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都有著深遠而長久的意義。

關鍵詞:民間美術;數字藝術;保護

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數字藝術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手段,對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其在文化創新發展中的具體應用,旨在探討建立一種公共性、開放性、互動性的對話與交流機制,在此前提和基礎上進行深入交流和研究,可以使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有效的保護。數字藝術化并不等同于抹殺傳統手工藝,它可以記錄梳理其相關資料,方便受眾查閱,讓更多的受眾了解、接觸并且感受民間藝術的文化及其背后蘊藏著的民間智慧。

本文充分探析數字藝術化手段如何對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傳承,對國內外具有前瞻性的數字藝術保護模式,特別是那些具有民族精神代表性的,適合民間藝術保護的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對數字藝術保護模式進行梳理性的歸納、分類,以尋求針對不同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藝術保護的最佳保護模式,構建出一個以介紹和保護為主的數字藝術保護方案思路。

1數字藝術的理論研究

1.1數字藝術概述

數字藝術就是數字化的藝術,是指運用各種數字技術為載體與藝術相結合,在創作過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數字技術手段,創造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都可以稱為數字藝術。數字藝術包括交互媒體設計、數字影像藝術、虛擬現實設計、新媒體藝術等。

數字藝術以數字科技的發展和全新的傳媒技術為基礎,在信息數字化發展迅速的時代被廣泛用于各個領域,是人類理性思維和藝術感覺巧妙融合在一體的藝術。數字藝術是藝術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學科的交叉領域,涵蓋了藝術、科技、文化、教育、現代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數字藝術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形式:錄象及互動裝置,虛擬現實,多媒體,電子游戲,卡通動漫,網絡游戲,網絡藝術,數字設計,電腦插畫,電腦動畫,3D動畫,數字特效,數字攝影,數字音樂以及音樂影像等。

1.2國內外研究現狀概述

199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記憶的國家計劃(American Memory)”將館藏的各種書籍論著、手稿圖樣、照片音像等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以保存其民俗文獻方面的資料,并衍生出各式具有歷史文化傳承意義的主題產品。

2003年至2006年,我國也先后制定了相關民族文化遺產方面的保護政策,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后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稱謂)等系列政策措施。成都、浙江、北京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都相繼建成“蜀風雅韻——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料庫、網絡服務平臺和數據庫和北京記憶”主題數據庫,將特色的傳統民族文化和藝術等文化遺產的檔案資料進行資源整理搜集后,進行數字化保護的探索實踐,其目的是為促進國家與民族自身文化的不斷發展。

2 數字藝術對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1 數字藝術對河北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保護面臨的問題

(1)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龐大數量繁多且涉及范圍廣,國內針對這方面并未做到全面的梳理和系統的整合,所以整理和完善這一方面的資料具有一定的難度;其中,針對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還比較匱乏,理論系統的構建尚處于起步階段。

(2)國內對數字藝術的探討研究多是理論層面上的探討,很多先進的技術和領域并未進行深入的探討,在理論梳理層面上也顯得較為淺顯,對于數字藝術本身并未提出更為獨到的見解。

(3)目前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保護手段多以記錄和保存資料為主,通過各種數字媒體的使用,如何讓聲音、影像、三維、四維的多媒體互動變得更為緊密,從而創造演變出更多的藝術形式,使數字藝術的創意和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不斷融合延伸,形成前瞻性探討及開拓意義的發展思路。

2.2數字藝術對河北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保護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數字藝術可以通過多維的傳播展示方式進行數字信息傳播,如互聯網、無線寬帶、智能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將民間美術手工藝的文化故事、藝術精神、藝術元素等與數字藝術方式如 FLASH 動畫、二維三維數字電影、電子雜志、網絡游戲等相結合,通過互聯網實現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的傳播,可以建立相應的網站和文化信息數據庫,實現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的廣泛傳播和信息共享。3D動畫虛擬展示、多媒體數字影像等方式可以動態的展示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體內容,而圖案矢量化、工藝品輔助設計,包括二維平面圖案數字化設計和三維實體工藝品輔助設計等可以實現藝術設計間的運用轉化,甚至在虛擬現實、互動裝置、多媒體展示、數字媒體、網站設計、3G交互設計、UI等技術的不斷前進發展的情況下,可以發展出更多有趣和更為廣泛的傳承發展模式。

結束語

先進的數字化手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發展方向,用新的數字化手段對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重新認識和保護,探尋其新的發展狀態,成為了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茖W的保護、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將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繼承與創新有效結合,為河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與經濟效益,也是推進文化大省建設,實現河北更快更好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唐娟,漆亞莉.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路徑探析——以百色市民族傳統手工藝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91-93+106.

[2] 洪林.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究的反思[J].貴州民族研究,2017,38(09):75~79.

[3] 王猶建.網絡時代數字化語境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J].新聞愛好者,2012(19).39~40.

[4] 童杰.多感官體驗視角下傳統手工藝文創產品設計開發[D].華東理工大學,2016.

[5] 張祥泉,過山,周仕參.基于用戶體驗的手工藝產品創新設計策略研究[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04):73~78.

[6] 周美玉,陶艷紅.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現代設計演繹方法探討[J].設計,2013(08):146~148.

[7] 王涌天,林倞,劉越,鄭偉.亦真亦幻的戶外增強現實系統——圓明園的數字重建[J].中國科學基金,2006,02.

[8] 黃李華.網絡虛擬商品展示的體驗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1,03.

[9] 孫倩倩.數字媒體技術條件下的體驗式展示設計[D].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4,06.

[10] 金藝,傳統手工藝品交互式虛擬展示設計研究——以惠山泥人為例[D].江南大學,2015,05.

[11] 王勝彩.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美術資源調查研究.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2(3).

[12] 郭曉寒,何雨津.互動媒體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4.

[13] 王利敏,吳學夫.數字化藝術[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5.

作者簡介:代廣紅,(1989.9-),河北滄州人,研究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單位:保定理工學院

猜你喜歡
民間美術保護
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
陜西民間美術中的圖形視覺思維研究
淺論天津民間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